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王棣 《中国科技博览》2011,(17):231-231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不仅体现了曹雪芹高深的古典园林设计美学,更把在其中居住的众人物性格及命运巧妙的融入其中。使得大观园不仅具有现实中园林客观性的自然意义,更具有一层更高的社会性的象征意义。本文试以大观园的景观的布置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谈谈曹雪芹是如何把高深的美学意境与精妙的文学意蕴相互融合的。  相似文献   

2.
徐世博  王子健  解芳 《包装工程》2024,45(4):123-130
目的 挖掘《红楼梦》探春人物形象与现代女性的共通点,以探春人物坐具图像为研究点,并结合用户分析进行现代女性坐具创新设计。方法 首先分析探春人物形象及文化象征;其次广泛收集探春坐具图像并整理挑选出代表性坐具样本,分析归纳图像中坐具形制、图像含义、设计理念,再通过创建用户角色模型分析用户审美喜好、消费需求和意向;最后衔接各关键点设计出体现传统美学和探春人物形象的坐具,且符合现代独立女性的使用喜好。结论 以探春刚柔并济的人物形象投射现代女性,其相关坐具图像研究和创新适合现代女性用户群体的个性和情感价值需求,为当代设计师提供新的文化灵感,也为现代女性家具设计创新开辟新的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3.
晚明的《天工开物》,区别于中国古代官方手工业造物文献著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书中对涉及设计伦理价值着墨较多。文章在对《天工开物》的图像文本分析、文献梳理与实物考察的基础之上,认为《天工开物》中蕴含着深刻而恒久的设计伦理价值,主要包括重人轻天、以人为本、备物致用、崇尚功用、制器尚俭、生态至上等,至今仍具有普世意义,为研究者提供了其造物伦理内涵与外延,在造物与价值引领层面与实践相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邓小鹏 《包装世界》2013,(3):116-117
中国传统空间以"院"为单位,通过把该单元进行组合来增加面积和空间的变化。从伦理上讲,这种院落可无限延伸,院内房屋在空间的等级上也不会产生混乱。因为每个"院"中的几幢房屋各自有独立的结构体系,互不干扰。这种形式普遍通行于中华文化影响下的所有地区,虽有高矮、大小和装饰纹样的差异,但结构和组合方式大致相同。这绝不是巧合。除去技术方式和材料特点等原因,其几千年来保持一致,必有其内在的文化和伦理支撑。本文抛开对材料和技术限制的考虑,而从文化、伦理和时空观等角度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描写的是以贾府为核心的清代贵族阶级的日常生活。家具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坐具更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家具之一,探究坐具如何使用有助于了解清代的家具文化。文章从曹雪芹所著的程甲本《红楼梦》文本出发,通过对坐具描写的词汇统计,得出了坐具有关材料、装饰工艺、软装饰物、组合规律等外在属性。其次,再深入探究坐具的社会属性,从人物身份等级的差异性出发可得出坐具的等级规律,在不同社会阶层中,坐具的使用状态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不论是坐具的外在属性还是社会属性,曹雪芹都通过小说文本为我们传达了清代贵族阶层坐具文化的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6.
尹赛  邰杰 《湖南包装》2023,(4):41-45+101
清代方志中的版刻“城市八景图”是清代风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反映了市民在城市及周边进行公共游憩活动时的理想目的地和观景需求。文章以清代方志版刻“城市八景图”为研究素材,通过对八景图题名、题记和图像的分析,梳理出山水游赏、田园游赏、城郭远望、公建游园4种活动题材及其活动主体和内容,并进一步从空间范围、构成要素、空间营造手法和氛围总结出活动题材所对应的空间意象。  相似文献   

