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语音识别技术和视听节目内容监测监管平台的需求特点,根据视听节目智慧监测监管的需求设计了基于语音自动识别技术的监测监管系统架构,并对系统总体架构和语音识别监测引擎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刘文旭  沈庭芝  田卉  刘朋樟 《电声技术》2009,33(11):60-63,67
针对目前语音质量评价系统成本高、设计复杂且不能实时评分,提出了基于声卡的实时评价系统。该系统以ITU-T P.862标准中的语音评价算法PESQ为核心,采用声卡作为语音播放和采集装置,利用多线程技术,以廉价的方式实现语音实时评分。并且,以虚拟仪器Labwindows/CVI为平台,方便显示从PESQ算法中提出的语音参数。测试表明,该系统评分准确,可快速判断和分析语音设备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汪少敏  史敏锐 《通信技术》2010,43(11):100-102
为了及时管控下一代网络(NGN)中语音业务的服务质量,需要对NGN中的语音业务进行监测,然而,目前业界缺乏对该监测指标的明确定义。在分析了NGN中语音业务质量监测需求的基础上,从会话控制性能、话音质量、编码统计三个方面定义和描述了一套NGN中语音业务质量的监测指标,即NGN语音业务质量检测参数。对这些参数进行有效监测,将及时反映NGN中的语音业务质量和语音业务运营情况,为保证语音业务质量提供有力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移动交换网络已完成全部的Mc、Nc、IU-CS以及部分A接口的IP化改造,改造后的语音均以IP包的方式进行传输。然而,现有的支撑手段(信令监测系统、TRAFFICA、A+Abis系统)无法分析用户面语音IP包的质量,更不能对IP化语音媒体流问题(如单通、杂音、噪音、串话问题)进行有效的定位和解决。本文以移动运营商试用的IP化语音媒体流分析系统解决方案为例,详细阐述该系统的功能方案和部署方案,以求对工程设计、运营商的网络维护提供帮助和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语音质量监测系统的整体结构及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核心网Nb接口的监测方案。根据协议信令流程,创新性地采用了Hash算法高效合成CDR并完成媒体流的协议分析。最后,通过RTP流和Iu-CS/A接口信息的关联,完成端到端的语音质量分析,从而了解到语音质量的分布特征以及可能潜在的网络故障隐患。本方案通过现网测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林耿超  余航 《电信科学》2004,20(11):63-66
在GSM系统中,空中接口采用5.6kbit/s半速率语音编码的传输技术称为半速率技术,半速率技术可有效提高现网对无线话务的吸收能力.本文以诺基亚GSM系统为例,详细介绍了半速率技术在现网中的运行情况,着重分析了半速率技术的语音质量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总结分析中短波广播实际监测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同时采用了模式识别领域的多种音频智能处理技术,实现了一套融合音频分类、质量评估、语种识别和台名识别在内的广播语音综合处理系统。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智能化程度高,极大地提高了监测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以下简称GSM)采用的信道编码技术,使其业务信道和信令信道数据在无线环境下的传输特性达到了最优选择。以GSM业务信道中的全速率语音信道编码技术为例,以列表和图形示意的方式对GSM的信道编码过程做了较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郭帅 《电视技术》2024,(3):206-208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结合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阐述其在广播电视内容监测中的应用优势和应用范围,具体体现在广播电视内容识别、广告监测和节目质量评估等方面,并指出应用过程所面临的挑战,为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在广播电视内容监测领域的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引入AMR技术的优点,以及时系统容量和语音质量的影响。在对GSM/GPRS系统仿真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些反映无线通信系统性能参数的仿真结果,如阻塞率、语音质量在引入AMR技术后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无线电监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对广播信号合法性进行判断时多采用人工的方式完成,对于监测系统产生的大量音频数据而言,该方法工作量大、效率低,有时无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现象提出将语音自动识别技术应用于无线电监测系统中,并给出了技术可行性分析和系统实现方案,该系统可以实现语音自动识别和关键字报警等功能,从而极大地减少人工工作量。  相似文献   

12.
语音转换是一种通过改变源说话人语音的个性特征,同时保留说话者语义信息,并将其转换为具有目标说话人个性特征的语音技术.基于LPC分析合成模型的转换系统是一种经典的语音转换系统,但是它并不能准确的分离激励源和声道参数,因此往往给转换过程带来误差,导致最后合成的语音质量下降.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思路,即引入一种自适应的声门波分离技术,用来准确的分离激励源和声道参数.同时用"预测"训练法从声道参数中预测激励波形,避免了人工随意修改激励韵律特性所带来的语音质量的恶化.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改进的语音转换系统无论是在谱转换的精确性上,还是在合成语音质量上,都超过了经典的基于LPC分析合成模型的转换系统.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2019,(5):41-44
目前的语音合成技术越来越成熟,而对于合成语音质量的度量还没有比较好的客观评价体系。文中在传统的主观评分体系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合成语音质量的关键因素,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建立了合成语音质量评价系统,对汉语合成语音的自然度进行客观评价。该方法得到的语音质量评分结果与人工打分的主观评价结果相比,五分制条件下的均方根误差为0.4分,相关系数为0.68。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中国移动Mc口信令监测系统共享层基于云方案的建设情况,介绍了云计算技术在本次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分析了本次工程应用的核心技术,为今后云计算技术应用于其他系统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主要介绍了移动通信系统的语音质量评估方法,对传统语音质量评估方法的缺陷进行了阐述,并且强调了客观质量评估方法的测试实例,同时对引入EFR技术对语音质量的改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了地空语音通信系统监测方法,并结合日常监测的工作经验,详细给出了针对甚高频(VHF)频段的地空语音通信信号的监测,以及对其发射台站进行定位查找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结合智慧广电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介绍了以人工智能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技术为基础,针对普通话、闽南语等广播电视节目进行智能识别分析,高效准确的对广播电视中的非法内容、违规词汇进行识别;对广播电视监测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结合福建省广播电视监测中心智慧广电监管的实际,从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功能模块等方面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8.
第二部分 手机的基带基本技术 这里准备介绍蜂窝移动通信手机的基带部分主要设计技术,包括语言编解码设计、信道编解码设计、蜂窝接入设计。1 手机的语音编码设计1.1 语音编码技术概述 语音编码是实现语音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经济有效地传输的基本技术环节,蜂窝移动通信中的语音编码应力求: 语音编码速率尽可能低,以增加系统用户容量。 延迟时间合理。让通话人感觉自然可接受。 计算的复杂度与器件发展水平相适应。此中最关键的是计算量,同时,对RAM和ROM的需求也是考虑因素。 话音质量适当。话音质量以主观评定统计平均打分来…  相似文献   

19.
智能宿舍系统以MSP430处理器为核心,通过温度和光强传感器,实现宿舍室温和灯光强度的自动调节;利用非特定语音识别技术实现宿舍电动设备的语音控制功能。采用GSM短信技术实现手机远程监测(室温、灯光、门窗)和控制(风扇、空调、音乐播放器、闹钟、电动窗帘、加热器)功能。该系统采用低功耗设计、功能实用、操作方式灵活多样(手动、红外遥控、短信控制、语音控制),可应用于集体宿舍等多人居住的场所。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电话集成(CTI)技术把以语音为核心的电话网络和以数据处理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融合在一起,实现了语音和数据的通信。智能语音服务系统以CTI技术为基础,结合语音识别、语音理解和语音合成技术实现了智能人机交互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