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和沉淀氧化法分别制备了粒径为10 nm和45 nm的球形Fe3O4粒子,研究了粒径对纳米Fe3O4粒子作润滑油添加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Fe3O4粒子的粒径对其作润滑油添加剂的减摩抗磨作用有明显影响。粒径为10 nm和45 nm的Fe3O4粒子作润滑油添加剂均具有较好的减摩抗磨作用,但是,粒径为10 nm的Fe3O4粒子的减摩抗磨效果优于粒径为45 nm的Fe3O4粒子的减摩抗磨效果。  相似文献   

2.
纳米Fe3O4磁流体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Fe3O4水基磁流体,选择油酸作为表面活性剂,获得油酸包覆的Fe3O4纳米粉,将其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制备了纳米Fe3O4有机基磁流体。采用X-Ray衍射分析仪和粒径分布仪分析了生成物的结构和粒径分布;用FT-IR和高分辨透射电镜表征了生成物的成分和形貌。结果表明:制得的立方晶体纳米Fe3O4平均粒径为16.3 nm,FT-IR图谱中1 593、1 736和2 926 cm-1等处的吸收峰很强烈,这充分说明该纳米粒子被油酸很好地包覆;选择油酸作为表面活性剂,起到表面改性和萃取出纳米粒子的作用;制得的油酸包覆纳米Fe3O4粒子能够稳定分散于有机溶剂中。  相似文献   

3.
沉淀氧化法制备Fe3O4磁性粒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沉淀氧化法制备不同粒径大小、高比饱和磁化强度的Fe3O4磁性粒子过程中,用NaNO3,NaClO3和KMnO4代替传统的空气作氧化剂氧化Fe(OH)2.本文研究了各种工艺因素对所得Fe3O4磁性粒子的粒径和比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剂氧化能力和反应液pH值是影响Fe3O4磁性粒子粒径的主要因素.与采用空气氧化制备Fe3O4磁性粒子不同,采用NaNO3和NaClO3为氧化剂制备的Fe3O4磁性粒子形态不受pH值变化的影响,均为球形,且在粒径大小相近的情况下,比饱和磁化强度明显高于以空气氧化所制备的Fe3O4磁性粒子.  相似文献   

4.
采用化学沉淀法分别制备了经表面修饰的纳米Fe3O4和纳米CuO粒子,在透射电镜下研究了纳米粒子的粒径大小、形貌及其分散性;在四球摩擦试验机上,研究了纳米Fe3O4和纳米CuO粒子对润滑油承载能力的影响,同时在CSS-2220型万能试验机上,对比研究了添加纳米Fe3O4和纳米CuO粒子的润滑油在LY12热挤压成形过程中的润滑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Fe3O4和纳米CuO粒子均呈球形、平均粒径分别为10和20 nm,在润滑油中均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纳米Fe3O4和纳米CuO粒子均可以提高润滑油的最大无卡咬载荷,其中纳米Fe3O4粒子的性能优于纳米CuO粒子;添加纳米Fe3O4和纳米CuO粒子的润滑油均可降低挤压变形功,挤压件表面SEM形貌结果表明,纳米粒子的存在有效地隔离了挤压件与模具表面的直接接触,减少了挤压件表面犁沟数量,降低了热挤压变形功.  相似文献   

5.
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59nm、采用硅烷偶联剂表面修饰的纳米Fe3O4粒子,并对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硅烷偶联剂修饰的纳米Fe3O4粒子的润滑油表现出较好的抗磨减摩效果,能有效提高润滑油的抗磨减摩性能以及承载能力,当纳米Fe3O4的质量分数在1‰~3‰时产生的抗磨减摩效果较好。与空白20#润滑油相比,添加质量分数3‰纳米Fe3O4粒子的润滑油的摩擦因数平均降低了8%,磨损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出现了负磨损现象,且添加纳米Fe3O4粒子的润滑油摩擦磨损后的磨痕较浅。  相似文献   

