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了解决水雨情监测数据通信能力差的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双信道的水雨情监测系统.利用雷达水位计、雨量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采集水雨情数据并以规定报文格式通过北斗卫星与GPRS传输至中心站,北斗卫星为主信道,GPRS为备信道,实现主备信道自动切换功能,进行多信道多协议水雨情监测传输、显示、查询,为防汛减灾提供技术...  相似文献   

2.
刘耀峰 《山西水利》2011,27(7):51-52
水雨情遥测系统是一个采集某一流域或区域内雨量、水位等水雨情信息的实时系统,能实时采集、传输、接收遥测站的水雨情信息。基于对水文观测现状的分析,结合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特点,确定了以GPRS为主、短信方式为辅的通讯方式作为上下位机的通信方式。  相似文献   

3.
姜彤  罗静 《人民黄河》2012,34(12):75-77
以水雨情遥测实时监测系统的需求为基础,利用ArcGIS Server技术,借助.NET平台,开发满足要求且实用性强的遵义市水雨情实时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具有现势性、动态性和空间性的水雨情相关数据的网络共享、显示、查询和监测。该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雨情数据收集处理的工作效率,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各级水利系统防汛、防旱、防风办公室(简称三防办)实时水、雨情监测,以广州花都区三防办为例,给出了实时水、雨情数据的具体流转过程,并提出了一种Shape空间数据DBF文件与dBase 5数据库文件相互关联的方法,使遥测设备接收到的水、雨情数据在WebGIS平台中电子地图相关监测点实时、动态反映,并且能够以曲线图等直观图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辅助三防办进行正确与及时的决策。  相似文献   

5.
水库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水库上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水库的水文监测、分析、研判等一直是水文管理中的比较重要的内容。水雨情监测系统主要是在水库、河道等场所对降雨量、水位等信息进行远程采集,并收集采集到的雨量、水位、图像等信息通过无线传送的方式。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和共享,可以大幅度提升水库运营应急管理的能力水平。文章通过分析河北省邢台市某水库水雨情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研究该系统的主要功能,通过对于雨量、水位、图像等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应用分析,可以有效发挥对水库水雨情的自动预报的功能,能有效的减少水质灾害的发生,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水利信息化过程中防汛防旱系统的建设现状与问题,在防汛指挥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建立灵活、统一、可扩展的防汛防旱预警系统.系统总体分为数据管理,以及预警分析引擎、管理、发布等4个功能模块,对实时雨水情等实时数据进行监测预警.系统密切跟踪雨量水量等信息,利用 PUSH 技术向用户提供文字图片形式的水雨情实时信息,通过预警分析引擎对水雨情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对汛情、旱情、灾情的预警.  相似文献   

