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个可独立控制气流通道的小烟道结构,包括由蓄热室主墙和蓄热室单墙组成的小烟道,小烟道内部沿高向分为数层,每层中间设小烟道横向分隔墙,由小烟道衬砖、小烟道水平分隔墙/小烟道铺底砖、小烟道横向分隔墙组成的气流通道分别与蓄热室小格连通形成独立气流通道,每个气流通道入  相似文献   

2.
《燃料与化工》2013,(2):53-53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便捷地控制机侧及焦侧的空气量和废气量的单热式单侧烟道焦炉,包括蓄热室、小烟道、废气开闭器和烟道,机侧蓄热室和焦侧蓄热室的空气进口均设在机侧,废气开闭器和烟道也设在机侧,或者机侧蓄热室和焦侧蓄热室的空气进口、废气开闭器和烟道均设在焦侧;蓄热室分为机侧蓄热室和焦侧蓄热室,机侧蓄热室与机侧小烟道相通,焦侧蓄热室与焦侧小烟道相通。  相似文献   

3.
《燃料与化工》2011,(2):63-63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便捷地控制机侧及焦侧的煤气、空气和废气量的复热式单侧烟道焦炉,包括蓄热室、小烟道、废气开闭器和烟道,机、焦侧蓄热室贫煤气和空气进口同时设在机侧或者焦侧;蓄热室在  相似文献   

4.
焦炉燃烧废气含氧量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焦炉燃烧废气含氧量检测系统,该系统分别对多个蓄热室小烟道处的燃烧废气取样,用1台氧化锆氧量分析仪检测燃烧废气的含氧量。在自动模式下,能在1个换向周期内完成多个下降气流的蓄热室含氧量的自动检测;在手动模式下,又能对单个蓄热室进行连续检测。系统检测精度高、实时性强、投资成本低、维护量少,为判断焦炉各燃烧室的燃烧状况提供了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5.
童树庭  史以平 《玻璃》1992,(3):7-12,22
燃煤气玻璃熔窑的空气蓄热室,从传统的带上升道蓄热室改为新式箱型蓄热室,既可以提高空气预燃温度又可以降低格子体的热负荷并延长窑龄.借助于窑体物理模拟方法,对气流在蓄热室、小炉和火焰空间内的流动及混合进行了新、老蓄热室结构的对比试验,认识到空气预热温度的高低是箱式蓄热室小炉进行成功燃烧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焦炉小烟道位于蓄热室底部,是蓄热室联接废气盘的通道,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篦子砖在上升气流时分配空气或高炉煤气,下降气流时汇集并排出废气。小烟道结构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到焦炉正常的出炉计划,而且会降低焦炭的产量和质量,甚至还会影响到焦炉的使用寿命。1小烟道存在问题(1)内衬剥蚀。炉头部位剥蚀严重,下层内衬剥蚀比上层严重。(2)内衬脱落集中在煤气口小烟道,且主要是上层内衬的脱落,脱落从炉头向里延伸3m左右;空气口小烟道内衬有部分脱落,从炉头向里延伸1.5m左右。(3)机侧篦子砖与格子砖发生断裂,塌落后进入小烟…  相似文献   

7.
焦炉篦子砖是充分利用蓄热室格子砖蓄热面积使气流沿蓄热室长向均匀分布,现代焦炉在小烟道上部都采用了扩散型篦子砖,前部是大口朝下,后部是大口朝上,原意是前部上升时阻力小,下降时阻力大,后部与此相反。但实际上按原计算排放的篦子砖,小烟道内外温度差仍达80~100℃,本文就原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专利文摘     
《玻璃》2018,(8)
正纵向火焰富氧燃烧法加横向全氧燃烧法弯型浮法玻璃熔窑申请公布号:CN107056023A申请公布日:2017.08.18申请号:2017104340311申请日:2017.06.09申请人:肖自江摘要:本发明公开了采用纵向火焰富氧燃烧法加横向全氧燃烧法的弯型浮法玻璃熔窑,两个纵向熔化池的一端设置纵向燃烧器,纵向燃烧器连接小炉,小炉连接蓄热室,蓄热室通道内设置高温脱硝,脱硫采用烟道尾气低温脱硫,两个纵向熔化池的另一端连通澄清池,澄清池连接冷却  相似文献   

9.
燃煤气浮法熔窑小炉结构对燃烧影响的物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燃煤气浮法玻璃熔窑的小炉结构,控制着空气流和煤气流在预燃室内的混合程度和火焰的方向,关系到玻璃熔窑的热工操作和玻璃质量。通过对熔窑实体的物理模型试验,我们分别在传统的带上升道蓄热室和箱式蓄热室的小炉中,改变舌头长度,测量了混合气流在预燃室内的速度场和温度场以及在火焰空间内的温度场。试验结果表明,小炉舌头的长度以及相应的小炉结构尺寸对气流的混合预燃和火焰长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玻璃窑炉实行梯度增氧助燃后,燃烧产物的温度、碱蒸气和水蒸气含量以及NOx浓度等均发生了变化,导致蓄热室各部位的作业环境和耐火材料使用过程中损毁的原因也发生了改变。在合理选取蓄热室各部位耐火材料材质的基础上,对蓄热室墙体、碹脚结构、蓄热室小炉入口碹和跺墙结构的设计进行了改进,提高了蓄热室整体的密封性和稳定性,降低了窑炉的能耗。  相似文献   

