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进一步提高植保无人飞机喷雾施药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以43%戊唑醇SC为试验药剂,探索了飞防助剂PDMS对药液表面张力、润湿性能、抗蒸发性能等的影响,并采用虹吸式扇形喷头模拟植保无人飞机低容量喷雾和小麦白粉病人工接种后离体培养叶片,研究添加飞防助剂PDMS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药液中添加飞防助剂PDMS,药液的表面张力从37.84 mN/m显著下降至30.04 mN/m;药液润湿性能明显增强;对标准帆布片的完全润湿时间减少至9.09 s;药液的蒸发抑制率从-3.99%提高到48.53%;雾滴沉积密度从68滴/cm2提高到139滴/cm2;对小麦白粉病药后3、7、11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0.65%、90.85%和87.40%,均显著高于不添加助剂的药液处理。本研究可为植保无人飞机防治小麦白粉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植保无人飞机喷雾雾滴蒸发性能,笔者首次提出利用悬滴法测试单个雾滴在空中的蒸发规律,以雾滴蒸发速率及雾滴蒸发抑制率为表征参数.在33℃下测定蒸发1 min内不同化学有效成分(高分子聚合物、醇类、甲酯化植物油类)对雾滴蒸发性能的影响.从雾滴蒸发速率结果可知,雾滴的蒸发并非一个速率恒定不变的过程,大致分为初始蒸发阶段及...  相似文献   

3.
植保无人飞机具有快速高效、适应性广等特征,克服了传统地面植保机械作业效率低、下地难、劳动力投入大的问题,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系统叙述了植保无人飞机的发展及应用现状,介绍了日本与中国植保无人飞机的机型演变,从机体平台技术、附属作业部件技术、标准化与智能化作业技术4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植保无人飞机的技术发展过程,从飞行控制、喷雾性能与药箱电池3个方面对比了我国和日本植保无人飞机的产品性能,并对我国植保无人飞机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工》2022,(5):1179-1182
以低成本的高岭土为主要原料,以ZnO作为添加剂,结合常压烧结技术,制备出低密度高强度的陶粒支撑剂。研究了ZnO的添加量、烧结温度对陶粒支撑剂性能的影响。采用树脂覆膜的方法进一步优化了陶粒支撑剂的性能,使其适用于更高要求的油气井。研究结果表明,当加入2%的ZnO并且烧结温度为1 300℃时,陶粒支撑剂的体积密度为1.42 g/cm3,视密度为2.61 g/cm3,视密度为2.61 g/cm3,35 MPa闭合压力下的破碎率为7.28%。当环氧树脂的用量为支撑剂的12%,固化剂的用量为环氧树脂的14%时,覆膜支撑剂的体积密度为1.32 g/cm3,35 MPa闭合压力下的破碎率为7.28%。当环氧树脂的用量为支撑剂的12%,固化剂的用量为环氧树脂的14%时,覆膜支撑剂的体积密度为1.32 g/cm3,视密度为2.27 g/cm3,视密度为2.27 g/cm3,69 MPa闭合压力下的破碎率仅为1.16%。  相似文献   

5.
[目的]科学使用喷雾器械防治小麦蚜虫。[方法]采用室内模拟和田间喷雾相结合的方法,对4种喷雾器械在小麦植株穗部的沉积特性和对麦蚜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3WBD-16型电动喷雾器0.9 mm喷孔、3WBS-16A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JACTO HD400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3WBD-16型电动喷雾器2 mm喷孔4种喷雾器械雾滴体积中径分别为114、128、133、161μm;其中114μm雾滴覆盖率最高;田间喷施高容量900 L/hm2和常量600 L/hm2时,114μm雾滴的防治效果最高;114μm雾滴常量喷雾药后7 d的防效与高容量喷雾无明显差异,但显著高于低容量300 L/hm2喷雾。[结论]田间防治麦蚜时,建议使用114μm的雾滴进行喷雾,常量喷雾可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哈拉哈塘油田大水体发育的储层条件,以聚丙烯酰胺为主剂制备了一种超低密度(0.88~0.95 g/cm3)凝胶堵剂。探究了聚合物、密度调节剂M4对体系密度和增强剂Z3、密度调节剂M4对成胶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体系加入密度调节剂时,体系密度可从1.2 g/cm3降为0.88 g/cm3,同时密度调节剂M4对体系强度有明显增强作用,无密度调节剂M4时屈服应力只有42 Pa,密度调节剂M4质量分数为4%时,屈服应力为284 Pa。  相似文献   

7.
