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晨阳 《江苏陶瓷》2014,(3):39-39,42
清代紫砂陶艺名家陈曼生创作设计的紫砂光货,除作品本身朴实优雅的气质之外,各种精简的陶刻、线条、装饰等细节更让人感到舒畅。清代曼生款紫砂"横云壶",整体清新淡雅,刻绘艺术更是细腻而精致,用于欣赏与品味,实乃人生一大快事。  相似文献   

2.
紫砂陶刻艺术是紫砂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紫砂陶刻装饰也是紫砂壶艺装饰技艺之一。紫砂陶刻装饰是通过钢刀雕刻,将中国传统诗、书、画、印集于壶上,通过毛笔画稿、或者捉刀直接刻(称之为“空刻”),采取阴刻、阳刻、琢砂等技法技艺,表现出具有浓郁的文人情怀、深厚的书画陶刻功底、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自明代正德、嘉靖年间供春竹刀留名,明代万历年间时大彬竹刀代笔以“大彬”落款,清代金石篆刻家陈曼生连同文人加入紫砂壶艺的设计、创作、装饰等,进一步推动了紫砂壶艺陶刻装饰的系统化与理论化,深化了紫砂文化艺术的文人气息与金石趣味。  相似文献   

3.
<正>紫砂陶刻一直以来,伴随着紫砂艺术的繁荣和发展,陶刻与紫砂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在古时候,做壶的多为工匠,刻字的多为文人,陶刻的存在为紫砂孕育了文化的土壤,吸引了更多的读书人参与到紫砂中来,留名刻款,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鲜明的民俗特性,可以说壶上的铭刻伴随着紫砂文化的兴衰走过了风风雨雨。自陈曼生以后,许许多多的书画名流为紫砂的繁荣添砖加瓦,使得紫砂陶刻迅速得到了发展,越来越多的做壶人不单做壶,还  相似文献   

4.
文人素喜书画,紫砂茗壶自清代紫砂大师陈曼生后,时兴在壶身绘书、绘画表达思想或意境.这种艺术的表现手法,使紫砂壶成为了在宣纸上作画之后又一承载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受体.紫砂壶聚合了书法、绘画艺术,比在纸上书画更值得赏玩.文人墨客们可以读书佐茶、提神醒脑,把玩紫砂壶悟道、怡情、养性.陶艺家在紫砂壶上作画,是以陶刻装饰的独特手法表现出来的,以刀代笔将中国的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诸艺术融为了一体.陶刻艺术不但注重形式、内容及手法上的技巧,最主要的是陶艺家的文化素养、书画功力,以及人格气质整体的表现."字依壶传,壶随字贵"道尽了陶刻艺术的价值,一把紫砂壶配上得体的陶刻书画装饰,便成为一件完好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5.
贾伊雯 《山东陶瓷》2020,43(1):27-27
文化艺术的表现有着自身规律,紫砂艺术文化的创作依托于整个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无论是紫砂的造型、工艺以及装饰手段都带有极为鲜明的传统文化色彩,这一点在紫砂陶刻的应用中同样极为明显,紫砂陶刻可以看做是传统水墨画与紫砂材质的有机结合,所以在这种传统绘画中常用的构图技巧在紫砂陶刻中理所应当有所表现,本文即通过紫砂"山水"陶刻装饰来谈一谈有关于"留空"的技法运用。  相似文献   

6.
紫砂艺术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陶刻艺术的价值在于将文化的哲学观、价值观、审美观和众多的文化形式与紫砂器自然而不可分割地结合,它的发展和提升有赖于紫砂艺人对传统文化的领悟,厚积薄发,陶刻艺人的基本修养、意趣及格调品位是神韵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陶刻是书法与雕刻艺术相结合,以紫砂为载体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装饰工艺。陶刻依附于紫砂作品而存在,具有一定的限制性,陶刻为服务作品而存在,某种程度上展现出作者的襟怀和气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陶刻以其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和文化魅力成为紫砂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亮点,呈现出独特的精神美。本文以紫砂陶刻作品"门神"为例,浅谈其艺术构思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紫砂陶刻,是受成熟的中国画技法影响之后的工美艺术,工艺精湛,题材多样化,极大地促进了紫砂文化的发展。就紫砂陶刻而言,历史并不久远,最早紫砂器所见刀迹陶刻,仅局限于器品底部作为制壶艺人之款识而已。清代为紫砂之繁盛时段,受江南金石篆刻流派影响,众多书画大家逐步将诗赋书画转载到紫砂陶坯上来,期间最具代表的有子冶、曼生等,在曼生等书画家前,许多紫砂名家,时大彬、陈仲美等大家还都只是用制壶用的竹制工具在紫砂坯上简单划刻,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装饰之用。紫砂陶刻尤以清末为始,直至民国为百花争鸣之阶段。越来越多书画家何心舟、任伯年,篆刻家岩如、宾如、若泉等参与到紫砂陶刻这个领域来,奠定了今日的陶刻基础,才有了紫砂陶刻工美艺术在今天的这般繁盛景象。  相似文献   

9.
业内有句行话,紫砂装饰艺术中最有人文底蕴的非陶刻莫属。由此可见,"陶刻语言"的继承和发展对紫砂艺术的日益精进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以作品"紫砂陶刻插屏"为例,浅析传统手工艺插屏和紫砂陶艺的结合,以及紫砂陶刻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0.
陶刻中最主要的的是艺术层面的要求,是文学、绘画、书法、金石浑然一体的结合形式及最恰当的表现手段。紫砂艺术沉淀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砂陶韵,而紫砂艺术中的陶刻装饰艺术拓宽了紫砂艺术的表现形式,成为紫砂艺术中最闪耀的一种装饰手法。  相似文献   