11.
张立成  李丙林 《玻璃》1993,20(2):44-46
由于采用箱式蓄热室,取消反碹,小炉平碹采用插入式结构,给小炉前坡碹热修带来一定困难.采用"整体砌筑吊装"的热修方法可克服以上困难,热修后的使用寿命与其他部位同步.本文介绍了这种热修方法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2.
何玉秀 《燃料与化工》1999,30(1):51-51,37
乌克兰阿尔切夫焦化厂2号焦炉是ПВР型下喷式宽蓄热室焦炉,于1974年4月投产。此焦炉由40孔炭化室组成,有效容积21.3m~3。炭化室全长13590mm,高4300mm,平均宽417mm,锥度30mm,28个加热火道,每侧各14个。小烟道用КЩ-35耐火砖砌成,蓄热室墙、炉内煤气道、燃烧室均用硅砖砌成。蓄热室墙内留有直径50mm的烟道,烘炉后放入喷有硅粉的直径39×3mm的不锈钢管。炉顶砖为高210mm的硅砖,边部炉顶砖为КЩ-(?)火砖,共用510种异型砖。在焦炉生产期间,结焦周期为15~16h,个别为40h。  相似文献   

13.
在连通蓄热室横焰玻璃熔窑生产中,空气、煤气和烟气在各小炉的流量分配,对于燃料的燃烧组织、熔窑的温度制度、气氛制度、玻璃的正常熔化至关重要。同时也直接影响蓄热室的热回收率和燃料的消耗。目前各小炉的流量控制是由设在垂直上升道处的闸板开度来调节。由于闸板处于1200~1400℃高温下调节比较困难,又缺乏计量手段,以致生产中只能根据闸板开度和观察火焰状  相似文献   

14.
《煤化工》2019,(5):13-17
介绍了现代蓄热式焦炉(炭化室高度6 m的焦炉)和现代大型蓄热式焦炉(炭化室高度≥6 m的焦炉)蓄热室的基本结构。基于硅砖晶型转化温度和焦炉蓄热室温度场的分析,蓄热室单、主墙上下部应采用不同材质耐火材料且不同材料之间应设置滑动层;根据焦炉横排温度调节困难的实际生产情况,论述了蓄热室采用分格结构有利于在冷端对焦炉立火道燃烧状态进行精确和定量调节;通过对蓄热室对称式和非对称式烟道的分析,认为非对称式烟道有利于焦炉热工调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对新日铁(NSC)式分格结构和奥托(OTTO)式分格结构实践的分析,并综合上述结论,得出分格隔墙与蓄热室单、主墙之间应设置膨胀缝且不应采用咬合结构。  相似文献   

15.
蓄热室是回收燃烧气废热与预热二次空气的设备,在提高熔炉生产率与热效率方面,它的作用日益显得重要,现代熔炉的热回收总量中,从烟道废气及蓄热室回收的热量占到35.2%。 众所周知,蓄热室热回收的效率决定于格子砖的高度(通过距离)、格子砖的总面积(热交换面积)、气体与空气的流速与格子砖的性质(热传导、比热、比重)。现代熔窑蓄热室的格  相似文献   

16.
<正>本发明利用窑炉烟气进行二次混合燃烧的方法,将窑炉烧成时产生的热烟气通过烟道进入间隔分布在窑炉侧壁内且装有蜂窝陶瓷蓄热体的热交换室中,启动与热交换室相连的排风装置,使热烟气经过陶瓷蓄热体吸热降温除尘后外排,烟道和排风装置自行关闭;此时与同一个热交换室相连的热风道自动打开进风装置,使空气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实体物理模型,研究不同的蓄热室底部结构时气流分布的规律性,并对这些规律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为说明气流分布的不均匀性,作者提出了绝对不均匀度和相对不均匀度的概念,并研究了它们与小炉喷出口速度、蓄热室长宽比和进风口与蓄热室宽度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李子靖  高会元 《现代化工》2011,31(Z1):424-426
炼焦行业当前普遍使用煤气燃烧废气中的含氧量,来衡量煤气燃烧是否充分。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实时检测机、焦两侧分烟道中的废气含氧量。这种废气含氧量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各燃烧室燃烧废气的含氧量,因此不能有效提供所需最佳空气输入量数据。通过技术改进,利用一台氧化锆氧含量分析仪分时扫描多个蓄热室小烟道的燃烧废气含氧量,进而实现了最佳控制全炉所有燃烧室的燃烧状况。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有助于焦化企业节能降耗以及自动化操作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唐福恒 《玻璃》2018,45(5):1-14
分别介绍了小炉中心线间距尺寸和蓄热室腔道尺寸设计的情况;指出了格子体与蓄热室分隔墙之间的间隙过大的危害;提出了设计小炉中心线间距尺寸时需要与蓄热室腔道纵向尺寸协调设计;并给出了协调设计的方法步骤。并以新建700 t/d浮法玻璃熔窑为例,分别对采用筒形砖、条形砖、十字形砖格子体的小炉中心线间距尺寸与蓄热室腔道纵向尺寸协调设计进行了示范性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座为国外玻璃器皿企业设计建造的马蹄焰熔窑熔化池、小炉、蓄热室、工作池、分配料道和工作料道的尺寸,分析总结了该熔窑实现高效、节能、长寿命在设计和技术管理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