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等方面介绍了RFID技术,在此基本之上将次技术和转运生活垃圾想结合,使得垃圾的转运管理更放便,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益。  相似文献   

2.
姜峰  李芝涵 《制造业自动化》2012,34(10):154-156
生活垃圾转运站是城市垃圾收集处理的枢纽环节,生活垃圾转运站的自动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同其社会效益与自身运营效率有着直接的联系。本文,基于生活垃圾转运站实施自动化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自动化控制管理系统的概念,论述了其基本设计,并围绕其核心环节—中央控制管理系统,从车辆进站管理、车辆转运管理、除尘除臭管理、数据报表管理方面对生活垃圾转运站自动化管理的实现作出具体的说明,同时,从实践层面,来论证生活垃圾转运站实施自动化管理的优越性,从而为我国生活垃圾转运站的现实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克服现有的垃圾处理方法不能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后在收集、转运、集中处理中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本文找出现有环保治理方案的不足,同时分析了适应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环保治理的方案,提出对污染环境的城市生活有机垃圾源头处理的结构功能建议,明确餐厨(有机)垃圾治理的工艺方案,对终端设备研发及推广应用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生活垃圾发生特性及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北京市生活垃圾发生源进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环境工程学等原理,分析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的发生主体特性、发生时间特性和发生空间特性,得出了居民是发生主体的主要管理对象,教育业是第三产业的管理重点,朝阳区和海淀区是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的重点城区,食物残渣是管理重点成分等结论。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发生源的管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重点论述了生活垃圾的来源及其可利用性 ,分析了生活垃圾的特性及处理方法 ,得出了生活垃圾可进行分选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PLC自动控制垃圾库升降翻倒系统的设计,解决垃圾收集后的转运提供方便,缩短装卸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垃圾对人们健康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垂直式垃圾中转站的垃圾容器转运车架维护费用高、操作复杂等问题,提出了新型转运车架的结构方案和工作流程,建立了该转运车的虚拟样机模型.通过动态仿真分析,得出地面对轮胎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验证了整车在装载和卸载工况的工作稳定性,为转运车的设计和使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当前城市垃圾状况,设计了一种垃圾分选机器,能够进行分级破袋、破碎,简单分离垃圾的预处理,并对其进行了简单振动分析。该机械基本满足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已成为我国当前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垃圾吊的全自动控制正成为业界的研究重点。利用激光扫描系统,建立了垃圾库和投料区的三维模型,利用网格法分析可选取料点与取料范围区间的坡度,确定平坦安全取料点及最优取料点,同时监测垃圾吊抓斗抓料时倾斜角度,确保垃圾吊抓取料安全,成为垃圾吊全自动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了配套农村垃圾减量化太阳能沤肥处理站,设计了一款生活垃圾粉碎机,主要对一些块状垃圾和一些含纤维较高的垃圾,如玉米包叶、茭白包叶和各种瓜类等,进行粉碎预处理,解决当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周期长、效率低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电磁式电流互感器谐波比值误差实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磁式电流互感器谐波传变特性复杂多变,传变误差难以估计。设计了铁磁性材料磁滞回线的观测实验,分析了磁滞回线形状对电流互感器谐波传变误差的影响。针对谐波误差检测精度要求高的难点,研制了高精度的电流互感器谐波误差检测系统,并通过实验分析了频率、负载、基波电流、谐波相角、直流分量对电流互感器谐波传变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The paper proposes a novel post-arc current measuring equipment (PACME), which is composed of vacuum switch, transfer resistance, protective gap and high-precision current sensor. The principle of the measurement is based on curren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 between the vacuum switch and transfer resistance. The current-transfer model of the post-arc current measurement is established to gain the characteristic of vacuum arc conductance and the completion time of current transfer influenced by the transfer resistance, current of main circuit and the contacts opening time. The vacuum arc of PACME extinguished just before the main current approach zero while the main current is completely transferred to the transfer resistance.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result, the PACME is designed, especially; the transfer resistance is non inductive and over current protection. The post-arc current of vacuum switch with axial magnetic field (AMF) and transverse magnetic field (TMF) contacts was measured in synthetic short-circuit test. The measuring result of post-arc current is accurate and small interference, which satisfied the post-arc current measurement of vacuum circuit breakers.  相似文献   

13.
自保护药芯焊丝熔滴过渡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药芯组成和焊接工艺两方面对自保护药芯焊丝熔滴过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对熔滴过渡的受力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适当增加气体动力即增大药芯中C、O质量分数 ,添加表面活性剂可提高颗粒过渡、射滴过渡的比例。电流、电压主要影响作用在熔滴上的电弧力 ,电流增大短路非爆炸附渣过渡、短路爆炸过渡及爆炸过渡的比例增大。电压增大使短路爆炸过渡、颗粒过渡、射滴过渡的比例增加。电流电压同样也对过渡时间有影响。而过渡时间对熔滴保护效果以及飞溅大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GMAW焊接熔滴长大和脱离动态过程的数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GMAW焊接过程中熔滴过渡的主要特点,利用“质量-弹簧”理论建立了熔滴过渡的数学模型,对连续电流条件下GMAW焊接熔滴过渡过程进行了动态力学分析。定量分析了熔滴过渡形式、振荡速度等对熔滴过渡行为的影响,预测出了不同焊接电流条件下的熔滴脱离尺寸和过渡频率。结果表明,在同一焊接电流条件下, 上一个熔滴的脱离会影响到下一个熔滴在焊丝末端的振荡,并影响熔滴的尺寸和过渡周期:熔滴尺寸和过渡频率的理论计算值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双旁路耦合电弧MIG焊熔滴过渡受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双旁路耦合电弧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Metal inert gas,MIG)焊过程,使用高速摄像采集不同旁路电流下的熔滴过渡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提取熔滴过渡数据信息,并对熔滴所受的主要作用力进行定量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比分析不同参数下熔滴受力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旁路电弧对熔滴过渡的促进机理。结果表明,在焊接总电流较大的情况下电磁力对双旁路耦合电弧MIG焊熔滴过渡的影响最显著,旁路电弧可以促进熔滴上弧根面积的扩展和熔滴缩颈的形成,通过增加向下的电磁力来促进熔滴过渡,且旁路电流越大旁路电弧对熔滴过渡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在焊接总电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旁路电流的增加熔滴过渡频率随之增加,熔滴尺寸随之减小,熔滴过渡形式逐渐由大滴过渡转变为喷射过渡。  相似文献   

