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当前国内建筑办对材料运用缺乏理性理解和真实表现的实际,通过对现代主义建筑大量成功驾驭材料和现代主义思想在中国近现代坎坷发展经历的分析,提出材料真实表达的三层逻辑内涵和材料建构法则,认为当代建筑师应在加强材料认知和理性建构材料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实践现代主义思想,从而为提高中国建筑整体水平提出一条可行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建筑思想是建筑师的思想底蕴,帮助其形成自己的思想与作品。在建筑设计发展过程中,有几次重大思想变革,其中现代主义建筑观是变革力度最强、影响力度最大一次。现代主义建筑观虽后期受到多方争议与批判,但其客观理性思想、空间诠释、材料运用方式等对当代的建筑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该文就现代主义建筑观中的空间、建构、观念三方面在当代建筑中的发展演绎进行陈述及案例分析。希望引起当代建筑学学生及建筑师对现代主义建筑学习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新建筑》2016,(5)
简要梳理1861—1965年间近现代不同历史时期中国语境下现代建筑是如何被建构和再建构的,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当前中国关于现代主义建筑历史书写中存在的盲点,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重新想象现代建筑。中国主流近现代建筑史虽已取得很多成果,但不少还处于无视建筑现代主义的建构性的状态,对现代认知体系的局限性认识不足。在建筑实践日益多元化的今天,需要补上反思经典现代主义建筑这一课。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现代建筑理论、建筑教育和建筑创作的先行者.冯纪忠先生在融会中西方文化的自身背景和中国古典文化的诗意情怀的双重影响下,基于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诠释和创新,合“理性的浪漫”与“诗意的现实”于一体,对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中国的启蒙、传布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文章简要回顾了冯纪忠先生在建筑教育思想、设计方法、设计实践等方面的相关思想与论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带来了诸多问题,病态的城市与建筑是其集中表现.为克服这些问题,本文探讨了如何借鉴西方现代建筑思想,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建筑观.提出了中国建筑发展的新思路,即要植根于本国现实,回归现代主义建筑理论的功能理性与经济理性,同时把地域建筑文化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相结合,进而实现城市与建筑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思想的概括,阐明了现代主义早期的空间与形式革命具有很大局限性,并指出抽象空间与形式压抑了现代建筑的“建构”表达,使现代建筑在很大程度上有失全面。  相似文献   

7.
温热现代主义是对二战后20 世纪40 年代至70 年代中期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建筑实践特征的概括。其以亚热 带气候和文化特征为基础,对现代主义建筑进行地域化改良,发展出具有昆士兰特征的现代建筑,具有重要的理论 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介绍了温热现代主义的特征与建筑实践,并进一步从昆士兰现代建筑教育、昆士兰建筑的亚 热带反思等方面来追溯温热现代主义思想来源。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温热现代主义置入国际现代主义地域性反思 的语境中,指出其地域化现代建筑的生成路径和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贡献,并讨论其对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周静 《城市建筑》2014,(9):380-380
GMP事务所在中国实践中,以对现代主义的延续、极少主义简洁形式、技术理性为先导的理性特质和带有隐喻个性的浪漫气质相结合,成为了中国最成功的德国事务所。它持续为现代中国建筑创造新的样本,探索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现代主义从西方传入中国以来,国内建筑师不断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辗转徘徊,举步维艰。解构主义作为后现代的一种批判性思潮,对传统与现代的"主导"都提出质疑。文章试图从形式、材料、空间分析解构主义与中国传统建筑之间的适用性,归纳并总结解构主义思想对当代中国建筑设计中传统语意表达的影响和对中国传统建筑现代化转型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德绍包豪斯校舍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一面旗帜,影响了现代建筑和现代建筑教育的进程:文远楼亦被称为中国的"包豪斯"校舍,是同济大学建筑系长期的所在,是中国现代建筑的"钥匙盒"。在包豪斯诞生100年之际,作者对这两座建筑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对比它们的历史意义和建筑本体的异同,由此管窥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和现代建筑教育理念的源流。  相似文献   

