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中按照组织煤粉燃烧的基本原则和湍流混合的基本原理,对煤粉气流着火存在最佳煤粉浓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煤种一次风温与煤粉浓度之间的关系,得到了3种煤种在4种一次风温下对应的最佳煤粉浓度值,为煤粉燃烧的工程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煤粉气流着火稳定性的最佳煤粉浓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雄彪  周大庆 《节能》2004,(10):30-32
本文按照组织煤粉燃烧的基本原则和湍流混合的基本原理 ,对煤粉气流着火存在最佳煤粉浓度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不同煤种一次风温与煤粉浓度之间的关系 ,得到了三种煤种在四种一次风温下对应的最佳煤粉浓度值 ,为提高煤粉燃烧的工程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煤粉气流着火存在最佳煤粉浓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小型煤粉燃烧试验台上,在冷风(常温)、热风(300℃左右)和各种不同煤粉浓度(0.2-0.3kg煤粉/kg空气)条件下,对5种曲型煤种的煤粉气流着火特性进行了燃烧试验及实测分析,获得了阳佳煤粉浓度与煤质特性和热风温度之间的关系,其结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一定的参考价值。图2表5参5  相似文献   

4.
本文实验研究了煤粉复合旋流火焰燃烧特性,进行了包括3个典型煤种: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在不同煤粉浓度下的燃烧试验,测量了火焰场的温度分布、气体组份分布、火焰周界辐射和煤颗粒燃烧参数,对火焰场特性、不同煤种影响和煤粉浓度作用做了较系统的试验研究,揭示了该燃烧方式的稳定着火、强化燃烧机理,获得了这种煤粉火焰的燃烧特性。  相似文献   

5.
煤粉燃烧稳定性指数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沉降炉试验系统进行煤粉着火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得到反映煤粉着火燃烧放热情况的烟温温差分布曲线,利用烟温温差分布曲线和着火温度指数建立判断煤粉燃烧稳定性的指数Wc。通过Wc可以对不同煤种的燃烧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比较,进而为电厂安全选用新煤种提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一座小型煤粉燃烧试验台上,对不同条件下,两种煤粉气流的强迫点火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火炬引燃煤粉气流,存在一个对应于最低煤粉浓度的最佳点燃速度;煤粉气流的着火界限主要受初始温度、点火源温度、煤种和煤粉细度的影响;提高煤粉气流的初始温度、点火源温度和煤粉细度均可使着火范围变宽,挥发份含量高的煤种点火容易。在相同条件下,直流煤粉气流比旋转煤粉气流容易点燃。  相似文献   

7.
煤粉浓度对火焰温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及燃烧基本理论,本文提出采用较高的煤粉锅炉入炉的煤粉浓度以使提高着火区火焰温度,从而使燃烧更加稳定,在单火嘴热态试验台上,用黄石电厂和汉川电厂的两个煤种,分别采用多个不同的煤粉浓度进行了燃烧试验。  相似文献   

8.
超细煤粉燃烧氮氧化物释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对超细煤粉在一维热态煤粉炉内燃烧时煤粉粒度、炉膛温度、过量空气系数、煤种等因素对NOx释放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细煤粉NOx的排放浓度低于常规粒度煤粉;NOx的排放浓度,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加;煤种不同,NOx释放规律不同,煤粉超细化后,龙口褐煤的排放量明显减少,晋城无烟煤则变化不大;NOx的排放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温度升高到一定值后,NOx的排放浓度却呈现下降趋势。以超细煤粉作为再燃燃料,NOx的还原率将比常规粒度煤粉再燃有所提高,褐煤作为再燃燃料时,效果更明显。模拟计算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图6表2参2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煤粉——流化床复合燃烧是在同一炉膛中采用了煤粉燃烧和流化床燃烧两种燃烧方式。流化床燃烧方式可以燃烧劣质燃料,便于减少有害气体对大气的污染,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它的主要问题是燃烧效率低,影响了它的发展;而煤粉燃烧则刚好相反,它有较高的燃烧效率,但是,在煤种适应性和减少污染方面不如流化床燃烧。复合燃烧  相似文献   

10.
分级燃烧最佳一次风空气系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肖理生  曾汉才等 《动力工程》2001,21(1):1042-1045
在一维煤粉燃烧炉上进行了不同煤种、不同细度的分级燃烧试验。实验发现,分级燃烧对高挥发份煤种以及同一煤种的细煤粉的NOx排放浓度的降低效果更显著,而且在分级燃烧条件下,同一煤种细煤粉的飞灰一较粗煤粉低。另外,还得到了不同煤种在分级燃烧条件下的最佳一次风空气系数。  相似文献   

