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针对四角切圆锅炉出现的汽温偏差问题进行了燃烧优化调整。为解决炉内切圆偏斜,分析了墙式燃尽风和角式燃尽风开度、摆角对汽温偏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墙式燃尽风开度,汽温偏差减小;综合考虑垂直水冷壁后墙管屏壁温和高温过热器壁温,建议将角式燃尽风和墙式燃尽风的水平摆角控制在正切0°位置,角式燃尽风和墙式燃尽风垂直摆角控制在水平位置。  相似文献   

2.
1000MW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壁温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叶  张忠孝  朱明  周托 《能源研究与信息》2014,30(4):209-213,223
采用分区计算简化大容量高参数超超临界锅炉炉内辐射、对流传热模型,研究炉膛水冷壁热负荷及壁温的空间分布情况,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与试验值之间的偏差较小,最大为5.72%.该模型与算法可给出不同锅炉负荷条件下,水冷壁壁面热负荷与壁温沿炉膛宽度方向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水冷壁热负荷与壁温均呈现出中间高两端低的弧形分布.四角切圆燃烧锅炉火焰位置对炉内传热有很大影响.模拟计算可为超超临界锅炉的运行提供参考,预测了在材料允许温度范围内,火焰中心偏斜最大不超过2 m.  相似文献   

3.
利用炉膛热力计算,探究660MW超临界机组的锅炉屏底温度及烟气流速等因素变化对机组各受热面吸热量的影响。结合机组运行数据分析造成燃烧偏差的主要原因。对于四角切圆锅炉,通过调整燃烧器摆角,降低炉膛上部受热面两侧屏底温度偏差,使屏式受热面两侧汽温偏差显著降低。通过调整燃尽风(SOFA风),减小了炉膛出口烟气残余旋转的影响,降低汽温偏差。对于对冲燃烧锅炉,通过调整旋流燃烧器外二次风,降低了炉膛宽度方向上的屏底温度偏差使末级过热器和再热器沿炉膛宽度方向中间位置的壁温有所下降,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欠温现象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某电厂660 MW超超临界机组切圆锅炉日常运行中再热汽温和壁温偏差大、管壁易超温和再热汽温不足等问题,本文研究了燃烧器摆角同步性对汽温和壁温偏差的影响特性。热态运行时,只有将炉外四个角的燃烧器摆角设置在不同位置时,才能在保证管壁不超温的前提下将再热汽温提升至设计值,初步判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炉内四个角燃烧器摆角不同步造成。机组冷态停炉检查时发现,有近一半的燃烧器摆角炉内外定位不一致导致四角不同步,对炉内外燃烧器摆角进行了重新定位。消缺处理后,再将炉外四个角的燃烧器摆角设置在同一位置,再热器两侧的汽温和壁温偏差均有所降低,机组状态显著改善。额定负荷下,在最高点再热器管壁温度降低了8.1℃的前提下,两侧再热汽温偏差降低至1.0℃的同时,再热汽温提升至619.8℃。  相似文献   

5.
某300 MW四墙切圆燃烧锅炉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燃烧器区域的火焰刷墙与高温腐蚀现象,导致燃烧器区域水冷壁易超温,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通过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了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燃烧器改造与优化方案.结果表明:造成水冷壁超温与高温腐蚀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时火焰产生的切圆过大、火焰气流距...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外切圆燃烧锅炉超大型化后炉型发展的分析,指出燃烧器布置由简单的四角切圆变化到无双面水冷壁型的单炉膛双切圆布置是一明显的发展趋势。阐述单炉膛双切圆燃烧锅炉解决烟温偏差的理论构想,分析其对大型化锅炉燃烧贫煤的适应性,并对单炉膛双切圆燃烧系统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600MW燃贫煤锅炉应优先考虑采用单炉膛双切圆燃烧这一方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国外切圆燃烧锅炉超大型化后炉型发展的分析,指出燃烧器布置由简单的四角切圆变化到无双面水冷壁型的单炉膛双切圆布置是一明显的发展趋势.阐述单炉膛双切圆燃烧锅炉解决烟温偏差的理论构想,分析其对大型化锅炉燃烧贫煤的适应性,并对单炉膛双切圆燃烧系统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600MW燃贫煤锅炉应优先考虑采用单炉膛双切圆燃烧这一方式.  相似文献   

