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广西轻工业》2016,(5):14-15
对不同产地(四川汉源和茂县)青花椒、红花椒利用ICP-AES测定仪对四种花椒中几种常见的重金属进行测定,比较其中重金属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汉源青花椒、汉源红花椒和茂县红花椒均符合要求,由于汞的含量低于检出值,在本试验中未检出,符合标准;铜的含量在6.30-15.36mg/kg,含量相对比较丰富;砷含量为较低,其中汉源红花椒、茂县青花椒和红花椒均低于检出值,汉源青花椒为0.06mg/kg;镉的含量在0.08-0.20 mg/kg,其中测定最低为汉源青花椒(0.08 mg/kg),最高为茂县青花椒(0.20 mg/kg)。几种重金属的检测结果表明,四种样品所含有的重金属含量均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属于安全食品。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建立了我国西部地区红花椒和青花椒挥发油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指纹图谱,并将该方法应用到汉源红花椒产地鉴别中。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花椒挥发油,通过GC-MS技术建立花椒挥发油指纹图谱,通过挥发油成分差异分析、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花椒样品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青花椒挥发油含量是红花椒挥发油含量的1.45倍。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萜烯类、醇类和酯类物质。红花椒指纹图谱有8个共有峰,青花椒指纹图谱有11个共有峰。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相似,所有的青花椒被分为同一组,红花椒被分为2~3组,说明不同产地红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之间的差异性大于青花椒。汉源红花椒指纹图谱共有峰中有5种特有物质,即崖柏烯,乙酸松油酯,乙酸橙花酯,乙酸香叶酯和1-石竹烯,可作为汉源红花椒产地鉴别的依据。本实验为不同产地花椒产地鉴定提供了实验基础,为汉源花椒建立了特征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3.
不同贮藏条件下青花椒香气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江津青花椒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比较在低温密封避光与室温未密封不避光2种贮藏条件下青花椒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前干青花椒挥发油含量为17.49%,贮藏后干青花椒挥发油的含量分别为15.97%(低温密封避光贮藏)和9.87%(室温未密封不避光贮藏),低温密封避光贮藏能有效延缓挥发油的损失;贮藏前后干青花椒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1种成分,贮藏前后共有成分24种,贮藏前后干青花椒挥发油中的主成分均为香桧烯、月桂烯、(+)-萜二烯、芳樟醇、反式橙花叔醇,但其含量因贮藏条件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不同贮藏条件下干青花椒挥发油中损失与新产生的微量成分略有差异,低温密封避光贮藏可有效保持干青花椒原有的香气。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产地32批次花椒挥发油中柠檬烯和芳樟醇的含量.结果发现:青花椒挥发油中柠檬烯的含量均值为12.888 mg/g,红花椒挥发油中柠檬烯的含量均值为14.040 mg/g,青花椒挥发油中柠檬烯的含量与红花椒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青花椒挥发油中芳樟醇的含量均值为红花椒的9.13倍,分别为72.523 mg/g和7.941 mg/g,且青花椒挥发油中芳樟醇的含量与红花椒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该试验结果可作为青花椒和红花椒品种间鉴别指标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5.
陕北宜川(壶口)大红袍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利平  李占杰 《食品科学》2003,24(12):99-100
利用GC-MS技术对陕北宜川大红袍花椒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大红袍花椒挥发油中分离出49个组分,鉴定出36种成分,主要成分和含量是9-烯-十八碳酸乙酯含量8.33%,棕榈酸乙酯含量7.20%,α-松油醇含量7.09%,芳樟醇含量7.03%,桉树脑含量6.06%。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以正癸烷为内标,对8个不同产地红花椒挥发油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不同产地红花椒挥发油含量和组成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红花椒挥发油差异较大,样品间挥发油组分不同,相同组分间其含量差异也较大;8个不同产地样品的挥发油含量范围为1.64~5.89m L/100 g;共鉴定出64种化学组分,包括39种烃类、11种醇类、8种酯类、3种醛类和3种酮类,其共有组分数21个,共有组分含量间存在较大差异;非共有组分的含量都比较低,非共有组分中含量占总含量百分比大于1%的较少;样品间主要成分也有所差异,共有组分中的主要成分是柠檬烯、月桂烯和桉树醇。红花椒挥发油含量和组分间的差异决定了样品间香气和品质的差异,可将不同红花椒挥发油含量和组分的差异作为鉴别产地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陕西韩城大红袍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GC-MS技术对陕西韩城大红袍花椒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大红袍花椒挥发油中分离出40个组分,鉴定出29种成分,主要成分是柠檬烯(Limonene),含量14.82%;月桂烯(myrcene),含量13.26%;桉树脑(Eucalyptol),含量10.69%;桧烯(sabinerl),含量6.74%;α-蒎烯(α-pineme),含量5.51%;α-守烯(alphathujene),含量4.99%;芳樟醇(Linalool),含量4.51%;α-松油醇(α-terpined),含量4.32%。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蒸气蒸馏提取四川汉源青、红花椒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运用GC-MS对两种不同的花椒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鉴定了匹配度在80以上的青花椒3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04%;红花椒4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76%。其中芳樟醇均为两种花椒挥发性成分含量最高,但青花椒芳樟醇含量是红花椒的2倍。汉源红花椒酯类化合物比青花椒含量高,这可能是青、红花椒香气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两种四川花椒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用挥发油测定仪对四川汉源和喜德两地的花椒果实进行了挥发油的提取,测得挥发油含量分别为8 02mL/100g和4 27mL/100g。用GC-MS法对其进行了分离、鉴定,并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两种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基本相同,其中柠檬烯、芳樟醇、乙酸芳樟酯、β 月桂烯、β 罗勒烯、大根香叶烯的含量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常规粉碎对青花椒挥发油含量与成分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不同粉碎程度的青花椒挥发油含量,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与整粒相比,细粉(80目,国标要求)挥发油损失高达34.2%,其中主要是烯醇类化合物的损失;粗粉(10目)对挥发油含量有较小影响,并且从粗粉挥发油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最多,香气成分也更为丰富。本研究表明,粉碎粒度越细,挥发油损失越多,但适当粉碎则有利于香气成分的散出。  相似文献   

