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Planning》2019,(6)
本文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农产品包装用泡沫箱内10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含量,优化了分析条件,建立了泡沫箱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的测定方法。该方法线性相关系数R2≥0.999 1,最低检出浓度(以采样的体积2 L计算)为1.3 ng/m~3,方法检出限低,相对标准偏差≤3.8%。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检测泡沫箱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室外运动场地老旧需要维修及出新,工作的重点集中于各类运动场地面层出新及加装灯光设施。以南京农业大学运动场地为例,从塑胶跑道、篮球场、足球场等地的材料选用方面进行分析,望可对类似工程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环境测试舱模拟夏季最高地表温度,考察一种典型预制型塑胶跑道的气味释放情况,分别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对其释放的气味气体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甲醛释放量进行测试。基于相对气味活度值法,分析确认该预制型塑胶跑道产品释放的气味气体中主要易致味物质的化学组成为二硫化碳、苯乙烯、4-异丙基甲苯、间(对)二甲苯、苯并噻唑、苯甲醛。通过对比成品和原材料的化学组成,进行主要致味物质的溯源,并分析原材料对成品气味贡献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室内塑胶跑道及球类场地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大学综合体育馆二层田径场塑胶跑道及场地为例,介绍了室内二层预制型塑胶跑道及球类塑胶场地的施工工艺过程、具体施工要点;分析了场地特殊性条件下施工所存在的施工工艺问题以及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并且对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施工工艺问题做了些探讨,在场地特殊性条件下的二层田径场预制塑胶跑道及场地的施工经验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石材》2017,(5)
<正>近日,京津冀首个统一标准《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标准》在北京发布。笔者在会上获悉,京津冀的高强度雾霾的产生与载体都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有着直接关系。而本次发布的首个京津冀标准直指其中源头之一的涂  相似文献   

6.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定义定量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明明确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定义重要性的基础上,对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定义进行了讨论,提出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应是所测得空气中保留时间在正十六烷之前的所有已知和未知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量。另外,针对实际情况,建议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测定中柱操作程序升温条件,宜根据不同的仪器设备自行优化。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山东省质监局、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体育局联合召开《运动场地合成材料面层》地方标准座谈会,并发布山东省塑胶跑道地方标准。在全国首次提出了"无溶剂施工"的技术条款,控制施工现场的异味问题,确保施工质量。《运动场地合成材料面层》系列地方标准从"原材料使用规范""施工要求""验收要求""维护保养规范"四个部分,对中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5月7日,历经2年多时间,新修订的塑胶跑道国家强制性标准——《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GB 36246-2018发布,该标准自2018年11月1日起实施。新国标实施后,原《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第11部分: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GB/T 19851.11-2005废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国标将提高体育地材行业质量门槛,引领产品质量升级,性能高、质量好的产品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塑胶跑道非固体原料中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BHT)含量的测试方法,在(1~100)mg/L范围内,方法线性相关系数R2=0.99795,检出限为0.012g/kg,定量限为0.040g/kg,RSD在(1.29~2.56)%。将含有BHT的非固体原料制作成塑胶跑道成品,用GB 36246-2018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释放量测试方法测试BHT释放量。建立非固体原料中BHT含量与成品中BHT释放量的相关性,二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0.96965。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简便快速地对建筑室内装修材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使用纯木材,利用热分析和气相色谱法(GC)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迅速地测定木材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木材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分的量从40℃到120℃,从3分钟到22分钟没有变化。对壁纸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总量进行了测定,该方法也是快速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王宝鹏  李建军 《矿产勘查》2020,11(2):403-410
陕西是中国恐龙足迹化石研究的发源地,1929年杨钟健和德日进报道了发现于陕西神木的恐龙足迹化石,这是中国关于恐龙足迹的最早报道。近些年在铜川、神木、商洛、子洲、中鸡陆续又有恐龙足迹发现的报道,此外横县、子洲还发现有鱼类游泳迹,及蜥蜴类爬行动物爬迹。陕西仅在商洛地区发现过少量恐龙骨骼化石,因此恐龙足迹学作为恐龙研究的分支可以弥补恐龙骨骼化石不足,在恢复陕西中生代古地理、古环境以及研究恐龙种群分布方面有重要意义。陕西含恐龙足迹地层的地质时代研究薄弱且有争议,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外社区体育设施规划建设特点的评析,结合国内现状,对我国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设计提出四点对策,以期能有助于我国社区体育设施的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3.
黄寒静  魏宏超 《山西建筑》2012,38(13):83-84
针对极等间距网与笛卡尔坐标在定向瓦斯钻孔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指出通过极等间距网与笛卡尔坐标相结合绘制的定向瓦斯抽采孔实钻轨迹能够简便,清晰地反映出实钻轨迹与优化设计轨迹的偏差距离,有利于对轨迹的控制及合理优化。  相似文献   

