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光明 《铸造》1999,(4):41-43
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鼠尾的形成是由于过热的湿型砂局部型腔表面干燥砂层因膨胀受阻,内部产生热压应力,当热压应力发展到大于相邻的部分铸型的阻力时,干燥砂层会产生剪切滑移凸起,使铸件产生鼠尾缺陷。滑移阻力主要来自于相邻的干燥砂层。提高型砂的热强度能有效地防止鼠尾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铝铸件较黑色金属铸件易产生鼠尾缺陷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光明 《铸造》2000,49(5):297-300
对铝铸件及黑色金属铸件对应的干砂的膨胀力及鼠尾抗力进行了综合比较,认为黑色金属浇同,干砂层温度高,充分发挥了钠基膨润土热强度峰值最高的优势,鼠尾抗力远大于铝铸件。尽管黑色金属铸件所用砂的宏观膨胀量可能大于铝铸件所得型砂,但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得铝铸件的鼠尾大于黑色金属铸件。浇注温度在700℃左右的铸造合金,最易产生鼠尾。  相似文献   

3.
董光明  汪永强  魏忠才 《铸造》2001,50(11):696-698
夹砂缺陷与鼠尾缺陷同属于铸件的膨胀缺陷,都常见于湿砂型铸件,但两者的形成机理不同,易产生两类缺陷的铸件结构、铸造合金种类、浇注温度等有所不同,为防止两类缺陷的产生,对型砂的性能要求应该不同,对浇注系统的设计要求也宜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4.
介绍夹砂缺陷的特征及其形成机理。防止夹砂缺陷的主要措施是降低型砂的膨胀应力和提高型砂的热湿拉强度。介绍活化膨润土的简易鉴别方法和膨润土的活化技术。  相似文献   

5.
《铸造技术》2013,(6):779-780
阐述了夹砂缺陷的形成机理及消除对策;通过提高湿型砂中有效煤粉含量,降低型砂水分,以及合理的浇注系统和浇注工艺,解决了静压线生产汽车制动盘产生的夹砂结疤缺陷。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4GA型缸体铸件的生产工艺和型砂、芯砂工艺参数,该缸体底面曾发生较严重的粘砂缺陷,浇注时还经常发生呛火现象。对比发现,粘砂铸件编号与呛火铸件编号不完全一致,说明粘砂缺陷并不是呛火引起。计算表明,型腔排气孔总面积为内浇道总面积的2.1倍,因而判定呛火并非排气面积不够引起。根据缸体出气孔呛火、缸体下表面粘砂这一情况,推断引起粘砂的原因是:型砂含水量高,浇注时水蒸气压力较高,使金属液钻入型砂空隙中而形成粘砂,属于机械粘砂。通过降低型砂含泥量,使型砂水分稳定在较低水平,粘砂缺陷已大幅度下降,并且由于水蒸气量减少,压力降低,呛火现象也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7.
<正> 一、夹砂形成的机理夹砂是一种常见的铸件表面缺陷,特别是在湿型铸造时经常发生。对于夹砂,有着不同的解释,但大多数铸造工作者对型砂在高温作用下,体积急剧膨胀产生热应力这一观点,看法基本是一致的。因为型砂在受热时,其中的石英砂粒发  相似文献   

8.
粘土砂性能控制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铸件产生砂孔、气孔、漏箱、粘砂缺陷的原因,以及生产线湿型砂主要检测的5个性能指标:紧实率、含水量、透气性、湿压强度和热湿拉强度.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建立了铸件缺陷与湿型砂性能的回归方程,通过实时调整型砂配方中的膨润土、煤粉和水分的加入量,严格控制型砂的紧实率在43%~47%,含水量春、冬两季在2.6%~2.8%,夏、秋两季在3.0%,铸件缺陷较之前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消失模铸造生产的铸件"粘砂"缺陷是由于涂料、型砂颗粒、干砂振实造型及负压浇注和浇注温度失控在浇注后金属液与型砂相互粘结在铸件表面形成的缺陷。文章详实地分析了消失模铸造粘砂缺陷形成的原因,指出消除粘砂缺陷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涂料、造型用砂、装箱振实制型、负压浇注、浇注温度控制、工艺设计和品质管理技术等各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且精心操作,获得表面无粘砂缺陷,外观质量符合技术条件的优良铸件,是完全可以的。  相似文献   

10.
《铸造》1966,(3)
型砂受热湿拉强度试验法是将砂样放在试验仪上,将试验盖迅速加热到300℃,使砂形成了一个高湿度、低强度的水分凝聚区,然后将砂样在此区域拉断,即得到型砂受热后的湿拉强度.用加入Na_2CO_3活性剂来提高型砂水分凝聚区的受热湿拉强度,并结合试样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