胡慧慧  杨亮  刘道平  张柯 《化工学报》1951,73(10):4659-4667
高储气密度水合物的快速生成对气体水合物技术应用至关重要。将水与疏水性气相纳米二氧化硅和低剂量[0.1%~1.0%(质量)]的超吸水树脂在搅拌器中高速混合分散,制备出一种超吸水树脂改性的干水。该改性干水实质上是由高分子聚合物支撑且可自由流动的分散微滴堆。在8.0 MPa和274.2 K条件下,研究该改性微滴中甲烷水合物生成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松散的聚合物微滴极大地改善了液相连续水比表面积,为气体扩散至微滴表面提供了丰富的通道。水合物在聚合物微滴中快速生成,储气速率可达5.15~8.78 cm3·g-1·min-1,储气量高达158.0~175.0 cm3·g-1。质量分数为0.3%的微滴表现出最快储存速率和最高储气量,且其循环水合储气过程中前6次储气量均超过120 cm3·g-1。研究结果对水合物储运天然气技术规模化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注塑法制备了PP微泡材料,并研究了发泡剂种类和用量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发泡剂RS3000发泡效果明显优于AC和NaHCO3;随着发泡剂用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逐渐降低,冲击强度先增加减小,密度则是先降低后增加;当发泡剂RS3000用量为0.5份时,性能最佳:拉伸强度20.4MPa、断裂伸长率564%、冲击强度50.6kJ/m2、密度0.879g/cm3。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探索新型高效的复合式湿式除尘方法,基于表面活性剂增效润湿、喷雾降尘、水膜捕尘理论,构建了喷雾协同金属网栅除尘试验装置,通过对表面活性溶液性质的测试,优选出AES、LAB-35、X-100共三种活性剂进行试验,探究风速、喷雾压力、网孔目数、网栅层数和粉尘浓度对除尘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除尘效率随着风速增大呈现先逐渐升高、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当风速为0.8m/s时达到峰值;随着目数、层数、喷雾压力增加,除尘效率有所升高,同时导致系统阻力或耗水量的增加,需要综合平衡;入口粉尘浓度的增大致使除尘效率先增大然后降低,当浓度为400mg/m3时,效率最高达96.74%;三种表面活性雾滴中,0.4%LAB-35雾滴除尘效率最高,其次为0.4%AES雾滴,最低为0.4%X-100雾滴。综上,与纯水喷雾联合金属网栅除尘相比,表面活性喷雾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能够为新型湿式除尘设备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伟  吴显  张纯 《中国塑料》2021,35(11):49-54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改性的聚乳酸/赤泥(PLA/RM)复合材料,并利用超临界CO2固相发泡法对复合材料进行发泡,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万能试验机和固相发泡法对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力学性能和发泡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M对PLA具有促进结晶的效果,结晶度由5.34 %提高至13.89 %;RM含量对材料的泡孔参数具有明显控制作用;当加入5 %(质量分数,下同)的RM时,发泡材料的泡孔密度降低至1.82×107 个/cm3,发泡倍率达到2.25倍,当RM为3 %时添加MDI时,泡孔密度由3.28×107个/cm3提高到12.46×107个/cm3,发泡倍率由2.26倍提高到12.40倍;RM和MDI协同作用对PLA泡沫的泡孔形态和力学性能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化工》2022,(7):1693-1696
2,2-二硝基丙醇分别与乙酸、丙酸、正丁酸经酯化反应,合成2,2-二硝基丙醇乙酸酯、2,2-二硝基丙醇丙酸酯、2,2-二硝基丙醇丁酸酯三种新型偕二硝基酯类增塑剂。利用FTIR、NMR和元素分析等对偕二硝基酯类增塑剂进行了结构表征;考察了催化剂浓硫酸用量、反应物料比及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和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2-二硝基丙醇乙酸酯较佳合成条件为:浓硫酸用量3%,2,2-二硝基丙醇与乙酸摩尔比为1∶1.10,酯化反应时间6 h。测试了所合成的三种新型增塑剂的密度、热分解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感度等性能,并计算了生成焓和溶解度参数。其中2,2-二硝基丙醇乙酸酯的性能如下:密度1.319 g/cm3,溶解度参数20.994 J3,溶解度参数20.994 J(1/2)/cm(1/2)/cm(3/2),玻璃化转变温度-94.4℃,热分解峰温为254.9℃,生成焓414.5 kJ/mol,摩擦感度4%,撞击感度H_(50)>125.9 cm。  相似文献   

12.
