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大豆油为原料,采用过氧甲酸氧化法制备了高环氧值环氧大豆油(ESO);以氢氧化锂为催化剂,并通过三羟甲基丙烷对其开环合成了高羟值的大豆油多元醇(TESO),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反应进程的影响。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及1HNMR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在190℃下反应4h可以得到高羟基的大豆油多元醇。  相似文献   

2.
不同饱和度环氧大豆油的合成与性质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宏海  杨丽庭  林博  石光 《广东化工》2007,34(10):31-34
本文用无溶剂法制备环氧大豆油(ESO),研究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环氧值的影响。通过研究环氧大豆油的环氧值与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的关系,选择最佳反应条件。在75℃下,大豆油和过氧乙酸分别反应1、2、3和4 h,分别获得环氧值为0.243、0.317、0.356和0.383 mol/100 g的环氧值不等的环氧大豆油,并研究不同饱和度对环氧大豆油的理化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豆油与过氧甲酸的环氧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豆油中的双键与过氧酸发生环氧化反应,合成了环氧大豆油(ESO)。从动力学的角度,对反应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得知大豆油与过氧甲酸反应,大豆油的反应级数为1级,过氧甲酸的反应级数为2级,其反应活化能为22.77 kJ/mol。生成的环氧大豆油与体系内的甲酸发生水解开环反应,环氧大豆油的反应级数为0.5级,甲酸的反应级数为1级,该反应活化能为4.91 kJ/mol。通过所得动力学参数设定了无催化剂的环氧大豆油合成工艺,得到了环氧值高达6.85的环氧大豆油。  相似文献   

4.
王婷  刘仁  刘晓亚 《涂料工业》2013,43(1):49-52
选用一种资源丰富、廉价易得、环境友好的绿色可再生、可降解原料——环氧大豆油(ESO),分别与丙烯酸(AA)以及羧酸A272、A218反应,制备分子结构中含有可紫外光固化不饱和双键的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AESO)预聚物,用红外和热重对所得AESO系列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将其应用于UV固化配方研究,对所得光固化膜的性能进行表征。最后将所得的大豆油系列丙烯酸树脂与传统石油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光固化过程及固化膜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环氧大豆油丙烯酸树脂光固化体系黏度小,配方可调控性强,且光固化膜较为平整光滑,硬度适中,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和附着力。  相似文献   

5.
传统大豆油多元醇的合成具有反应温度高、时间久、需要添加溶剂等缺点。为了使其合成方法简单易行、节能环保,对传统多元醇合成方法进行了优化改进。以废弃大豆油(SBO)自制的环氧大豆油(ESO)为主体,以异丙醇、正丁醇、正戊醇3种一元醇为原料,四氟硼酸(HBF4)为催化剂,在室温下,不添加水和其他溶剂,通过开环反应快速生成3种羟值不同的环氧大豆油多元醇低聚物。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法、核磁共振氢谱等对聚合产物进行表征,并对产物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需添加溶剂,室温下环氧大豆油开环聚合,反应时间不超过1 min,产物羟值达406 mg/(KOH) g,环氧大豆油转化率达95. 5%。  相似文献   

6.
利用环氧大豆油(ESO)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的开环酯化反应,合成了不同官能度的系列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AESO),进一步通过自由基光引发剂引发的紫外光固化反应制得了具有优良热稳定性和较强附着力的大豆油基树脂。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1H NMR)分析了AESO的分子结构,研究了酯化反应温度、反应物配比以及反应时间对AESO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在110℃下,环氧基团与丙烯酸物质的量之比为1.00:0.95,反应4h的产物官能度最高,达到2.90;通过AESO紫外光固化产物链段结构、热稳定性以及铅笔硬度的研究,制备了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AESO基紫外光固化树脂,较优的光固化条件为:引发剂质量分数为3%,固化程序为20%光强预固化20 s,100%光强后固化10 s。  相似文献   

