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替代可再生能源、建筑领域应用可再生能源以及风能、太阳能等发电可再生能源可获得中央财政的专项支持。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设行业分会、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于2月底在北京共同主办了“2009中国国际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与设备展览会”;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中心、青岛市建委也将于7月份在青岛共同主办“2009中国(青岛)国际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产品技术展览会”。  相似文献   

3.
我国建筑能耗现状、节能减排规划设计及可再生能源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麟德 《水电站设计》2009,25(4):107-112,118
简述了建筑节能的任务、近远期应达到的目标;我国建筑能耗现状、建筑节能及减排规划设计;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电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最后简介了我国几个在建的示范工程项目。  相似文献   

4.
柯敏 《中华建设》2013,(2):14-17
"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进入攻坚阶段,建筑节能已经成为全社会工作的重心之一,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政策,鼓励清洁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作为地球上最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利用技术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假如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发展,可以让建筑能耗下降10%。建筑节能,迫切需要太阳能与之结合。然而,尽管广泛应用太阳能呼声强烈,但目前市场上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推广却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这种局面由何产生?又应如何打破?  相似文献   

5.
朱碧雯 《中华建设》2014,(12):16-19
"骑电动车得戴口罩,开车不敢落窗,每天免费穿游仙境!"持续难散的雾霾无疑成了近来各地市民口中的热门吐槽点,也是我国环境治理的焦点问题,节能减排成了最大呼声,居高不下的建筑能耗节省首当其冲。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热水系统已成为城市规划中,绿色清洁能源应用的一大亮点。早在2007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推进全国太阳能热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我国即将制定太阳能热水器的强制安装政策,以降低建筑能耗。随后,我国多个省市颁布实施了进一步推广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政策。然而,就目前各地落实情况看,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在许多城市依然未成气候。什么原因导致其推行受阻?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相似文献   

6.
建设部日前确定了今明两年资源节约工作重点,即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发展循环经济以及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为重点,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规模化应用,着力解决资源节约与城乡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努力建设节约型城镇。  相似文献   

7.
《水利电力科技》2005,31(4):26-35
本文论述了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主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发展现状以及世界各国在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开发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发展趋势。研究表明: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成本持续下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将会加快,其市场份额也会增加;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孕育着巨大的潜在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8.
信息     
《水力发电》2012,(2):89-92
政策与法规"十二五"可再生能源规划目标确定国家能源局2011年12月15日公布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目标。根据规划目标,到2015年,我国将努力建立有竞争性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利用及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开发总量将达到4.8亿t标准煤。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CRESP)2011年12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成果总结会上发布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的一系列目标,到2015年,风电将达到1亿年发电量亿其中海上风电万太  相似文献   

9.
刘飞 《中华建设》2007,(6):26-27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日趋严重,人类在寻求到新的能源解决方案之前必须依赖现有的能源生存。因此,节能成为全世界所面临的问题。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脆弱的能源链严重威胁着国家的经济命脉。相对于不足的能源供给,另一方面是能源的巨大的浪费,尤其是建筑的能耗。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已成为中国能源消费的主体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零碳建筑是当前热门话题。建筑传统"零碳"是指建筑运营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为零,就是这种建筑在不消耗传统的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的情况下,全年的能耗全部由自身产生的可再生能源提供。其主要特点是除了强调建筑围护结构被动式节能设计外,将建筑能源需求转向太阳能、风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人类、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寻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零碳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简要论述了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优质电源的意义,这些能源在我国的蕴藏量及开发现状。我国今后能源建设的方针是继续大力布局与开发水电能源,继续优化火电能源结构,有序地发展核电,科学地发展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并积极探索其他新型能源。  相似文献   

12.
节能减排     
我国首座太阳能大厦即将投用中国首座太阳能大厦——位于河北保定的中国电谷锦江国际酒店正进入装修阶段,并将于近期正式投入运营。整座大厦的发电量可达0.3兆瓦,相当于一个小型发电站,发出来的电直接并入电网。由于采用了不同的结构方式实现太阳能全玻组件与建筑一体化完美结合,它将成为世界上把不同太阳能组件应用方式与建筑结合的标志性建筑。此外,大厦还采用了污水源热泵系统,使污水实现循环利用,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石化能源的日近枯竭及近年来的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加上全球对于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包括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正在成为未来我国能源发展的主旋律。但在目前阶段,政策服务支撑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市场发育不完全,已经严重影响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规模化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4.
国际原油价格下跌丝毫没有减轻人们对化石能源面临枯竭的担心,如何在经济血液断流之前实现下一代可替代能源的供应,是各国经济发展中的紧要课题。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在深圳召开的高交会上表示,太阳能发电最有可能在我国的能源变革中担当主要角色。  相似文献   

15.
《湖北水力发电》2009,(6):25-25
来自全国“十二五”能源规划工作座谈会的消息称,我国“十二五”能源规划将突出六大重点。 首先是优化能源结构。不断提高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比重。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使新增能源消费中非煤能源比例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中华建设》2013,(10):46-49
"绿色"起源"被动房"概念源于欧洲,是一种以节能理念为基础标准的建筑。该建筑标准的重点在于显著减少建筑物用于维持室内恒温而主动制冷/热的能耗。相同规格下的木结构被动房比普通的木结构房屋要节能90%以上,并且如果在房子上安装了可再生能源设施,像太阳能光伏板,被动房甚至能够成为"零能耗"的建筑,即房子的能量供给全由自身产生,同时达到"零碳排"。  相似文献   

17.
黄德洪 《长江建设》2010,(12):33-33
目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现在我国每年新建房屋20亿平方米中,99%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的约430亿平方米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根据测算,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是现在的3倍以上。所以,积极采取措施,积极促进建筑节能,降低建筑能耗,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迫不容缓了。  相似文献   

18.
刘凤起 《长江建设》2013,(11):26-33
马克·金斯伯格,美国前能源部资深理事、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高级研究员,主要负责监督有关绿色建筑、节能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研究、开发和部署工作。参与协助实施同中国等其他国家政府的国际合作。曾任亚利桑那州能源办公室主任,开拓了零能耗建筑和零能耗社区的概念。荣获美国节能联盟"终生成就奖"和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授予的"杰出事业服务奖",现为中美节能联盟领导委员会和绿色美国董事会的成员。  相似文献   

19.
《四川水力发电》2012,(4):138-138
国家能源局组织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四个专题规划6日正式发布,我国可再生能源将进入更大规模发展的新阶段。“十二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4.78亿吨标准煤,其中商品化年利用量达到4亿吨标准煤,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大力推进新能源应用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根据《2013-2017年中国新能源产业调研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