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可视化的工具,具有发散性,是以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呈现思考过程及知识间关联的一种有效思维模式。脑科学以及教育心理学中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表明,运用思维导图能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中职《数控车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可视化工具的不断出现,知识可视化成为了各个学科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计算机教学领域也不例外。将知识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更透彻的了解,有助于知识的利用和传播。笔者将思维导图、仿真软件以及概念图作为可视化工具,学生可以更深入的学习相关网络知识,完成知识可视化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英语学习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词汇的积累和扩充也是英语学习的障碍。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工具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来表达思维的工具本文主要介绍开发一款基于思维导图的单词记忆软件。利用思维导图综合颜色、图像、符码、声音等的多种思维特征建立记忆链接和英语学习中单词联想记忆方法相结合,对英语单词进行学习记忆。  相似文献   

4.
课前预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具有导向作用,帮助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思维导图是知识可视化工具,能够帮助学生将思维的过程清晰、直观地呈现。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思维导图在语文课文预习中的应用,以及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上一期专栏中我以“小学语文教学”的视角分享了思维导图支持下小学语文识字、阅读、写作的可视化学习。可视化学习可以“让我们的思考看得见”。而作为可视化学习的支架工具——思维导图“可以使学习者参与到内容领域的分析中,这样可以帮助学习者组织自身的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保持知识”(乔纳森《技术支持的思维建  相似文献   

6.
王丹 《软件导刊》2013,(7):33-34
介绍了知识可视化的内涵及几种常用工具,阐述了知识可视化对老师学生的作用,最后设计了一节采用知识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来进行的物理复习课,促进知识可视化在教学实践中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7.
基于编译技术的程序可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序可视化的目的是使程序的内部结构以及行为可视化更容易被理解。程序可视化工具有助于程序员理解程序的实际行为和其开发的深层的系统,以及调试程序或者测试程序所用资源。特别是对于正在学习初级编程的人,程序可视化工具能帮助他们学习一个程序是如何被编译和执行的。因此,有必要进行关于程序执行可视化的研究。介绍了一种以编译技术,主要是以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为基础的开发程序可视化工具的方法,并给出了C语言程序执行可视化工具的实例,以说明该方法的实用性。该工具是在程序执行特征测试工具的基础上,将其词法分析器和词法分析器加以修改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图形思维工具,可以有效表征知识体系、层次关系。本文针对《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教学现状,介绍了思维导图的特点,分析了思维导图应用于该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给出了用 MindManager软件绘制的8086CPU内部结构和输入输出接口的思维导图案例。教学实践证明,思维导图在《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整体-局部”思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作者提出将思维导图和流程图作为“知识可视化”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感受知识脉络、搭建知识框架、梳理思维过程,让课堂中的思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10.
UML是一种标准的可视化建模工具,广泛应用于软件系统的描述、可视化、构建和建立文档。本文介绍了一种UMI。行为图驱动的Java程序运行时验证工具。该工具以一个随机的测试用例集作为输入,运行经过插装的被测Java程序,得到一组用于验证的程序运行轨迹。通过对程序运行轨迹和UML行为图中合法的事件序列的比较,该工具可以对程序的动态行为规约进行检查。本文描述了该工具的设计思想、算法和实现技术,并通过对实例研究对该工具的可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针对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算法思维难以表达和传递现象,进行基于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改革,通过思维导图、可视化编程工具Raptor以及情景教学法等思维可视化方式来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将思维可视化教学应用于在讲授新课、重难点知识点和内容复习等方面,并对思维可视化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思维可视化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对知识可视化进行了概述,同时分析了概念图、思维导图等知识可视化工具,并提出了利用知识可视化提高学生记忆力、注重计算机知识的传递以及加强知识结构重建等提升知识可视化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提知识可视化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应用提供一些参考,提升知识可视化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全面应用,从而提升计算机网络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生成学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它模拟大脑的记忆结构,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来形成表征信息的图形。生成学习(generative learning)是一种有关深层次理解和意义建构的学与教的新方式,强调生成是构建关系的过程,从而带来真正的理解。可视化图形是生成各种关系的重要方式,思维导图正好满足了生成学习对“图形组织工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引言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我校在《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研究中所呈现的课堂,正是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非结构化信息不断涌现,对数据可视化与可视化分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可视化开发成本不断提高。数据可视化模型的研究对于可视化开发必不可少。基于此背景,根据数据信息的分类研究提出一种通用、模块化的数据可视化模型,将可视化流程分为可视化结构映射、可视化空间布局、可视化视图映射三个主要模块,并基于数据可视化模型利用开源的Echarts图表工具包和D3函数库形成可视化工具DVL.js(Data Visualization Layout)。该工具可应用于Web平台,包含丰富的图形展示方式如柱状图、折线图、时序图、饼图、雷达图、层次树、力导向图、标签云等,这些展示方式都提供了完备的数据与交互接口,能应对不同场合的可视化需求。  相似文献   

16.
学习分析是大数据在教育应用中的焦点,本文对学习分析的核心环节进行技术剖析,梳理主要的学习分析工具,以实证研究的方式,从课程建设者、教学管理者和辅导教师这3种不同用户视角展示学习分析技术的应用过程。研究以某课程平台的学习行为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应用统计、可视化、聚类、关联规则等方法,采用Excel,SPSS,Weka等工具,分析课程模块访问频次,了解不同教学组对学生登录周数的影响,刻画学生的分类特征,发现隐含的内在规律。研究表明,学习分析技术充分发挥了教育大数据的价值,使数据成为教学干预、实施决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深度学习模型在某些场景的实际应用中要求其具备一定的可解释性, 而视觉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的基本工具, 可视化技术能够将模型训练过程从不可见的黑盒状态转换为可交互分析的视觉过程, 从而有效提高模型的可信性和可解释度. 目前, 国内外相关领域缺少有关深度学习模型可视化工具的综述, 也缺乏对不同用户实际需求的研究和使用体验的评估. 因此, 本文通过调研近年来学术界模型可解释性和可视化相关文献, 总结可视化工具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现状, 提出面向目标用户的可视化工具分类方法及依据, 对每一类工具从可视化内容、计算成本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对比, 以便不同用户选取与部署合适的工具. 最后在此基础上讨论可视化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18.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迄今为止可最完美地表达发射性思维、提高工作效率的辅助性工具。利用它,可以将大脑迸射出来的模糊灵感快速转化成条理清晰、主次分明的树状图形,最终形成严谨的思路。该方法同样可用于日常学习中,帮我们将纷繁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最终形成一条完整的知识链等。目前,思维导图类工具很多,其中最为知名的是MindMapper、MindGenius、MindManager和国内的XMind,那么优中选优,这些工具谁的功能更强悍,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呢?所有答案,尽在本期评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介绍以色列一节小学六年级名为"公路安全"的课,简要介绍了可视化推理工具的使用,并在这个基础上探讨如何更好地将技术与教学整合,改变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探究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图的可视化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展现和探索数据的内部关系,然而随着数据规模的不断变大,传统的图的可视化技术已不适合海量数据的可视化要求。概括了传统的图的可视化技术,分类阐述了当前主流的海量图可视化布局算法的基本原理和特征,分析比较了相关的软件工具,并对海量图数据可视化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