11.
当今建筑流派的技术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峰 《新建筑》2000,(3):49-50
从技术观念的角度对当今世界两大建筑流派--后现代主义与晚期现代主义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通过在技术观念、设计思想、审美取向与表现手法上的辩证对比,谋略揭示建筑艺术在现代科技高度发展之后的新的价值取向--浪漫与理性的融合与交织。  相似文献   

12.
The phenomenon of Post Modern culture has manifested itself primarily in two ways in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production and discourse. One, which is almost exclusively stylistic, has attempted to seek a renewal in architecture through the rejection of all aspects of Modernism in favor of a picturesque and superficial Classicism. This version of Post Modernism accepts de facto the pluralist world-view of contemporary capitalist development and avoids the larger questions of architecture's place within the complexities of today's socio-political universe. The other manifestation of Post Modernism in architecture is theoretical. It seeks a critical reading of architecture within the complex labyrinthe of contemporary culture. It tries to understand how meaning has come to have a tenuous existence in the artifacts and life of our time. It has proposed, both through theory and practice, various possibilities as to how we might negotiate this situation. This paper engages in discussion and critique of both of these orientations, their implications and ramifications.  相似文献   

13.
刘欢  李嘉华 《城市建筑》2014,(18):263-263
文章以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建筑发展所呈现出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探索了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提出从中国的文化历史中重新梳理中国建筑的框架体系,建立中国建筑的评判标准,将其作为中国建筑发展方向的一个指引。  相似文献   

14.
万书元 《新建筑》1999,(4):66-69
主要论述了新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论基础,内涵,美学特征及其对当代建筑实践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石材是地域性建筑常常选用的材料,除却自身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以外。石材还承载着地域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人文精神等因素,在建筑中既可以表达现代感又能够秉承传统,深受建筑师青睐。一方面,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可以依靠现代技术根据建筑的需求来应用石材,另一方面,石材在任何一种应用过程中依然秉承着古代的传统,表达着建筑的地域特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收集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总结法等,研究石材在当代建筑的地域性表达中的应用,并进行对应用方法的归纳总结,从而提出对未来用石材来表达建筑的地域性的应用方法,其结论对构建不同的城市中的建筑和地方风貌以及空间意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施瑛  孙一民  潘莹 《建筑师》2011,(4):83-87
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Team10并不是一个建筑师事务所.更像是一个松散的学术组织。Team10中的建筑师们各自独立开业.建筑理念也不尽相同.但对国际式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质疑这一共同目标.使他们凝聚在一起。Team10提出的各种关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理论至今对当代中国仍具有参考价值。更为重要的是,Team10在三十多年的活动时间里.所呈现出的开放性、批判性、独立性、包容性,已成为Team10小组的根本精神所在。研究与学习Team10的精神.对于反思当代中国建筑与城市规划实践.改变当代中国建筑与城市理论浮躁而又空洞的现状.促进中国建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Fulvio Irace focuses on the internal tendencies of Italian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In his identification of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he recognises the part that a consolidated approach to Modernism has played. Looking backwards as well as forwards, Modernism in Italy, in all its manifestations, has been simultaneously concerned with ‘the exaltation of the new’ and ‘the obsession with memory’.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张晓春 《时代建筑》2010,(4):144-151
文章通过几座昆士兰当代建筑案例的分析介绍,指出当地的建筑是一种根植于地方气候条件、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室内外空间流通、空间体验和使用的,强调适应性、实用性的现代主义建筑。  相似文献   

19.
从公元4世纪罗马人将玻璃用在建筑门窗上开始,玻璃作为一种神奇的材料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直至当代,玻璃材料更是建筑设计领域热衷的话题,其制造技术、建造体系、表达方式和哲学意义也更为丰富。本文以当代建筑作品为例,从三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视角,剖析建筑师对玻璃材料之于空间、环境、审美情趣和哲学范畴上的探索,探讨玻璃作为建筑材料的诗性表达,获得另外一种对于建筑的人本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