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简要回顾了国内外钼矿生物浸出的发展历程,总结了钼矿生物浸出率低的原因。对钼矿生物浸出中的关键问题,即辉钼矿的可浸性、钼矿浸出的菌种、生物浸出的作用机理、钼离子对菌种生长的影响和沉淀对浸出的抑制作用作了探讨。此外,提出了浸矿菌种基因改良、多级生物反应器浸出和浸出体系溶液电位调控等辉钼矿生物高效浸出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锌冶炼工艺大体可分为火法和湿法两种。火法炼锌主要生产线在中国,但不超过锌总产量的20%,近10年技术上无大进展。国外锌产能90%为湿法工艺,且高酸浸出以及加压氧浸与常压氧浸产能约占总产能的40%;我国也引进和研发成功加压氧浸湿法炼锌工艺。实现资源高度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是下一步创新课题。我国是世界锌生产和消费大国,从1996年至今,其产量稳居世界第一。2014年我国锌产量582.7万t,占当年全  相似文献   

3.
锌浸出渣是具有资源禀赋和环境危害双重属性的湿法炼锌副产物,其处理对于资源回收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内已成功应用多种锌浸渣处理技术如热酸浸出、回转窑挥发、烟化炉烟化、顶吹熔炼、侧吹熔炼和二氧化硫还原浸出等,但距离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本文从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锌冶炼浸出过程产出渣的特点,并对现有的锌浸渣工业处理技术特点及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总结了锌浸渣处理的难点,最后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柱浸试验,对含砷难浸金精矿进行了生物氧化试验。样品经过制粒,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在15~28℃条件下分别进行了60 d1、32 d3、02 d的生物浸出,金的氰化浸出率最高达到88.66%,比常规氰化浸出率提高了50个百分点。结果显示,金的浸出率与砷的氧化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浸出液中Fe3+/Fe2+的氧化还原电位是该体系中的主控电位;细菌浸出液中全铁浓度增量和砷浓度增量呈现出了周期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反应了菌种活性的周期性变化,是氧化亚铁硫杆菌不断受到抑制、不断适应的表现。试验证明,用生物堆浸工艺处理含砷难浸金精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如何缩短生物氧化时间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生物冶金中浸矿微生物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国内外主要浸矿微生物种类,分析了嗜中温细菌、中度嗜热细菌、中度嗜热古生菌和极端嗜热古生菌等嗜酸菌种及嗜碱菌种的生存习性、培养特点和浸矿能力,评述了浸矿微生物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改良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以及多种菌属联合浸出、异养微生物浸出和浸矿生物反应器等高效强化浸出方法。  相似文献   

6.
铜镍多金属硫化矿生物浸出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镍多金属硫化矿是目前产镍的主要矿物,这些含镍硫化矿物很容易被细菌侵蚀,对于生物浸出铜镍硫化矿,许多学者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实现了规模化的工业实践。介绍了铜镍多金属硫化矿的主要矿床类型、分布规律和矿物组成特征,并从矿物晶体结构、热力学、电化学等多个方面分析了铜镍硫化矿中主要矿物物化性质的差异,总结了铜镍硫化矿生物浸出研究的现状。当前,生物浸出铜镍多金属硫化矿还有很多机制和工艺上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高性能浸铜、浸镍菌种的选育驯化;浸出铜镍硫化矿过程的微观机制分析以及常规生物浸出工艺存在的各种问题。未来铜镍矿生物浸出的发展趋势主要有3方面:高效菌种选育、微观机制研究、新工艺开发。对于常规生物浸出铜镍硫化矿工艺,所得浸出液成分复杂,杂质含量较高,给萃取分离工作带来了困难,本文提出了复杂铜镍硫化矿生物选择性浸出的新思路,有助于解决复杂生物浸出液中有价金属的高效分离。目前,该工艺还处在实验阶段,要实现其工业化应用还需要更广泛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工艺实践。  相似文献   

