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珍珠共混纤维素纤维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新型珍珠共混纤维素纤维(珍珠纤维)针织物和常用功能针织物为样本,进行相关的导湿、透气、透湿、保暖性实验,分析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并利用灰色聚类分析理论评价珍珠纤维及其混纺针织物的综合服用性能,结果表明,珍珠纤维与黏胶纤维针织物的热湿传递性能最接近,适合制作内衣面料。  相似文献   

2.
通过天然纤维与远红外腈纶纤维的选择与配比,混纺织造得到4种具有远红外蓄热保暖功能的面料,测试分析织造面料的纺织品远红外及其他性能。结果显示,面料1(棉60%/腈纶火山岩纤维40%)、面料2(棉60%/腈纶火山岩纤维20%/黏胶纤维20%)、面料3(棉48%/德绒?腈纶纤维31%/黏胶纤维21%),面料4(棉53%/德绒?腈纶纤维28%/黏胶纤维19%)的远红外发射率和远红外辐射温升这2个评价指标都分别大于或等于标准中的指标0.88和1.4℃,符合远红外纺织品的远红外性能要求;模拟太阳光下的温升测试都显示出明显的蓄热保暖功能。4种腈纶混纺远红外面料都具有良好的抗起毛起球性和触感舒适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空气层结构设计了不同纱线原料、不同线圈长度的针织面料,测试了织物回潮率、透湿性、芯吸性能、透气性和保暖性能,并对多组保暖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进行了研究。在分析试验数据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进行了客观评价。结果表明:罗纹空气层组织的针织物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可用于针织保暖内衣的设计。此外,当纤维组成及混纺比为腈纶/黏胶70/30,组织结构为罗纹空气层(空转×3),线圈长度为9.5时,混纺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4.
为客观综合评价混纺毛织物热湿舒适性能,将丝光羊毛条、无毛绒和莫代尔纤维以6种不同比例混纺,分别织制纬平针组织针织物,并对透气率、透湿率、克罗值、回潮率、散湿速率和芯吸高度进行测试,分析混纺比对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丝光羊毛条、无毛绒和莫代尔纤维的混纺比为60∶20∶20时,织物透气率、克罗值达到最大;当混纺比为20∶20∶60时织物透湿率、回潮率达到最大,且散湿速率相对较优;针织物芯吸高度最高时的纤维混纺比为20∶60∶20。采用变异系数法为影响针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物理指标赋权,得出了综合评价羊毛/羊绒/莫代尔纤维混纺针织物热湿舒适性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5.
染苑精粹     
《印染》2014,(18):62
Viloft/棉和Viloft/聚酯针织物的热舒适性能2014171Viloft是一种特殊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具有扁平截面和细圆齿状表面,纱线中的空气沟槽有助于提高面料的热舒适性能。采用不同混纺比制成Viloft/棉和Viloft/聚酯混纺针织物,纱线支数为19.7 tex,并在Alambeta织物热性能测试仪、热阻湿阻测试仪、织物热湿舒适性测试仪和透气性测试设备上进行测试。其结果显示,含Viloft较多的混纺面料,面料的热性能有改善;Viloft/聚酯混纺织物的相关水蒸气透气性能,比Viloft/棉混纺织物稍好。摘译自美国《纺织学报》,2013,16,1740~1753可持续发展纺织品2014172报道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纺织服装行业动态,包括:(1)H&M公司首次推出再生纤维牛仔成衣,该成衣含有20%再生棉;  相似文献   

6.
牛奶蛋白纤维混纺针织物热湿舒适性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牛奶蛋白纤维织物的服用性能,采用以牛奶蛋白纤维、棉、coolmax纤维为原料的7种不同混纺比的针织物为研究对象,对织物的保暖性、透湿性、透气性、吸湿性等指标进行测试分析,进而研究不同纤维含量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利用灰色聚类分析评价系统,分别对不同环境下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含牛奶蛋白纤维的织物具有较好的保暖性及湿传导性;在夏季环境中,随牛奶蛋白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越好;冬季环境中,牛奶蛋白纤维含量的变化对织物热湿舒适性能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了解纤维素纤维的热湿性能,开发舒适性高的织物,文章探究了纤维的种类对织物热湿舒适性的影响,综合评价织物的热湿舒适性;采用控制变量法,选用线密度均为14.8 tex的5种纤维素纤维纱线,即棉纤维、竹原纤维、莫代尔纤维、棉/竹混纺纤维(50/50)、棉/莫代尔混纺纤维(50/50),织成密度接近的纬平针织物,分别测试了5种试样的热阻、湿阻、透气和透湿等指标,选择主成分分析法对各项测试指标分析,建立综合评价公式,得到因子权重。结果表明:纤维种类对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影响显著,在织物相同结构参数下,莫代尔纤维的热湿舒适性明显优于其他纤维种类。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罗布麻混纺织物的保暖性能,将罗布麻纤维与棉、德绒细特腈纶纤维混纺,根据罗布麻纤维性能,纺制罗布麻/棉/德绒细特腈纶混纺比为25/40/35、30/40/30、35/40/25的27.2 tex针织纱,试织了3种不同混纺比织物,并测试分析其服用性能。结果表明:德绒细特腈纶纤维线密度小,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均比棉高;当罗布麻纤维含量达到30%及以上时,织物的综合性能优于纯棉织物,罗布麻纤维含量为35%的混纺织物保暖率比纯棉织物提高9.1%,且织物具有较好的吸湿透气性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达到94.6%和90.8%,可用做抑菌保暖面料。  相似文献   