7.
遥测五要素自动气象站采用RS-485总线接入水电站水情水调中心的实时数据采集服务器,实时监测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雨量等五个项目。将气象遥测数据无缝接入水情水调自动化系统平台,以便在统一的水情水调平台上方便气象数据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实现水情与气象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水文局用了4年时间建立了全省水雨情遥测系统,2009年9月,受台风“巨爵”影响,本区遥测系统部分雨量站点出现了严重的仪器故障。笔者就故障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对雨量传感器进行滴水试验和仪器制造工艺检验,认为制造工艺有缺陷和安装支架稳定性较差而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体化声波式水位雨量遥测站系统的组成、关键技术,由于该系统引入了国际领先水平的可闻声波水位计、雨量计,采用隔绝式防雷系统,集水位、雨量、图像等综合信息采集、传输于一体,所以在小型水库水雨情信息监测中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可靠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GPRS技术在水情信息传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水情信息传输对数据传输实时性、周期性的要求,以及系统数据传输量小的特点,介绍了一种基于GPRS技术的水情信息传输系统。设计了由数据采集、传输和接收等3部分组成的水、雨情监测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系统通过Internet实现与GPRS网络的连接,从而实现对水雨情数据的采集。实际应用证明该系统具有永远在线、经济适用、传输速率快、组网简单及易于扩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张丽花 《人民长江》2019,50(7):87-91
为解决在线蒸发监测系统配套雨量计精度不足问题,基于磁致伸缩技术的方法原理,蒸发和雨量传感系统均采用磁致伸缩液位传感器,配套减阻、防波阻尼系统,精准测量液位;再依据容积法和水量平衡原理计算降雨量和水面蒸发量,使其蒸发系统和雨量系统精度均达到±0.1mm,解决了在线蒸发系统雨量与蒸发监测精度配套问题。系统实时数据通过GPRS信道传送到中心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存储、转录、发布,实现WEB、手机APP远程实时水面蒸发量、降雨量、工作状态等查询功能。经云南省昆明市海口水文站1 a多的在线监测数据与人工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在线监测数据精度基本满足现行规程规范要求,且系统运行正常稳定。该技术可为水面蒸发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百色水文遥测系统特点,针对目前水文站无法在办公室内直接查看动态变化的雨、水情信息的状况,自主开发了一套与遥测终端相配套的智能雨、水情实时显示终端,实现在水文站办公室内能实时显示当前水位、当天雨量数值的功能。经实际应用检验,证明该设计产品具有数据传输稳定、正常、显示清晰的特点,满足水文站日常观测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渠坡膨胀土含水率变化对渠坡稳定性的影响,对现场自动采集的含水率、吸力、降雨量、土温和气温等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和灰关联分析。初步认为强膨胀土含水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温度、降雨量、蒸发量和吸力等。现场监测结果和灰关联分析得到:受降雨入渗过程滞后影响,大气降雨3 d后,才能渗入到1.6 m深的强膨胀土中,影响深度<6.1 m;渗入到1.4 m深的强膨胀岩中需要4~7 d时间,影响深度<5.1 m。对渠坡膨胀土含水率变化的长期监测及其数据分析,为南水北调工程渠坡膨胀土胀缩变形的分析及渠道安全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许卫  张乾  周武 《长江科学院院报》2015,32(10):134-138
为解决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大坝安全监测信息采集的实时性及非接触性问题,设计研发了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振弦式传感器微功耗测读系统。该系统由前端采集器及手持机2部分组成, 将该系统与BGK-408型读数仪在压力试验台上施加相同压力测试时所测读的频率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两者所测频率平均值的绝对误差<0.25 Hz,系统采集精度达到设计要求,满足实际工程需要。该系统实现了大坝安全监测数据远距离采集(可达100 m距离)、传输、存储及分析和整理等功能,能实时跟踪大坝监测数据的动态变化,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有线测量系统和其他无线测量系统在大坝施工期无法完成的对监测数据的实时、快速监测要求。具有测量精度高、功耗低、性能稳定、使用方便、安装灵活、减轻使用者劳动强度、建设和维护成本低及现场适应能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降雨条件下岩溶槽谷泉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示踪试验判断岩溶含水介质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观测降雨条件下姜家泉泉水的电导率、pH值、水温、泉口实时水位、降雨量以及降雨的pH值、钙离子浓度、电导率和计算出的泉水方解石饱和指数及CO2分压,分析了降雨条件下岩溶槽谷泉水文地球化学行为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以管道为主的岩溶含水介质槽谷中,泉水水位随降雨暴涨暴落,其水温、电导率、pH值、方解石饱和指数和CO2分压对降雨响应迅速,能敏锐地感应和反馈环境的变化。酸雨将可能引起泉水pH值的降低和电导率的升高,因而应重视酸雨对岩溶泉水文地球化学行为和岩溶含水介质演化过程的影响。降雨期间雨水将地表土壤带入地下河,引起泉水浊度的升高,表明此时泉水可能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选取广州市中心城区典型纯雨水排水口进行了18场降雨的径流污染监测,分析了在典型小雨、典型中雨及典型大雨场次下排水口各水质指标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雨水口的COD浓度峰值一般不超过55 mg/L,均值通常介于20~30 mg/L雨水口水质随降雨过程的变化规律较为复杂,初始冲刷效应最明显的水质指标是SS,其次是COD,NH3-N和TN基本没有初始冲刷效应。  相似文献   

17.
及时准确采集和传输信息是水雨情监测系统的基本要求.文章分析了当前水文站点对水雨情的监测技术现状,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应用和普及,提出了在复杂环境下建立水雨情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必要性,并对组建的网络节点硬件设计和节点定位问题做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针对淮河重点水利工程水利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构建水利工程信息监控系统.系统构建在地理信息、视频监控技术和自动控制平台基础上,将工程建设、实时工情、实时监控视频和水雨情数据等信息进行发布和分析,向用户提供可靠的信息展现.水利工程信息监控系统为淮河水利防洪减灾等工作,提供美观、通俗人性化的操作系统,?满足淮委防汛调度、闸坝及河道堤防管理等技术层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广州市中心城区河道水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合流制溢流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对城市河道水体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本文选取广州市中心城区典型合流制排水口进行了18场降雨的径流污染监测,总结了在典型小雨、典型中雨及典型大雨场次下排水口各水质指标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18场降雨的排水口最高浓度、平均浓度与总降雨量的关系,研究成果可为合流制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