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紫外诱变和梯度平板法筛选出耐底物的突变株,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发酵液起始pH值、装液量、发酵周期、接种量对产酶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发酵条件;采用均匀设计实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筛选出.株能耐受4%丙烯腈的腈水合酶产生菌,在最佳产酶条件下,耐底物突变株的腈水合酶酶活达到11.5MU/mL,与优化前相比,酶活提高了49.35%。腈水合酶耐底物突变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7.0、装液量16%、发酵周期58h、接种量10%。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ρ(葡萄糖)=26g/L,ρ(酵母膏)=2g/L,ρ(尿素)=4g/L,ρ(谷氨酸钠)=0.5g/L,ρ(K2HP04)=0.2g/L,ρ(KH2P04)=0.2g,/L,ρ(MgS04)=0.05g/L,φ(DXL)=0.5mL/L。  相似文献   

2.
对L-丙氨酸产生菌德阿昆哈假单孢菌分别进行紫外、激光以及紫外-激光的复合诱变筛选。结果表明,复合诱变正突变率幅度较大,从紫外-激光的复合诱变得到的突变株中筛选到3株遗传性状稳定的高产菌株,其L-天冬氨酸-β-脱羧酶的活性较之出发菌株分别提高19.97%、30.04%和26.55%,经9次传代培养,突变株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3.
中性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及产酶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紫外线和γ射线交替诱变,筛选得到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突变茵株BE40-39.与出发株相比,其产酶能力提高1.3倍,发酵性状与出发菌株也有明显的差异.突变菌株发酵试验发现,Avicel是突变菌株产酶最合适的纤维素质碳源.通过对发酵培养条件的试验,得出最佳培养条件是:Avicel质量浓度为0.1g/dL,胰蛋白胨质量浓度为0.3g/dL,最适发酵温度为30℃,最佳培养基初始pH4.2,发酵5d达到产酶高峰.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破乳性能,以一株生物破乳剂产生菌Bacillus mojavensis XH1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处理,经过筛选分离和连续传代得到一株遗传稳定性较好的高效生物破乳剂产生菌突变株XN5.在碳源为10 g/L葡萄糖和4% (体积分数)液体石蜡的混合碳源、氮源为40 g/L NH4Cl与10 g/L酵母膏的混合氮源、温度30 ℃、初始pH=65、摇床转数为140 r/min的培养条件下,培养24 h后,突变菌株的12 h和24 h破乳率分别为9417%和9867%,比原始菌株XH1提高了6481%和1512%.  相似文献   

5.
在对细脚拟青霉、玫烟色拟青霉、粉拟青霉、香菇、平菇、金针菇等胆固醇氧化酶产生菌初筛的基础上.选择以产酶较高的玫烟色拟青霉作为紫外诱变的出发菌株,筛选出一株相对高产突变菌株MFEC006,其酶活达到了0.5483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54%,经8次传代培养,突变株性质稳定.对MFEC006菌株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得出其最佳产酶条件为:pH为6.5,温度27℃,接种量10%,摇床转速180r/min.  相似文献   

6.
2—脱氧葡萄糖抗性黑曲霉高产柠蒙酸突变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曲霉W3为出发菌株,通过^60Co-射线诱变,在以甘油为碳源的基本培养基上,选育出2-脱氧葡萄糖(2-DG)抗性突变株。以玉米粉为原料的柠檬酸发酵的结果表明,产酸高于出发菌株(8.48g/100mL)的突变株约占13.5%,其中突变株KI-5产酸比W3菌株提高18%。  相似文献   

7.
复合诱变红曲霉选育红色素高产菌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紫红曲霉No.1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处理,获得一株色价较高的菌株No.1-18,该菌株红色素含量比No.1提高1倍;进而对其进行紫外一氯化锂复合处理,诱变株经筛选,最后得到一株具有稳定遗传性的红色素高产菌株No.1-18—42,用大米粉摇瓶培养基进行液态发酵,连续传代5次,发酵液中红色素量稳定在18.2U/mL左右,红色素产量比No.1—18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菌株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M1-7的最佳紫外诱变时间为60,s.利用紫外诱变后涂布到添加不同脂肪酶底物和分解产物的分离培养基,筛选出具有抗性的正突变株.其中柠檬酸钠抗性突变菌株UN9最高酶活力达15.960,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30.97%,远远高于琥珀酸钠、正丁酸、正己酸、三丁酸甘油酯等抗性突变菌株.经5次传代后,菌株UN9遗传性能稳定,平均酶活力为15.866,U/mL.  相似文献   

9.
利用等离子体诱变与亚硝基胍诱变的方法,构建油脂合成缺陷型菌株或类胡萝卜素合成突变菌株。通过乙酰辅酶A流量的分配,验证油脂合成途径是否为乙酰辅酶A节点处优势分支途径。利用等离子体与亚硝基胍进行复合诱变,等离子体诱变的致死率为95%,亚硝基胍诱变的致死率为90%时,筛选得到圆红冬孢酵母颜色突变株XP-1、XO-3、XY-4和XR-2。突变株的油脂含量、脂肪酸的成分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XP-1、XO-3、XY-4等3个菌株的类胡萝卜含量低于出发菌株NP11,类胡萝卜素的代谢途径受到一定破坏,但类胡萝卜素的降低并没有促进油脂合成的增加。XR-2菌株的油脂含量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应升高,最高达到0.77μg/g。结果表明,乙酰辅酶A是一个弱刚性节点,油脂合成途径为此节点的优势分支途径,其产物的减少可有效增加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胆固醇氧化酶发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从土壤中筛选到的菌株DGC-007进行UV诱变,选育到菌株DGC-048。对影响突变株产酶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初步确定了DGC-048合适的产酶摇瓶培养基组成,在发酵培养基组成。  相似文献   

