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从毛羽的概念及其危害性入手,阐述了细纱锭速对毛羽的影响,指出了锭速影响毛羽的原因,并进行了分析和试验,从中提出了细纱工序调整锭速变速点,减少毛羽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纺纱过程对成纱毛羽影响之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分析了毛羽形成的机理,并把成纱毛羽分为加捻毛羽和过程毛羽,进一步分析认为加捻毛羽受加捻三角区大小影响;过程毛羽除受钢领、钢丝圈、导纱钩、隔距板、导纱杆、张力盘、槽筒等纺纱器材影响外,还与回潮率、各种工艺速度、工艺条件有关。详细介绍了前、后纺各种纺纱器材的优选和工艺参数的优化,以及其他控制成纱毛羽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络纱毛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毛羽综合指数和毛羽增加率两个指标对络筒工序毛羽产生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减少络纱毛羽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毛羽综合指数和毛羽增加率两个指标对络筒工序毛羽产生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减少络纱毛羽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成纱毛羽多而长且分布不匀,会影响织造工序产质量及成品匀染性。减少纺纱毛羽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重点应在细纱工序和络筒工序,再及前纺工序和原料。根据实践分析了毛羽形成原因,提出了减少毛羽的一些办法,并通过生产实例进行验证。加深了毛羽与加捻元件、集合器、络筒工序等关系的认识,认为机件同一性、管理规范化是减少毛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纱线毛羽性能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纱线毛羽的测试与评定方法。纱线毛羽与纱线的均匀度、断裂强度等指标都有关系。通过实验,对纱线毛羽的性能测试和影响因素做了分析,以减少纱线毛羽和提高纱线质量。  相似文献   

7.
薛卫东  邓慧江 《新疆纺织》2003,(4):34-35,30
纱线毛羽严重影响无梭织造和高密织物的产质量。文章阐述了纱线毛羽的测量评价方法、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等,毛羽产生于细纱,增长于络简及如何控制减少毛羽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纱线结构与毛羽的关系,毛羽的危害性;分析了毛羽的成因,络筒、织造工序的毛羽再生情况及其控制措施,对能有效降低毛羽数的集聚纺纱进行了技术评判,认为柔性集聚纺和刚性集聚纺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控制和降低毛羽对棉纱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弦 《纺织器材》2009,36(3):24-28
从毛羽的含义和毛羽对棉纱质量的影响出发,论述了控制毛羽的技术措施。简要介绍了纺纱工艺流程,分析了毛羽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包括原料的选配,清梳棉工序、精并粗工序、细纱工序的工艺措施应注意的问题,指出纱线毛羽的控制应从原料、工艺流程和工艺管理诸方面加强控制,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纱线产品。  相似文献   

10.
减少精梳棉纱毛羽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纱毛羽多而长且分布不匀,会影响织造的产质量及匀染性。减少纺纱毛羽是综合性工作,重点应在细纱与络筒及前纺和原料。通过成纱毛羽测试实例及分析,加深了毛羽对加捻元件、集合器和络筒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毛羽形成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影响细纱毛羽因素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大量试验和测试,分析了纺纱器材,细纱工艺等因素对细纱毛羽的影响,为进一步减少张线毛羽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一系列试验数据分析,指出了细纱工序中影响纱线毛羽的因素,提出了在生产实践中减少纱线毛羽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钢领钢丝圈配套使用减少毛羽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屠珍雪 《纺织器材》2002,29(1):36-38
通过钢领和钢丝圈配套使用,比较、分析了不同钢领与钢丝圈配套使用的毛羽变化,表明自润滑钢领和镀氟钢丝圈的配套使用对降低毛羽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赵志军  王洁 《纺织器材》2005,32(1):39-40
分析棉纺专件在高速运转时与纺纱毛羽间关系 ,分析原因 ,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倪红  彭晓东 《纺织学报》2009,30(12):99-102
 由于针织衫的服用性能受原料种类及其配比、组织结构的影响,为此,探索了纤维组分及针织组织的合理配置,比较多组分半精纺纱与常规毛棉混纺纱针织衫服用性能的优劣。同时借助模糊数学理论,探寻评价半精纺针织衫服用性能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评价半精纺针织衫的服用性能是客观、可行的;春末夏初穿着的贴身针织衫原料以蚕丝、棉、山羊绒进行混配比较理想,组织结构以纬平针较为合适;使用多组分原料的半精纺纱针织衫比常规毛、棉混纺的半精纺纱针织衫的服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亚麻纱线USTER测试结果的模糊聚类分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亚麻纱线的USTER测试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并与黑板检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组间平均连接距离法--欧式距离平方模糊聚类模式,能很好地将亚麻纱线USTER测试的数据进行分类.分类结果与传统的黑板检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有望用于亚麻纱线USTER检验结果的纱线质量分析和控制.研究的数据表明,亚麻纱线的USTER测试结果的聚类特性可能会受到生产厂家(设备)、工艺条件、纤维长短和纱线线密度的影响,有待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聚乳酸纤维赛络纺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改变粗纱间距、粗纱捻系数及细纱后区牵伸倍数研究了聚乳酸纤维赛络纺工艺,分析了不同纺纱工艺对纱线断裂强力、条干不匀率及毛羽指数变化的影响,得到了聚乳酸纤维赛络纺的较优纺纱工艺.在同一台细纱机上,采用相同的粗纱捻系数及牵伸工艺,同时纺制了23.9 tex聚乳酸纤维环锭纱和赛络纱.两种纱线的断裂强力均呈正态分布,两者波动性无明显差异,且前者断裂强力显著高于后者;聚乳酸赛络纱的毛羽有明显改善;两种纱线的条干差异不大,环锭纱略好于赛络纱.  相似文献   

18.
采用3.3 tex涤纶单丝为间隔纱,8.3 tex涤纶和2.2 tex氨纶交织为表层,制备4种不同密度、厚度及间隔纱连接方式的纬编间隔织物。分析织物组织结构和编织工艺,并测试力学性能和热湿舒适性能,分析面料厚度、密度与各项性能关系,用数学模糊分析法对面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间隔纱连接方式对面料拉伸断裂性和顶破性有一定影响,对透气透湿性无明显影响;厚度、密度较小且间隔纱交叉连接的织物综合性能最好;选择床垫面料时考虑厚度、密度及间隔纱连接方式对面料性能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胶圈,胶圈张力架弹簧,上销,摇架压力等方面分析了棉纱毛羽,粗细节产生的原因,指出应从设备状态,工艺条件,操作管理诸方面努力,杜绝不利因素,进而提高棉纱质量。  相似文献   

20.
减少环锭纱毛羽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文中 《纺织器材》2004,31(1):47-48,55
通过对环锭纱毛羽的成因分析,提出在生产中减少成纱毛羽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