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弗洛姆认为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爱的本质是“给予”;爱包括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等形式,但所有爱的形式都包含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等基本要素。而当代西方的社会结构和西方文化导致了西方社会爱的异化和爱情衰亡。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爱的问题,有其合理因素和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2.
弗洛姆是当代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以哲学的视域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进行考察,从人性异化的基础得出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病态的结论,并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在此就弗洛姆对人性、社会以及健全社会与人三方面的思考进行简述,以期对中国当下的社会建设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弗洛姆认为目前的技术社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病态的根源在于技术所导致的社会的非人道化发展,而要促成一个健全的社会,首先要将技术重新置于人的控制之下。弗洛姆通过对技术社会的分析以及其非人道化表现的描述,提出了实现技术社会人道化的途径。弗洛姆技术人道化思想的最终目的,是促成一个以人的福祉、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的"健全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弗洛姆对人性异化的心理学解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姆关于人的异化理论是在"综合"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的基础上而来的,他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自我能动性;人的异化根源于人的本性,是一种病态心理体验;理性和爱是消除人的异化的途径.这一系列理论体现的是一种心理学上的"人本主义"的异化观,存在着较多的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市场与道德的矛盾已引起广泛关注。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弗洛姆的主要代表作《为自己的人》暗示了一个独特的方案。弗洛姆关于市场与道德的思想,旨在以人的目的和性格为媒介,以市场中人真正的道德问题为重点,以生产性的爱为基本力量,以使人明确自己的真正使命、培育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与世界的关系,进而建立“健全的社会”,并使世界真正成为他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发达工业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异化现象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其中,马尔库塞、弗洛姆、本·阿格尔对发达工业社会中的“虚假需求”和“异化消费”现象的批判就相当尖锐而深刻。他们的批判理论对当前我国的消费主义现状以及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的认识和反思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尤金·奥尼尔最早在自己的剧作中揭示了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状态。奥尼尔很早就意识到了在美国资本主义社会里,现代人面临的情感隔阂和精神危机。在其代表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奥尼尔通过展现女主人公玛丽的人生悲剧,批判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异化。本文借助埃里希·弗洛姆的生存异化理论中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人与自身的异化两个方面来分析玛丽异化的表现和导致玛丽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的人们将网恋误认为是柏拉图式的爱情,其实这是对精神之爱的意义的忽略.分析了现代人与古希腊人爱情观的区别,指出柏拉图式的爱的精神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即超越性(爱的迷狂)、人格性和善(美)的目的性,爱的本质在柏拉图那里其实就是生命或精神.  相似文献   

9.
以往国内学术界对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的研究受西方中心论的影响,都是以西方近代早期的发展模式来讨论中国相关的问题.因此,人们在社会性质、评判标准、选择研究时段以及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时期的道德与经济、人口与科技发展等等问题上的研究仍然没能摆脱西方中心论的阴影,也就不免有失偏颇.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做一简要梳理,以期纠正其中相关的研究误区.  相似文献   

10.
弗洛姆提出的重生存方式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和理论价值,通过淡化其理论中的乌托邦色彩,对我们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垮掉的一代"也是曾经的乖孩子,他们曾经都想成为英雄,对朋友充满义气,深爱着自己的父母,对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除了在《在路上》等书中所体现出的流浪与"垮掉"以外,杰克·凯鲁亚克在另外的一系列小说中对于爱情和亲情也曾有过着力描写,且并没有让读者感觉到多少"垮掉"的色彩。本文结合凯鲁亚克的小说《玛吉·卡西迪》(Maggie Cassidy,1959)《特丽丝苔莎》(Tristessa,1960)《吉拉德的幻象》(Visions of Gerard,1963)和《皮克》(Pic,1971)等作品分析其对于爱情、兄弟之情、父母之爱等的描写,揭示其对于爱的主题这一美好情感的关注与期待,同时以期中国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能更多关注"垮掉的一代"作品中积极、美好的一面,吸收西方亚文化以及"垮掉哲学"中的正能量,参与并推动健康的中国青年亚文化的构建与形成,从而服务于社会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2.
爱的阙如是现代西方自我心理失衡和精神危机的主要表征,为了寻找爱,西方自我踏上了摒弃理性回归原始的疗救旅途。本文通过对华裔作家谭恩美和非裔作家苏·柯德的两部畅销作品的互文性阅读,从地方、本能、神秘三个方面对这一主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绘画艺术在观念和表现上有着差异和趋同性,通过中西方绘画作品内容、形式的对比,以及中西方艺术观念差别的简单描述。最终认识到中西方在差异和区别之上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4.
由于艺术现象无限丰富和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艺术的认识也多种多样。介绍了西方表现主义、形式主义、实用主义、符号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等对"艺术"的定义。  相似文献   

15.
旅游的真谛就是“爱”。爱的涵义包括:爱是宽容,爱是包容,爱是兼容。从旅游管理与土地资源管理融合、与市场营销融合、与工商管理融合等3步完成旅游学科支持体系的构建。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和善待一切的大情怀作为专业文化魂,应体现在旅游专业活动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白玉力 《饰》2005,(4):15-17
西方时装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形式简洁.抽象及对性主题的热衷。伴随西方文明在全世界的传播.西方时装也处于了世界时装系统的中心地位,但是在后现代社会中,与主张取消文化中心的后现代主义者立场似乎一致的“民族风”的兴起显示出西方时装系统的地位有被撼动的迹象,这种情况是否会成真?通过将今天富于民族风情的时装与西方时装系统进行对比,本文最后得出了否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17.
简要地介绍了西方社会权力制衡思想和政治实践的发端、发展过程.认为西方政治文明是建立在权力制衡思想及其实践发展基础之上的,权力制衡问题是西方政治学不断探索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埃里希·弗洛姆认为,发达的现代社会并不像众多人所认为的那样健全,而是与以往历史阶段一样,存在着难以攻克的“历史的两歧”,即物质富足与被动人格。通过对机器大生产之奴役、物质财富之枷锁、技术意识形态之幻想的揭露,弗洛姆批判了从众、非怀疑、随大流的思维态势,批判了需要受刺激、受推动、受诱惑的被动人格,提出了对工业社会进行革命,使其人道化的思想。虽然人道主义基础使得弗洛姆思想缺乏马克思那种实践和革命的深度,但他的确揭示出现代西方人普遍存在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9.
爱日租和途家分别借鉴了国外Airbnd和Homeaway的商业模式,途家发展成为在线短租行业的领头军,爱日租却惨遭失败.通过比较两者的商业模式,发现爱日租的商业模式本身存在一些不足,关键是不适用于我国的市场环境.好的商业模式要根据市场环境进行清晰定位,围绕定位丰富业务系统和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凯特·肖邦的<觉醒>中,主人公爱德娜实现了自我意识觉醒的转变,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好的未来.在女性朋友世界,无论是在阿黛尔和雷西小姐身上,爱德娜都没有心灵的相通.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爱德娜的觉醒,才使其成为了女性世界的游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