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素林  易杰 《山东化工》2014,43(10):75-76
为了提高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稳定性,通过分析引起硫代硫酸钠溶液不稳定的原因,着重阐述了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过程中的关键步骤。结果表明:通过控制这些关键步骤,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稳定性显著提高,至少8个月内不会出现沉淀等现象。  相似文献   

2.
本方法基于在醋酸溶液中,次氯酸钠定量氧化碘化钾,析出等当量的游离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钼不干扰测定。一、主要试剂: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0.01N),用铜标准溶液标定。  相似文献   

3.
铜表面化学蚀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绒霞 《应用化工》2005,34(5):277-279
应用电化学反应原理和配位场理论,对以硫代硫酸钠和碳酸氢铵组成的蚀刻溶液的铜表面化学蚀刻原理进行了分析,认为:铜被硫代硫酸钠氧化为铜离子,铜离子与碳酸氢铵提供的氨分子迅速形成稳定的铜氨络离子。研究了各组分浓度、温度对蚀刻速率的影响作用,并进行了蚀刻溶液对钢设备的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溶液中硫代硫酸钠和碳酸氢铵浓度的增加,蚀刻速率增大,而碳酸氢铵的浓度受硫代硫酸钠浓度的限制,蚀刻溶液对钢设备没有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碘量法分析水合肼时,碘溶液一般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标定,实际操作中发现,配制硫代硫酸钠溶液时不能加入碳酸钠,否则会影响标定碘溶液浓度,从而影响水合肼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5.
硫代硫酸钠溶液是现代化工分析中常用的标准溶液之一,其稳定性直接影响后续测试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通过长期的实验探索,获得了影响硫代硫酸钠溶液稳定性的关键因子及其标定方法,为分析检测人员使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配制和标定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时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不稳定的影响因素(CO2、O2、微生物),论述了配制和标定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时应着力解决好的几个问题,对提高其稳定性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7.
《炭素》1975,(3)
一、方法要点试样用硝酸溶解,过滤分离出石墨(含有锡和二硫化钼的试样用硝酸溶解时,锡和二硫化钼均产生沉淀同石墨一起分离除去)。滤液收集在容量瓶中,吸取部分溶液,用氨水中和至微碱性,加氟化氢铵控制溶液的酸度(PH=3左右)并消除铁的干扰。加碘化钾二价铜与碘化钾产生碘化亚铜沉淀,并析出碘,以淀粉做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所析  相似文献   

8.
标准溶液是滴定分析中较为重要的一种试剂,在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分析中应用广泛,在其原料和成品的出入厂检验环节更为重要。标准溶液浓度的准确性直接关系着最终样品浓度的分析结果。但像硫代硫酸钠这样的标准溶液,制备过程影响因素较多,如何配制浓度较为准确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是滴定分析过程较为关键和严谨的过程。从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和阐述,并通过试验数据给出一些基本的措施和办法,来提高硫代硫酸钠溶液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任红彦 《中氮肥》2003,(5):54-55
Na2S2O3标准溶液是常规化学分析中最常用的标准溶液之一,我公司净化车间半水煤气中H2S的含量分析中每天都要用到。实际使用过程中,Na2S2O3标准溶液的浓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发生变化。2000年,净化车间使用浓度为0.1000mol/L的Na2S2O3标准溶液,大约只过半月,浓度变化就相当大,因而净化化验室经常更换溶液。但在质检中心贮存的同一浓度的Na2S2O3标准溶液浓度变化却很小。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从可能引起Na2S2O3,标准溶液浓度变化的原因入手,通过多次对照试验,发现了浓度变化的原因,找出了解决的办法,延长了Na2S2O3标准溶液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合成氨生产中的铜氨溶液,会因原料气中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的跑高而生成硫化物和碳酸盐沉淀。另外,设备受腐蚀和油污等也会带来少量沉淀。这些沉淀,不仅会在设备、管道内沉积而堵塞管道,而且会悬浮干铜氨液中,致使铜液粘度增大,造成带液冒液等事故。因而严重影响生产,有时甚至因此停车。而其中又以不溶的胶状硫化物沉淀危害最大,碳酸盐沉淀还能通过提高铜液中氨含量而使其部分溶解,得到挽救。因此,定量地分析铜液沉淀中各成分含量是工艺生产中的迫切要求。《合成氨生产分析测定方法》一书(1971年版),虽然拟定了硫化物和铁化合物的分析方案,但所选方法繁复,费时,在计算含量时又简单地以Cu_2S和Fe(OH)_2  相似文献   

