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市安全与我国城市绿地规划建设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结合汶川地震灾区城市避灾场所与绿地的调研,分析我国当前城市防灾及防灾体系规划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以及绿地建设缺失的情况,提出建立城市防灾绿地系统,结合不同阶段避灾场所需求提出了紧急疏散、临时避灾和过渡安置等避灾绿地分级规划指标,并就推进今后平灾结合的城市绿地建设提出了健全法规、加强研究、调整功能、试点示范、定期检查等系统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绿地的避灾功能及其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随着对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视和相关规划研究的展开,出现了一些与城市绿地防灾避灾功能相关的定义、概念,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或共识。对城市避灾绿地从概念、规划定位、选址要求、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应从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体系的高度评价城市绿地的避灾能力,并对避灾绿地服务半径的合理确定、建设时限、容量计算等问题提出了见解,力图从新的角度审视、指导今后公园的改造和建设,真正实现公园平时与灾时的功能转换。  相似文献   

3.
在调查云南山地城市绿地基础上,选取大理市公园绿地作进一步的普查,分析影响三个城市避灾绿地布局的影响因子,选取因子后运用GIS软件、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影响城市绿地避灾功能的因子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得出影响因子的重要性排序,并以此为依据筛选出适宜作为城市避灾绿地的绿地,从而为大理城市避灾绿地的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玉田县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基于城市绿地的避震减灾功能,文章从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的概念出发,在玉田县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依托于玉田县绿地系统的规划结构、布局以及层次,结合地震及其二次灾害发生时序、灾民避灾特征以及玉田县受灾防灾减灾特点等,初步研究规划建立城乡并重、逐级控制、多因素结合、安全选址、有序可达、平灾结合及具有玉田县城市针对性的避震减灾绿地体系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理市避灾绿地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钰红 《山西建筑》2009,35(16):351-352
在大理市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绿地的避灾功能和大理市作为8度抗震城市的特点,提出了点、线、面的避灾绿地规划结构,指出大理市避灾绿地规划将构建合理的城市防灾绿地网络,有利于城市的防灾和减灾。  相似文献   

6.
就避灾绿地的服务半径提出计算公式,可直接度量和实测验证,为计算避灾绿地的服务半径及城市避灾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绿地是防灾避灾体系的最重要组成,也是应急疏散的主要目的地,避灾绿地分布的合理性与区位条件是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重点。对于强调应急救灾效率的避灾绿地而言,交通网络可达性能够直观体现其可达性,进而反映空间分布均衡性、便捷程度及应急救灾效率。基于交通网络中心性,结合平均可达时间与人口以及规模研究沈阳市避灾绿地可达性。避灾绿地可达性从城市中心到外围递减,具有多中心性的分布特征,包含8个高值核心区。城市外围北部与城市中心部分平均可达人口规模较大以及城市外围面积较大、平均可达时间较长的避灾绿地,其可达性均较小,避灾绿地平均可达人口、平均可达时间、避灾绿地规模与可达性匹配性总体较低。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推进,城市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避灾绿地规划的重要性也逐步凸显。基于智能体建模(ABM)的研究方法,由于其自下而上的特性,近年来成为规划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文以避灾绿地规划中的定量分析为切入点,在Repast中构建了基于智能体的避灾绿地规划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设计案例分析。研究进一步探索了智能体仿真模型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并提出了较为实用的基于仿真模型的规划分析方法与流程。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防灾绿地之比较与我国城市避灾绿地的规划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汶川地震唤起全国各地的相关部门及行业对城市灾害问题的重视,也再次引起了园林工作者对城市绿地在避灾方面的规划建设等开展研究。介绍了国内外城市防灾规划理论和实践发展,分析我国的城市绿地避灾规划研究和建设管理现状,提出当前我国城市避灾绿地规划和建设遭遇规划、研究、立法、建设和资金筹措等9个方面的问题和努力方向,为城市绿地规划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0.
