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桉叶精油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但其易挥发性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为扩大桉叶精油的应用范围,以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桉叶精油微胶囊。综合考察了包埋温度、包埋时间、壁芯比、乙醇与精油比、水与β-环糊精比等单因素对微胶囊包埋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桉叶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壁芯比、包埋温度和包埋时间对包埋效果影响显著,而乙醇与精油比、水与β-环糊精比对包埋效果影响较小。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为:包埋温度40℃,包埋时间2 h,壁芯比10∶1,乙醇与精油比25∶1,水与β-环糊精比10∶1,此条件下制备的桉叶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包埋率为70.33%,包埋得率为86.27%。  相似文献   

2.
以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分子包埋法制备牛至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牛至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牛至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搅拌时间3 h、牛至精油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1∶5、环糊精的质量6 g、搅拌温度5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牛至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的包埋率为55.14%。  相似文献   

3.
建立喷雾干燥法制备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的方法,考察微囊化前后花色苷的稳定性。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壁材中阿拉伯树胶质量分数、β-环糊精质量分数、芯壁比、进料流速、进风口温度、总固形物含量对黑果枸杞花色苷包埋效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优化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的包埋工艺。结果表明,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进料转速2 000 r/min、乳化时间10 min、出风口温度80℃、阿拉伯树胶质量分数1%、β-环糊精质量分数50%、进料流速330 mL/h的恒定条件下,选择芯壁比1:2.5(g/g)、进风口温度160℃、总固形物含量22%。黑果枸杞微胶囊包埋效率平均值可达91.01%。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为类似圆球状的、平均粒径(9.16±1.02)μm的玫红色粉末,受光照、空气及温度的影响,明显比微胶囊化前稳定。  相似文献   

4.
以β-环糊精为壁材制备β-谷甾醇微胶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微胶囊化最佳工艺条件,比较不同抗氧化剂和微胶囊化前后甾醇对猪油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β-环糊精制备β-谷甾醇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是加水量60mL、搅拌温度50℃、搅拌时间50min、β-谷甾醇体积与β-环糊精质量比为1:10(mL/g),在此条件下包埋率为87.98%。微胶囊β-谷甾醇对猪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效果优于未包埋的β-谷甾醇和VE;随着甾醇添加量的增加,抗氧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5.
以苹果皮粉为主要原料,辅以乙醇、β-环糊精、砂糖和柠檬酸,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和模糊综合评价产品感官质量的方法,对苹果康乐片的配方进行优化选择。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乙醇体积分数50%、β-环糊精质量分数5%、砂糖质量分数2.5%和柠檬酸质量分数0.5%。影响苹果康乐片感官品质的主次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砂糖、柠檬酸、β-环糊精、乙醇。  相似文献   

6.
徐晶  刘欢  夏光辉  张添菊 《食品科学》2014,35(14):82-86
以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乳化法制备柠檬醛微胶囊,考察固形物质量分数、乳化剂质量分数和心壁比对柠檬醛微胶囊包埋产率和包埋效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对3个单因素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回归得到二次多项式模型极显著,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66 1,优化试验工艺条件为固形物质量分数26%、乳化剂质量分数0.8%和心壁比1∶4。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柠檬醛微胶囊包埋产率值为78.8%。缓释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微胶囊化可以明显降低柠檬醛的挥发速率,Avrami’s方程也可以对柠檬醛微胶囊释放过程进行较好地拟合。  相似文献   

7.
β-环糊精制备葱油香精微胶囊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研究了以β-环糊精为壁材制备葱油香精微胶囊的工艺,考察了制备工艺中芯壁比、β-环糊精浓度、包埋温度、包埋时间对β-环糊精制备葱油香精微胶囊包埋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了葱油香精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芯壁比1∶10,β-环糊精浓度为15%,包埋温度为50℃,包埋时间为120 min,同时对微胶囊产品进行了初步的质量评定。  相似文献   

