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环境相对湿度和温度对3种不同取向聚丙烯(PP)薄膜的水蒸汽透过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湿度的增大,聚丙烯薄膜的水蒸汽透过率也增大;聚丙烯薄膜的水蒸汽透过系数受温度的影响要显著于相对湿度;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单向拉伸聚丙烯(OPP)和未拉伸聚丙烯(CPP)3种薄膜的透湿系数值依次增加,说明拉伸取向操作可提高PP薄膜的阻湿性能。  相似文献   

2.
CPP(流延聚丙烯)是在塑料工业中通过流延挤塑工艺生产的聚丙烯(PP)薄膜。该类薄膜与BOPP(双向聚丙烯)薄膜不同,属非取向薄膜。严格地说,CPP薄膜仅在纵向(MD)方向存在某种取向,主要是由于工艺性质所致。通过在冷铸辊上快速冷却,在薄膜上形成优异的清晰度和光洁度。虽然有些PP薄膜通过流延工艺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3.
陈英 《塑料包装》2002,12(4):36-38,25
聚丙烯消光膜(PP Matt Film)是一种高雾度和低光泽度、具有呈漫反射状消光效果的聚丙烯薄膜,在塑料软包装加工过程中,在包装材料的有面复合一层消光膜,可以消除膜面反光,使印刷色彩得到真实的表现,并具有立体感和良好的手感。聚丙烯消光膜正因为具有这种良好的印刷包装效果而广泛地应用在高档包装产品上。  相似文献   

4.
真空镀铝薄膜如VMPET(聚酯镀铝)、VMBOPP(双向拉伸聚丙烯镀铝)、VMCPP(流延聚丙烯镀铝)、VMCPE(聚乙烯镀铝)、VMPVC(聚氯乙烯镀铝)等以优异的机械物理、导电及光学美学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种子、农药、通讯、电子、化工及军工等领域的包装材料。随着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镀铝薄膜及其延伸材料如KVMPET、KVMB0PP、VMPVC等集高阻隔、卫生、无味、经济、环保等功能于一体,愈来愈受到市场及业内人士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保存食品的营养价值,延长货架期,采用绿色安全的植物提取物茴香酸与儿茶素为主要抑菌原料,以聚丙烯(PP)为主要基材,通过钛酯酸偶联剂使其混合均匀,并通过造粒流延的方式制得改性薄膜.研究茴香酸与儿茶素的含量变化对聚丙烯薄膜的抑菌性能、机械性能、微观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入3%(质量分数)的茴香酸与儿茶素的抑...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薄膜特点及其在包装业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综述了聚丙烯薄膜的种类、特点、及其在包装业的应用,介绍了PP膜市场动态。指出了PP膜发展方向,强调应加强PP膜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聚丙烯(PP)为基体树脂,氧化稀土为成核剂,油酸酰胺改性载银磷酸锆为抗菌剂,制备成核剂母粒、抗菌剂母粒和抗菌PP薄膜,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氧化稀土成核改性的抗菌PP薄膜,球晶尺寸减小,结晶度提高;含0.3%氧化稀土和0.8%改性载银磷酸锆的PP薄膜,其拉伸强度、直角撕裂强度、透光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雾度明显下降,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为99.87%和99.24%,抗菌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8.
张少鹏 《安装》2012,(11):41-46
聚丙烯(PP)管是由石油聚丙烯原料生产的塑料管;增强聚丙烯管(FRPP)是采用偶联剂处理的玻璃纤维改性聚丙烯管原料生产的塑料管。因为他们具有耐腐蚀、质轻、安装方便、抗压、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化工行业尤为突出。我公司在裕兴化工项目施工中,遇到了增强聚丙烯管(FRPP)和聚丙烯(PP)安装焊接问题。由于我公司第一次接触,施工中出现了不少质量问题,遇到了不少麻烦。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聚丙烯(PP)、增强聚丙烯管(FRPP)的焊接工艺方法进行粗浅的探索,以便日后能为施工提供较合理有效、方便实用的操作规程和依据,最大限度地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确保施工中管道安装焊接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国信 《湖南包装》2005,(1):45-45
聚丙烯(PP)薄膜具有高结晶结构,其渗透性为聚乙烯的1/4~1/2,透明度高,光洁,加工性能高,可广泛用于制备纤维、成型制品,但主要是塑料薄膜。  相似文献   

