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其严格的工作过程和运行状态对动力电池性能和寿命的影响至关重要。介绍了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混合动力系统,阐述了目前动力电池的性能,分析了动力电池的数学建模和安全性问题,并建立了基于工作机理的动力电池的压力模型。研究结果为动力电池长期稳定工作的安全性提供了一个实际工程应用模型。  相似文献   

2.
随着动力电池退役量的持续增长,动力电池退役后的梯次利用市场规模和应用场景的种类不断扩大,使得我国的梯次回收利用体系需要完善。针对退役动力电池在梯次回收利用的使用现状,首先梳理了国内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国家和地方政策以及标准,解析了政策和标准的意义,接着调研了国内动力电池梯次回收利用的典型示范企业、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试点企业,分析了示范企业和试点企业的效果及作用,最后根据政策和标准的意义以及示范和试点企业的现状对退役动力电池的梯次回收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形势日趋明朗,政府在努力推动产业朝阳发展的同时,需将动力电池安全与末端治理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通过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对每个动力电池标记唯一的识别码,在车联网终端系统上加装动力电池射频卡阅读器,使动力电池通过无线信息网络连接到动力电池安全云计算服务平台,并在平台内部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技术实现了动力电池状态监控、动力电池行驶记录定位检测,有利于落实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提高动力电池使用规范性和安全性以及完善废旧电池回收渠道、推动动力电池的梯级利用制度,并且从生产标记、出厂跟进和对号回收实现动力电池闭合循环,使新能源汽车真正成为环境友好型绿色汽车。  相似文献   

4.
电动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特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王志福  彭连云  孙逢春  张承宁 《电池》2003,33(3):167-168
为了解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充放电特性,评价其在电动车辆上的使用性能,对锂离子动力电池进行了充放电试验测试。基于实验结果,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工作电压、工作电压下降速率和温升等工作特性进行了研究和详细分析,同时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单元间的工作一致性进行了分析评价。锂离子动力电池能够比较好的满足电动车辆的使用特性,但是对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温升问题和深放电情况下的电池一致性问题在使用中应该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5.
动力电池目前仍然是电动车辆发展的技术瓶颈,了解动力电池的特性,对于电动汽车的发展及应用十分重要。因此,本文综述了动力电池的检测与试验现状,介绍了实验室的动力电池检测以及考虑实际工况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特性试验方案,并提出了改进的动力电池实际工况试验方案,为了解动力电池的工作特性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锂离子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已广泛地应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动力电池产量的不断增长以及市场上现有动力电池终止寿命的逐渐到期,动力电池的报废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将废旧动力电池浸泡在含有不同溶质的溶液中,可实现高效、简便、清洁的报废处理。  相似文献   