8.
柠檬黄与环糊精包结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合成食用色素柠檬黄与β-环糊精包结物的性质,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并运用Hildebrand-Benesi法确定了不同反应温度下(25、40、55℃)β-环糊精与柠檬黄包结的热力学常数.结果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为 30min;中性(pH=7)条件下,β-环糊精与柠檬黄有最大的包结能力;β-环糊精与柠檬黄以2:1络合;低温有利于包结反应进行.  相似文献   

9.
文中以柠檬酸(CA)作为交联剂,将β-环糊精锚固于棉织物,再对负载环糊精的织物进行包合薄荷精油的芳香整理。分别以锚固量和包合量为指标,分析影响整理效果的各因素,优化整理工艺。结果表明,较优的β-环糊精负载整理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浓度100 g/L、CA浓度80 g/L、次亚磷酸钠浓度30 g/L、焙烘温度190℃、焙烘时间150 s,β-环糊精的锚固量为75.76 mg/g织物;负载β-环糊精的棉织物对薄荷精油的包合整理工艺为: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4 h、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5,薄荷精油在织物上的包合量为2.26 mg/g织物。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涤纶织物的亲水性能,通过高碘酸钠氧化β-环糊精制备二醛β-环糊精,将涤纶织物依次于壳聚糖溶液、二醛β-环糊精溶液中进行轧—烘—焙处理,得到改性涤纶织物。探究高碘酸钠用量(高碘酸钠与脱水葡萄糖单元的量比)、二醛β-环糊精质量浓度与壳聚糖质量分数对改性涤纶织物亲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脱水葡萄糖单元/高碘酸钠的量比为1∶1、壳聚糖质量分数为3%、二醛β-环糊精质量浓度为80 g/L的条件下,二醛β-环糊精/壳聚糖交联改性涤纶织物的回潮率高达2.28%,相比原涤纶织物提高了1.88%,接触角在2 s内下降为0;改性后涤纶织物经过30次皂洗后质量减少率控制在7%以内。  相似文献   

11.
姜黄色素的β-环糊精包合及应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芯材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姜黄-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制备条件,确定最佳包合工艺为:温度50℃,时间2 h,芯壁材比1∶4,乙醇含量50%。探讨了姜黄微胶囊染色涤纶的K/S值、上染速率、不匀率和染色牢度,并与采用扩散剂NNO的传统高温高压染色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微胶囊进行染色可提高织物的染色深度和各项牢度,降低初始上染速率和不匀率。  相似文献   

12.
为减缓海英菜籽油的氧化速度,提高稳定性,以酪蛋白、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微胶囊-喷雾干燥法制备海英菜籽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试验,选择芯材含量、包埋时间、β-环糊精含量、单甘脂含量为影响因素,包埋率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海英菜籽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参数:芯材含量18.3%、包埋时间50.7 min、β-环糊精含量41.1%、单甘脂含量50.4%,在该条件下海英菜籽油微胶囊包埋率为93.82%。  相似文献   

13.
采用β-环糊精通过饱和水溶液法制备黑胡椒油树脂,对芯壁质量比、β-环糊精浓度、包埋温度以及包埋时间对包埋产率、包埋效率及所得微胶囊色差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将最适条件下制备的黑胡椒油树脂微胶囊添加至香肠中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β-环糊精包埋黑胡椒油树脂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芯壁质量比1:10、β-环糊精浓度15%、包埋温度55...  相似文献   

