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瓮福高镁低品位磷尾矿渣工艺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瓮福高镁磷尾矿渣的物相和化学组成、反应特性及其发泡性能。结果表明:瓮福高镁磷尾矿渣的主要物相为CaMg(CO3)2、Ca5F(PO4)3,MgO的质量分数为18.02%,P2O5的质量分数为5.63%;其反应活性为98.08%,抗阻缓系数为6.30,该磷尾矿发泡比较严重,需要加入消泡剂。本研究可为综合利用高镁磷尾矿渣中的镁、磷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依据,对生产磷镁复合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贵州瓮福磷矿浮选后的尾矿资源为研究对象,从物性测试着手.研究了其物理化学特性、酸解反应特性及其煅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尾矿属高镁低品位磷矿,主要物相为白云石,粒度极细,镁主要集中于颗粒内部,酸解反应活性为99.65%.抗阻缓系数为12.87,所含白云石较氟磷灰石先分解.本研究可为综合利用浮选尾矿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镁磷尾矿渣制取磷镁复合肥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宏  李艳 《贵州化工》2009,34(2):20-2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组织实验,以确定磷、硫混酸制取磷镁复合肥料较优的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磷酸和硫酸的用量对混酸分解高镁尾矿渣的制取磷镁肥的影响比较显著,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影响较小。最佳工艺条件为:湿法磷酸用量95g,硫酸用量75g,反应时间30min,反应温度55℃,此时,MgO转化率为82.63%。  相似文献   

4.
高镁磷尾矿中磷和镁在硫酸中的溶解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芳  王华  李军旗  陈义  王政 《过程工程学报》2009,9(6):1121-1126
对高镁磷尾矿中磷和镁在硫酸中的溶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固膜产物的物相形态变化及搅拌强度、反应温度和硫酸质量分数对溶解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包含自阻化因素的德罗兹多夫方程能较好地描述P2O5和MgO的溶解过程,且二者溶解的阻缓系数均大于1.6,其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4.881和11.908 kJ/mol,为固膜内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5.
胡宏  徐德龙  段永华  解田 《无机盐工业》2012,44(2):53-55,62
介绍了以硫磷混酸和高镁磷尾矿粉为原料制备磷镁复合肥的工艺条件,研究了硫酸用量、磷酸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五氧化二磷、氧化镁转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磷酸用量为110 g、硫酸用量为15 g、反应时间为20 min、反应温度为50℃。在此条件下,磷尾矿渣中五氧化二磷的转化率大于90%,氧化镁转化率大于80%。  相似文献   

6.
高镁磷尾矿渣制取磷镁复合肥的工艺条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以硫磷混酸和高镁磷尾矿粉为原料制备磷镁复合肥的工艺条件,并通过正交实验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硫酸用量15 g,磷酸用量110 g,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0 min,此时P2O5、MgO转化率分别为91.34%和82.44%。  相似文献   

7.
以高镁磷尾矿为原料,采用碳化法对高镁磷尾矿中的磷、镁、钙进行分离,经过煅烧、消化、碳化、热解处理等工序得到碱式碳酸镁和磷精矿。实验结果表明:将高镁磷尾矿煅烧后的消化料浆先进行常压碳化然后进行加压碳化,加压碳化条件为料浆氧化镁质量浓度为12.0~13.5 g/L、二氧化碳分压为0.18 MPa、碳化终点温度为25 ℃,在此条件下镁的回收率达到87%~90%,得到的磷精矿五氧化二磷质量分数达到28%~30%,磷的回收率为60%~65%;将两步碳化后得到的重镁水进行热解,热解条件为重镁水氧化镁质量浓度为10~12 g/L、真空度为0.085 MPa、热解温度为60 ℃、热解时间为50 min,在此条件下所得滤液氧化镁质量浓度为0.7 g/L,镁的回收率为93%。以高镁磷尾矿为原料,采用碳化法制得碱式碳酸镁,经分析产品质量符合HG/T 2959—2010《工业水合碱式碳酸镁》的要求。采用碳化法处理高镁磷尾矿,磷、镁回收率高。此方法为中国高镁磷尾矿的回收利用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磷尾矿回收利用过程中,酸解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而酸解的效率往往并不理想。针对该问题,以湖北某高镁磷尾矿为对象,对其硝酸分解过程的反应热力学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参数条件对磷尾矿硝酸分解效果的影响,并对酸浸液和酸浸渣进行了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硝酸溶液体系下,高镁磷尾矿的分解反应在常温下可自发进行,液固比为3.8∶1,硝酸浓度为34%的条件下,磷尾矿的分解效率最高,达到了91.84%,此时白云石基本已溶解完全,而部分氟磷灰石未完全溶解。  相似文献   