10.
关于提高PP光学性能的进展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伯特  晓晓 《塑料包装》1999,9(1):57-59
1.新型添加剂及材料技术增强了聚丙烯材料的光泽聚丙烯(PP)以及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用户清楚的认识到:PP以及Uu亚平的主要光学性质,尤指清晰度的光泽度,与普通用于高清晰度包装的树脂的光学性质相比较,一直在不断稳步提高。当将硬性PP用于成型和片材挤塑时,PS、PVC、及无定型PET等无定型材料的内在清晰度和光泽度都要比半结晶的PP好。革新的更加纯净的添加剂,新型的高清晰度的品级PP,以及茂金属PP树脂,都促使PP在光学性质方面与其它材料的差距的缩小。所有这些可增强透明度的作法是通过改变PP薄膜的结构,从…  相似文献   

11.
聚丙烯(PP)热熔胶缺乏极性,在粘接极性材料时性能较差。文中使用反应挤出在PP及共聚PP分子链上引入马来酸酐(MAH)基团,提高其极性,获得了PP极性热熔胶。使用多种粘接基材评价了该热熔胶的粘接性能,研究了极性、表面粗糙度、分子链结构对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挤出接枝MAH可以显著提高PP热熔胶与极性材料的粘接能力,并且发现织物样品的剥离强度强于薄膜样品。此外,MAH在共聚PP上的接枝率高于均聚PP,使得共聚PP的剥离强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12.
分别制备了以聚丙烯(PP)为亲油链段,聚乙二醇(PE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为亲水链段的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并将其用于PP薄膜的表面改性。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和接触角表征薄膜的表面组成、形貌和亲水性,比较不同亲水链段在聚丙烯薄膜中迁移扩散及在薄膜表面聚集的情况。研究发现,亲水链段向薄膜表面迁移扩散并在薄膜表面聚集浓度的顺序为:PEG链段>PVP链段>PHEMA链段>PMMA链段。亲水链段在薄膜表面聚集形成柱状微相区,微相区的分布密度与亲水链段在薄膜表面聚集浓度的顺序一致。由于PEG链段在薄膜表面的聚集浓度和微相区分布密度最高,表面改性效果最明显;而PMMA链段在薄膜表面聚集浓度最低,极性较弱,表面改性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3.
石墨烯材料因其优异的导电、抗菌、防紫外、阻燃、疏水等性能吸引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让石墨烯稳固而均匀地负载于聚丙烯(PP)纺织品上,实验跟踪研究了从PP熔喷布到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负载改性PP功能薄膜整个过程。利用多巴胺的自聚成膜性对PP熔喷布进行预处理改性,使其在纤维表面引入氨基、酚羟基等官能团。随后,再在其表面负载氧化石墨烯(GO),并通过水合肼还原得到rGO/PP改性薄膜。实验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电阻率测试仪、接触角测试仪对改性过程中薄膜的表面形貌、表面组成、导电性能、亲水性能等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多巴胺改性后可在PP纤维表面形成均匀的聚多巴胺薄膜,后期GO的稳固负载提供活性位点。经GO负载改性,薄膜的初始水接触角由138.8°降为37.6°,实现从表面高疏水性到高亲水性的转变。经两次水合肼还原,薄膜表面负载的GO绝大部分转变为rGO,薄膜对应的电阻率直接降为1.10×102Ω·m,展现出优异的导电性。同时,对大豆油的饱和吸附率由原来的12.8g/g增加至23.4g/g。  相似文献   

14.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聚丙烯(PP)/聚烯烃弹性体(POE)/硅灰石(Wollastonite)复合材料,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悬臂梁冲击机、差热扫描量热仪(DSC)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聚烯烃弹性体和硅灰石对聚丙烯的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OE弹性体对PP有很好的增韧作用,提高了PP的冲击强度,硅灰石在一定程度上有增强的作用,提高了PP/POE的拉伸强度;POE和硅灰石使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有所提高,但使熔点有所降低。当POE占3%(质量分数,下同),硅灰石占3%时,复合材料的热学、力学性能最优,冲击强度比纯PP高出15.4%,拉伸强度高出2.6%,结晶温度高出5℃。  相似文献   