王丹丹  李雄 《华中建筑》2012,(7):109-112
“绿地”是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空间体具有综合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面对不同类型的城市灾害.绿地可在不同层面发挥避灾作用,从而完善整个城市的综合防灾体系。该文通过相关文献回顾,指出目前城市综合防灾体系规划中绿地避灾功能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从规划和建设两个层面探讨城市绿地避灾作用的实现途径,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协调。实践以承德市营子区绿地系统规划的避灾建设作为实例.从而达到理论对实践的综合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颂 《园林》2012,(5):20-24
城市防灾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结合是发挥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地域安全性、绿地规模、绿地服务半径、绿地容纳避灾人口的能力以及可达性几个方面,提出评判建立防灾避险绿地的适宜性分析方法,为防灾避险绿地布局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汶川震区看城市避灾用地缺失与避灾绿地建设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从汶川震区受灾城镇避灾场所的缺失入手,对城市避灾场所用地进行分析,提出增加城市绿地和广场尤其是增加具有长期(固定)避灾功能的公园绿地是解决城市避灾场所问题的主要途径;借鉴日本避灾绿地建设经验,对我国避灾场所与避灾绿地建设提出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市防灾公园绿地建设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鲁木齐市是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公园绿地分布不均,未来的地震灾害也将会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愈加严重,目前乌鲁木齐市缺乏防灾公园等避灾场所的规划建设。本文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当前防灾避难场所建设存在问题的,提出在现有绿地系统的基础上构建防灾公园绿地体系,并对乌鲁木齐现有公园绿地进行分析,归类为中心防灾公园、固定防灾公园及临时防灾绿地,提出相关的防灾建设内容,建议平灾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园绿地的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朱春阳 《华中建筑》2014,(7):187-191
城市园林绿地对于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风景、形态、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目前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更重视园林绿地的生态、游憩功能,绿地系统中景观、文化、避灾功能规划意识淡薄。该文从城市园林绿地的发展历程入手,结合国内外案例探讨了功能型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明确了目前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该文提出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性需要回归,回归绿地生态、绿地文化、绿地景观、绿地游憩、绿地避灾,使得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承载的生态改善、文化创造、环境美化、休憩娱乐、防灾避险五方面充分体现,让园林绿地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体系亟需绿地功能结构的构建:"景观结构+游憩结构+文化结构+生态结构+避灾结构",以期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体系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戴彦  陶陶 《中国园林》2010,26(7):69-72
山地城市是一种生态敏感性较高的人居环境类型,面临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建立完善有效的城市防灾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城市绿地作为城市防灾系统构成的重要环节,其空间布局需要在客观评价防灾效能的基础上进行规划。以湖南省湘西州保靖县城市绿地为例,通过对灾前城市灾害易发区的隔离性、灾时人群避灾救援的接纳性、灾后灾民临时安置的支持性3项内容的评价,探讨山地城市绿地布局防灾效能评价的基本方法,以期为山地城市防灾系统的科学建构提供行之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城市防灾空间作为保障城市安全性的重要子系统,其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关系到灾时避难作用的发挥。此研究针对我国用地紧凑的小城市,引入空间基尼系数将研究区进行划分,从整体、组团两方面分析小城市应急避震场所的分布均匀度和聚集性。以地震带上的勐腊县城为例,结果表明勐腊县城应急避震场所整体分布均匀,但各组团应急避震场所分布存在不公平现象,是由于人口较少区域缺乏避灾空间需求考虑,避震场所设置不足,布局又过于集中在人口较多区域。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组织与(运作)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汶川灾后重建分为救灾避灾、临时安置与灾后重建发展三个阶段.规划工作包括临时安置规划和灾后重建规划,规划的重要问题是选址.在规划组织管理方面,应协调好不同类型的灾后重建规划,促进各规划编制机构的合作.同时重视灾民参与,并应通过规划来提高城市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探析——以略阳县城综合防灾规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现行防灾规划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文章试图结合曾参与完成的略阳县城综合防灾规划,进行城市综合防灾的探讨:在加强防灾工程设施规划的基础上,改变以往防灾规划中各灾种分工负责的局面,综合考虑各致灾因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建立健全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变传统的单纯抵御灾害为防灾、抗灾、避灾、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相结合,力求使灾害发生时的各种损失降到最小,保障城市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刊2007年7月推出的一组以“防灾避险绿地”为主题的文章,当时我写过下面一段话:“城市园林绿地的一个大用途,是避灾。不知是否受到单纯景观(顶多加上自然生态)观念的影响,对此已经多年不怎么提到了,甚至我们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办法中都没有将其列入必须做的工作内容。其实所有城市都有避灾问题,即使真的没有自然灾害的城市,人为灾害(战争、恐怖主义行动等)也是城市规划和建设者应该考虑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滨海城市雨洪灾害“孕灾机制复 杂、风险暴露度高、承载体脆弱”等典型特征, 应用多源数据与智能分析的雨洪灾害智慧识别 技术,提出了多尺度规划协同的韧性防灾布局的 规划思路,建构了应对滨海城市雨洪灾害的“宏 观—中观—微观”多尺度智慧—韧性海绵城市 规划方法。结合闽三角城市群—厦门市—杏林 湾片区三个典型尺度,进行规划应用探索,包括 流域—城市群层面的孕灾环境与承载体脆弱性 解析、区域生态海绵系统格局建构,城市层面的 雨洪脆弱性评价、承洪韧性空间结构布局、土 地利用规划与避灾场所布局,街区层面的分单元 差异化承洪韧性规划设计及雨洪风险智慧监测 与导控,为滨海城市雨洪灾害的智慧识别与韧性 防控提供系统化的理论方法及实践应用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