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012-2014年,开展灰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对几种常用药剂的室内抗药性监测和田间药效验证试验,并提出抗性治理措施。结果表明:示范区内可轮换使用噻虫嗪、烯啶虫胺和吡蚜酮防治灰飞虱,停用毒死蜱;烯啶虫胺、呋虫胺、氟啶虫胺腈可轮换用于防治褐飞虱,限用吡蚜酮,停用吡虫啉、噻嗪酮、噻虫嗪;阿维菌素、三唑磷、氯虫苯甲酰胺可轮换用于防治二化螟,限用毒死蜱、杀虫单;氯虫苯甲酰胺对二化螟的田间防效较理想,但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2.
5种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兰  李新杰  袁忠林 《农药》2014,(10):756-758
[目的]筛选出防治小麦蚜虫的药剂。[方法]采用玻片浸渍法和喷雾法测定5种药剂对麦蚜的毒力和田间防效。[结果]10%氯氰菊酯EC、10%吡虫啉WP、3.6%烟碱·苦参碱CS、22%氟啶虫胺腈SC和25%噻虫嗪SG对麦长管蚜的LC50值分别为30.34、19.30、3.93、11.22、21.63 mg/L。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噻虫嗪SG和10%吡虫啉WP速效性好,药后1 d的防效均大于80%;22%氟啶虫胺腈SC、25%噻虫嗪SG和3.6%烟碱·苦参碱CS持效性好,药后7 d的防效达87.6%~92.8%。[结论]3.6%烟碱·苦参碱CS、22%氟啶虫胺腈SC、25%噻虫嗪SG和10%吡虫啉WP可用于防治小麦蚜虫。  相似文献   

3.
10种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10种杀虫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效及安全性,采用田间茎叶喷雾法检测防治效果,以邓肯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20%异丙威乳油、50%敌敌畏乳油速效性较好,药后1 d的防效为75.61%~80.78%,与其它药剂处理差异显著;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呋虫胺可溶粒剂、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持效性较好,药后14 d的防效为85.37%~94.16%,与其它药剂处理差异显著。烯啶虫胺、吡蚜酮、呋虫胺、氟啶虫胺腈、噻虫胺是生产上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药》2015,(5):52-54
为明确50%呋虫胺WG等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在溧阳、张家港、武进等地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溧阳、张家港点试验结果表明:50%呋虫胺WG、60%吡蚜·噻嗪酮WP、25%吡蚜酮WP对稻飞虱均有较好防效,3种药剂的持效性相当。武进点试验结果表明,50%呋虫胺WG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好于对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防效。50%呋虫胺WG和60%吡蚜·噻嗪酮WP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可在生产上与吡蚜酮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5.
几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褐飞虱的防效及用药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试验表明.10%烯啶虫胺AS、25%噻虫嗪WG和10%氯噻啉WP等三种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治五代褐飞虱,10%烯啶虫胺AS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3~21d对褐飞虱防效分别在83.3%~100%,25%噻虫嗪WG速效性较差但持效性理想.药后3~21d对褐飞虱防效分别在55.9%~90%,10%氯噻啉WP防效不佳。对褐飞虱的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褐飞虱的防治应贯彻“治前控后”的策略,做好药剂的交替使用,延缓褐飞虱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杀虫剂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害虫田间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药》2016,(7)
[目的]针对水稻害虫抗药性上升、化学防治药剂缺乏的现状,2015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了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结果]吡蚜酮、呋虫胺、烯啶虫胺对稻飞虱的防效较好,药后5、10 d的防效分别为80.3%、78.6%、81.9%和90.4%、86.0%、91.1%;异丙威、噻虫嗪、氟啶虫胺腈对白背飞虱防效明显优于褐飞虱,药后5、10 d的防效分别为90.7%、79.3%、92.6%和93.5%、98.3%、98.3%;毒死蜱、噻嗪酮对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防效较差,均低于79.2%。双酰胺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对二化螟残虫防效较好,药后21 d防效为80%以上;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杀虫单对二化螟残虫防效较差,防效为43.2%~72.7%;与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对二化螟残虫防效相比,有机磷类杀虫剂毒死蜱、三唑磷、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杀螟丹、昆虫生长调节剂甲氧虫酰肼的防效有明显的差异,这可能与当地用药习惯和二化螟抗药性有关。双酰胺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四氯虫酰胺、缩氨基脲类杀虫剂茚虫威对稻纵卷叶螟保叶效果较好,药后14 d都在85%以上,有机磷类杀虫剂稻丰散保叶效果较差。[结论]建议水稻主要害虫防治,轮换使用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防治稻飞虱,轮换使用双酰胺类、乙酰甲胺磷防治二化螟,轮换使用双酰胺类、茚虫威防治稻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7.