11.
《陶瓷》2020,(8)
紫砂花瓶充分地利用了紫砂良好的可塑性和陶刻艺术的精美绝伦,在紫砂坯体之上以刀代笔,把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书法艺术、诗歌艺术、绘画艺术等融为一炉,使紫砂花瓶从一件实用器中逐渐脱离匠气,注入文化审美的境界和艺术的灵魂,成为了经常陈列在书房、客厅等场合的观赏精品,从中可以折射出创作者的精湛技艺和拥有的审美水准,可谓是最具有人文雅韵的典型艺术品。笔者的这对紫砂"兽耳"花瓶就是临摹古代器皿的形态,在文字和绘画的陶刻装饰之上也是师古而不泥古,寻找自我的表达方式,在浓浓的古风古韵之中凸显出独特的艺术特色,希望观赏者能够体会到陶刻艺术之中浓浓的人文雅韵。  相似文献   

12.
宜兴紫砂历经几百年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集实用性、观赏性和文化性于一体,是陶瓷艺术中最为独特的一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宝库中绽放异彩。本文以陶刻作品"盼归"为例,通过对陶刻的赏析,浅谈其蕴含的文化意境。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古朴自然、古香古色的紫砂融合在一起,真可谓相得益彰、别开生面。这对紫砂"吉祥四方瓶"是以展示陶刻装饰为主的艺术作品,平稳大气的造型在精致典雅的陶刻艺术装饰之下,流露出浓浓的文人味、文化味、书卷味、金石味,无论是作为实用器还是摆设陈列,都是一对有品位、有内涵的文房雅器。  相似文献   

14.
在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陈曼生的推波助澜之下,紫砂陶刻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装饰手法,"曼生十八式"上面的铭文至今依然让我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和哲理的思考.在后来随着紫砂壶的普及和爱屋及乌,紫砂器除了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之外,逐渐成为了一种彰显人们艺术品味和凸显情感的重要形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青睐.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陶刻艺术作品"踏雪寻梅"赏瓶,是一件难得的人文雅器,既可以用来盛放书画卷轴,同时又可以陈列在客厅或者书房,供人们把玩欣赏,色彩的搭配把紫砂的原汁原味呈现出来,陶刻的装饰充满了文人味、金石味和书卷气息,让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浓浓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潘涛 《江苏陶瓷》2013,(5):26-26
陶刻是书法与雕刻艺术在陶艺的艺术架构中所衍生出来的独特的工艺装饰手法,其综合性的视觉美极大地提升了紫砂艺术的趣味性、装饰性和审美性。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陶刻虽然是依附紫砂陶艺而存在的,然其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和传统的文化魅力却愈渐成为了紫砂艺术中必不可少的亮点。  相似文献   

16.
陶刻是刀尖上的艺术,陶刻的魅力在于仅仅使用一把刀,就能刻画出如诗如画的精美画面。陶刻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手法上,融入了多种艺术形式。提升陶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意识,才能使紫砂艺术产生永久性的魅力和活力,并真正地传承与发展紫砂文化。  相似文献   

17.
陈银元 《江苏陶瓷》2021,54(3):83-84
陶刻艺术在某种意义上虽然特指伴随紫砂壶而生、以紫砂为载体的一种装饰艺术门类,但是它却拥有无与伦比的独特性和艺术魅力.陶刻不是紫砂壶的附属,它用刻刀来表达书法、绘画并与紫砂有机结合,可以说达到了完美的程度."壶以字贵、字以壶传"也正是说明了紫砂和陶刻的相辅相成、互相彰显的关系.回顾紫砂史,是文人参与陶刻艺术提升了紫砂壶的艺术高度,把它从简单的实用器和工艺品提升到了艺术品的高度,陶刻是非常有效的一个手段.在陶刻文字内容的书刻当中,它的"蕴涵和疆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陶刻文字内容所表达出来的内涵深度和文字内容的宽广程度,是陶刻创作当中的重中之重,在陶刻文字内容的蕴涵及疆域上用力是当代陶刻家应该做的功课.  相似文献   

18.
在紫砂造型的装饰中有许许多多的技艺,而陶刻在其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紫砂陶刻将笔替换成了刀,并在紫砂的陶坯上面呈现书画,在视觉上让人有一个更加直观的审美,同时又充满了具体性和鲜明性,在历史的不断发展和演变过程中,陶刻艺术得到了不断地提升和发展,巧妙结合了许多的紫砂艺术品,将紫砂作品的表现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同时使得紫砂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得到了提升。本文便主要以紫砂"观鱼自乐对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陶刻魅力。  相似文献   

19.
<正>陶刻的传统技艺发展延续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在传统的陶刻中,前人很好地利用了多种技艺和技巧,由最初的竹片作刀、原始简单的文字图案到后来的金属用刀、图案文字包容万象,使得这门技艺不断发展。而陶刻技艺真正走向一定高度,应该是从清代的陈鸿寿开始。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浙江钱塘人,善书法、篆刻,嘉庆年间任溧阳县令,是当时著名的"西冷八家"之一,酷爱紫砂,从紫砂壶的设计到紫砂壶与紫砂器具的装饰都  相似文献   

20.
冯超 《江苏陶瓷》2020,53(2):62-63
正众所周知,宜兴紫砂文化源远流长,伴随着真正具有文人气息的"文人壶"的出现,紫砂陶刻技艺才真正展露出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艺术风华。紫砂陶刻的题材又是在不断汲取传统文化艺术精髓中,开辟了一条属于紫砂语言与陶刻语言相融合的手艺之路。无论是陶器装饰、青铜器铭文、玉器、木雕、石雕、宗教壁画等文化符号的内容,还是书法、绘画、彩绘、金石篆刻等的运用,宜兴紫砂陶刻已然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