7.
由江苏省化工研究所研制,在溧阳大诚化工厂进行生产性试验的 ESO 环氧大豆油生产新工艺,于日前通过省级鉴定。该工艺采用原料为普通大豆油和低浓度 H_2O_2,以原地过甲酸环氧化法制取环氧大豆油。工艺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经工业性试生产,运转正常,产品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甲醇开环环氧大豆油(ESO)得到大豆油多元醇(SBP),再与三羟甲基氧化膦(THPO),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表面活性剂(AK8805)和水反应得到大豆油基聚氨酯阻燃硬质泡沫。用红外(FT-IR)和核磁(~1H-NMR)对环氧大豆油和大豆油多元醇进行了表征。通过压缩试验、热重分析(TG)、扫描电镜(SEM)、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仪等手段对泡沫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三羟甲基氧化磷(THPO)含量增加,泡沫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9.
在无溶剂无硫酸条件下合成了环氧大豆油,对环氧化合成体系中的羧酸类型、用量及双氧水浓度等影响环氧值的若干因素进行了研究。甲酸的环氧化活性比乙酸和丙烯酸高。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m(大豆油)m(甲酸)m(双氧水)为1 0.15 1.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5~6 h。产品环氧值≥6.20%,残留碘值<6.0%。产品经红外分析表明,在3008 cm-1处的原料C=C双键结构峰消失,在820 cm-1、787 cm-1处呈现出环氧键的伸缩振动的特征吸收峰。  相似文献   

10.
大豆油经环氧化制成环氧大豆油(ESO),将ESO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为原料,经开环反应,合成植物油基含磷阻燃增塑剂DOPO-ESO。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谱图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认了其结构,以热重分析和氧指数测定仪分析了其热失重行为、阻燃性能。研究了DOPO-ESO用量对PVC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其用量为40%时,PVC体系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增塑效果与ESO相当;而极限氧指数从22.3%上升到了37.3%,说明该产物可有效地改善PVC增塑体系的阻燃性。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大豆油基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以大豆油为绿色原料,通过环氧化得到环氧大豆油,利用环氧大豆油开环制得大豆油基多元醇,再用此多元醇与异氰酸酯反应得到大豆油基聚氨酯泡沫、大豆油基聚氨酯乳液以及溶剂型大豆油基聚氨酯树脂。同时介绍了大豆油基聚氨酯在泡沫、涂料、胶粘剂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环氧大豆油和甲醇为原料,通过开环加成制备植物油基多元醇。在自制的二氯二氧化钨(WO2Cl2)作催化剂、三氟甲磺酸银(Ag OTf)作助催化剂的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助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温度和醇油物质的量比等对环氧大豆油开环转化率的影响,并对产物的环氧值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为3%(以甲醇和环氧大豆油总质量为基准,下同),三氟甲磺酸银用量为4%,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8 h,醇油物质的量比为28∶1时,环氧大豆油的开环转化率较高,为89.13%。对开环产物进行了FTIR、1HNMR、TG以及流变性分析。通过热重分析得出,多元醇的分解温度(334℃)比环氧大豆油的分解温度(305℃)高。流变性分析得出,随着温度的升高,环氧大豆油和多元醇的黏度逐渐下降。在温度较低时,大豆油多元醇的黏度明显低于环氧大豆油的黏度。  相似文献   

13.
以大豆油为原料,在硫酸为催化剂条件下,经甲酸、双氧水环氧化制备环氧化大豆油增塑剂,通过红外光谱、碘值和环氧值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红外光谱显示双键特征峰减低,在822.48 cm-1出现环氧特征峰、碘值由136 g/100 g下降到2.31 g/100 g,环氧值由零升到6.754%,并将环氧化大豆油应用于PVC人造革的制备,结果显示:PVC人造革的5%失重温度为297.50℃,高于DOTP的249.17℃,对PVC人造革热稳定性提升,环氧化大豆油和DOTP增塑剂的人造革显示出相似的力学性能和耐迁移、耐抽出性能。  相似文献   

14.
液体聚丁二烯的环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过氧甲酸原地法、过氧乙酸原地法及单过氧邻苯二甲酸MPPA法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环氧值的液体环氧化聚丁二烯 (LEPB) ,探索了温度、反应时间对环氧化反应影响的规律 ,并通过开环几率和双键反应程度对环氧化反应进行了详细的讨论。IR和NMR谱结果表明 ,1,4-结构双键的环氧化活性高于 1,2 -结构双键  相似文献   

