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选矿指标的高低取决于入选物料的粒度特性,而粒度特性又是由磨矿技术效率决定的。在通常情况下,磨矿技术效率主要与磨矿粒度有关。因此为了提高选矿指标,可以根据磨矿技术效率与磨矿粒度的关系,确定选矿厂的最佳磨矿粒度。 一、从球磨机给矿和排矿中同时分别取样,共计取得十二个工班的样品。对样品逐个进行筛析,求出-0.2毫米粒级产率和-0.074毫米粒级产率,见表1。  相似文献   

2.
磨矿分级回路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使磨矿分级产品——分级机溢流保持最佳的粒度,为选别作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要求在保持合格粒度的前提下,使处理量达到最大。根据工艺分析,影响磨矿分级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给矿特性的变化,如给矿量的变化,矿石可磨性及粒度的变化等;二是回路补加水的变化,其中包括球磨机补加水(后水)及球磨机排矿水(前水)的变化。为实现预期的控制目的,必须对  相似文献   

3.
基于鑫汇矿业公司选矿厂现有工艺流程及设备,对磨矿分级设备进行了自动化控制改造。技术改造主要为了提升磨矿设备自动化水平展开,利用电耳传感器、功率变送器等对球磨机磨矿状态进行监测,以此来自动调节给矿量;分级系统利用液位计、旋流器给矿压力、补水调节等自动控制分级泵变频器运转频率,通过浓度计、粒度计将产品合格率信号输送到主控机,确保给水和给矿量实现最优化、球磨处理量达到最大化,最大程度提高旋流器溢流粒度合格率,为下一步浮选工序创造最优的作业条件。鑫汇矿业公司磨矿分级自动化控制改造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不仅增加了球磨机的处理能力,还收到了显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次磨矿溢流粒度合格率,最终提高金属回收率,利用自动控制设备及检测仪表等对一次磨机运行状况,给矿量、返砂量等进行适时检测,并做出合理调节,使溢浓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监视球磨机生产负荷状况和入磨矿石性质的变化,从而控制给矿量,使磨机工作在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5.
影响球磨机磨矿效果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金岭铁矿选矿厂通过加强对磨矿工艺与设备的管理,分析并消除影响磨矿效果的因素,包括原矿硬度、破碎粒度大小、格筛筛孔、给矿量、钢球配例、给水量等,磨矿细度达68%(-0.074mm比例),球磨机台时产量达50t/h。  相似文献   

6.
赖镜文 《黄金》2012,33(4):34-38
基于核子秤计量的磨矿自动给矿系统是一个集核子秤、工控机、PLC、变频器控制为一体的自动给矿系统,其在线非接触准确地测量物料流量,明显优于接触式的电子皮带秤。针对马坑矿业公司选矿厂给矿工艺及现场设备,介绍了磨矿给矿控制方案、核子秤工作原理及组成,详述了磨矿自动给矿系统硬、软件设计及实现的功能。改造应用实践表明,磨矿自动给矿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球磨机的均衡给矿,提高了球磨机的台时效率和磨矿质量,进而稳定了选矿厂的生产指标,提高了选矿厂的生产能力,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以某选矿厂半自磨工艺智能磨矿系统生产实践为基础,总结分析了智能磨矿系统半自磨机重要控制参数的影响和运行情况。通过分析生产实践数据发现,智能磨矿系统的关键控制参数为半自磨机转速、给矿粒度、半自磨机磨矿浓度。半自磨机转速对智能磨矿系统的控制最敏感,调节效果最显著,可快速调整磨矿系统运行状态;给矿粒度次之,能起到短时调节作用;半自磨机磨矿浓度敏感性最弱,可实现微调。通过上述关键参数的协同控制,能实现磨矿系统处理能力最大化,产品粒度可调可控。  相似文献   

8.
水力旋流器串联分级在泗洲选矿厂的试验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水力旋流器串联分级在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德兴铜矿泗洲选矿厂的试验与应用情况,阐述了磨矿分级流程改造、旋流器参数优化和试验效果,有效提高了球磨机台效,改善了一段浮选给矿粒度特性,提高了回收率。  相似文献   

9.
浮选过程中中矿循环量大,中矿单体解离度不够严重影响选铜指标,东同矿业公司将扫选一精矿与扫选二精矿合并,进行旋流器分级,旋流器沉砂进球磨机再磨,旋流器溢流与球磨机排矿合并,进入大旋流器进行检查分级,构筑了磨矿和浮选之间的磨浮大循环,优化了浮选给矿粒度组成,稳定了浮选流程,提高选铜指标。  相似文献   

