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在分析单掺纤维混凝土的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纤维喷射混凝土研究和应用中尚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在考虑经济性和材料性能并重的基础上,论述选用钢纤维、高弹维纶纤维、低弹聚丙烯纤维,按二元或三元混杂喷射纤维混凝土的可行性,提出在基于纤维间距理论、复合材料理论的喷射混凝土加固技术发展过程中,混杂纤维喷射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研究和加固工程应用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喷射高性能水泥复合混凝土钢筋网加固石拱桥的受力机理、承载力提高幅度和破坏形态,通过3组用喷射高性能水泥复合混凝土钢筋网加固的石拱桥节段试件以及1组对比试件在分级加载下的轴压试验,探究了不同加固方式和加固层厚度对加固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的石砌体开裂荷载能提高103.1%~119.8%,极限荷载提高21.2%~36.4%,喷射高性能水泥复合混凝土是一种有效的加固方法,可供工程加固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喷射混凝土加固补强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30根原试验小梁采用底喷、侧喷技术加固补强,探讨了补强截面与原截面的粘结可靠性和共同工作能力,以及喷射后结构承载能力的提高幅度。并将试验研究结果用在双曲拱桥的实桥加固上。经过静载试验证明,采用喷射混凝土技术对结构进行加固补强是可行的,技术上是可靠的,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经过大量的结构分析和试验研究,佛子岭水库连拱坝加固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新材料和钢纤维混凝土喷射新工艺,文章分析了加固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5.
喷射混凝土试验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喷射混凝土是土木工程常用的加固增强措施之一.试验测试方法是评价喷射混凝土工作性能和质量控制的手段,本文对比研究国内外的试验方法和测试指标,评述开展测试方法标准研究的重要性.本文认为,单纯的强度指标测试不能准确描述喷射混凝土及其结构的工作行为,还应当考察其变形性能,国外相关机构最近发布的测试方法也表明,材料变形性能指标的测试已经成为重要指标.本文在简要评述后重点讨论了板式弯折试验,以推动试验测试标准和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由于其材料耐腐、质轻高强等优越性能在新建桥梁和旧桥加固等工程领域中应用广泛、发展迅猛,已成为桥梁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促进FRP在桥梁加固中的应用与发展,满足工程运维多样化需求,对老旧桥梁加固特点、FRP材料性能及其加固桥梁方法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与评述,并从混凝土和钢结构桥梁加固两方面对近年来预应力FRP方法在桥梁加固实践中的研究和应用进行回顾。预应力FRP因其加固效果明显,施工速度快,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桥梁加固方法并得以应用,未来还需在FPR锚固系统标准化、加固后桥梁行为可监测性、建立FRP加固桥梁结构的规范体系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为评估地震作用下大应变纤维增强聚合物(large rupture strai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LRS FRP)加固桥梁的抗震性能,以一典型三跨连续梁桥为例进行了研究。目前关于LRS FRP约束混凝土往复轴压模型的研究较少,限制了LRS FRP加固桥梁的抗震分析。因此介绍了作者课题组提出的简化LRS FRP约束混凝土往复轴压模型,根据此模型并结合地震易损性分析理论,基于OpenSees平台,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 IDA)方法,对三跨连续梁桥在LRS FRP加固前后的地震易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轻微损伤和中等损伤状态下桥梁墩柱基本处于未受损坏的线弹性阶段,LRS FRP加固对其地震易损性影响不大;严重破坏和完全倒塌状态下,未加固桥梁的损坏超越概率明显大于LRS FRP加固的桥梁。提出的简化LRS FRP约束混凝土往复轴压模型可为LRS FRP加固桥梁的抗震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FRP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效果,一种新型的表面黏贴FRP与机械锚固联合加固技术,即FRP-螺栓联合加固技术被提出,结合在役钢筋混凝土桥梁的损伤特点,分别采用传统的表面黏贴FRP桥梁加固技术与FRP-螺栓联合加固技术对试验梁的抗弯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室内对比试验研究,对两种加固方式下的完整试验梁和预裂试验梁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预裂度对加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RP-螺栓联合加固技术是一种更加可靠的桥梁加固方法,能够提高正截面的抗弯承载能力40%;螺栓预紧锚固FRP能够很好地抑制FRP在混凝土表面的剥离,有效提高FRP与混凝土表面之间黏结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一些桥梁状况恶化,需要对其进行维修加固.