为了得到成本较低且性能优异的聚乳酸(PLA)泡沫材料,采用硬脂酸锌(ZnSt)对偶氮二甲酰胺(AC)发泡剂进行改性,改性后AC发泡剂的起始发泡温度从223℃降到187℃,适应PLA的加工。同时采用三丙烯基异氰尿酸酯(TAIC)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对PLA交联,得到交联PLA (C-PLA)。通过发泡密度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动态流变测试、拉伸性能测试对比研究了C-PLA,C-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的发泡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PLA/PBAT材料的发泡密度随着改性AC发泡剂的增加而减小,随着C-PLA交联度的提高而减小,但未添加PBAT的C-PLA发泡密度变化不大。当改性AC发泡剂质量分数为3%时,添加PBAT (PLA/PBAT=80/20)后,PLA的发泡密度从0.838 g/cm3下降到了0.746 g/cm3,下降了约11%,低交联PLA与高交联PLA的发泡密度分别从0.954 g/cm3,0.884 g/cm3降到了0.828 g/cm...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新型环保型磷酸酯反应型乳化剂(LRP-10)替代常规的非反应型乳化剂,新癸酸乙烯酯(VV-10)为叔碳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预乳化法合成叔丙乳液。探究了乳化剂种类、用量以及VV-10用量对乳液及涂膜的凝胶率、吸水率、耐水性、Ca2+稳定性和附着力等性能的影响,并通过FTIR、TEM、粒径、接触角和电化学测试对乳液及涂膜进行了结构与防腐性能表征,分析其防腐机理。结果表明,与常规乳化剂制得的纯丙乳液相比,当LRP-10用量为2%,分配比为种子乳液∶预乳化液为1.5∶0.5,VV-10用量为10%时,制得的叔丙乳液涂膜吸水率为由18.87%下降到2.18%,耐水测试168h后涂膜仅轻微发白,很快恢复,涂膜水接触角由50.5°提高至85.5°。涂层阻抗由1.40069×106Ω·cm2提高至7.38137×108Ω·cm2,腐蚀电流密度最小为1.2268μA/cm2,腐蚀电位最正为-0.19753V。LRP-10的反应性及钝化作用与VV-10的疏水与屏障作用产生协同效应,形成“双层屏障”,使水性丙烯酸涂膜的防腐性能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2种不同黏度的乙烯基硅油复配物为基料、羟基硅油为发泡助剂、含氢硅油为交联剂、气相法二氧化硅为补强填料,添加铂催化剂、氮系无卤阻燃剂等制得液体硅橡胶阻燃泡沫材料,探讨了氮系无卤阻燃剂用量对硅橡胶泡沫材料物理性能、阻燃性能、泡孔形貌、热稳定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系无卤阻燃剂在硅橡胶泡沫材料体系中可充当抑制剂的作用,为制备样品提供更多的可操作时间;在用量相同的条件下,与氢氧化铝相比,采用氮系无卤阻燃剂更有利于制备密度低、压缩永久变形低、泡孔致密均匀的液体硅橡胶泡沫材料;随着氮系无卤阻燃剂用量从0增加到70份,硅橡胶泡沫材料的表观密度从0.240 g/cm3升至0.545 g/cm3,微孔材料硬度从6.9度升至50.5度后有所回落,拉伸强度从115.6 kPa升至576.0 kPa后有所回落;随着氮系无卤阻燃剂用量从10份增加到70份,氧指数从24.4%升高到31.0%,垂直燃烧等级由V-2级提升到V-1级并最终达到V-0级;随着氮系无卤阻燃剂用量的增加,硅橡胶泡沫材料的泡孔均匀性和热稳定性降低,600℃时残余质量分数降低,添加10份、30份和5...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化学降解、热降解、生物降解及紫外光降解等对甲醛交联聚乙烯醇(PVA)/麦草碱木质素发泡材料(PLFM)的力学性能和表观密度等物理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分析(TG/DTG)等方法探讨了降解前后PLFM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当PLFM中碱木质素质量分数为20%时,经化学、热(150℃)、生物及紫外光降解后,拉伸强度由22.64MPa分别降为5.65、9.05、7.43和7.64 MPa,降解率分别为75.09%、60.02%、67.18%、66.25%。SEM图表明,化学降解和生物降解对PLFM闭孔结构破坏严重,紫外光降解和热降解对PLFM闭孔破坏轻微。化学降解和生物降解后,表观密度从0.183 7g/cm3分别增加到0.216 4g/cm3和0.210 4g/cm3;紫外光降解和热降解后,表观密度分别从0.183 7 g/cm3降为0.177 4和0.176 6 g/cm3。此外,FT-IR和TG/DTG分析表明:经化学、热、生物及紫外光降解后PLFM分子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破坏,化学降解对PLFM结构的破坏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除雾器内雾滴运动特性与除雾效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雅洁  刘嘉宇  袁竹林  杨林军 《化工学报》2014,65(12):4669-4677