15.
官能团化聚丙烯改性Mg(OH)2/PP中PP结晶的异相成核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SC研究了外加官能团化聚烯烃(FPP)、接枝单体和原位形成FPP改性Mg(OH)2/聚丙烯中的异相成核作用。Mg(OH)2表面的异相成核作用使聚丙烯(PP)结晶温度提高;外加FPP使PP结晶温度进一步提高,接枝单体加入也使复合材料中PP结晶温度提高,但原位形成FPP使PP结晶温度、熔点和结晶度降低。认为在改性复合材料中存在Mg(OH)2表面异相成核作用和FPP活化Mg(OH)2表面异相成核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空气中介质阻挡放电对聚丙烯进行表面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用大气压空气中介质阻挡放电(DBD)对聚丙烯(PP)薄膜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N)观察、接触角测量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手段,研究了DBD等离子体处理前后PP膜的表面特性.实验结果表明,PP薄膜经DBD等离子体处理后,其表面结构变粗糙,且引入了极性基团,表面微观样貌和表面化学成分均发生变化.PP膜表面水接触角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且在处理8s时达到饱和值53°.对改性后的PP薄膜在空气中放置时的老化效应进行研究后发现,即使放置12天后其表面水接触角仍远低于改性前的值.  相似文献   

17.
PP-g-MAH对PP/SiO2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高聚丙烯的力学性能,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为聚丙烯/二氧化硅(PP/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剂,研究了PP-g-MAH添加量对PP/SiO2的力学性能、微观形态以及结晶行为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增容机理.研究表明:PP-g-MAH的加入使纳米PP/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以全面提高,使纳米二氧化硅与聚丙烯的界面粘结得到改善,并且,由于PP-g-MAH导致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提高和界面层厚度增加,使KH-570与PP-g-MAH并用的PP/PP-g-MAH/纳米SiO2复合材料比单用KH-570的PP/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改性效果更加明显;PP-g-MAH对PP的结晶过程具有较明显的成核作用,使改性PP的结晶温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无机组合粒子/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协同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出了利用无机组合粒子的协同效应增强增韧聚丙烯的新思路。硅灰石(W)、滑石(T)、重晶石(B)、碳酸钙(C)、石英(Q)与纳米氧化铝(N)等无机粒子经组合、超细并表面处理制得无机组合粒子(CIPs);CIPs与聚丙烯(PP)混合、挤出并注射成型制备CIPs/PP复合材料标准试件,并按相应国标检测材料性能。结果表明,无机组合粒子填充PP材料的综合性能明显高于相应单一粒子填充的PP材料;纳米氧化铝的添加降低了熔体粘度,改善了填充体系的流变性能,实现了聚丙烯塑料的同时增强增韧。  相似文献   

19.
首先制备MMT/MgCl2/TiCl4插层催化剂,并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得聚丙烯(PP)/蒙脱土(MMT)纳米复合材料。XRD和TEM分析结果表明,蒙脱土在聚丙烯基体中被剥离并成纳米级分散。在低于80℃左右时,PP/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明显高于纯聚丙烯的储能模量。PP/MMT复合材料的玻璃化温度比纯PP提高了2℃~5℃。  相似文献   

20.
云母增强β型聚丙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云母填充β型聚丙烯体系,比较了云母填充α、β型聚丙烯的力学性能,结果发现,体系中加入PP-g-MAH界面改性剂时,β型体系力学性能优于α型.同时通过广角X射线衍射(WAXD)分析了云母和PP—g-MAH加入对β型聚丙烯晶型、晶体结构参数如微晶尺寸等的影响.发现云母的加入使PP微晶尺寸有所增加,聚丙烯的晶胞参数变小,而PP—-g-MAH作用基本相反,PP—g-MAH不利于β型聚丙烯的形成,但利于云母的取向,从而利于力学强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