以天津某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为背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用粘贴碳纤维板材的方式进行加固;通过对碳纤维板材加固梁式桥进行理论分析;单梁加固前、后静载试验、全桥加固后静载试验,研究粘贴碳纤维板材对桥梁的加固效果;碳纤维板材加固方法可提高结构的抗弯承载性能及耐久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某桥梁进行传统的混凝土增大截面加固和碳纤维加固的对比实验研究,数据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提高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及整体刚度,但从力学改善性能方面,增大截面法优于碳纤维加固法,而从施工和设计的角度考虑,碳纤维更具有突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缓解日益缺乏的优质山砂资源,采用石灰石粉替代优质山砂与天然中砂按比例组成混合砂的方法,同时利用碎石替代河卵石,并且小碎碎石和大碎碎石比例3:7来配制C35~C60桥用高性能泵送混凝土。结合雾凇大桥实例研究了碎石和石灰石粉双掺技术配制C35~C6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通过大桥类型的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调配出了C35~C60泵送混凝土。为利用吉林市当地现有资源实现配制高强度可泵送混凝土提供了一条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从泵送混凝土的特点和裂缝的基本概念入手,通过分析泵送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泵送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研制严寒地区海洋工程普通强度等级高抗冻粉煤灰泵送混凝土,提高该地区混凝土的高抗冻性.方法 采取试验的方法分析了粉煤灰含碳量对引气组分掺量的影响,研究适应粉煤灰混凝土的新型引气剂,测试评价了粉煤灰混凝土泵送前和泵送后的含气量差异,研制了普通强度等级(C30,C40)高耐海水冻融的混凝土,并应用与严寒地区的港口和沿海大桥工程.结果 研究表明,对于普通引气剂,粉煤灰含碳量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含气量,当含碳量达到6%时,满足同种含气量,引气剂的掺量将提升到5倍以上。泵送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含气量损失也是很显著的,配制高耐海水冻融的粉煤灰混凝土,必须研究专用的引气剂,同时,必须按泵送后的含气量设计混凝土.结论 高耐海水冻融的普通强度等级的粉煤灰泵送混凝土泵送后的含气量应在5%以上.否则,当混凝土的抗海水冻融指标虽然满足标准要求,但混凝土试件上已显示出冻害损伤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多种因素对混凝土孔结构分形特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在分形理论的指导下,以压汞测孔为基础,探索混凝土结构形成条件与其分形特征,尤其是冻融循环后的混凝土孔隙分形特征.方法计算并分析了不同水化龄期下普通水泥和硫铝酸盐水泥孔隙分形特征的变化,研究了水泥熟料单矿物组成的孔隙分形维数.用压汞测孔的试验结果计算分析了混凝土冻融循环前后分形维数的变化.结果在180d以内水泥石的孔隙的分形维数随龄期增长而增大,在龄期为360d时,虽然总孔隙率最低,但由于水化物结晶度提高,凝胶孔含量降低,毛细孔增多,其分形维数变低;硫铝酸盐水泥水化3d~14d期间,分形维数不断增高,28d维数回落,与硅酸盐水泥长龄期的特征一致.结论在水泥熟料单矿物水化硬化孔分布特征评价中,其分形维数大小顺序为C3S>C2S>CF>C3A.C4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和C60非引气混凝土冻融循环200次后与受冻前孔隙分形维数相比有明显的变化,C100非引气混凝土冻融循环1200次后,其分形维数有明显的变化,而引气后的C60混凝土经1200次冻融循环后,其分形维数无明显变化.此外,养护条件对水泥石孔隙分形特征也有明显的影响.采用分形理论分析评价多种因素对混凝土孔结构分形特征的影响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泵送混凝土技术的普及,现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已基本采用泵送混凝土.但由于泵送混凝土更易形成塑性裂缝,当楼面或屋面一旦振捣不密实,楼(屋)面多易出现渗漏.当采取“二振、一墩、三搓”进行混凝土振捣,可以有效的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做到楼面或屋面无渗漏实现结构自防水.对于混凝土多孔砖内墙抹灰易出现空鼓、裂缝,结合现场实际,简要介绍通过墙体基层的界面处理,提高抹灰层与基层粘结强度,保证抹灰质量的二种做法.  相似文献   

16.
用系统的思想分析了影响湿凝土连续泵送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施工的各方面,并给出了泵送混凝土施工系统的因果分析图,评述了混凝土泵送施工的现状,进而指出了今后混凝土泵送施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泵送混凝土是目前高空浇筑混凝土的最佳选择.混凝土的原材料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主要因素,文中对泵送混凝土的原材料作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砼的可泵性,将砼的可泵性分解为砼的泵送流变性和稳定性两个方面。通过试验,就粉煤灰对砼的上述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由此进一步证实了粉煤灰对砼的可泵性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就泵送混凝土技术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轻集料泵送混凝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采用具有较低吸水率的轻集料(轻集料24h吸水率低于6%),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配制出CL25 CL35符合泵送施工要求的轻集料混凝土,并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影响轻集料泵送混凝土强度和工作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