7.
韩超 《包装工程》2019,40(24):282-285
目的廓清设计关怀贫困群体的终极目标,并对它进行伦理学方面的阐析,以便在设计伦理的范畴为相关实践活动提出道德要求,提供理论参考与指导,旨在保障相关活动能沿着符合优良道德价值的方向发展。方法借助伦理学的研究方法,阐释相关活动终极目标的道德内涵,考察民生幸福的实质,同时基于贫困主体与设计行为主体的不同身份,从消费性幸福与创造性幸福以及利己幸福与利他幸福的角度来解析终极目标的性质,并从内在善、手段善和至善的角度来剖释不同层面的道德境界。结论设计关怀贫困群体最终是要借助设计的力量为其谋求和创造幸福生活,不仅应关注其物质幸福,而且应聚焦于社会幸福与精神幸福。在此基础上兼顾其消费性幸福与创造性幸福的两个不同阶段,为他们带来善的事与物,并最终使相关活动升华到至善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熊兴福  赵袆袆 《包装工程》2018,39(6):240-244
目的从设计伦理学的角度对公共服务设施设计艺术进行研究。方法以设计伦理为基础,针对当前市场经济主导下的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在公共服务设施设计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展开产品设计与伦理观念的矛盾研究,运用一定的伦理学观念与发展规律,研究公共服务设施设计艺术与伦理之间的辩证关系,并通过伦理标尺和道德砝码来衡量和评价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成果。结论从伦理学角度来对公共服务设施设计艺术进行重新审视,用伦理道德来规范和引导人的行为,将伦理问题作为设计的限制因素来制约影响设计艺术,从而引导产品设计者,肩负起社会责任,遵循伦理道德标准,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树立人性化设计理念,使公共服务设施的产品设计达到人与自然、环境、资源利用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文章将影响二维动画场景氛围营造的因素为研究对象,认为其主要包括空间形态与空间尺度、材质、色彩与光影、以及陈设道具四个主要内容。针对四个因素,研究其在动画《恶童》中的应用,总结四个因素在场景氛围营造中的作用,并试图为影视动画中通过场景设计来营造氛围的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邰杰  王峥 《湖南包装》2023,(4):19-24+35
明末清初民间古籍插图刻绘受西方绘画的影响研究,能够揭示那一时期“图像生产”变革的动因以及“园林图像”在二维纸面得以呈现的形式建构原理。文章从宗教题材版刻插图中的“风景建筑”作为其画面背景、科学译著与著作中关于“制图”原理技法的插图、民间山水版刻插图的代表作《太平山水图画》出发,基于以上3个层面来阐释明末清初民间古籍版刻插图刻绘的演变历程,从中可见西方绘画对明末清初古籍版刻插图刻绘产生的影响,不仅包括绘画技法层面的选择性吸收以及中西合璧式图像制作,而且还进一步扩展了“如何表达景观”认知思维层面的精准性逻辑生成。  相似文献   

11.
以1926—1945年出版的《良友》画报为研究对象,从《良友》画报所刊展览入手,管窥民国时期(1926—1945)各类展览,并对展览中涉及的世界图像在民众心中的建构展开讨论。对《良友》所刊展览进行系统梳理,从展览类型和展品类型的角度分类整理展览信息,分析《良友》所刊展览信息和图像的表达方式。对《良友》展览中传播的世界图像及其建构进行全方位考察,探究其对民国时期大众在艺术、政治、生活等领域的世界认知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宋应星重视人工与天工的平衡,立足于民生日用,大胆肯定了农工的创造力。然而,在明代农耕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产造物活动受"天工"——自然力的影响较大,这或许也是"天工开物"一名由来的原因。本文以探讨《天工开物》中促成舟车的功能及形态的因素为出发点,从横向的角度探讨了"天工"因素中的横向空间因素对造物活动的影响,试图为古代器物造型及功能成因的研究提供一种可参考的视角,以期使今人对古代器物有更深层面理解,使今人对于古器物不仅知其然,而且也知其所以然,以便今人真正理解古器物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思维方式与自然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3.
沈录  杜娟 《湖南包装》2023,(5):74-78
牌坊是中国古代纪念性建筑种类中一种独特的存在,江西奉新县的“济美牌坊”因其独特的形制以及内容丰富的石雕艺术,体现了极大的文化价值。文章从符号特征的角度,以济美牌坊形制特征与纹样图像归纳其“语形”,从动物、植物、人物归纳其“语意”——文化意蕴,由此对济美牌坊的石雕艺术进行系统性梳理、分析,为江西的建筑石雕文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敏  张佳薇  孙蓝蝶 《包装工程》2022,43(12):392-402
目的 将代表楚文化精髓的《楚辞·九歌》从文字意象转换为图像,探索其图像化方法,并应用于现代设计中,为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有助于增加楚辞图像研究的多样性,丰富楚文化研究。方法 使用文献研究法,查阅《楚辞·九歌》相关文献,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捕捉文字意象;归纳法,将《楚辞·九歌》中的意象分类,归纳为精神意象和物质意象,分析各类意象的转化方式。精神意象主要包括各神代表的美好愿景;物质意象包括人物意象、动物意象、植物意象、器物意象、景物意象。结论 将《楚辞·九歌》的文字意象图像化,并应用于“年礼”设计之中。总结出在图像化精神意象时要先确定画面情节,再使用情绪版对每一章进行详细分析与转化,在图像化物质意象时则要形神兼备,古为今用,虚实结合。  相似文献   

