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Planning》2019,(3)
专业导论课是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主要目的是让低年级大学生熟知专业和培养学习兴趣,具有导引性、概括性、情感性等特点。尤其是在提升本科生专业自信力方面,专业导论课具有重要的引航意义。本研究从师资队伍、教学方式、授课内容、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五个方面对专业导论课进行优化设计,以期树立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提升专业自信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7)
本着更好地发挥专业导论课的潜在价值和意义,本文从强调四要素关系、差异性教学以及利用外部辅助工具三方面对材料专业导论课程进行了建设与改革研究,为提高材料专业导论课的课程效果与质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围绕12条毕业能力要求,以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导论为例,对工程导论课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构,分为4个模块,由知识丰富的4名教师分别授课,课程融入新生入学教育能力培养引导、双语教学和课程思政。课堂组织上采用分组教学方式,课程学习综合评价体系上采用线上视频任务点、复杂工程问题思考、小组提问式教学、小组专题汇报和开放式结课论文等多层次考核方式。在改善师生教与学关系方面,建立了可融所有专业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平台,实现不间断指导另外,设计了"师生联动30年"构架,将校友经验融入导论课及其他专业课建设中。通过多轮改革与实践,为同类工程导论课教学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4.
城乡规划专业导论课是学生认知专业知识体系宏观架构的基础性课程,在城乡规划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文章基于29所高校城乡规划专业评估数据,分析其专业导论课设置特征及实践成效,回顾专业导论课的内容组织、课时时长和后续课程衔接等,并提出改进建议。研究得出:高校城乡规划导论课程设置主要受办学定位影响,研究型大学导论课偏向贯穿整个大学教育,应用型大学的导论课集中设置在第一学年;导论课内容组织上多数学校仅关注原理导引和专业介绍,学科素养、专业学习和职业相关的引导性内容缺项;导论课多采用考试和写小论文的方式考查学习效果,效果不佳,导论课与后续课程设置衔接不够好,存在导论课与后续课程内容一致,教学方法接近等问题。研究建议:城乡规划导论课在内容组织上应关注职业发展和专业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方式应增加辩论、校外调研、演讲比赛等方式,在教学内容与方式上应明晰与后续课程的边界。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4)
专业导论课是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指导性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更好地规划未来。本文从学习投入理论出发,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学业投入水平的相关因素,以此为基础对专业导论课程进行了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9)
《电子技术基础》是高职电子、电气、自动化、机电等多个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随着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线已成为高职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将项目教学法引入课程教学,已成为广大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者努力探索的方向。然而传统的项目教学法项目众多、系统性不强、学生感性认识差。本文用阶梯式项目教学法,由浅入深阶进实施教学项目,探索在《电子技术基础》中的实施方法,并对实践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7):124-125
说课是教育部新评估的重要项目之一,主要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堂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育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文章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和课程特色与改革思路等方面探讨了《护理学导论》的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
该研究以环境学导论课为平台,以促进高校教学从"老三中心"(教师、教室、教材)向"新三中心"(学生、学习、学习效果)转变为目标,进行了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践。采用"问题导向—案例分析—多元考核"一体化教学模式,借助视频观影、环境问题调研、实践参观和多元考核等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实现教学从教师向学生的转换。实践表明,此种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从高中的被动型受纳知识模式转向主动思考型、分析型、探索型学习模式,并能促进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知从粗浅和表面的"科普性"认识过渡到专业水平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1,(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课程是一门具有导引性的专业基础课。它将计算机学科的全貌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以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使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10)
随着高等教育中国际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双语教学已越来越普遍。以浙江工商大学相关专业双语教学实践和探索为基础,对学习专业双语课的学生开展问卷和访谈调研,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提出一些专业双语课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和平衡的建议,以提高高校专业双语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24)
中职动漫专业flash动画短片制作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课程、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崇尚"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探究为中心,以项目活动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文章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就中职动专业flash动画制作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32)
针对地方商科院校对"专业学科导论"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本研究旨在明确"专业学科导论"课程开设必要性的基础上,以财政学专业为例,提出"专业学科导论"课程的具体设计方案,并探讨具体授课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10)
随着中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翻转课堂和微课为主的新兴教学方法为中职建筑装饰专业教学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方案,将以往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进行转换,让教师成为课堂教学和专业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利用翻转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化解建筑装饰专业教学难点,将课堂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实践交流、课后总结评价三个部分。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强调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需要教师收集各种资源,主动优化教学设计,增加课堂讨论和评价的时间,这样有利于提升中职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设计基础有着深远影响。结合当前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在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中引入"设计研究"这一方法,构建以"理论基础—实践调研—分析研究—设计导论"为主线,"一个体系四个板块"为核心教学内容,进而形成"理论与实践""调查与研究""传承与创新"的设计研究式教学体系,实现"教"与"学"的双赢,促进教学质与量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土木工程专业主干课——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与科研项目研究的结合为例,探讨将科研活动融入课程教学实践,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独立学院处于"两面夹击"的境况,不具备典型性竞争优势,其培养的专业人才要想脱颖而出,具备核心能力的竞争优势必然要紧扣市场发展与需求,精准定位培养方案,创求独特的专业教学体系。因此,优化构建"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结合实际办学环境,打造专业融合、寻求特色发展是人才培养的唯一出路。文章以综合试点改革的实践为研究背景,通过对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方向课、实践课等一系列课程的具体优化与创新教改措施进行系统地探索与总结,梳理出适用于国内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发展与改革的普适性思路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23)
财务信息系统课程是为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财务管理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实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目标。项目教学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以财务信息系统课教学现状为切入点,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财务信息系统》课程中的运用,以期为财务信息系统课程项目教学法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建设需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根据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能力培养与职业发展需要,结合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项目制一体化设计及课下科技创新活动的针对性开展,形成明确的靶向"创新+"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实现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目标。近三年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实践表明,土木专业学生通过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及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训练,达到了专业毕业要求及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了就业竞争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11)
材料科学导论是复旦大学面向材料科学系及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二年级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2015年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该研究探讨了目前材料科学基础类课程存在的问题,结合某教学评价与教学成果,总结了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课外实践等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1):137-139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及工学结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顶岗实习的有机结合,重构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以发挥二者间的叠加教学效应。这既是高职培养"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的人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要着力探索的一种新型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