利用流体动力学计算方法对湿法脱硫折流板除雾器内气液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除雾器叶片间距、板型及流速对不同粒径雾滴的分级除雾效率和总除雾效率的影响,获得了不同粒径雾滴的运动和捕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粒径小于10 μm的雾滴去除效率随流速增加呈现不规律的波动,随板间距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不明显,不受叶片形状变化影响;粒径大于16.3 μm的雾滴去除效率随流速增加而增大,随板间距增加而显著下降;在板间距为38 mm时,梯形板除雾效率大于三角形板,在板间距较小的情况下两种板型的性能相差不大;流速小于3 m·s-1时,粒径小于20 μm的雾滴的去除对气流均匀性要求较高,气流扰动增加利于小雾滴的碰撞聚并;流速高于3 m·s-1时,气流扰动增强增加了小雾滴运动的随机性,不利于小雾滴的碰撞聚并.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装药密度对3,4-二硝基呋咱基氧化呋咱(DNTF)驱动性能的影响,采用不同的凝固工艺制备了两种密度的DNTF装药试样,并开展了Φ25mm圆筒试验,获得了圆筒壁膨胀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计算了爆轰产物在特定相对比容下的比动能及装药的格尼系数,并依据圆筒试验数据拟合了两种装药密度下DNTF爆炸产物的JWL状态方程。结果表明,常温常压凝固工艺条件下,DNTF装药密度仅为1.58g/cm3;在80℃、0.6MPa工艺条件下,装药密度升至1.80g/cm3,较常温常压下提高了13.9%;在装药密度为1.58g/cm3下,DNTF的格尼系数为2.97mm/μs,爆轰产物相对比容为7.0时的比动能为1.471kJ/g;在装药密度为1.80g/cm3下,DNTF的格尼系数增至3.03mm/μs,爆轰产物比动能增至1.716kJ/g,分别较常温常压下提高了2%和16.7%。表明DNTF装药密度的提升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单位体积装药的驱动性能,也有利于单位质量装药驱动性能的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8.
基于草酸钾-尿素对小麦面粉的溶胶化润胀和渗透作用,制备了超大比表面积的氮/氧共掺杂型多级孔炭材料。实验结果表明,选择小麦面粉与草酸钾的质量比为1∶1.5时,通过添加适量尿素作为造孔助剂和掺杂改性剂,可以有效优化多孔炭材料的孔隙结构和表面理化性质,所制备的多级孔炭样品的最大比表面积达3192m2/g,微孔和中孔孔容分别为1.48cm3/g和0.55cm3/g。电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在三电极体系中,当电流密度为0.5A/g时,多孔炭电极样品KNPC-7.5-7.5的比电容可达284F/g,并具有理想的倍率性能。基于KNPC-7.5-7.5电极材料所组装的扣式对称型超级电容器,在5A/g下循环充放电5000次后仍保有95.6%的起始电容值,且在223.6W/kg功率密度下呈现出23.7Wh/kg的高能量密度。  相似文献   

19.
诱惑红是一种水溶性染料,近年来被用作农药沉积利用率测定的指示剂。诱惑红的检测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需要专门的分析仪器,且价格昂贵,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操作繁琐,试剂用量大,耗时长,均不适宜田间快速高效测定。笔者发展了诱惑红的酶标仪测定方法,简单高效,可批量检测多个样品,且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线性关系良好,514 nm检测波长下不受其他农药影响,并应用于玉米无人飞机喷雾场景下农药雾滴在玉米冠层的沉积利用率测定。  相似文献   

20.
缪建锟  齐枫  杨皓  闫晗  徐晗  褚晋  白元俊  董海 《农药》2020,59(9):680-683,687
[目的]为明确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施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和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并筛选出最佳作业参数。[方法]2019年在辽宁东港开展了植保无人机防治水稻稻瘟病和稻曲病的田间试验。[结果]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施该药剂对稻瘟病和稻曲病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人工喷雾防治处理;无人机使用助剂处理防效比未使用助剂处理的防效好,且差异显著;无人机防治用水量由1.2 L/667m2增加到1.5 L/667m2时,防治效果显著增加。与空白对照相比,供试药剂处理显著降低秕粒率和增加千粒重,增产率在5.69%~9.95%之间。[结论]推荐在水稻孕穗末期和齐穗期各施药1次,使用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40 mL/667m2+飞防专用助剂15 mL/667m2,用水量1.5 L/667m2,无人机作业参数设置为4喷头,流速1.54 L/min,作业高度2 m,间距4 m,速度2.9 m/s,能有效防治稻瘟病和稻曲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