10.
磨矿分级作业在选矿厂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本文通过对某铜选厂磨矿分级系统进行考察,利用JKSim Met软件对考察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从磨机给矿粒度、磨矿浓度、旋流器溢流浓度、钢球直径等方面进行了物料平衡、模拟计算和优化分析,最终得出选厂改造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铁球合理装入提高球磨机的处理能力是提高选矿厂处理量的关鍵。我們于1954年实行鉄球合理装入后,球磨机的效率較前有所提高。在这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發揮磨矿效率,1955年对鉄球的合理裝入与平衡补給工作做了更进一步的生产实驗。在实驗前,对球磨机的容积、轉数、給矿粒度、分級机效率、返砂比及返砂粒度認真的进行了測定,并重新計算了裝球比例。我厂使用的是3×8呎圓錐形球磨机。鉄球的裝入比例是根据全給矿中的粒度分佈情况,按照拉祖莫夫公式求出。磨矿机給矿粒度小于10公厘,最終产品粒度小于0.3公厘。装入鉄球是直徑为100、80、  相似文献   

12.
基于神经网络质量模型的磨矿过程智能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实际磨矿过程的生产状况和基本的生产数据 ,提出了在磨矿过程中结合比值调节控制前水和给矿量 ,运用专家系统对给矿量进行优化控制和基于神经网络质量模型的智能控制方法。实际仿真研究表明 ,该方法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解决磨矿过程中有一定难度的溢流浓度和分级粒度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3.
自动控制技术在国内选矿厂磨矿分级流程中应用已有将近40年,为促进磨矿分级控制系统的工业化应用和深入研究,对磨矿分级控制系统的发展进行了综述。目前磨矿分级检测仪表主要分为给矿量、矿浆流量、矿浆浓度、矿浆粒度、矿仓料位、磨机负荷量等六个方面;检测手段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磨矿分级控制策略从传统控制策略发展为现代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控制技术相互结合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4.
铜选矿厂的节能降耗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能降耗是矿山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通过降低碎矿最终产品粒度、自动控制磨矿分级。提高球磨机台时能力及采用新技术、设备优化等措施降低能耗,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5.
《中国钨业》2019,(4):32-35
磨矿作业在选矿厂中占重要的地位,磨矿浓度控制是磨矿分级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环节。针对磨矿系统的非线性、时变、滞后的特点,应用串级PID控制技术对磨矿浓度进行控制,实现了磨机的给矿、浓度、负荷、补水等参数的最优控制。系统应用后,磨机的矿石处理量有一定比例的提高,磨矿浓度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磨矿粒度能够满足下段工艺要求,从而减轻了磨机操作工的劳动强度,解决了人工操作凭经验造成的矿石处理量波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含锡硫化矿重选二段磨的给矿进行了实验室小型棒磨、球磨磨矿对比及摇床选别试验,并进行了工业磨矿试验研究。实验室小型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的磨矿细度时棒磨机的磨矿时间比球磨机短,棒磨产品中适于重选选别的粒级(-0.1 mm~+0.019 mm)和金属分布率分别比球磨高10.96%、15.45%,采用捧磨的过粉碎产品少,更有利于重选回收锡。工业试验表明棒磨机的磨矿效率比球磨机高2.19%;棒磨机磨矿产品中新增加的-0.074 mm粒级比球磨机多1.96%;新增-0.019 mm粒级产率比球磨机的少0.93%,新增-0.019 mm粒级中锡金属含量比球磨机的少0.67%。  相似文献   

17.
针对金矿选厂的磨矿流程的磨矿效率低、磨矿功耗大等问题进行技术分析,根据现有磨矿设备的规格及对磨矿产物细度的要求,综合现有生产工艺、矿石性质、选矿技术和磨矿设备等因素,运用JKSimMet软件进行磨矿回路的稳态模拟,预测利用现有磨矿回路处理岩芯样时改善选矿细度、提高磨机产能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扩大磨机回路产能的瓶颈在于半自磨机,减小半自磨机给矿粒度可显著提高半自磨机和球磨机的磨矿效率,使磨矿回路的处理能力最大能提高35%。  相似文献   

18.
因给料粒级宽泛,含铜矿物嵌布粒度细的特性,传统球磨机难以达到细磨的要求,德兴铜矿尾矿回收厂采用JM2200BF型立磨机取代球磨机,并对立磨机介质充填率、搅拌转速、磨矿浓度等相关运行参数进行了工业调试及优化。与球磨机相比,立磨机的使用使现场磨矿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并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李林玉 《包钢科技》1998,(1):1-3,21
包钢选矿厂二次球磨机更改造的同时,原有Φ2.4米分级机定全被水力旋流器所取代。水力旋流器与二次球磨机组成的闭路磨矿分级流程,通过适当调整旋流器的安装标高,满足旋流器沉砂能自流入二次球磨机给矿中心口,就可取消球磨机联合给矿器,达到简化球磨机给矿端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一、概况 篦子沟选矿厂原设计磨矿流程为两段磨矿,根据可选性报告和原设计磨矿细度要求达到-200网目70%以上方能获得较好的技术指标。 但1960年要求简易试生产,将原设计改为φ3200×3100格子型球磨机和φ2400高堰式双螺旋分级机组成的一段磨矿作业,如图1,由于短筒型φ3200×3100格子型球磨机排矿速度快、磨矿时间短,给篦子沟矿粗细不均匀的矿石的细磨带来了很大困难。该机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