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石化企业主要以无组织形式排放烷烃、烯烃、芳烃等挥发性有机物(VOCs),不仅污染大气,也引起加工损失。为有效控制和减少石化VOCs排放,有必要监测石化企业VOCs排放总量及分布。红外掩日通量遥感监测技术(SOF)是当前VOCs无组织排放通量监测最佳实用技术之一,简要介绍了其技术原理、测量方法、应用范围及在石化VOCs排放监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空气污染物特别是PM2.5和O3的重要前驱物,不仅对环境造成破坏,也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我国是最大的焦炭生产国,2018年全国焦炭产量4.38亿t,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治理受到极大关注。经过近些年综合治理,污染物的治理已经从常规污染物逐渐过渡到非常规污染物,从有组织排放类(硫、氮化合物)污染治理过渡到无组织排放类(VOCs、NH3)治理。因此,焦化行业VOCs作为无组织排放类非常规污染物的典型代表,进行其排放特征与治理集成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详述了焦化生产过程中VOCs废气产生节点,指出化产回收和焦油加工是VOCs排放的重点工序;按产生原理和逸散形式对VOCs废气的排放方式进行了分类;进一步总结对比各工段的废气性质和排放总量计算方法,明确了焦化行业VOCs排放的四大特征:排放节点多、差异大、组分复杂、异味重。在研究排放特征的基础上,从有/无组织2方面,分析了各种治理技术在焦化行业应用的可能性和发展趋势,并给出选择污染控制最佳适用技术的依据;最后,以太钢焦化和陕西黑猫焦化VOCs治理技术为背景,介绍了2种VOCs治理技术在焦化厂的应用,同时深入分析了焦化行业VOCs排放特征,为制定基于改善空气质量为目标的焦化行业VOCs控制策略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石化行业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大户,是VOCs防治的重点行业之一。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LDAR)是通过对石油和化工设备中可能的泄漏点进行监控,及时识别并修复或替换有泄漏风险的部件,从而达到减少泄漏排放的目的。本文探讨了某石化企业在VOCs减排中的实际应用。实践表明,通过LDAR技术对设备动静密封泄漏点进行检测与修复,企业2023年实现了45%的VOCs减排率,有效控制了VOCs的无组织排放。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 VOCs的常见治理技术,并针对VOCs产生的原因及VOCs的有组织及无组织排放进行治理,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厂界有组织排放,为早日实现废气零排放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焦化企业无组织排放VOCs(挥发性有机物)的管控工作,通过对某焦化企业生产装置的泄漏情况进行检测并实施修复工作,探索焦化企业实施LDAR技术的可行性,为下一步制定LDAR计划及控制VOCs排放提供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石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凌波  李龙  程梦婷  方向晨 《化工进展》2020,39(3):1196-1208
无组织排放占石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的主导地位,排放点多、面广、量大、分散、无规则,总体表现为大型面源或体积源,监测难度很大。本文评述了点、线和面(通量)等VOCs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及应用进展,总结了石化企业VOCs无组织排放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难点,提出了石化企业VOCs无组织排放监测体系及适用监测技术。总体上,石化企业VOCs无组织排放监控存在排放清单质量不高、源头监测及溯源困难、排放烟羽及其迁移扩散途径无定形、厂界等开放空间难以封闭监测、常规监测的时间和空间覆盖有限等问题或技术难点,可复合应用点、线、面及通量监测技术,结合常规离线、实时在线、排放通量、移动快速响应等监测设计,构建覆盖排放与环境影响的多元化、网络化、立体化监控体系。未来石化企业VOCs无组织排放监控将向多层级、智能化和大数据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加强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无组织排放的控制和管理,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了《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 37822—  相似文献   

8.
《中氮肥》2020,(1)
石化行业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大户,是VOCs防治的重点行业之一;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通过对石油、化工装置潜在泄漏点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存在泄漏现象的组件,并进行修复或更换,从而实现降低泄漏排放。简介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及我国VOCs排放的相关法规与标准,详细介绍山东省某化工企业VOCs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应用实践。实践表明,LDAR项目的实施使企业建立了LDAR密封点管理体系,通过对239个泄漏点的修复(治理)实现了9651.39kg/a的VOCs减排,成功搭建了一个全面的、可视化的LDAR数据库管理平台,从而有效控制了VOCs的无组织排放,值得在国内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环保法规的不断严格化,石化企业储罐无组织排放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逐渐受到关注。依据近年来国内外VOCs的研究结果,本文概述了储罐无组织排放VOCs的危害,探讨了现有VOCs主要处理技术及其优缺点,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为石化企业储罐VOCs治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炼化生产装置在运行过程中,设备密封泄漏产生的无组织排放(Fugitive Emissions)时有发生,不仅会造成加工损失、能源损耗,而且还会污染环境,甚至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石化企业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无组织排放源主要集中在罐区、装卸区和生产设备装置。国内对于设备泄漏产生的VOC无组织排放至今没有取得明显的控制效果,而这也是产生恶臭的原因之一。从技术层面上讲,生产装置的VOCs无组织排放主要来源于设备泄漏,而  相似文献   