7.
氯盐体系中锌焙砂中浸渣高温高酸还原浸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提出了一种从高铟锌焙砂中浸渣中回收铟和铁的新工艺,对该工艺的关键工序--盐酸高温浸出和还原浸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高酸浸出优化条件下,锌、铁、铟的浸出率分别为98.98%,92.17%和99.30%;在还原浸出优化条件下,锌、铁、铟的浸出率及三价铁还原率分别为93.2%,97.19%,98.07%和98.67%.该工艺具有资源利用率高、锌铁易分离、易提纯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锌浸出渣是一种具有较高综合利用价值的固废资源。本文针对锌浸出渣中有价金属的回收以及全质化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锌浸出渣中有价金属的种类多,如锌、铅和银等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其回收工艺主要有火法工艺和湿法工艺。通过对多种典型锌浸出渣回收工艺的优缺点和适用性的详细比较分析,提出了微生物浸出?氯盐浸出联合的方法,该方法可高效浸出锌浸出渣中的锌、铅和银,对不同类型的锌浸出渣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展现出了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其次,介绍了锌浸出渣全质化利用的进展,展望了技术发展方向,锌浸出渣全质化利用将朝着制备性能优异、精细化和绿色节能的高端材料方向发展,在实现锌冶炼行业清洁生产的同时努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针对吉林省某高镁型低品位硫化镍矿石,利用细菌氧化堆浸工艺,通过诱变驯化培养高效率的浸矿菌株,对催化剂及柱浸粒度、制粒与否、浸出pH、接种菌量等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诱变改良菌种H43,在柱浸粒度-10 mm、浸出pH值2、接种菌量30%、氧化浸出时间150 d、室温及添加Ag+催化剂的条件下,镍、铜浸出率分别为72.22%、71.03%,指标良好,为低品位硫化镍矿石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黄铜矿、黄铁矿、镍黄铁矿生物浸出过程,浸矿用细菌种群演替差异性进行了研究。初始条件相同,原始菌种中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Acidithiobacillus caldus占比接近1∶1。研究发现:黄铁矿生物浸出过程中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为优势菌;黄铜矿生物浸出过程中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由优势菌转为劣势菌;镍黄铁矿生物浸出过程中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为劣势菌,但随浸出时间的延长,其在群落组成中的占比有所增加。差异性产生原因分析表明:3种矿物生物浸出过程,浸出液p H并未对细菌种群演替差异产生影响。能源物质硫的供应除对黄铁矿生物浸出过程浸矿用细菌种群演替规律有一定影响外,并未对黄铜矿、镍黄铁矿浸矿用细菌种群演替差异产生影响;3种矿物浸矿用细菌种群演替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3种矿物生物浸出机制不同,导致了能源物质Fe2+供应差异。  相似文献   

11.
黄铜矿生物浸出中钝化现象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贫化,传统的矿物加工及其后续的火法冶炼技术在处理矿物时存在不少弊端,生物浸出技术以其反应温和、对环境友好、能耗低、流程短等优点被各国广泛研究。常温生物堆浸技术业已在硫化铜矿(次生)的开采中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效果良好。但是,在铜资源主体一黄铜矿的生物浸出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常温菌难以获得较高的浸出速率,即所谓的钝化现象,以黄钾铁矾钝化,硫层钝化,多硫化物钝化3种现象最为普遍。为了防止黄铜矿生物浸出过程中钝化现象的产生,提出了Ag^+催化、Fe^2+和Cu^2+催化、嗜热嗜酸菌浸出等有效措施。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生物湿法冶金工作者在黄铜矿生物浸出过程中钝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我国微生物浸出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 总结了我国开展生物浸铜技术的探索与应用进程, 介绍了紫金山铜矿、德兴铜矿两个典型的生物浸铜案例; 探讨了浸矿细菌分离、鉴定与富集, 生物浸出机理与界面反应, 浸出体系多级渗流行为, 孔隙结构重构与定量化, 浸出体系多场耦合与过程模拟, 电子废弃物中的铜金属回收领域的主要进展.最后, 结合生物浸铜技术的当前进展, 阐述了生物浸铜技术面临的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利用紫金山低品位硫化铜矿,研究了微裂纹对铜生物浸出效果的影响。分别利用颚式破碎机、对辊破碎机和高压辊磨机对硫化铜矿进行破碎,采用体式显微镜、扫描电镜、核磁共振岩心成像系统和比表面积分析仪对矿石微裂纹及孔隙度进行观察统计与表征。结果表明,高压辊磨较颚式破碎和对辊破碎可以产生更多的微裂纹,同时高压辊磨破碎铜矿样品的孔隙度均高于颚式破碎和对辊破碎。-1.7mm粒级铜矿样品摇瓶浸出试验表明,由于高压辊磨破碎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更大,铜矿物与浸出液接触更加充分,浸出效果比颚式破碎和对辊破碎好。另外,-6.7+3.35mm粒级铜矿样品生物柱浸试验结果表明,含有更多微裂纹的高压辊磨破碎样品铜浸出率比颚式破碎提高9.10~15.43个百分点,比对辊破碎提高3.12~9.4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氧化锌矿硫化-胺法浮选及浸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广西河池氧化锌矿进行了浮选分离和硫酸浸出试验,初步探讨了该氧化锌矿石的可选性.浮选可获得锌精矿品位24.52%,回收率69.27%.结果表明可回收氧化锌精矿,但由于氧化锌矿石浮选过程中矿泥和可溶性盐的不良影响使得矿石指标不好.试验还研究了氧化锌矿的浸出.在浸出试验过程中主要考察了加酸方式及固液比对锌的浸出率的影响.试验可获得锌的浸出率为80.39%.浸出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15.
溶剂萃取-传统湿法炼锌工艺联合处理氧化锌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杂质、低品位锌的氧化矿物经硫酸浸出后采用溶剂萃取-传统湿法工艺进行处理,湿法炼锌的原料拓展至低品位氧化矿和含杂质高的复杂矿物以及再生资源。该技术也可从含锌废水中回收锌。  相似文献   