14.
这个项目是一个适于进行业余团体足球赛的小运动场,这将是更宏伟的项目——一个包含其他体育训练设施的大型体育项目的第一个阶段。体育设施,特别是足球场,一般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它们往往与周围景观完全脱离,通常被围栏环绕,并常常以支离破碎的规划告终。为了避免这种设计上的误区,我们将运动场设计得完全融入弗朗西亚科塔的美景中。基于这个原因,所有升起的结构,所有使用的区域、服务区、衣帽间以及运动场都与地段上的自然植物联系在了一起。受到周围环境特点的启发,我们设计了一个半下沉的建筑形式,改建并重建了周边的地貌。  相似文献   

15.
付毅智 《城市建筑》2008,(11):18-21
本文回顾了北京奥运中心区三大场馆的建设过程,提出“标志性体育建筑”与“功能性体育建筑”的概念,在阐述三大场馆产生的合理性与实践中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对“尽善尽美”的宣传引导提出质疑,分析其中需改进的部分,并展望我国体育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橡胶履带附着性能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蒋国良  洪津 《工程机械》1997,28(11):12-14
本通过对工程机械用橡胶履带附着性能的测试,得出了附着力及下陷量随土壤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将其与红旗-100推土机用的金属履带附着力及下陷量进行比较。简要分析了形成橡胶履带与金属履带附着力及下陷量判别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甘南文化体育中心设计实践为切入点,以地域性表达为主题,探讨基于城市、自然与人文关联性思考的当代体育建筑创作实践,关注体育建筑中的地域性及场所精神的塑造,揭示当代地域性体育建筑设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武汉市轻轨一号线一期工程环境振动的现场测试,研究轻轨对周边地面和邻近建筑物的振动影响。实测结果表明:高架轨道交通所引起的环境振动随着距轨道中心线距离增加而减小,但在建筑物地基附近存在振动放大现象;本底振动对总体振动的影响随着距轨道中心线距离增加也逐渐增大;对于多层建筑物,楼层越高,振动越强烈。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时代的社会、技术背景下,体育建筑创作呈现出新的动向:性格特征的商业娱乐化;功能空间的场馆一体化和机动化;技术动力的多元理性化;意味表象的个性化。通过梳理时代脉络,把握体育建筑的宏观本体规律,以指导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20.
采用解析法研究了移动简谐荷载作用下饱和土全空间中圆形衬砌隧道和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用无限长圆柱壳模拟衬砌,用Biot饱和多孔介质理论模拟土体,用Euler梁理论模拟钢轨、浮置板并组成周期性的两层叠合梁单元,结合轨道与衬砌仰拱处的力和位移连续条件,实现轨道结构与衬砌及周围饱和土体的耦合。通过算例分析了荷载移动速度、自振频率对轨道结构位移、饱和土体位移及孔压的影响,对比了连续浮置板轨道和离散浮置板轨道的动力特性。结果表明:离散浮置板轨道情形下,轨道结构和饱和土体响应频谱中存在由荷载周期通过不连续浮置板而引发的参数激励;荷载自振频率接近轨道结构固有频率时产生共振,对轨道结构和饱和土位移、孔压响应均有较大影响;离散浮置板轨道和连续浮置板轨道动力特性有显著差异,当荷载频率接近有限长浮置板形成驻波的频率时,二者对应的自由场响应区别明显;增大衬砌厚度可以显著减小饱和土位移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