7.
以某退役车用动力电池为对象,研究了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容量和安全性变化,发现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时不论重组与否,电池一致性均较寿命区间内恶化更快,以此带来更多的安全问题。动力电池在寿命阈值以外的电池安全性能下降,不能通过加热和针刺安全性测试,电池在设计和生产时应更多考虑梯次利用时的安全性。同时,基于我国动力电池回收现状分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宜联合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开展,以更好地落实《政策》对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的要求。在没有健全的追溯体系和监督机制约束下不宜广泛铺开动力电池梯次利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动力电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动力电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成长。与国外电池企业相比,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在技术和发展的商业模式上都存在着一定差距,通过对这些差距的分析,提出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定位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核心。研究动力电池模型能够详细地了解电池的性能、特点及应用领域。介绍了动力电池的基本原理,综述了电化学模型、热模型、耦合模型、电气模型和性能模型5种模型。最后,对动力电池模型进行总结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对动力电池健康程度评估的准确性,针对动力电池(组),给出一种基于动力电池的全寿命周期特征参数的评估算法。以动力电池的安全使用和准确评估为切入点,关注动力电池SOC的算法与动力电池SOH的检测方式,引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在线监测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以动力电池标称数据为基础,基于动力电池日常充电/换电、放电数据对动力电池进行检测,对检测中发现的隐患的动力电池统一调度,并制定电池维护/检修计划。评估结果表明,以电池箱(组)为分析/管理对象,根据动力电池的电气特征量采用对应策略对电池箱进行评估,可较为准确的评估动力电池当前的健康状态。且可预测出动力电池的使用趋势,从而达到"提高动力电池使用的安全性,延长电池的使用生命,减少运营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电动车用MH-Ni动力电池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吴伯荣 《电源技术》2000,24(1):45-48,56
对近年来电动车用MHNi动力电池开发动向进行了简要综述。从动力电池角度而言,MHNi电池与现有正开发的各种电池相比,具有更强的现实应用性,其比能量已与锂离子电池水平相当,体积比功率甚至高于锂离子电池水平;从发展态势上看,MHNi动力电池主要有适合纯电动车用的高能MHNi动力电池和适合混合动力车使用的高功率MHNi动力电池,不同类型的动力电池有着不同的电池结构设计及电极组成。与此同时,对构成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成分、一些改性措施及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国内MHNi动力电池发展等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2.
刘存山 《电源技术》2017,(11):1553-1555
针对目前动力电池的循环寿命测试方法和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行驶里程无法对应的问题,在电动汽车的实际使用工况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结合NEDC工况,设计了基于NEDC工况下的动力电池寿命测试方法。通过实验测试发现,该测试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行驶里程,对于评价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性能具有很好的参考性。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储能部件,动力电池的退役潮正在来临。大量的动力电池退役给动力电池处理处置带来巨大挑战。从环境、资源和经济等方面,阐述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意义,分析当前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现状。针对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从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回收体系和提升回收利用技术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动力电池数据的后台存储和分析无论是对于动力电池故障预警、动力电池回收、溯源管理,还是为动力电池的后续价值评估,都提供了数据支撑。面向海量数据传输存储的发展需求,文章提出针对动力电池数据特性的处理压缩方法。将多种压缩算法进行对比选择;针对动力电池的不同数据类型、不同运行场景进行多方面分析研究,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法;最终经过对运行数据的处理压缩,实现数据传输、存储成本的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15.
电动汽车能量存储技术概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叙述了电动汽车能量存储技术的发展 ,说明了不同类型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不同 ,着重分析了动力电池 (包括铅酸电池、MH Ni电池 ,锂离子蓄电池和ZEBRA电池等 )技术现状以及优缺点。铅酸电池比能量低 ,技术成熟 ,价格便宜 ,在电动车辆中应用普遍。镍金属电池 ,特别是MH Ni电池 ,比能量和比功率较高 ,实现了商品化 ,目前已经作为铅酸电池的可替代动力电池。锂离子蓄电池是动力电池的发展热点 ,与前两种动力电池相比 ,具有更高的比能量和比功率 ,寿命长 ,是一种绿色环保电池。此外 ,对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和飞轮电池作了扼要介绍。动力电池的发展与电动车辆的需求密切相关 ,目前混合电动车辆发展迅速 ,其辅助动力电池需要高比功率特性 ,以提高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几种锂离子动力电池一致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单参数评价法不能反映电池的真实情况,不适合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一致性的评价;多参数评价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力电池内部的差异,但无法反映动力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动态特性;充放电特性曲线评价法能较真实地反映电池的内部本征特性和使用过程中的动态特性,较适合于锂离子动力电池一致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温度是影响动力电池寿命和安全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复杂的行驶工况下,对车载动力电池的温度预测控制显得非常重要。针对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温度测量精确度下降的问题,分别采集了车辆在FTP75和UDDS两种典型行驶工况下的温度数据,在动力电池热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参数模型的广义预测控制算法,建立了纯电动汽车整车模型以及动力电池温度精确预测模型,并搭建了动力电池温度测量实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在车辆FTP75和UDDS两种典型行驶工况,模型预测温度与实际温度的误差极小,广义预测控制算法模型满足了车用动力电池温度精确预测的目标需求。  相似文献   

18.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随着电动汽车的推广,动力电池也进入蓬勃发展阶段。随后的几年内将会出现大量难以满足电动汽车要求的动力电池。因此,对动力电池进行梯次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梯次利用关键技术与意义,最后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进行总结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从电动汽车上淘汰下的动力电池将大量出现。车用动力电池直接进入材料回收模式将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将淘汰的车用动力电池用于其他工况,实现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可以有效延长动力电池的全寿命周期,降低动力电池的使用成本,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以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循环和典型电网储能工况循环,分析动力电池放电容量、直流内阻、可用功率等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电网储能工况梯次利用的可行性。研究发现,不同工况下,动力电池放电容量衰减速率不同。常规循环衰减较快,电网储能工况衰减缓慢,但均遵循y=a+b×x的线性关系衰减。淘汰的车用动力电池用于电网储能工况,可有效增加约3年使用周期,大幅延长动力电池的寿命周期。  相似文献   

20.
何海勇 《电工技术》2020,(15):58-60
针对现有钢管杆不利于运行检修的作业因素和设计缺陷,提出了在钢管杆上加装护笼和导轨式防坠落器的方案,双重保护防止高空作业人员在登杆的过程中坠落,并提出在横担两侧加装扶手,给高空作业人员提供一个支撑点和作业平台,以防止高空作业人员坠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