9.
中低品位磷矿浮选尾矿制备磷镁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开发一种以中低品位磷矿浮选尾矿为原料,采用硫磷混酸直接分解浮选尾矿制备磷镁肥的方法。阐述了浮选尾矿的矿物特性,硫磷混酸分解浮选尾矿制备磷镁肥的基本原理、工艺条件、产品质量,论证了中低品位磷矿浮选尾矿制备磷镁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以高镁磷尾矿为研究对象,采用一段磨矿正浮选工艺对磷尾矿进行再选试验,考察了磨矿细度,抑制剂、捕收剂、煤油用量对浮选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200目占60.85%,抑制剂硫酸用量为10kg/t、捕收剂TS用量为1200g/t、辅助捕收剂煤油用量为200g/t的条件下,MgO有较好的浮选效果,最终获得品位为21.71%,回收率为78.55%的镁精矿。  相似文献   

11.
煤矸石对硅酸盐水泥水化历程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强度、反应程度、孔溶液碱度和SEM等方面,研究了煤矸石作为水泥辅助胶凝材料的水化情况,并与Ⅱ级粉煤灰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煤矸石发生火山灰反应时间比粉煤灰早,且发生火山灰反应所需的碱度值比粉煤灰低;掺煤矸石水泥水化样的早期抗压强度比粉煤灰水泥水化样低,但7d到28d强度增长速率明显大于相同掺量的粉煤灰水泥,相同28d抗压强度的条件下,煤矸石掺量比粉煤灰的掺量高10%。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波固相法酸浸提取煤矸石中的铁、铝,对煤矸石原料、酸浸物和酸浸渣的化学组成、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利用ChemOffice软件对煤矸石原料及酸浸未溶物所含化合物分子的三维结构及分子间键长进行模拟. 结果表明,在微波辅助酸浸条件下,煤矸石中铁、铝组分浸取率分别达98.13%和95.07%,酸浸未溶物中铁、铝组分分别为FeH(SO4)2×2H2O, FeSO3, Al2SO4(OH)4×5H2O和AlH(SO4)2×2H2O. 微波固相法的酸浸反应机理与传统加热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13.
煤矸石是煤矿开采洗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本文重点开展对煤矸石骨料在混凝土及砂浆中代替或部分代替现用骨料试验研究,得出了混合矸石、砂岩质矸石、页岩质矸石应用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合理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煤灰渣、煤矸石为脱氟剂对浓缩湿法磷酸进行脱氟,研究脱氟剂及其用量、反应温度对脱氟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70℃时,按磷酸中氟质量计算110%理论用量的煤矸石加入磷酸中搅拌反应2 h,脱氟效果明显,脱氟率达到73.53%,经过真空过滤后浓缩酸中氟质量分数降低至0.18%,可满足饲料级磷酸氢钙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云南海口磷矿浮选尾矿的工艺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海口磷矿浮选尾矿的物相和化学组成、反应特性及发泡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口浮选尾矿的主要物相为CaMg(CO3)2、Ca3(PO4)3F、SiO2,镁的质量分数为11.59%.P2O3的质量分数为9.87%;浮选尾矿的反应活性很好,抗阻缓性较差,发泡比较严重,需要加入消泡剂.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实际生产中煤矸石浸出氧化铝耗酸量大和浸出时间长等问题,以贵州某地煤矸石为研究对象,以硫酸溶液为浸出介质,浸出率为指标,将以往的常压酸浸工艺改为加压酸浸工艺。研究在浸出过程中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酸矸比和液固比对氧化铝浸出率的影响,获得了加压酸浸过程氧化铝的浸出动力学。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130 min、反应温度为150℃、酸矸比为1.3∶1、液固比为4∶1时,氧化铝浸出率达到99.32%,酸渣中SiO 2和TiO 2合计质量分数大于98%;120℃~160℃时,浸出过程符合固体产物层(残留层)内扩散控制的“未反应核减缩型”模型,反应活化能为30.62 kJ/mol。相比常压酸浸工艺,加压酸浸工艺不仅实现了煤矸石中Al 2O 3的高效浸出和酸渣中硅钛资源的高效富集,而且减少了反应时间、降低了反应温度和耗酸量,为煤矸石提取氧化铝资源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线路。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臭菜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考察其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活性的清除能力,并且与多种抗氧化剂进行对照研究。通过实验得出,臭菜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能力优于对香豆酸。结果表明,臭菜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活性的能力,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