11.
煤粉炉燃烧效率工程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福国 《动力工程》2004,24(5):636-639
整理了前人有关煤焦燃烧反应的动力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合于工程计算的煤粉炉燃烧效率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定量分析煤种、煤粉细度、运行氧量、炉膛温度、燃尽高度等多种参数对燃烧效率的影响。采用该模型对实际运行锅炉的计算表明,它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飞灰未燃尽碳含量,可以用于煤粉锅炉燃烧效率预报分析,为选择合适的设计和运行参数提供指导。图6表3参3。  相似文献   

12.
管式旋流煤粉燃烧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劣质煤燃烧的稳定性,在冷、热态工况下对管式旋流煤粉燃烧器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得出了该燃烧器具有燃烧稳定、效率高、低负荷特性好、煤种适应性好和不结渣的特点,填补了我国小功率煤粉燃烧器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新型中压煤粉锅炉的设计方案哈尔滨工业大学庞丽君哈尔滨普华煤燃烧技术开发中心赵会武目前PW—Ⅰ型多煤种煤粉燃烧器已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以它具有的独特的优点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和偿识。合理的组织煤粉燃烧,提高锅炉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除选择优质的...  相似文献   

14.
煤粉燃烧时NOx析出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一维沉降炉上系统地考察了煤粉燃烧时NOx的沿程排放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试验表明,NOx的生成与炉温、煤粉粒度、煤种、过量空气系数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NOx的生成浓度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略有增大;挥发分含量、氮含量高的煤种NOx的生成也相对较多;煤粉燃烧存在一个临界粒径(dc).当d>dc时,其NOx浓度随粒径的增大而减小;当d<dc时,其NOx浓度随粒径的减小而减小.(通过对NOx生成规律的分析研究,对今后低NOx燃烧技术的改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浓淡煤粉燃烧的试验与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魏小林  徐通模 《动力工程》1997,17(3):17-21,25
对浓淡煤粉燃烧技术在四角布置燃烧器锅炉上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试验研究和理论研究。试验煤种为晋东南无烟煤和铜川贫煤。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浓淡煤粉燃烧存在最佳煤粉浓淡比。此外,浓淡比对于飞灰含碳量和NOx排放量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周乃君  王强 《工业加热》2002,31(2):22-25
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考虑了风煤合流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影响,运用能量法提出了一种测量一次风管中风-粉混合后煤粉浓度的方法,并且介绍了对一次风管中煤粉浓度,风速实现在线、实时监测的过程和方法。实验证明,在应用此系统后,煤粉浓度的在线监测与控制有利于煤粉充分燃烧,并取得了很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分析总结了不同规模燃烧试验装置上获得的富氧煤粉燃烧研究成果及进展,并对今后富氧煤粉燃烧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实验室规模研究表明,在相同O2浓度条件下O2/CO2气氛煤粉燃烧气体和颗粒温度比O2/N2气氛低,燃尽时间延长,但提高O2浓度可明显改善煤粉着火及燃烧特性。中试规模研究表明,再循环烟气比例、一、二次风O2浓度和二次风预热温度对富氧燃烧煤粉着火及火焰稳定性有重要影响。要达到与空气煤粉燃烧相匹配的燃烧与传热效果,O2/CO2气氛中O2浓度一般在27%~35%,此值主要与煤种有关。  相似文献   

18.
代纪邦  金晶  李立  李珊珊  樊俊杰 《锅炉技术》2007,38(1):25-27,73
超细煤粉作为燃料分级燃烧技术中的再燃燃料具有可行性,可有效降低NOx的排放,由于再燃区和燃尽区的反应比较复杂,存在再燃燃料燃尽效果不稳定的现象.从煤种、粒度、过量空气系数、氧浓度、炉膛温度等几个因素分析,认为针对不同的煤种,合适的空气流量和燃尽区炉膛温度是提高再燃燃料燃尽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SHF20-25/400-AI型煤粉炉的更新改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谢晋根 《节能》1992,(8):31-33
<正> 在我国现代锅炉工业中,煤粉炉以其燃烧效率高、适应煤种多、着火容易、燃烧速度快等一系列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现代燃煤锅炉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全国所有运行的锅炉中,煤粉炉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但在实际运行中煤粉炉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烟气中飞灰浓度较大,环境污染严重,燃烧时其工况较复杂,影  相似文献   

20.
煤粉再燃煤焦异相还原NOx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粉再燃烧技术是低NOx燃烧技术中正在发展的较有前途的一种方法。本文从再燃烧降低NOx原理分析人手,分析了煤种、煤颗粒粒径、热解条件、反应条件、煤中金属氧化物等因素对煤焦异相还原NOx的影响及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