11.
嗅觉可视化技术是使非可见物质成像(主要是气体成像)的一种无损检测新技术,属人工嗅觉模拟技术的一个新分支.使用卟啉和pH指示剂作为嗅觉可视化传感器阵列的气敏材料,检测猪肉中的优势致腐菌和新鲜度.将3种优势致腐菌-梭状芽孢杆菌、热死环丝菌、假单胞菌-分别接种至3组猪肉样本中,在3种温度--16℃,.4℃和20℃-条件下分别贮藏不同的时间后,采用扫描仪获取可视化传感器阵列与每个样本反应前后的图像信息;将阵列反应前后的颜色差值作为样本特征值,对不同的猪肉样本经不同贮藏时间后产生的挥发性气味,可视化传感器阵列显示其特定的颜色图像与其对应.结果表明,嗅觉可视化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猪肉的优势致腐菌以及判断猪肉的新鲜度.  相似文献   

12.
较详细地阐述了畜禽饲养环节对动物源性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的来源,并根据分析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畜禽饲养环节动物源性产品质量安全的防控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14.
1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以下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现予以公告。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的品种类别食品添加剂名称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g/kg)酸度调节剂盐酸干酪及其制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着色剂焦糖色(亚硫酸铵法)酱油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柠檬黄半固体复合调味料(除外蛋黄酱、沙拉酱)0.5日落黄半固体复合调味料(除外蛋黄酱、沙拉酱)0.5红曲红/红曲米复合调味料水果/蔬菜甜酱果酱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姜黄雪糕油炸薯片膨化食品0.15(以姜黄素计)0.…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6,(2):162-16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以下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现予以公告。  相似文献   

18.
1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以下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特此公告。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的品种类别添加剂名称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g/kg)抗氧化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孕产妇配方粉0·05(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以下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特此公告。二○○七年六月十九日1.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类别添加剂名称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g/kg)备注营养强化剂低聚半乳糖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作为益生元类物质的来源之一,该类物质在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中总量不超过64.5g/kg质量规格要求见附件,最大使用量以纯品计多聚果糖(含低聚果糖)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作为益生元类物质的来源之一,该类物质在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