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一般低坝引水枢纽中的取水口都布置在水库库岩一侧,取水口前的泥沙淤积是一大难题,通过水工模型试验,以工程实例来阐述底格栅引水坝既能避免泥沙淤积问题,又能满足引水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现场实测资料及模型试验成果基础上,研究电厂取水工程附近水域水力条件及其流态,结合仪器数值分析及河床演变理论,分析来水条件对泥沙沉降和淤积的影响,计算取水口附近泥沙淤积量。试验结果表明,河床淤积形态存在区域的差异性,取水口淤积受泥沙浓度、来水流量及来水流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文中对丰满水库各入库泥沙成分及泥沙总量进行了分析,对丰满水库淤积形态进行了判别,在此基础上,利用水库泥沙淤积观测资料及取水口实测大断面资料对引松供水工程取水口泥沙淤积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得出,丰满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总沙量为446.8万t,多年平均悬移质出库沙量为128.2万t,水库拦沙率为71.3%,水库淤积形态判别系数为209,为带状淤积。丰满水库来沙量主要淤积在库尾,引松供水工程取水口位置设置在坝前,由于受水流的冲击作用,泥沙在坝前基本处于冲淤平衡状态,引松供水工程取水口的运行受丰满水库泥沙冲淤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华电镇雄电厂一期取水工程布置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原设计方案取水口前泥沙淤积严重,加设拦沙坎后对泥沙起到一定的拦截作用,泥沙淤积仍较严重。鉴于此,对导墙进行加高重新试验,结果发现该方案大大减少了冲沙道的泥沙淤积量,对不同频率洪水防沙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5.
根据二滩水库蓄水运行以来实测水文和泥沙断面测量资料,对水库泥沙淤积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滩水库1998~2011年泥沙淤积量约6.25亿m3,淤积大部分在死库容以下,调节库容损失率6.18%;1998~2000年蓄水初期年均淤积量约0.76亿m3,2000~2011年年均淤积量近0.36亿m3。水库泥沙淤积以三角洲形态逐渐向坝前推进,从泥沙淤积纵向分布看,干流泥沙淤积主要分布于库中段;从横向分布看,淤积主要集中在主槽。实测三角洲淤积洲头距坝约66.0 km,坝前平均淤积高程为1 030.0 m,远低于泄洪建筑物进口和机组进水口底高程,不会出现坝前泥沙淤积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泥沙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入库水沙条件下进入取水口内水流的含沙量和颗粒级配,水库对泥沙的沉降率。通过合理控制水库泥沙淤积和水库泄空冲沙,可保证设计所需长期有效的日调节库容。设计中取消了地下沉沙池,以水库代替沉沙池进行沉沙和冲沙是可行的方案。通过试验,对原枢纽的防沙、排沙措施进行了修改。  相似文献   

7.
深圳东部供水东江取水口建成后出现的泥沙淤积问题,经采取增设拦沙闸等工程措施后得以顺利解决,积累了对取水口泥沙淤积问题进行处理的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郁江中游的西津水电站水库自1964年建库以来的淤积情况,对流域泥沙产生的成因做了分析探讨。通过将不同年限的地形图、航道图及实测断面资料,对西津库区的南宁电厂取水口河段近30年冲淤变化规律和河岸稳定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根据淤积对取水口取水的影响,对取水建筑物进行合理布置。  相似文献   