8.
以燃用高钠煤的660MW超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为例,对不同工况下垂直管屏水冷壁壁温分布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提高高钠煤的掺烧比例,可降低燃烧区域热负荷,有利于水冷壁壁温分布的均匀性;超临界压力下低负荷运行时,水冷壁壁温偏差值会增大,节流孔圈未完全发挥控制工质质量流量的作用是造成水冷壁壁温偏差较大的原因之一;通过调整锅炉运行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冷壁壁温分布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9.
为防治四角切圆燃煤锅炉炉膛水冷壁高温腐蚀,在某电厂2台700 MW机组锅炉上进行了燃烧配风优化改造,并进行了燃烧调整试验。结果表明:燃烧配风优化改造后,锅炉水冷壁贴壁气氛显著改善,炉膛水冷壁高温腐蚀得到有效防治,锅炉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显著提高,为四角切圆燃烧电站锅炉防治水冷壁高温腐蚀提供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700℃超超临界塔式切圆燃烧锅炉的水冷壁进行设计,总体方案为下部炉膛采用螺旋管水冷壁,上部炉膛采用垂直管汽冷壁。以660 MW等级700℃塔式切圆燃烧锅炉为设计对象,确定了其水冷壁的结构参数、热力边界条件和热负荷分布曲线,并对其水动力进行了计算。根据管壁温度和鳍片温度计算结果,确定水冷壁材料为水冷壁管下部采用12Cr1MoVG材料,鳍片采用12Cr1MoV材料;水冷壁管上部采用SA213-T92材料,鳍片采用SA387-Gr91材料。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四角切圆燃烧无烟煤锅炉产生烟温偏差较大的原因,针对无烟煤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由于烟温偏差引起的汽温偏差。文章在对近期某台125MW中间再热超高压机组燃用无烟煤锅炉的两次改造和性能实验的基础上,对解决无烟煤锅炉的烟温偏差和汽温偏差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解决办法,对无烟煤锅炉的再热器和尾部受热面布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某石化公司热电厂四角切圆煤-气混烧锅炉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炉膛出口烟温与设计值偏差较大,导致对流受热面局部区域的管道超温爆管,原因是四角风粉不均及气体燃烧器结构、运行方式、负荷分配等不合理引起炉内火焰中心的偏斜。通过采取均衡四角风粉比例,采用多枪平流式气体燃烧器和对角投用最下层气体燃烧器,布置反切的二次风与三次风和优化最上层二次风挡板开度等措施,使炉膛出口烟温偏差控制在20℃以内,确保了锅炉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3.
在总结660 MW超超临界Ⅱ型锅炉和1 000 MW超超临界塔式锅炉的设计经验及实际运行情况,比较Ⅱ型锅炉和塔式锅炉的主要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工程要求和容量等级,对660 MW超超临界塔式锅炉的汽水流程、燃烧系统、汽温偏差、空气预热器等方面进行了设计优化,研制了660 MW超超临界塔式锅炉,并通过了实际运行机组的验证.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容量四角切圆燃煤锅炉普遍存在的烟气侧速度与温度偏差以及过热器的汽温偏差,对北疆电厂1000MW锅炉实测运行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炉膛流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由于四角切圆锅炉炉膛上部残余旋转导致气流在屏区左右两侧形成流动差异,在折焰角前后两侧汽温偏差的分布规律截然不同.通过对电厂锅炉后屏过热器与末级过热器之间管道布置形式的调整(由交叉改为平行),使两级受热面的吸热偏差相互抵消,从而提高减温器的调节性能.  相似文献   

15.
某700 MW超临界四角切圆锅炉出现严重的水冷壁高温腐蚀后,通过针对性的燃烧优化调整、水冷壁防腐喷涂、增设贴壁风系统、减小燃烧器切圆直径、增加磨煤机动态分离器等措施,有效的改善了壁面还原性氛围,抑制了水冷壁管的腐蚀。在保障了锅炉运行的安全性的同时,提升了锅炉运行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300MW、600MW大容量四角切圆燃烧锅炉水平烟道内烟温偏差的现状,用数值分析的手段对炉内和水平烟道内流场进行了计算,得出炉膛出口残余旋转造成了炉内左右侧烟气流动图谱不同,从而进一步引发水平烟道内烟温偏差的结论,并根据数值计算得到的炉内和水平烟道内流动特性,指出检验人员在现场进行锅炉内部检验时应注意的环节。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容量双切圆锅炉水冷壁热偏差问题,根据水冷壁管结构特征及下水冷壁管出口汽温等运行数据,研究开发B/S架构垂直管圈水冷壁热偏差监测系统。系统实现了水冷壁管工质流量偏差,工质热偏差,沿炉宽、炉深烟气热负荷偏差的在线监测。监测结果为判定水冷壁管内异常阻力特性、分析炉膛热负荷分布规律、优化锅炉燃烧、避免超温引起的降参数运行,提供了有效可靠的数据支持,并为下一步水冷壁监测技术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电厂1025t/h四角切圆燃烧方式的锅炉汽包水位偏差大的现象进行阐述,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发现火焰中心发生偏斜是造成汽包两侧水位偏差大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运行调整等试验,两侧水位偏差明显下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四角切圆燃烧水平烟道烟温偏差的成因,针对宝钢自备电厂2号锅炉三再超温爆管现象,通过燃烧调整,使二再、三再出口烟温偏差得到了明显改善,降低了水平烟道热力不均匀性,使再热器恢复汽温运行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动力工程学报》2013,(10):745-752
为减小切圆燃烧锅炉的汽温偏差,以2150t/h四角切圆燃烧锅炉为试验对象,研究了炉膛火焰中心与旋流指数的关联以及燃烧调整对旋流指数的影响.在试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汽温偏差变化,得到了炉膛火焰中心随旋流指数的变化轨迹.从风箱炉膛压差控制的角度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加大配风不均衡性对旋流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大配风不均衡性会导致旋流指数增大;旋流指数与负荷不存在确定的对应关系;降低氧体积分数过程中旋流指数减小,降低氧体积分数后降负荷过程中旋流指数的变化幅度增大,易引起汽温偏差增大和超温现象;燃烧器下摆会增大旋流指数;反切分离燃尽风(SOFA)过大时,反向旋流指数的增大同样会引起两侧汽温偏差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