氟啶虫胺腈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仁魁  邹华娇  吴德飞 《农药》2012,51(8):619-620
[目的]明确240g/L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褐飞虱的田间控制作用及最佳使用剂量。[方法]采用田间喷雾法,对氟啶虫胺腈37.5、50、75、100 ga.i./hm2四种不同剂量处理防治褐飞虱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240 g/L氟啶虫胺腈悬浮剂37.5、50ga.i./hm2两种剂量处理,药后1~3 d对褐飞虱的防效为51.42%~68.51%,药后7~14 d的防效为61.00%~79.10%,与对照药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12.5ga.i./hm2剂量处理相比,速效性相当,但持效性差;而75、100ga.i./hm2两种剂量处理,药后1~3 d防效为67.18%~74.11%,药后7~14 d防效为81.26%~89.22%,与对照药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12.5ga.i./hm2剂量处理相比,速效性更好,而持效性相当。[结论]240 g/L氟啶虫胺腈悬浮剂75~100 ga.i./hm2剂量喷雾处理,能有效控制褐飞虱的发生为害,可供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进行了吡虫啉替代药剂的田间筛选试验.小区试验表明,10 d后5%氟虫腈SC 750 mL/hm2、48%毒死蜱·氟虫腈EC 900 mL/hm2和25%吡蚜酮WP 300 g/hm2对褐飞虱和灰飞虱的防效均超过80%,对白背飞虱的防效超过75%,而10%吡虫啉WP 600 g/hm2对飞虱的防效小于50%;示范试验表明,10 d后3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效依次分别为82.6%、85.2%和76.9%,15 d后对麦田灰飞虱的防效分别为83.9%、79.9%和82.4%,明显好于吡虫啉.因此,氟虫腈、毒死蜱·氟虫腈和吡蚜酮可以作为吡虫啉的替代药剂,并就3种替代药剂的合理使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几种药剂防治褐飞虱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毒死蜱、噻虫嗪、噻嗪酮、啶虫脒、吡虫啉、氟虫腈等6种药剂进行了防治褐飞虱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前,氟虫腈、毒死蜱(高含量)、噻虫嗪和噻嗪酮对水稻褐飞虱防治效果较好,药后7~10d,平均校正防治效果达到81.9%~92.7%;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了极高抗药性,防治效果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0.