15.
有关《红楼梦》两个译本的评论很多,但多侧重于文化方面。文章试从语用角度对杨宪益夫妇以及霍克思翻译的两个译本进行分析,说明文学作品中的对话语言同样受到语用原则的约束,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尤其要考虑如何在译语中体现原语的言外之力,留心原文本中有意违背交际原则的地方,理解说话人的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16.
肖伟  杨丹丹  王娜娜 《包装工程》2022,43(20):423-430
目的 通过研究《金陵图》中的家具形制,结合当时的金陵城市井文化,梳理南宋时期家具形制特点,进一步探究形制变化与市井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图像学的角度研究《金陵图》中的家具,结合同时期的其他图像对比分析重文轻武背景下金陵地区家具形制特点,以及图像中所体现的市井文化特征;从社会学的角度,基于历史文献资料,分析日渐稳定的南宋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商业贸易的繁荣,促进了市井文化的迅速兴起,体现在家具品类上的多样化趋势。结论 《金陵图》是反映宋代金陵地区风土人情的风俗画。图像中的家具虽然品种呈多样化,但是形制较为单一,以方形为主,并未广泛加以雕琢,而是以简洁质朴的风格占主导。可见,无论是贵族文人士大夫,还是市井百姓对于家具的需求是发挥其功能性,满足生活需求。在此背景下的高型家具得以广泛推广,融入人们的生活,“垂足而坐”已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共形几何代数与Radon变换的圆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解决图像中的目标检测问题,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共形几何代数与Radon变换的圆检测识别方法,从新的角度出发,讨论了运用共形几何代数概念来解决圆检测问题的可行性和简便性.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共形几何代数理论,将欧氏空间中的圆用共形几何代数中的矢量表示,进而可以等效为平面,最后利用三维Radon变换,对空间中的平面进行检测,可以有效地检测识别图像中的圆形目标.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简洁明确,可以对图像中的多圆进行同时检测识别,对于算法的集成,提高效率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紫鹃,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紫鹃原来是贾母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叫鹦哥,后来林黛玉进贾府以后,贾母让鹦哥去服侍黛玉,并改名为紫鹃。后来就成了黛玉身边十几个女仆当中,地位最高的一个,成为与鸳鸯、平儿等人地位相当的“首席大丫头”。  相似文献   

19.
韩彪  陈聆希 《湖南包装》2023,(4):128-132
文章从传播学研究角度出发,以场景理论为基础结合SIVA范式设计构建“绿马在手,乘风破浪”快闪设计实践活动,研究发掘用户消费行为中的需求,进而绘制用户旅程图,根据用户旅程中的需求以及痛点绘制服务蓝图,为后续设计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撑,来检验该框架的可用性与具体操作方法。将传统的文创商业转化为理念传播效果最大化、消费流程体验佳、用户黏性强的服务模式,构建场景化文创销售服务体系,为文创产品营销服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设计伦理之道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江牧 《包装工程》2006,27(6):318-320
通过对中外传统以及现代伦理观念的考察,分析了人类与物用之间的关系,认为设计作为人类与器用的媒介,其中必然蕴含着伦理的成分.并且从具体实践的角度、设计思维的角度和是否应该进行设计的选择角度作了多视角的考察,研究了现存设计中的实例,阐述了笔者自己的关于设计的伦理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