16.
杨龙 《有色冶炼》2007,36(4):16-18,62
高杂质、低品位锌的氧化矿物经硫酸浸出后采用溶剂萃取-传统湿法工艺进行处理,湿法炼锌的原料拓展至低品位氧化矿和含杂质高的复杂矿物以及再生资源。该技术也可从含锌废水中回收锌。  相似文献   

17.
低品位硫化镍铜矿生物浸出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某低品位硫化镍铜矿的生物浸出工艺矿物学,考察了接种量、初始pH、矿石粒度、浸出周期对该矿摇瓶浸出过程的影响。在矿石粒度-0.074 mm占90%、矿浆浓度2%、细菌接种量30%、初始pH 1.5、浸出周期30天、摇床转速150 r/min的条件下,可获得最大的镍铜浸出率,分别为89.79%和41.80%。  相似文献   

18.
王宏志  陈雯  朱云  沈强华 《黄金》2013,(8):56-59
针对金矿石中,金与硫化矿物伴生的特点,将金矿矿石充分细磨后,采用强化措施进行全泥氰化浸出。然而,硫化矿物在一定程度上溶于氰化物溶液,产生的可溶性硫化物将阻碍金的氰化浸出。为减少硫化矿物对金氰化浸出的影响,采用鼓空气的方法对矿浆进行预处理。同时,在氰化浸出过程中,通过对磨矿细度、溶解氧、硝酸铅以及氰化钠质量分数的控制,优化了金浸出效果。最终,在减少氰化物消耗量的前提下,金浸出率提高到95.4%。  相似文献   

19.
Despite the commercial achievement of heap leaching of some copper, gold, zinc, and nickel minerals, there is limited comprehension of the flow pattern within the heap. Several field investigations have suggested that bypassing of ore by leaching solution is a common phenomenon, and the leaching process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it. The extraction and surface morphology of low-grade copper sulphid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referential flow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 result, conducted within a novel bioleaching apparatus, shown that majority of acid was consumed by alkaline gangue and matrix, so the concentration of Cu2+ and total Fe increased slightly at the initial leaching stage. The ore extractio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its location depth, for instance, the ore extractions of the top and bottom region were 29% and 2% respectively. Preferential flow happened within the fine region due to the low irrigation employed by this experiment, and the extraction of fine ores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coarse ores. The SEM images showed that the surface of top ores within the column was degraded seriously, but the middle and bottom ores were attacked slightly. Plenty of cracks were observed on the bottom ore surface due to the precipitation layer of sulfur and jarosite.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低品位伴生银铅锌多金属硫化矿选别指标低、药剂制度不合理等问题,在分析原矿组成和矿石性质配矿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室选矿条件试验,确定了抑锌浮铅的优先浮选流程。将丁铵黑药和丁基黄药按照1∶1的配比组成组合药剂作为铅的捕收剂,Na2S为硫诱导剂,CaO和Na2CO3为黄铁矿及磁铁矿的抑制剂,ZnSO4和CuSO4分别为锌的抑制剂及活化剂,丁基黄药为锌的捕收剂。通过两粗三精三扫的浮选闭路试验,可获得铅精矿铅品位为60.29%,回收率为92.02%,其中含银826.13×10-6,银的回收率为72.75%;锌精矿锌品位为48.32%,回收率为92.30%,其中含银61.71×10-6,银的回收率为19.19%,说明该工艺浮选指标良好,对此类矿石的选别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