9.
选取常见的4种羊毛混纺纱线制成轻薄羊毛混纺面料,然后对其热湿舒适性能进行测试与综合评价.结果 表明:混纺试样均使羊毛织物的导热性和透气性增强;羊毛/莱赛尔混纺织物的热湿舒适性综合表现最佳;羊毛/Coolmax涤纶混纺织物及羊毛/丙纶混纺织物的热湿舒适性综合表现较好,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仍可用作贴身穿面料.  相似文献   

10.
测试分析了Coolmax/氨纶混纺针织物、棉/氨纶混纺针织物、Porel/棉/氨纶混纺针织物的透湿快干性能,以及Porel牛仔织物及棉型牛仔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结果表明:Porel针织物速干性能、液态水分管理能力、热湿平衡的调控能力优于Coolmax化纤针织物及棉型针织物;Porel牛仔织物的导湿性能相比棉型牛仔织物提高了20.9%。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对7种不同混纺比例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针织物的保暖性能、透湿性能、导热性能、冷暖感、透气性能、浸润性能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含量的增加,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针织物的保暖性逐渐提高,导热系数基本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接触凉爽感越来越好;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针织物的透气性也逐渐提高,其芯吸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丝绸》2021,(8)
选用抗菌改性聚酯纤维,分别与黏胶纤维按50/50、60/40、70/30混纺比进行混纺,与竹浆纤维和天丝按60/40混纺比进行混纺,得到5种含有抗菌改性聚酯纤维的混纺纱。随后,将这5种混纺纱作为经纬纱线制织成11种机织面料试样,采用振荡法对面料试样进行测试对比分析,探究纤维原料、纤维含量与面料抗菌性能之间的内在关联,获得具有较优抗菌性能的机织面料试样,为后续开发抗菌机织面料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抗菌改性聚酯纤维与黏胶纤维按60/40比例进行混纺的纱线,制织得到的抗菌面料为较优抗菌面料组分。  相似文献   

13.
在针织圆机上设计开发了莫代尔/Sorona 60/40纬平针织物和棉/Sorona/莫代尔50/35/15双罗纹织物。对织物进行耐久性、外观保持性和舒适性的测试,并与纯莫代尔织物和纯棉织物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Sorona混纺针织面料的耐磨性较好,抗起毛起球性能、抗皱性好;Sorona纤维与莫代尔纤维混纺,能够明显提高织物的透湿、导湿性能,织物接触冷感强烈,适宜用作吸湿排汗面料和夏季贴身面料。  相似文献   

14.
Coolplus纤维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不同比例的Coolplus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织成规格相近的5种针织物,通过对热湿舒适性指标如芯吸高度、透湿量、透气率、导湿面积等的测试,综合分析了Coolplus纤维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从而为研究开发针织运动面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研发具有优异热湿舒适性的冬季针织面料,研究蜻蜓翅膀宏微观结构,选用150 dtex(144 f)石墨烯锦纶复合长丝作为面纱,Dryarn?聚丙烯纤维/氨纶(30 dtex/30 dtex)包覆纱作为地纱,设计出4种仿蜻蜓翅膀结构针织物,同时编织一种1+2假罗纹组织针织物作为对照组,每种针织物分别采用3种上机密度。对针织物的保暖性、透气性、透湿性及液态水分管理能力进行测试与分析,联合浓缩映射法和功能评价值法综合分析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结果显示:仿蜻蜓翅膀结构的针织物各项性能总体上优于1+2假罗纹组织针织物;仿生针织物的结构和密度会影响其热湿舒适性,其中以横密为104纵行/(5 cm)、纵密为159横列/(5 cm)的具有乳突结构仿生针织物热湿舒适性最优,适用于冬季针织运动内衣。  相似文献   

16.
在针织圆机上设计开发了5种粘胶/咖啡炭腈纶混纺纬编针织面料,并对织物进行染色后整理加工,对开发的针织面料进行顶破、耐磨、保暖、透湿、导湿等服用性能的测试,咖啡炭混纺针织物比棉针织物耐磨性好,保暖舒适,适合作冬季保暖内衣面料。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丙纶磁性纤维混纺织物的混纺比对面料舒适性能的影响,采用丙纶磁性纤维、棉纤维、竹浆纤维进行混纺,设计9种不同混纺比的平纹仿毛织物。测试混纺织物透气性、透湿性和导湿性能指标。基于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数据结果进行评估,进而利用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对混纺织物的混纺比进行优化验证。结果表明:丙纶磁性纤维/棉纤维/竹浆纤维含量为60/10/30时织物舒适性能最优,为多元磁性纤维混纺仿毛织物的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验测试Supplex纤维针织物的保温性、导湿性、透湿性等性能,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比同结构的棉针织物,运用灰色聚类方法综合分析Supplex纤维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认为该纤维织物能满足作为内衣面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以桑蚕丝平针织物、涤纶平针织物和桑蚕丝/芳纶双层布组合成的多种防爆内裤用面料为研究对象,进行热湿舒适性测试,再利用灰关联分析法对各性能指标的影响程度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出热湿舒适性能最好的面料,为士兵防爆内裤用面料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发挥新型功能纤维的特性,开发有产业化潜力的新型纺织产品,以EKS纤维(亚丙烯酸盐系纤维)和舒热丝纤维(改性聚丙烯酸类纤维)2种吸湿发热纤维为基础原料,设计开发具有吸湿发热保暖功能的毛型织物。对EKS纤维、舒热丝纤维及普通腈纶的结构和基本性能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EKS纤维和舒热丝纤维吸湿发热的功能机制。试纺开发了以EKS纤维、舒热丝纤维为功能原料的混纺纱,并设计织造了相应织物。对织物的吸湿发热性能、保暖性能、透气性能和透湿性能进行测试,进一步分析了纤维原料和组织结构对织物吸湿发热和保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发的面料均具有显著的吸湿发热效果。文章为热湿舒适性毛型面料设计及产业化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