9.
基于海域三维数学模型,对黄骅港取水口周围的流场和泥沙场进行了分析。根据模拟结果可知:综合港一港池的水动力极弱,以表层进流、底层出流和北侧进流、南侧出流为主;取水口位于主流末端,运行后只对附近流场有影响,涨潮流连接外界、平衡输沙,落潮流隔离外界、集中落淤;取水口前形成淤积带,并随着取水流量的增大,淤积厚度和范围增大。落潮时的漏斗形取水流场外围由零速横断带隔开,不受外界落潮流场影响,使得水体紊动减小、泥沙淤积概率增大,泥沙集中淤积在取水口前。取水口前常浪作用下的年淤积厚度与百年一遇风暴潮的骤淤厚度,远小于预留安全高程,可确保取水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10.
多沙河流取水口泥沙淤积问题一直困扰着引水枢纽工程的安全运行。以我国西北地区某火电厂引水工程为例,针对导流墙体型参数对取水口前冲沙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水工实体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潜没式、露顶式以及复合式3种不同型式的导流墙,观测了不同型式导流墙在多种流量下的冲沙效果,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取水口防沙方面的导流墙体型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四零四厂取水枢纽防沙设计及试验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上游昌马水库采用泄空排沙运行方式,四零四厂取水枢纽的防沙任务十分艰巨。试验表明,设计通过合理选择取水口位置、布置闸前局部防沙设施,以及两次表层取水,有效地解决了枢纽的防沙问题;特别是取水口前纵向螺旋流的存在,不仅保证了昌马水库泄空期间的大量底沙可顺利排往取水枢纽下游,同时取水口前又可实现“门前清”的最佳防沙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中通过对张启舜等人开发研制的“河流与水库冲淤计算模型”在汾河流域上游的应用,确定出不同水平年各调节水库的库容及纵向淤积形态,为汾河水库坝前取水口进水塔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伟 《吉林水利》2014,(10):24-26
卡甫其海水文站是新疆伊犁河流域特克斯河上的一个一类精度的国家基本水文站,在伊犁河流域水资源未开发前,特克斯河入伊犁河口前的反映水量及泥沙变化的资料均来自该站,为了水利工程的建设的需要,该站进行了下迁,为了正确掌握新建站的断面泥沙变化情况,利用该站实测泥沙资料根据《泥沙测验规范》的要求进行单沙取样位置代表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利用河工模型对某抽水蓄能电站下库区进行了特征洪水过程及电站运行的联合模拟试验。试验表明在输沙槽与拦沙潜堰共同作用下,电站进出水口的含沙量得到有效控制。在来水含沙量低于3kg/m3时,进出水口含沙量都满足电站运行要求,但是在含沙量较高的洪水期,底部浑水会逆行至电站进出水口附近,导致过机含沙量较高,因此提出了增设非封闭式拦沙潜坝的修改方案。修改方案改善了进出水口前的水流结构,起到了良好的拦沙截淤作用,进出水口前含沙量及泥沙淤积大幅减少,蓄能期过机含沙量降低13%~22%。在含沙量较大的洪水期,电站不宜抽水运用,但适时采用发电运行有助于减轻下库进出水口前的泥沙淤积。  相似文献   

15.
对金沟河引水枢纽设计方案进行了系列模型输沙试验,观察了泥沙在上游河段、泄洪闸、冲沙闸及进水闸前后的淤积情况及泄洪闸、冲沙闸的闸门运行方式。结果表明:金沟河引水枢纽总体布置基本合理,主要存在闸墩、上游冲沙槽及导流堤高程不够,进水闸和冲沙闸底板相对高差偏大,上游冲沙槽内淤积严重,下游冲沙槽边墙高度不够等问题。经过分析,对模型进行了相应修改,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满足了引水、防沙及泄洪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黄维  陆欣  史彬 《水力发电》2011,37(8):28-30
江边水电站的泥沙问题突出.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对该枢纽的相关泥沙问题展开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枢纽布置方案的基础上增设扰沙坎,可以有效地降低沙面高程,保证进水口“门前清”;汛期限制水位运行,当流量或淤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停机拉沙,可以保证水库淤积平衡后调节库容最大;电站可不设置沉沙池.库尾张家沟泥石流的主要影响是增大干流局...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西藏玉曲河扎拉水电站运行后水库泥沙对电站取水发电产生的影响,基于扎拉电站整体河工模型试验成果,对扎拉电站运用50 a水库泥沙淤积过程,泄水建筑物及电站引水口前泥沙淤积分布、淤积高程,电站过机泥沙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库运用50 a末,库区泥沙基本达到冲淤平衡,水库淤积总量约占总库容的66.45%;坝前泥沙淤积高程基本与底孔进口底高程齐平,对底孔泄流排沙影响不大;电站引水口前形成较明显的冲刷漏斗,引水渠淤积对电站正常引水影响不明显;电站过机泥沙,在水库运用初期没有0.1 mm的粗沙,在水库运用50 a末,遇常年含沙量洪水,过机泥沙中粒径0.1 mm的粗沙占过机总沙量的3.2%。建议下阶段进行优化水库调度,提高水库排沙效率的研究,进一步减少水库泥沙淤积,减轻泥沙对机组的磨损。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电厂取水口拦沙坎原谩计方案存在的诸多问题,采用"侧面进水、正面排沙"的布置原则,同时考虑向林口水库补水的运行模式.为取水口设计一个拦沙效果好,又能保持流态平顺的拦沙坎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因此,本试验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三种设计方案的比较分析,选择出最优的拦沙坎设计形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从港池取水对港池水动力条件和港池冲淤变化的影响。港池工程的修建使附近海域的流场发生了变化,电厂取水使得港池附近外海海域及港池内部流速增加。潮汐条件下半封闭港池内泥沙回淤主要是涨潮及取水水流将泥沙带入港池内,引起港池淤积。在不取水时,港池内泥沙淤积较少,然后随着取水流量的增加,港池内淤积增多,在4台机取水时港池内淤积最大,而后随着取水流量的增大,港池内不淤或少淤范围增加,淤积量又随着取水流量的增加有所减小,并且在港池的主流区泥沙基本不发生淤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