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氯代1-丁基-3-聚乙二醇咪唑[H(OCH2CH2)n bim]Cl和四羰基钴钾KCo-(CO)4离子交换反应合成含羰基钴聚醚咪唑类功能化离子液体1-丁基-3-聚乙二醇咪唑四羰基钴{[H(OCH2CH2)n bim]Co(CO)4},并将其应用于催化1-(4-异丁基苯基)乙醇(IBPE)氢酯基化反应制备2-(4-异丁基苯基)丙酸甲酯,对催化剂进行了红外光谱结构确定并提出了可能的催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30℃、一氧化碳压力6.0MPa、反应时间为16h、咪唑为促进剂、丁酮为溶剂的较佳反应条件下,IBPE的转化率达到100%,2-(4-异丁基苯基)丙酸甲酯的选择性为54%。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催化活性没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2.
以4-硝基-N-[3-(2-羟乙基)砜基]苯基苯甲酰胺和氯磺酸为主要原料,经过加氢和酯化2步反应合成了4-氨基-N-[3-(2-羟乙基)砜硫酸酯]苯基苯甲酰胺。实验表明,加氢反应的较佳条件:4-硝基-N-[3-(2-羟乙基)砜基]苯基苯甲酰胺(质量,g)与甲醇(体积,mL)比1∶18,Raney-Ni催化剂质量分数40%,氢气压0.4~0.6 MPa,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80 min,收率86%。酯化反应的较佳条件:n(4-氨基-N-[3-(2-羟乙基)砜基]苯基苯甲酰胺)∶n(氯磺酸)=1∶1.05,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8 h,收率92%。产物及中间体的结构经过了IR1、H NMR表征,确定为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合成-浸渍法制备SO_4~(2-)/Fe_2O_3-ZrO_2(SFZ)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异丁基苯酰基化反应。采用FT-IR、NH_3-TPD、TG、Py-IR、XPS、N_2吸附-脱附手段对制备的SFZ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进行了详细表征。对SFZ催化异丁苯反应进行优化,在n(异丁苯)∶n(乙酰氯)=1∶1.2,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3 h的条件下,SFZ-600(600℃焙烧)催化反应中异丁苯转化率达79.09%,IBAP收率为60.10%,对比相同条件下制备的SF-600(SO_4~(2-)/Fe_2O_3、600℃焙烧)催化剂,异丁苯转化率69.25%,IBAP收率为53.88%。SFZ-600催化剂在循环使用5次过程中,异丁基苯转化率68.66%,IBAP收率55.09%,SF-600催化剂在循环使用5次过程中,异丁基苯转化率56.67%,IBAP收率40.30%。证明复合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FZ可显著提高单一型SF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用NiB/SiO_2非晶态合金催化氢化甲基铃兰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iB/SiO2非晶态合金为催化剂,2,2-二甲基-3-(3-甲基苯基)丙醛(甲基铃兰醛)为原料,催化加氢合成了2,2-二甲基-3-(3-甲基苯基)丙醇(甲基铃兰醇)。结果表明,NiB/SiO2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对该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加氢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好。在反应温度110℃,反应压力3.0 MPa,m(催化剂)∶m(甲基铃兰醛)=0.03∶1.00,反应7.5 h的条件下,产品甲基铃兰醇的收率达99%以上,精馏后产品的质量分数大于98%。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液两相常压催化氧化法,以Co(AcO)2/Mn(AcO)2/NaBr为复合催化剂,合成了一种新型荧光增白剂中间体4-(2-苯并唑基)苯甲酸。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质量分数1%、n(Co)∶n(Mn)=1∶3、溶剂质量分数80%、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110℃、氧气速率15 mL.min-1条件下,单程收率达93%。脱水处理后反应液可循环使用5次,平均收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6.
以酪氨酸为原料,碱性(NaOH)条件下与溴化苄反应7 h,采用EDTA-Na的水溶液洗涤粗品得O-苄基酪氨酸(Ⅱ),n(O-苄基酪氨酸)∶n(亚硝酸钠)∶n(浓硫酸)=1∶3∶5,亚硝酸钠滴加时间20-30 min,反应温度0-5℃,得中间体3-(4-苄氧基苯基)-2-羟基丙酸(Ⅲ),经酯化、催化氢化脱苄基、溴化反应得目标产物3-(3,5-二溴-4-羟基苯基)-2-羟基丙酸甲酯(Ⅵ),总收率43.6%,其结构经1HNMR和LC-MS表征。  相似文献   

7.
采用相转移催化法,以苄基三甲基氯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改进合成4-苯基-1,3-二噁烷的最佳反应条件,提高了收率和纯度.实验表明,相转移催化剂的用量为甲醛摩尔数的1.2%,原料投料比(甲醛和苯乙烯的摩尔比)为1.6∶1,硫酸的浓度为40%,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30℃时,产物选择性最好,收率为92%.  相似文献   