11.
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成一株高效降解含氯有机化合物的工程菌RH-1.以造纸漂白废水为例,以200 mg/L的CODCr添加1010个融合工程菌的比例,向体积浓度为75%的废水中投加菌种时,CODCr和TCl的去除能力比未融合的混合菌分别提高了72.05%和190%.比较葡萄糖、乙醇(95%)、甲醇、丙三醇、苯酚及废糖蜜几种初级基质对菌RH-1处理造纸漂白废水的协同降解作用,发现:乙醇为协同降解效果最好的初级基质,于体积浓度为75%的造纸漂白废水中按2 000∶1的比例添加乙醇(95%)时,融合菌对CODCr和TCl的去除效果最好,其去除率分别为73.87%和68.54%.  相似文献   

12.
复合诱变选育高产3-羟基丁酮枯草芽孢杆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育高产3-羟基丁酮枯草芽孢杆菌,将一株枯草芽孢杆菌YD-1作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硫酸二乙酯反复诱变处理,选取每一轮发酵3-羟基丁酮产量最高的菌株进入下一轮诱变。结果表明,菌株的复合诱变条件是在照射距离为25 cm时紫外诱变30 s后再经10%的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30 min,然后进行有利突变株的筛选,通过初筛、复筛和遗传稳定性试验,获得1株遗传性状稳定的3-羟基丁酮高产菌,其产量高达19.02 g/L,比诱变前提高了50.95%,其遗传物质经RAPD分析,与出发菌株YD-1相比有较大差异。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新菌株3-羟基丁酮产量高而残糖量低。  相似文献   

13.
从某化工厂污水处理车间好氧曝气池的活性污泥中,筛选了一株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ISB5。对菌株的16S rDNA进行测序和比对分析,将菌株ISB5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进一步对菌株ISB5降解Triton X?100的培养条件进行考察,得到了菌株的适宜降解条件:培养温度为30 ℃,Triton X?100的初始质量浓度为4 g/L,培养时间为28 h,振荡速率为150 r/min,装液量为100.00 mL,接种量为1.00%(菌株ISB5与培养基的体积比)。在该条件下,TritonX?100的降解率可达93.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红霉素产生菌的诱变及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色糖多孢菌08L作为出发菌株进行诱变,选育高产菌株。结果表明,诱变得到的UL5菌株发酵水平比出发菌株提高12.6%。再通过培养基优化,其组成为淀粉3%,糊精3%,葡萄糖2%,黄豆饼粉3%,玉米浆1%,硫酸铵0.15%,碳酸钙0.6%,磷酸二氢钾0.02%的条件下,UL5菌株在诱变的基础上,发酵水平再提高15.2%。  相似文献   

15.
Ce^4+盐引发纤维素与丙烯腈接枝共聚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Ce4+盐作引发剂,研究了纤维素与丙烯腈的接枝共聚反应,由实验结果得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依据正交试验找出了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纤维素酶活性,获得降解秸秆能力强的菌株,采用硫酸二乙酯和紫外线复合诱变方法处理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菌株,通过刚果红培养基初筛并进行10代PDA斜面继代培养和液体发酵复筛,选择纤维素酶活性高的菌株,以秸秆为底物进行液体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选育出6株稳定高产纤维素酶的绿色木霉(T.vi...  相似文献   

17.
采用紫外光预氧化复合高岭土,通过混凝去除给水中的颤藻。结果表明,紫外光的预氧化可破坏藻细胞的结构,抑制其生长。最佳复配条件:紫外光照射时间4 min,高岭土投加量45 mg.L-1,PAC投加量4.5 mg.L-1,静置沉淀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浊度和叶绿素a去除率分别达到91.2%和94.6%,残留铝含量为0.13 mg.L-1。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多形汉逊酵母(Hansenulapolymorpha)营养缺陷型突变株,以亚硝基胍(NTG)、硫酸二乙酯(DES)为诱变剂诱变多形汉逊酵母HP 1,使用制霉菌素对诱变后的菌悬液进行富集筛选,并对诱变筛选条件进行了优化,筛选出16株ade、11株ura、8株leu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及1株ura、Mut-(不能利用甲醇)双突变株。  相似文献   

19.
以蕌头(Allium chinense G.Don)鳞茎为外植体,采用MS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对培养基中附加的不同浓度6.BA、NAA和活性炭对蕊头不定芽的诱导率及诱导数目的影响进行了正交实验分析,并对光照条件对菖头不定芽诱导的影响进行了单因素LSD检验。结果表明,菖头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1.5mg/L6-BA+0.1mg/LNAA+1.0g/L活性炭,诱导率可达90%以上,芽平均数为2.0以上,且状态良好。光照条件对菡头不定芽的诱导率有显著的影响,充足的光照对芽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培养的最初48h,应采取暗培养,之后将其转到光照8小时/黑暗16h下培养,大约7d后,将培养瓶转到光照16h/黑暗8h下培养,诱导出的芽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比较不同酵母茵在以醋酸棉酚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筛选出一株在醋酸棉酚培养基中生长较好的产朊假丝酵母1087。酵母茵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1087在以醋酸棉酚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中,37℃、170r/min摇床条件下培养20h总菌数达到最大值。以产朊假丝酵母1087为接种剂,以棉粕和红薯渣等为主要原料的固体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后的样品粗蛋白含量提高了37.4%,棉酚含量下降了5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