《农药》2021,(8)
[目的]探索三氟苯嘧啶与烯啶虫胺2者复配的合理性及2者复配后对褐飞虱的防效。[方法]依据杀虫剂室内活性测定标准,通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进行测定。[结果]三氟苯嘧啶与烯啶虫胺之间联合作用表现为增效作用,最佳比例为1∶6。此比例下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复配制剂20 g/667m2对褐飞虱有较好的防效,施药后7 d防效高达90.30%,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0%三氟苯嘧啶SC和50%烯啶虫胺WG。[结论]三氟苯嘧啶与烯啶虫胺2者联合具有增效作用,可用于水稻田褐飞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谌江华  柴伟纲  孙梅梅 《现代农药》2011,10(3):48-49,52
为了比较几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笔者对25%吡蚜酮WP、24%螺虫乙酯SC、10%乙虫腈SC、70%吡虫啉WG和25%噻嗪酮WP等5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显示,25%吡蚜酮WP对稻飞虱的防效最好,药后3 d、7 d、14 d的防效分别为84.73%、91.07%、97.72%;其次为24%螺虫乙酯SC和25%噻嗪酮WP,药后14 d的防效均达82%以上;再次为10%乙虫腈SC,药后3~14 d的防效在58.76%~75.15%;70%吡虫啉WG防效最差,药后3~14 d的防效在67.80%以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不同吡蚜酮制剂对褐飞虱的控制效果及其应用技术,2013年开展了3种吡蚜酮制剂防治褐飞虱试验。结果表明:50%吡蚜酮WG和25%吡蚜酮WP制剂用量分别为300,600g/hm2时,药后28 d,防效大于88%,显著高于50%吡蚜酮WP的防效64.97%;这2种制剂的持效期长达30 d。  相似文献   

13.
邢华  蒋伟雁  许乾 《现代农药》2012,11(3):22-24,27
介绍了50%吡蚜·噻嗪酮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简述了该制剂的特点、配方筛选、质量技术标准和贮藏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产品分散性好,悬浮率75%以上,热贮合格,14 d分解率很小,各项指标符合水分散粒剂的要求。田间试验效果表明,该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后1 d,7 d,16 d防效分别为67.88%,94.68%,96.85%,明显高于吡蚜酮和噻嗪酮单剂的药效,是值得开发和推广的新型防治水稻稻飞虱的复配产品。  相似文献   

14.
25%吡蚜酮悬浮剂防治水稻后期褐飞虱田间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稻生长后期,田间褐飞虱百穴虫量6000~10000头的大发生形势下,用25%吡蚜酮防治褐飞虱每667m^2用24g,药后3d与7d的防效分别为73.69%与64.92%;每667m^2用30g,药后3d与7d的防效为78.55%与70.19%,显著优于参试的乙虫腈与烯啶虫胺。建议隔15~20d再次用药。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20%呋虫胺可溶粒剂对稻飞虱的防效,2016年开展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呋虫胺可溶粒剂对水稻稻飞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且对水稻安全,生产上有推广应用前景。建议20%呋虫胺可溶粒剂在水稻稻飞虱低龄若虫发生高峰期施用,其适宜制剂用量为450 g/hm~2。  相似文献   

16.
25%噻虫·吡蚜酮WP防治稻飞虱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栋 《现代农药》2014,(3):46-47,50
为明确25%噻虫·吡蚜酮WP对水稻褐飞虱及灰飞虱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小区药剂试验。结果表明:25%噻虫·吡蚜酮WP对灰飞虱和褐飞虱控制作用较好,建议在低龄若虫高峰期用药,制剂用量以180~360 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7.
白背飞虱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指导白背飞虱田间药剂使用,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湖南省长沙市白背飞虱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白背飞虱对噻虫嗪、吡虫啉、噻嗪酮、烯啶虫胺、异丙威的敏感度(LC50)分别为0.026 1、0.0534、0.0884、0.1759、27.366 1 mg/L.[结论]根据室内测定的敏感度以及药剂作用特性,在生产上可视白背飞虱发生情况,选择不同杀虫剂交替使用,以避免白背飞虱对杀虫剂敏感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8.
邢华  蒋伟雁  许乾  窦兴海 《现代农药》2011,10(4):53-54,56
湖南和江苏两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低龄若虫发生期,25%吡蚜.噻嗪酮悬浮剂用量300~600 g/hm2,对水稻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持效期长达16 d,且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综合室内外试验结果说明,新农药氟虫腈对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50gai/hm2处理的防效在90%以上,持效期可达40天,与噻嗪酮相当且优于异丙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