11.
钱津旺 《当代化工》2012,(1):108-110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强挥发性有机化学物质的总称,挥发性有机物在常温下,是一种逸散性排放的物质,对空气和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对人体的健康也会产生极大的威胁。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来源石油化工产品、汽车尾气、化学溶剂、涂料油漆、废物处理等等,因此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通过利用气相色谱对空气和室内进行测量、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大气污染是比较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随着产业转移,Z市工业源VOCs逐年增加,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实地调研和收集资料,并结合VOCs排放清单研究,分析了Z市VOCs排放特征。研究发现,Z市VOCs主要来源于工艺过程源和溶剂使用源(36.85%)、移动源(31.32%)、非工业溶剂使用源(15.74%)和生物质燃烧源(10.24%)的排放,主要涉及的行业包括: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结合Z市的VOCs排放特征,针对性地提出了工业源VOCs污染控制对策,也希望通过此次对VOCs排放控制的研究,为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佛山市涂料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特征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敏敏 《广东化工》2012,39(6):179-180,100
在调查佛山市涂料企业的基础上,将涂料行业VOCs排放特征从生产工艺、废气治理设施、生产管理水平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无组织和有组织排放废气的监测。结果表明,大量有机溶剂的使用是VOCs的主要产生源,生产工艺、治理设施、管理水平影响了VOCs的排放,废气样品TVOCs的质量浓度分布在58.56~309.74 mg/m3之间,分别检出35、40种VOCs,主要为苯系物、酯类、酮类物质。  相似文献   

14.
李津津  陈扉然  马修卫  张智  杨林军 《化工进展》2019,38(12):5539-5547
有机污染物排放是导致大气复合型污染、诱发雾霾、产生光化学烟雾的重要诱因,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燃煤是有机污染物的来源之一。本文综述了燃煤有机污染物的排放特性,包括燃煤有机物的排放浓度及主要组分,影响燃煤有机物生成的因素,指出燃煤有机污染物浓度较低,苯系物是其重要组成之一。分析了烟气系统中有机物的迁移转化以及烟气处理设施(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湿法脱硫、电除尘、湿式电除尘、低低温电除尘)的协同去除作用。最后基于吸附技术和催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未来燃煤有机污染物控制的研究方向为:结合现有设备的协同去除作用,优化工艺条件,开发适合燃煤有机物的高效吸附剂和催化剂,开发集高效吸附/氧化/烟气协同净化技术于一体的燃煤有机物高效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介绍了我国和美国、欧盟的VOCs减排和控制的现状及相关规范和标准。表明我国在VOCs控制方面尚没有建立完善的污染排放标准体系,应借鉴欧美在VOCs防治方面的经验,并提出相关建议以顺利开展VOCs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污染防控是大气污染控制的一项重点工作,科学合理地评价并筛选最优治理技术是VOCs减排的关键。VOCs末端治理技术综合评价模型仍缺乏具有科学性和普适性的技术评价模型。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在构建定量和定性指标评价模型中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的优点,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介绍了基于FAHP建立经济、环境、技术3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的VOCs末端治理技术评价模型,通过分析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农药生产中典型的生产工艺及产VOCs环节,对9项典型的VOCs末端治理技术进行量化分析评价。结果说明催化燃烧和热力焚烧以及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和经济方面优势明显,吸附技术在经济和技术方面优势明显,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催化燃烧(0.143)是VOCs末端治理中值得推荐的技术。本研究为农药生产VOCs末端治理技术的筛选提供新的参考,有益于化工企业制订VOCs减排策略。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多种不同的工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控制技术,从工程应用角度分析了其适用范围、优缺点、应用现状和研究方向等。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工业VOCs控制过程存在的低浓度大风量VOCs处理问题、复杂VOCs废气体系处理问题及单一控制方法治理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对现有工艺技术设备的优化建议、不同处理方式集成组合、源头治理等改进手段,从宏观角度探讨了VOCs资源化的社会发展需求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Removal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from gaseous effluents by cryogenic condensation and adsorption has been studied. Mathematical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extent of removal of a binary mixture of VOCs in air by these two methods under a wide range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model results are verified with the published work. A model parametric study carried out in this work suggests that if the concentrations of VOCs in the effluent stream vary over a wide range, condensation followed by adsorption is an effective technique to control the emissions. Condensation is found to be suitable if the VOCs emission levels are high (>1%). On the other hand, if the emission levels are low i.e. parts per millions (ppm) or sub ppm, adsorption is a preferred technique for removing the VOCs from the effluent stream. The model results in this work have signific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removal of VOCs by these two methods, determining the key operating parameters that control the removal process and also, defining an effective VOC control strate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