11.
<正> 前言退铬液中铬含量反映了退铬工艺过程和预示了明胶的质量。对退铬液进行分析,可为工艺改革与控制提供依据。退铬液中铬含量的测定,通常是用氧化剂,如H_2O_2,Na_2O_2、KMnO_4等,将三价铬氧化成六价珞,然后用碘量法进行分析。一、过氧化钠法 1.原理先用过氧化钠使三价铬氧化成六价铬,然后在酸性条件下,六价铬将碘化钾氧化,释放出一定量的碘,最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的碘,即可计算出退铬液中的铬含量。 2.试剂过氧化钠(分析纯) 盐酸(1∶1)或硫酸(20%) 碘化钾(10%溶液) 淀粉指示剂(1%溶液) 硫代硫酸钠(0.1N标准溶液) 硫酸镍(5%溶液)  相似文献   

12.
溶液的酸度、水质、空气及光照等因素对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稳定性及滴定反应有很大影响,而条件误差、人为误差对标定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准确度的影响也很大。实验证明,在消除以上各因素条件下配制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室温下完全可以保存2个月浓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3.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稳定性及配制准确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溶液的酸度、水质、空气及光照等因素对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稳定性及滴定反应有很大影响,而条件误差、人为误差对标定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准确度的影响也很大。结果表明,在消除以上各因素条件下配制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室温下完全可以保存2个月浓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4.
l 方法要点在加入过氧化氢的氨性溶液中,三价铬被氧化成六价,铝、铁被沉淀而分离出来。将沉淀溶于盐酸中,再将溶液调至强碱性,使氢氧化铝得以溶解而与氢氧化铁沉淀分离后将溶液调至微酸性,加入过量的EDTA。在乙酸盐存在下,经煮沸后使铝全部络合。以PAN为指示剂,用铜标准溶液返滴过量的EDTA,再加入氟化钠,使Al-EDTA解络而释出与铝离子等量的EDTA,用铜标准溶液返滴求得铝的含量。 2 试剂 (1)氨水,比重1.42 (2)过氧化氢溶液(30%) (3)盐酸,1:1 (4)氢氧化钠溶液(25%) (5)碱混合洗液:将30g氯化钠与5g氢氧化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目前,工业上测定硫化物,普遍采用碘量法。因该法中所用硫代硫酸钠和碘标准溶液不稳定,需要经常标定,特别是碘易挥发,测得数据波动性较大,因而在方法上有进一步研究改进的必要。关于不用碘量法测定气液相中硫化氢的方法,文献中早有报道,且只限于硫化钠一种。因其易被空气和溶液中的氧所氧化,溶液中硫离子的准确浓度必须不断的标定,手续繁琐,颇费时间,且数据重现  相似文献   

16.
郭开华 《电镀与涂饰》2021,40(4):318-321
测定样液中微量甲醛的含量时,需事先配制和标定含微量甲醛的标准溶液。碘量法是标定甲醛溶液的常用方法。为获得具有较好精确度的微量甲醛标准溶液,根据滴定分析原理进行计算后认为,配制质量浓度为1000 mg/L的标准甲醛储备液既适宜标定,也便于稀释应用。在标定中所用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和碘液配制成合适的浓度有利于提高标定甲醛储备液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7.
硫代硫酸钠是常用的标准溶液之一,是氧化还原滴定分析间接碘量法的一个重要标准溶液,其浓度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该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在有效期内使用,才能保证后续分析的准确性。本文分析了影响标准溶液的因素,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讨论了温度、CO_2、酸度等对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有效期的影响。研究表明,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在20~25℃、pH=9~10、存放时间6个月内能保证检验正常,检出的数据有效。  相似文献   

18.
二、试剂与仪器 1.试剂 0.05NKBrO_3-KBr标准溶液(分析纯) 0.05N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分析纯) 浓盐酸(分析纯) 10%碘化钾溶液(分析纯) 1%可溶性淀粉溶液(分析纯) 石油醚(分析纯) 乙酸乙酯(分析纯,沸程60~90℃) 0.5%氯化钯溶液(分析纯)  相似文献   

19.
李承美 《大氮肥》1998,21(6):419-421
溶液的酸度、水质、空气及光照等因素对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稳定性及滴定反应有很大影响,而条件误差、人为误差对标定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准确度的影响也很大。结果表明,在消除么上各因素条件下配制的硫代硫到钠标准溶液,室温下完全可以存在2个月浓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20.
自动电位滴定仪在铜元素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乐斯  徐美娇  彭娜  彭锦锋  吴文进  范远红 《广州化工》2011,39(23):112-114,164
利用自动电位滴定仪,建立了铜合金和铜矿石中铜含量检测的一种新方法。结果表明:用二阶微商法确定滴定终点为245 mV,在预控点设置为310 mV,滴定剂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为0.01 mol/L滴定,pH在3~4之间时,加入2 mL氟化氢铵,取10 mL消解液的滴定结果较接近,且标准偏差较小,精密度高,测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