6.
液相沉积法制备磁性纳米Fe3O4/SiO2复合粒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液相沉积法在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表面包覆了一层SiO2膜,制备磁性较强的纳米Fe3O4/SiO2复合粒子,采用IR、XPS、XRD、TEM、VSM等方法对复合粒子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粒子的较佳制备条件为正硅酸乙酯(TEOS)的浓度为0.6mol/L,Fe3O4与TEOS物质的数量比为5:1,反应温度为50℃,搅拌速度为800r/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复合粒子的粒径在20nm左右,比饱和磁化强度为60.5emu/g,呈球形且分散均匀。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表面经油酸修饰的纳米Fe3O4粒子,在透射电镜下研究了纳米粒子的粒径大小、形貌及其分散性,在MRS-10D四球摩擦试验机上测试了添加纳米Fe3O4粒子润滑油的承载能力,在CSS-2220型电子万能试验机上,研究了添加纳米Fe3O4粒子的润滑油在LY12热挤压成形过程中的润滑性能,并与传统的添加微米级石墨润滑油的润滑性能和润滑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Fe3O4粒子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0nm,在润滑油中具有很好的分散性,用其作润滑油添加剂时,可以明显改善润滑油的承载能力;与微米级石墨粉作热挤压润滑油添加剂的润滑性能相比,添加纳米Fe3O4粒子的润滑油可使挤压时的挤压力明显降低,在所添加的体积浓度相同时,最大可使挤压力降低32%,同时避免了被挤压件表面残碳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被挤压件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8.
医用放射性核素的载体--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了可附载放射性核素的磁靶向药物载体--磁性壳聚糖微球,磁性微球中的纳米磁性Fe3O4粒子由FeSO4和FeCl3通过碱溶液的共沉淀法制备而得,借助SEM、IR及激光粒度仪等对微球的粒径、粒径分布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壳聚糖溶液质量分数为1.5%,Fe3O4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2,悬浮介质的搅拌速度为1 200r/min等条件下制得的磁性壳聚糖微球的粒径在(40±20)μm,且呈规则的球形,可满足放射性核素载体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赵修臣  刘颖  王富耻 《润滑与密封》2005,(2):103-104,121
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10nm、油酸表面修饰的Fe3O4粒子,并对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油酸修饰的纳米Fe3O4粒子的润滑油表现出了较好的抗磨减摩性能,但是,纳米粒子的添加量有一最佳值。与基础油相比,添加纳米Fe3O4粒子润滑油的摩擦因数最大降低了26%,磨损量降低了28%。在摩擦磨损过程中,添加纳米Fe3O4粒子润滑油的摩擦力矩的变化表现出了时间效应。添加纳米Fe3O4粒子润滑油摩擦磨损后的磨痕表面比基础油摩擦磨损后的磨痕表面光滑,可以推测,纳米Fe3O4粒子对摩擦表面的抛光作用提高了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晶(NiCuZn)Fe2O4铁氧体粉料.通过TG-DSC、XRD、TEM等测试手段表征了粉体粒子的形貌、粒径,分析了其微观结构和形貌.重点研究了各种工艺条件对产物收率、粒径、微粒形貌等物性的影响规律,探索了适宜的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粉料颗粒细小均匀、形状完整;以硫酸亚铁、硝酸镍、硝酸铜和硝酸锌为起始原料,采用草酸盐共沉淀法可成功地制备纳米NiCuZn铁氧体;采用适宜的起始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原料配比等反应条件,可制得较高产率且粒径分布较均匀NiCuZn铁氧体粉料.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亲油性的、粒径为10 nm球形Fe3O4粒子,在CSS-2220型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对LY12进行冷挤压成形试验,研究了纳米Fe3O4粒子作冷挤压润滑油添加剂的润滑性能,并与传统的“氟硅化-皂化”润滑方法及添加微米石墨润滑油的润滑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传统“氟硅化-皂化”的润滑效果相比,添加纳米Fe3O4粒子的润滑油,可明显降低冷挤压件的表面粗糙度,提高挤压件的表面质量;与微米级石墨粉作冷挤压润滑油添加剂的润滑效果相比,添加纳米Fe3O4粒子的润滑油在提高挤压件表面质量的同时使挤压时的挤压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为磁核,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磁性壳聚糖复合微球,用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镜对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尺寸和形貌进行分析,考察了壳聚糖浓度、乳化剂用量、交联剂浓度、搅拌速度等参数对壳聚糖成球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4 mL质量浓度为4 g·L~(-1)壳聚糖溶液、0.1 mL司本-80和0.1 mg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经超声分散1 h后,加入0.5 mL4%的戊二醛,在转速350 r·min~(-1)搅拌条件下,室温下反应2 h,可得到形貌光滑、粒径为0.5~2 μm的磁性壳聚糖复合微球,该壳聚糖复合微球具有较好的磁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粉体,采用球磨分散法将磁性粉体分散于水溶液中,制得稳定分散的纳米Fe3O4磁性液体。实验中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纳米粉体进行表面处理和分散,主要研究球磨时间、溶液pH值和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对Fe3O4磁性液体稳定性的影响,从理论上对纳米粒子在水溶液中的分散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球磨时间、分散剂种类和用量以及溶液的pH值对磁性液体的稳定性有很重要的影响;在酸性条件下,球磨时间为4~5 h,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用量为Fe3O4粉体用量的8%时,制得的磁性液体分散稳定性效果较好;表面活性剂在粒子表面起到了保护作用,抑制了粒子团聚长大,同时在溶液中还起到了分散作用,使得磁性液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改进的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锶、镁与铁或钴多元掺杂的LaGaO3基稀土复合氧化物La0.8Sr0.2Ga0.72Mg0.20Fe0.08O2.8(LSGMF)和La0.8Sr0.2Ga0.72Mgo.20Co0.08O2.8(LSGMC),利用EDS、XRD及SEM等方法对LSGMF和LSGMC的化学成分、物相组成及显微组织等进行了分析;采用直流四端子法测量了两者在350~850℃温度区间的电导率.结果表明:经1 400℃烧结后,LSGMF和LSGMC均形成单一正交钙钛矿结构;两者除含少量钙外,不舍其他杂质元素;在测试温度范围,材料的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分区间符合Arrhenius方程,在较低温阶段(350~500℃)具有较低的导电活化能(Ea<0.3 eV);与仅用锶、镁双掺杂的LSGM相比,LSGMF和LSGMC具有较高的电导率.  相似文献   

15.
微乳液一步法制备Fe3O4 磁流体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油包水(W/O)型微乳液的制备进行了研究,探明了一定条件下W/O型微乳液中的最大增溶水量,进而利用此W/O型微乳液作为“微乳反应器”,采用一步法合成了Fe3O4磁流体。应用古埃磁天平对所制备磁流体的磁性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制备条件对磁流体磁性的影响及磁流体良好的抗电解质浸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硫酸铵和浓硫酸溶解试样,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Fe_2O_3的含量。溶样和测定步骤快速、简便,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高。回收率为98.4%~102.1%,相对标准偏差为1.3%~2.5%,测定结果令人满意。本法有实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介绍利用AtomScan Advantage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析高纯氢氧化钠中Fe_2O_3含量,并与传统分光先度法相比较,表明ICP-AES法在生产分析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