8.
3-甲基-1-(2-(1-哌啶基)苯基)丁基胺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甲基-1(2-哌啶基苯基)丁基酮为原料,采用Leuckart反应合成3-甲基-1.(2-(1-哌啶基)苯基) 丁基胺,最终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9.
以聚乙二醇(PEG600)为相转移催化剂,对硝基氯苯和邻甲基苯酚为原料,在K2CO3存在下,甲苯作溶剂固-液相反应合成了2-甲基苯基-4′-硝基苯基醚化合物.采用统计序贯实验设计方法寻优,综合考察了影响反应的诸因素,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n(对硝基氯苯)∶n(邻甲基苯酚)∶n(催化剂)=1∶1.08∶0.08,反应时间为5 h.讨论了相转移催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聚乙二醇(PEG600)为相转移催化剂在本反应中表现出较强的络合K+的能力,催化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为相转移催化剂,该工艺反应平稳,2-甲基苯基-4′-硝基苯基醚的收率达到92%.  相似文献   

10.
4-硝基-N-[3-(2-羟乙基)砜基]苯基苯甲酰胺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3-(2-羟乙基砜基)苯胺和对硝基苯甲酸为主要原料,经过酰氯化和缩合两步反应合成了活性染料中间体4-硝基-N-[3-(2-羟乙基)砜基]苯基苯甲酰胺。研究了催化剂、卤化剂等对酰氯化反应的影响,实验得到酰氯化反应的较佳条件:DMF作催化剂,二氯亚砜作卤化剂,酰氯化产物收率可达97%。同时还考察了缩合反应较佳条件:n(3-(2-羟乙基砜基)苯胺)∶n(对硝基苯甲酰氯)=1.2∶1,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 h。在此条件下,缩合反应产物收率达到90%。产物及中间体的结构经过了IR1、H NMR鉴定。  相似文献   

11.
4-(2-甲氧乙基)苯酚与环氧氯丙烷在碱性催化剂中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对甲氧乙基苯基缩水甘油醚.结果表明,当用氢氧化钾为催化剂,n(环氧氯丙烷):n(4-(2-甲氧乙基)苯酚)=2,反应时间为5h,水为溶剂,回流反应,产物产率为87.2%。  相似文献   

12.
以对溴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反应合成对溴碘苯,以1-溴萘为原料经格氏反应合成1-萘硼酸,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和有机锂试剂法将对溴碘苯与1-萘硼酸逐步合成4-(1-萘基)苯硼酸。采用核磁共振、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对各步产品的结构和纯度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每一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产品纯度达99.4%,四步反应总收率为20.5%,且反应操作简单,可较好地应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3.
合成一种新的杂环三氮烯显色荆:1-(2-苯并噻唑)-3-(4-硝基苯)-三氮烯(BTNPT).研究试剂的结构、光度性质和在Na2B4O7-NaOH缓冲介质及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 100存在下,试剂与Hg的显色反应.该方法应用于废水样中Hg^2 的测定,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反)-4-环已基-L-脯氨酸和(反)-4-苯基-L-脯氨酸.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反)-4-环已基-L-脯氨酸、(反)-4-苯基-L-脯氨酸和杂质之间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好,对同一(反)-4-环已基-L-脯氨酸试样多次测定,(反)-4-环已基-L-脯氨酸的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1.55%和0.09%;(反)-4-苯基-L-脯氨酸的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1.94%和1.79%.(反)-4-环已基-L-脯氨酸和(反)-4-苯基-L-脯氨酸的回收率分别为99.80%~100.40%和97.28%~100.00%.  相似文献   

15.
采用5-(3,4-二氯苯基)一二氢-2-呋喃酮为酰基化试剂,与苯发生酰基化反应,然后脱水,制得4-(3,4-二氯苯基)-3,4-二氢-1(2H)-萘酮.考察苯的投入量以及反应的温度、粗产品的提纯方法,发现在沸水浴加热(89~92℃)条件下反应,用一种溶剂提纯粗产品,产率达65.49%。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一种光度荧光新试剂,5-(4-磺酸钠苯基偶氮)-8-(对-甲苯磺酰氨基)喹啉(SPTSQ),其结构经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确证.研究了试剂及其与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和荧光反应特性.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快速、选择性的光度测定铜的新方法.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存在下,SPTSQ与Cu(Ⅱ) 形成2∶1的紫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85 nm,铜在0~0.8 μg·mL-1浓度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摩尔吸光系数和桑德尔灵敏度分别为8.5×104 L·mol-1·cm-1和0.000 75μg·cm-2.研究了不同离子的干扰,该法已用于粗铅和合金样品中微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