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公路建设中,经常会用水泥和石灰作为施工原料,二者混合成综合稳定土,将会提升公路路面的稳定性。在施工中,需要将这些原料进行配比,测定原料的配比应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但现有的检测方法在测定水泥综合稳定土中剂量时,可以检测出混合料的剂量,却无法对水泥和石灰剂量进行测量,这导致施工质量无法做到精准控制,很容易导致公路路面质量存在问题。为此,应提出新的检测方法,能够对水泥综合稳定土中水泥、石灰的剂量分别进行测定,这对提高公路建设的质量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程泽梅 《山西建筑》2005,31(24):157-158
介绍了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灰剂量的检测原理,举例说明了其路拌法的施工过程,描述了稳定土中灰剂量的测定方法,提出了施工及测定中的注意事项,从而保证基层和底基层的压实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3.
束乐 《安徽建筑》2019,(3):105-106
水泥石灰稳定土目前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高速公路底基层施工中,为掌握高速公路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的施工工艺,文章依托安徽江淮地区某高速公路改善工程,结合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的主要特点,详细论述高速公路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的施工工艺,为同行业进行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鹏  许庆虎 《安徽建筑》2011,18(5):189-190
通过击实实验和无侧限强度实验,研究了水泥石灰稳定皖北粉砂土强度与水泥石灰总剂量的关系,同时对水泥石灰总剂量一定的情况下,对不同水泥石灰比稳定土方案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采用磷石膏与石灰、水泥综合稳定路基土,分别对石灰磷石膏稳定土与水泥磷石膏稳定土进行CBR试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和7 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了磷石膏综合稳定路基土的推荐配合比。结果表明:石灰磷石膏稳定土和水泥磷石膏稳定土的CBR、抗压回弹模量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均随着磷石膏掺量的增加而提高;石灰磷石膏稳定土中石灰掺量为5%~7%,且当石灰与磷石膏的质量比为1∶1.5时,水泥磷石膏稳定土中水泥掺量为4%~6%,且当水泥与磷石膏的质量比为1∶2时,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性最佳。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我国的交通运输纽带的现代公路也因为其上交通流量与行驶频度的急剧增加,对公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作为一种较为经济的方法,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的施工也逐渐开始占据三、四公路的主流。现结合工程实践,对采用路拌法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的施工工艺进行相关的研究与讨论。  相似文献   

7.
石灰剂量是石灰稳定土重要的施工技术参数之一,在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测试时间准确、科学地确定该参数是重点。经过长期检测发现影响石灰稳定土石灰剂量测定的因素较多,对此进行了总结,并对石灰有效钙镁含量、石灰稳定土的最佳含水率、石灰稳定土试件的压实度、养护方式、稳定土测试的时间性及试验方法的类比性等进行分析,对准确测定灰剂量以及合理评价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实际工程,对砂性石灰稳定土如何用水泥改良进行阐述并探讨了混合料中水泥、石灰剂量与无侧限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许艳 《山西建筑》2012,38(4):172-173
对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的路用性能进行了阐述,并进行了综合稳定土的常见病害的研究,提出了防治裂缝和起皮的有效方法,达到了在施工中控制综合稳定土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石灰剂量是石灰稳定土重要的施工技术参数之一,在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测试时间准确、科学地确定该参数是重点。经过在实验室长期检测发现影响石灰稳定土石灰剂量测定的因素较多,并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相应的处理和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水泥剂量是影响水泥稳定土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水泥含量少的位置,会出现强度不足、松散等不良现象;水泥含量多的位置,不仅造成浪费又会出现大量裂缝。本文以更好的控制水泥稳定土施工中水泥计量精度、提高稳定土施工质量、节约成本为目的,通过建立稳定土厂拌设备水泥计量数学模型分析影响稳定土厂拌设备水泥供给系统精度的因素,对稳定土生产中减少误差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水泥石灰稳定土的强度及其形成条件 在水泥土中事先加入石灰等添加剂,使之与土粒进行离子交换和化学反应,为水泥在土中的水化和硬化创造良好条件,从而加速水泥的硬化过程.同时可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成本。因此,在土中掺入的水泥和石灰能显著改善素土的原有物理力学性质,获得较好的整体性、足够的力学强度及抗水性耐冻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在水泥-粉煤灰稳定土中掺加玻璃纤维的方法,可以获得强度和韧性更高的纤维水泥-粉煤灰稳定土。重点研究了玻璃纤维掺量、长度与水泥粉煤灰稳定土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纤维水泥-粉煤灰稳定土的强度随玻璃纤维掺量和长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石灰干化污泥的再生利用,以干化污泥作为路面基层材料为主要应用研究对象,在充分利用干化污泥中石灰活性的条件下,分别配制了干化污泥稳定土、干化污泥石灰稳定土、干化污泥水泥稳定土和干化污泥粉煤灰稳定土,并以其无侧限抗压强度为主控指标,通过干化污泥与土、石灰、水泥、粉煤灰按照不同比例混合配制混合料的强度对比,进行了配合比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经配合比优化,利用石灰干化污泥配制的稳定土强度可以满足道路基层材料要求。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水泥石灰赤泥稳定土混合料底基层的路用性能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6.
李欣 《福建建材》2012,(7):5-6,48
开封地区的粉砂土含水量高,强度低,并且地下水位较高,且有季节性变化。此时单一的无机结合料稳定措施难以满足作为路基和底基层的强度要求。本文采用水泥、石灰综合稳定的技术手段进行处治。通过实验分析了综合稳定土的强度、水稳定性的特性,发现采用综合稳定措施以后,可以提高路基土以及底基层的强度和水稳定性,对于高地下水位地区具有更好的适应性。研究结果对于开封地区稳定土的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石灰(水泥)稳定土的底基层结构,提高了路面性能和使用周期,较广泛的应用于公路、城市道路、机场的路面底基层结构。当前,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载重车辆和机型的增大,高等级路面增多,路面底基层结构也相应加厚,来提高路面强度,减小变形。当石灰(水泥)稳定土底基层结构厚度  相似文献   

18.
赵汉文  冀健伟  董学林  贾季 《建筑技术》2023,(18):2301-2304
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作为路基中主要承重层,目前对其动力特性研究较少。为深入分析交通载下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的动强度特性与稳定性,以通锡高速公路路基填筑工程为研究背景,利用动三轴测量系统对土样进行动力荷载试验,研究不同动应力、围压、频率下土体动强度特性变化规律,并基于试验结果所得动粘聚力Cd及动内摩擦角φd,采用ABAQUS软件对路基沉降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及模拟结果可为相关工程提供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19.
王敏 《山西建筑》2006,32(4):159-160
就大交线石灰水泥综合稳定土底基层的施工工艺,从备料、路拌法施工、场拌法施工、摊铺、整型、碾压、养生多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其工程施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郭炜 《山西建筑》2007,33(5):339-340
立足路面工程机械化施工这一角度,以106国道改建工程邯郸段为实例,对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做了详细介绍,分析了机械组合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和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机械化规模施工的适用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