14.
包合法制备橄榄油微胶囊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β-环糊精包合法进行了橄榄油微胶囊制备工艺的研究。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分析了超声波处理时间、壁材浓度、包埋温度、芯壁比、包埋时间等因素对橄榄油微胶囊制备工艺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确定了包合法制备橄榄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芯壁比1∶6、超声波处理时间15 min、壁材浓度1∶19、包埋温度60℃、包埋时间90min,所得橄榄油微胶囊的包埋率达到76.2%。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沙枣花精油为芯材,β-环糊精(β-CD)为壁材包埋制备沙枣花精油微胶囊,综合考察壁芯比、乙醇与精油体积比、β-CD与加水量比、包埋温度、包埋时间5个因素对微胶囊包埋得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确定沙枣花精油最佳包埋条件为:壁芯比5:1 (g/mL)、乙醇与精油比30:1(mL/mL)、加水量与β-CD比8:1 (mL/g)、包埋时间2 h、包埋温度46 ℃,此工艺条件下的微胶囊包埋得率为75.15%±0.24%,与预测值接近。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沙枣花精油在β-CD中的存在。缓释性能研究表明,沙枣花精油微胶囊的精油挥发率(7.22%)与过氧化值(19.7%)都有明显下降,因此可延长沙枣花精油的使用寿命,提高精油的利用率,从而为沙枣花精油在食品领域中广泛使用提供一定的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6.
采用β-环糊精-6-壳聚糖(β-CS-CD)控制p H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艾纳香生物碱微胶囊,以生物碱包埋率为指标,以芯壁比、搅拌时间和搅拌温度为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及Box-Behnken响应曲面实验优化微胶囊配方。结果表明:艾纳香生物碱微胶囊最佳的制备工艺为芯壁比16.0、搅拌时间60 min和搅拌温度40℃,得出的生物碱包埋率为(61.36±0.31)%,经电镜法观察其形态规则,分布均匀。相比β-环糊精和壳聚糖制备的微胶囊,β-环糊精-6-壳聚糖的微胶囊稳定性更好,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微胶囊在高温、强光下包埋率稳定,高湿条件下包埋率有些下降,为微胶囊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β-环糊精对小麦淀粉进行改性,考察了β-环糊精用量、加水量、结晶温度、结晶时间对β-环糊精改性小麦淀粉的消化性和水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β-环糊精改性小麦淀粉的快消化淀粉(RDS)含量随β-环糊精用量的增加而减小,慢消化淀粉(SDS)含量逐渐增大,抗性淀粉(RS)含量先增大后减小。β-环糊精改性小麦淀粉制备SDS的条件为:β-环糊精用量3%、加水量80%、结晶温度25℃、结晶2 h时,生成的SDS的含量最多。水解动力学实验表明:β-环糊精改性小麦淀粉的水解率低于未改性小麦淀粉的水解率。  相似文献   

18.
以红枣黄酮为芯材,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分子包埋法制备红枣黄酮微胶囊。研究β-环糊精的浓度,芯材和壁材的配比,搅拌时间以及搅拌温度4个因素对红枣黄酮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最终利用正交试验来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包埋法制备红枣黄酮微胶囊的最佳工艺为:芯材与壁材的配比为1∶1.5(质量比),搅拌时间为50 min,β-环糊精浓度为14%,搅拌温度为30℃,经试验验证包埋率可达到45.2%。  相似文献   

19.
以香桂桂皮为原料,考察超临界CO2不同萃取条件对香桂精油得率及桂皮醛萃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超临界CO2萃取香桂桂皮精油的较优条件:原料粒度30目,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4 h(5 L萃取釜,CO2流量50~60 kg/h);另外,对桂皮的三个主要品种香桂桂皮、肉桂桂皮及官桂桂皮进行萃取比较,结果香桂桂皮精油得率最高,达到6.75%,精油中桂皮醛含量达70.44%,可见香桂桂皮比较适合于挂皮精油的萃取.GC-MS分析结果表明,香桂精油的主要成分有桂皮醛、α-可巴烯、β-毕澄茄烯、α-衣兰油烯等.  相似文献   

20.
β-环糊精包合法分离花椒油中的α-亚麻酸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β-环糊精包合法分离花椒油中的α-亚麻酸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包合法是分离花椒油中的α-亚麻酸的良好方法,包合工艺条件:α-亚麻酸:β-CD为1:8,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为1.5h,冷冻时间15h,此条件下花椒油中α-亚麻酸含量由19.17%提高到56.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