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介绍了高压绕线转子电机转子绕组制造难点,列举了转子绕组在制造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提高绝缘质量、改进下线方式、控制线圈端部尺寸及中线环、引接线的固定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详细的改进措施。结果表明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攻克了高压绕线转子绕组易破压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介绍核电1 100 MW发电机转子端部铜排的制造工艺,分析了三拼式结构的端部铜排在加工和制造过程中的问题,阐述了该结构铜排制造工艺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改进工装,解决了该结构铜排在制造过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东方超超临界1000MW汽轮发电机转子线圈装配的主要制造工艺过程及工艺创新点。  相似文献   

4.
陈萍  李江帆  李军 《东方电机》2008,36(2):28-32
本文详细介绍了1000MW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转子线圈的制造工艺过程,并对生产过程中的制造难点和关键工序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汽轮发电机转子绕组端部支撑垫块设计,涉及结构布置方式、材料及装配要求。发电机在正常运行、升降负荷及启动盘车工况下,转子线圈均受离心力及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为减小和防止线圈串位,引起匝间短路,以及产生的残余形变,仅靠线圈铜线采用含银铜排是不够的,转子线圈在端部的支撑及限位就尤为重要,端部支撑垫块的作用就是保护端部线圈在各种工况下安全稳定的运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超超临界1000MW汽轮发电机(以下简称汽发)转子线圈装配的主要制造工艺过程及工艺创新点。  相似文献   

7.
朱旭 《电机技术》2017,(5):63-64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发电机转子同心式线圈绕制和端部弯形后进行线圈整形以及辅助尺寸的测量工装。实际使用情况证明该工装操作简便合理,功能达到设计预期。  相似文献   

8.
备机的设计、制造应尽量按原电动机的设计结构、制造精度要求进行。而宝钢2030备机电枢线圈端部焊接的设备和工装已不复存在。笔者介绍了备机制造前如何进行焊接方法的选择、焊接设备的确定、焊接工装的制备及焊接试验的过程,并最终根据试验结果确定备机电枢线圈端部焊接制造工艺。  相似文献   

9.
在异步电动机插入式转子线圈生产时,转子线圈部弯曲整形通常采用手工工艺,若扁铜线截面较大,其端部整形难度很大甚至根本行不通。本文根据实际经验介绍了一头弯插入式转子绕组的结构及其计算过程。采用此方法可降低转子线圈手工操作的难度,解决了中型绕线转子电动机转子下线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结合我公司4极1000MW级核电汽轮发电机的设计工作,对发电机降低氢压出力能力、发电机氢冷却器部分退出运行时发电机出力能力,以及我公司1000MW级核电汽轮发电机中转子偏槽、转子半闭口槽、定子线圈上、下线圈不等截面等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田文  罗橙 《东方电机》2008,36(2):40-42
本文总结了1000MW汽轮发电机定子线圈、转子线圈、环形引线制造过程中的钎焊工艺,介绍了定子线棒的水电接头、铜环引线以及转子线圈匝间多层搭对接接头结构的钎焊技术和疑难问题的处理过程,为今后同类产品的制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东方电机首台1 150 MW核电汽轮发电机转子线圈采取了大量新工艺,本文介绍了整个制造过程中质量检验部门制定了多种措施强化质量控制与管理,以确保了转子线圈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1000MW汽轮发电机是哈电机公司研发领域的新产品.线圈作为电机的核心部件,其制造工艺的水平对整个电机运行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简要叙述了1000MW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转子线圈制造的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14.
导出了成形线圈端部形状的数学表达式,同时介绍了端部整形模制造过程,从而使成形线圈端部的制造更接近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5.
空心导体转子线圈制造是山东济南发电设备厂引进ABB空冷汽轮发电制造的关键之一。分析空心导体转子线圈制造技术的难点与关键介绍工艺过程以及工艺设备的选择研制等。  相似文献   

16.
为保证三代AP1000核电蒸汽发生器的制造质量,分析了蒸汽发生器的结构特点,确定了采用的焊接填充材料和焊接工艺方法,在设备制造过程中采用了多项焊接和焊后热处理新技术。结果表明:焊接和焊后热处理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产品的成功制造,为后续三代AP1000项目和CAP1400项目的顺利实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AP1000核电厂的电气系统及中压厂用电源切换的设计特点,对核电、常规火电的厂用电切换设计进行了差异比较,分析了AP1000核电在非正常运行方式下的中压厂用电源切换特点及设计优化过程。通过设计优化,取消了辅助锅炉运行闭锁厂用电快切,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后续AP1000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SVPI定子线圈的端部制造工艺和形状特点,叙述了常规的定子线圈形状测量之优缺点,同时介绍了一种新的三维测量技术,在定子线圈端部形状测量和分析中的应用。通过三维点云扫描和软件分析,得到准确的端部形状数据,实现整组线圈的三维虚拟装配,并已成功应用于多种SVPI定子线圈中。  相似文献   

19.
采用弹性心环结构的氢内冷转子,运行几年后,发现转子线圈端部过热,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定转子气隙没有径向隔板,风扇压头对转子线圈端部通风没有起作用;转子端部进风面积太小,风阻过大;以及线圈越长,风速越低,损耗越大等原因所造成。文章认为,这种结构的转子线圈过热是必然的,按原样更换转子绝缘是不行的,必须局部更改结构才能解决转子线圈端部的过热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中大型交流电动机绕线式转子,国内一般均采用半闭口铁心槽,线圈下线采用穿入式工艺,即线圈铜排在下线前一端先弯成形,直线部分和两个端部分别包以云母绝缘,铜排另一端待穿过铁心槽后再用手工弯成形。这种结构和工艺方式要求线圈铜排与铁心槽之间有较大的间隙,因而降低了槽满率和电机的技术经济指标,此外,手工弯形时劳动强度大,线圈端部也难以整齐。在学习与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我们对绕线式转子采用半开口槽与线圈采用嵌入式工艺的绝缘结构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采用新绝缘结构转子试制了YR500-6 1000kW和YR500-12 500kW两种规格电机各2台(它们的转子电压分别为1000V和1500V),现在正在进行工业运行。新的转子结构槽满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槽满率如以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