16.
采用前中值电流波形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对熔滴过渡过程的控制。首先从熔滴过渡过程能量传递的角度,利用Simulink工具对脉冲波形和能量进行了仿真,然后利用所研制的熔化极脉冲气体保护焊设备进行了前中值波控试验,并与仿真结果相结合,从能量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中值时间和中值电流对熔滴过渡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前中值波形控制方法,通过设置合理的中值时间和中值电流,有利于控制熔滴的长大和过渡,实现一脉一滴过渡,焊接质量好。  相似文献   

17.
短路过渡CO2焊接熔滴形状数值模拟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提高短路过渡CO2气体保护电弧焊的工艺性能和焊接质量,根据高速CCD摄像获得的熔滴及其短路过渡图像,分析了熔滴与熔池短路前的形状对熔滴与熔池的短路、熔滴在熔池中的铺展及液桥缩颈形成的影响.采用熔滴静力平衡模型研究了电磁力(燃弧电流)、表面张力、重力与熔滴形状的关系,并通过对燃弧电流的精确控制实现了对熔滴形状的有效控制.当熔滴与熔池短路前为细长形状时,短路过渡过程稳定柔顺,而当熔滴为扁平形状时,则不利于熔滴的短路过渡,甚至产生瞬时短路.燃弧阶段的熔滴形状体现了各种力对熔滴的作用,而电磁力(燃弧电流)是决定熔滴形状的主要因素.根据燃弧电流对熔滴形状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采用前期大、后期小的燃弧电流控制原则,以在燃弧的不同阶段获得不同的熔滴形状.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获得了良好的适合于熔滴短路过渡的短路前熔滴形状,短路过渡过程柔顺稳定,消除了瞬时短路以及由此导致的飞溅,改善了熔滴的短路过渡行为,短路过渡结束后焊丝端部的残余液态金属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超声辅助MIG焊接中超声作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声辅助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Ultrasonic assisted metal inert gas,U-MIG)焊是一种新型熔化极焊接方法,利用外加声场将相应声学效果引入焊接熔池达到改善接头性能的目的。通过试验系统化研究超声对电弧形态、熔滴过渡以及接头宏观形貌的作用规律,主要目标是更好地理解超声在不同焊接条件下的作用特点。对高速摄像采集的电弧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发现随电弧电压增加,超声对电弧的压缩效果也逐渐增大;而随送丝速度增加,焊接电流增大,电弧压缩效果减弱。针对熔滴受力特点分析,可以看出超声作用后熔滴会受到一个促进熔滴过渡的附加力作用。在焊接电流为200 A时,该附加力达到最大,约为2.8×10-3 N,继续增大焊接电流,该附加力逐渐降低。对比不同送丝速度时焊缝宏观形貌,结果显示为了获得更高的焊接效率不能无限提高送丝速度,存在一个最佳的参数匹配值。结合平面驻波理论分析,随温度增加,声辐射力逐渐减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削弱附加力作用效果。利用熔池薄膜模型探讨电弧、熔滴过渡以及熔池振荡三者之间的关系,超声对电弧形态、熔滴过渡的影响均可改变熔池的振荡特性,这间接表现为接头形貌的改变。通过试验与理论分析,为U-MIG焊接方法进一步发展与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魏啸  丁晓红 《机械工程学报》2017,53(20):153-160
合理的散热通道分布是提高小空间大热流密度传热结构散热性能最有效的手段。针对现有传热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结果形态过于复杂,存在棋盘格、灰度单元等数值不稳定现象,提出一种基于基结构的散热通道分布的自适应拓扑优化方法。研究了适用于传热结构拓扑优化问题的基结构构建技术,建立满足库恩-塔克(Kuhn-Tucker,KKT)最优准则条件的迭代公式;以散热弱度最小为优化目标,以杆单元截面积为设计变量,对典型的二维和三维设计问题进行散热通道分布设计,并将设计结果与COMSOL软件优化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传热结构自适应拓扑优化方法产生的散热通道形态简单清晰,能满足散热性能,且优化过程收敛速度快,克服了现有优化方法产生的数值不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20.
A numerical model based on fluid dynamics theory and electromagnetic theory i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dynamic metal transfer process in tandem gas metal arc welding (T-GMA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elding current and surface tension coefficient is modified by analysis of regression in this model.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metal transfer process in T-GMAW is compared with that in single-wire gas metal arc welding (SW-GMAW). It is found that a droplet transfers axially in SW-GMAW, but the droplets transfer non-axially in T-GMAW.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simulated results, the welding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which the actual metal transfer processes were recorded by high-speed photography. The simulated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ones. This transfer behavior in T-GMAW is analyzed by studying the distributions of physical quantities including pressure, velocity, and electric potential of the droplet. The simulated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electromagnetic force between two droplets results in the different metal transfer proces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welding current, the surface tension coefficient decreases and the electromagnetic force increases. As a consequence, the metal transfer process in T-GMAW is acceler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