15.
以羟乙基纤维素(HEC)与环氧大豆油(ESO)为原料,四氯化锡(Sn Cl4)为催化剂,二甲亚砜(DMSO)为溶剂,在室温下反应制备了羟乙基纤维素接枝环氧大豆油(ESO-HEC);ESO-HEC经碱性水解后,用酸处理得到羟乙基纤维素接枝环氧大豆油水解的酸性产物(H-ESO-HEC);再通过Na OH中和H-ESO-HEC结构中的羧酸基团,得到3种HESO-HEC-Na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通过FT-IR表征了3种表面活性剂酸性产物H-ESO-HEC的结构;热重测试表明H-ESO-HEC比HEC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动态表面张力测试表明当H-ESO-HEC-Na的质量浓度升高,动态表面张力下降,且质量浓度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最小表面张力值可达29 m N/m;泡沫性能测试表明随着ESO接枝量的增多,H-ESO-HEC-Na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起泡和稳泡能力逐渐增强;通过对H-ESO-HEC-Na水溶液/庚烷的界面张力进行测试,发现不同条件制备得到的H-ESO-HEC-Na水溶液/庚烷的最低界面张力值接近,为9.8 m N/m左右。  相似文献   

16.
环氧化食用油丙烯酸酯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大豆油反复油炸食物10次后与丙烯酸进行酯化反应,并将所得产物涂膜进行光固化。红外(IR)测试表明大豆油反复油炸食物后出现了环氧基团的特征吸收峰;通过正交实验探索得出环氧化食用大豆油与丙烯酸进行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环氧基与羧基的配比为1.1∶1,催化剂用量为1%,反应温度为110℃;与市售环氧化大豆油相比,环氧化食用大豆油的酯化率低,其丙烯酸酯的粘度小,光固化时间长,所得光固化膜的凝胶含量、铅笔硬度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
使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与环氧大豆油(ESO)制备了氨基硅烷化环氧大豆油(AESO)。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AESO为多元醇,采用一步法合成了氨基硅烷化环氧大豆油基水性聚氨酯(AWPU)。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别确认了AESO和AWPU膜的化学结构。随着AESO含量增高,乳液的粒径逐渐增大,固化膜的凝胶率、水接触角、耐水性增强。热重分析(TGA)显示了固化膜的热稳定性随AESO含量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8.
微量硫酸催化环氧大豆油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溶剂条件下,以甲酸为载氧体合成了环氧大豆油.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甲酸自催化合成环氧大豆油的优化工艺条件. 为进一步提高环氧值和缩短反应时间,添加微量硫酸作为催化剂,并优化了其用量. 结果表明,当大豆油、88%甲酸、30%双氧水和硫酸的质量比为1:0.13:0.7:0.004时,在65℃下反应3 h,产品的环氧值为6.2%,残留碘值<6.0%. 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对产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以丙烯酸(AA)作为开环试剂,与环氧大豆油(ESO)反应制备可控羟基数的多元醇(AESO),再与聚醚二醇(PPG)、异氰酸酯(IPDI)、亲水单体二羟甲基丙酸(DMPA)、扩链剂三羟甲基丙烷(TMP)和中和剂三乙醇胺(TEA)等原料,制备出性能良好的大豆油基水性聚氨酯乳液(SWPU)。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热重分析和机械测试研究了涂膜的结构和物理性能,研究了AESO和PPG相对含量的变化对SWPU的黏度和稳定性以及涂膜的耐水性、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地以AESO改性水性聚氨酯,得到的SWPU乳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涂膜耐水性得到改善,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拉伸强度得到提高,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0.
张瑜  季永新 《涂料工业》2012,42(9):44-47,52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以甲基丙烯酸环氧酯(EM)和丙烯酸酯类单体为原料,制备丙烯酸改性的水性环氧乳液,其中EM是由环氧树脂和甲基丙烯酸发生开环酯化反应生成的含有双键的改性环氧树脂。实验研究了EM的合成工艺和乳液聚合中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引发剂用量、丙烯酸单体与EM的用量等因素对乳液聚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OP-1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质量比为2∶1的复合乳化剂体系,其用量为8%,引发剂用量为0.7%,丙烯酸类单体和EM的质量比为1∶1时,得到的乳液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