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天芳 《小氮肥》2014,(2):13-15
<正>0前言在氨合成过程中,氢气是合成氨的主要原料,为了使合成塔中的氢气具有较高的氢分压以保持氨的转化率,需不定期地向外排放一部分循环气,以降低循环气中惰性气含量,因此会不可避免地损失了放空气中的一部分氨及氢气。氨合成尾气主要由合成放空气和氨槽弛放气组成。目前,回收氢气有3种方法:低温分离法、变压吸附法和膜分离法。低温分离法是一种较成  相似文献   

2.
<正> 合成氨生产中,为了维持循环气中惰性气体的平衡,必须从合成系统的循环气中排放出一部分富集了惰性气体(Ar+CH_4)的循环气。这部分气体称为弛放气。此外,氨贮罐系统随着减压,也要释放出一部分气体,称贮罐气。弛放气和贮罐气总称为合成氨尾气。合成氨弛放气的排放量一般为150~200标M~3/吨氨。组成成分大致为:H_250—60%、N_218—20%、Ar3—6%、CH_4 10—20%、NH_37—10%,以及少量的Kr,Xe。对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厂,弛放气中还含有H  相似文献   

3.
在合成氨生产中,进入合成系统的原料气除氢、氮外,尚有少量甲烷和氩。它们并不参加合成反应,而是在循环气中不断积累,减少有效组分氢、氮的分压,从而降低氨合成得率,增大循环压缩机负荷。故生产中必须将部份循环气放空,以保持系统内甲烷、氩的物料平衡。对中小型合成氨厂,放空气量为110~160标米~3/吨氨,其中含H_253~58%、N_218~22%(随造气及合成工况条件而有些波动)。国内现绝大多数中、小型合成氨厂对放空气回收及其合理利用的问题尚未妥善解决。有些厂全部当低热燃料,有些也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三线(平衡线、最适宜温度线、操作线)法优化设计的ⅢJD3000-DN2500氨合成系统的结构、工艺参数、工艺流程,从理论和运行效果方面说明原料气中甲烷含量对氨合成的重大影响。介绍了其在金华润、丰喜临猗、金大地公司的应用效果:在非纯净原料气,高甲烷循环气等不利条件下,日产合成氨850~1000t,系统压力15.5~16.8MPa,合成塔(加废锅)阻力0.40~0.55MPa。  相似文献   

5.
大型合成氨厂排放气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合成循环气中惰性杂质(氩、甲烷等)的积累,使合成反应率不致下降,在合成循环迥路中必须连续地排放一部分循环气,这部分气体称作为排放气。合成氨排放气含有丰富的工业气体(氢、氮、甲烷)和稀有气体(氩、氪、氙、氦),是一种宝贵的工业原料气。但是,长期以来都作为燃料气烧掉,这是一项很大的资源浪费。自六十年代起,随着合成氨装置的大型化发展,排放气的综合利用已引起重视。目前国外大型氨厂大多考虑排放气的回收利用。国内对此进行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已设计并将着手建设两套大型氨厂的排放气回收装置。合成氨排放气经回收利用后,与用作燃料气相比,经济效益可提高十倍至数十倍(根据回收的产品种类定),可以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减少产品能耗的目的。一、合成氨排放气的组成及利用对于日产千吨以上的合成氨厂排放气的排放量约  相似文献   

6.
利用合成氨尾气本身的压力膨胀制冷,膨胀后的低压、低温气体在高效换热器中返流,冷却正流进入系统的合成氨尾气,随着尾气温度的降低,其中的氨变为液体并与其它组分分离。该系统除了仪表控制用电外, 无需额外动力输入。该技术不仅可用于回收合成氨生产中合成放空气、液氨贮罐气中的氨,也可用于回收合成氨系统弛放气中的Ar及净化进入氨合成塔的原料气。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氨合成化学反应平衡曲线、最适宜温度曲线获得最高氨净值为目标,通过优化反应器结构及工艺流程,设计了ⅢJD3500型DN2 500 mm三层四段氨合成塔及配套流程.在原料气中甲烷含量、循环气中甲烷含量均高的实际工况下,该系统产氨能力达900 t/d左右,系统压力≤18 MPa,系统阻力≤1.2 MPa,氨合成塔阻力≤0.5 MPa,出塔气中合氨体积分数达到14%,塔阻力运行指标与设计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循环气CH_4含量是合成氨生产的重要控制指标之一。按规定合成氨三千吨型厂循环气为CH_4>12%,五千吨型厂CH_4>15%。桐乡化肥厂循环气CH_4含量控制在23~25%。这个指标最佳值应是多少?现根据合成新鲜气耗量及碳铵生产中NH_3与CO_2平衡问题的估算,对此作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氨合成化学反应平衡曲线、最适宜温度曲线获得最高氨净值为目标,通过优化反应器结构及工艺流程,设计了ⅢJD3500型DN2 500 mm三层四段氨合成塔及配套流程.在原料气中甲烷含量、循环气中甲烷含量均高的实际工况下,该系统产氨能力达900 t/d左右,系统压力≤18 MPa,系统阻力≤1.2 MPa,氨合成塔阻力≤...  相似文献   

10.
技术服务     
氨合成用氢氮气干燥方法一种用于小合成氨厂补充新鲜气干燥方法,在高压下采用沸石分子筛吸附干燥。吸附干燥后的氢氮气不经氨冷,在合成塔入口前与循环气混合进入生产系统。分子筛吸附剂采用出塔气再生,吸附后的氢氮气中残余水含量可  相似文献   

11.
氨是重要的基础化工产品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当今合成氨生产中,节能降耗减排放在首要位置。结合氨合成生产工艺,氨合成原料气采用甲醇合成、甲烷化净化相结合的工艺技术及轴径向氨合成反应器结构形式来生产合成氨,可大大降低合成氨生产原料消耗,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降低合成氨生产成本、适应环境发展要求,实现合成氨规模化、国产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氨合成回路的弛放气、贮罐气和填函气三者总称为合成氨尾气。其排放量据我厂实测为319.75Nm~3/t·NH_3,其中除 CH_4、Ar 等外,H_2、N_2均为合成氨的原料气。合成氨尾气曾长期被视作“废气”排入大气,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1977年,我厂将尾气净氨处理后,作为燃料烧掉,其中合成氨原料气——氢气也随  相似文献   

13.
颜鑫 《中氮肥》2001,(2):22-23
在以煤为原料的中小型合成氨厂中 ,大都采用两次分离液氨并副产蒸汽的流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 ,该流程已日趋成熟 ,目前一般比较注重合成塔内部结构的改进或合成塔尺寸的放大 ,以达到降低塔内阻力和提高合成氨产量的目的。但由于合成氨余热的综合利用率不高 ,使该类合成氨工艺的吨氨能耗一直居高不下 (相对以油、气为原料的大型合成氨厂 )。本文提出在氨合成塔外设置一个塔前预热器 ,利用氨合成塔二出气体的余热来预热一进气体 ,结合合成塔内部结构与外部流程的协调改进 ,达到大幅度降低冷却水消耗、减轻合成塔内换热器负荷、提高合成塔容积…  相似文献   

14.
该厂上了一套锡山市雪浪膜分离化工设备厂生产的中空纤维膜分离提氢成套装置。投运后氢回收率达85%~95%;甲烷气降低10%~12%,相当于合成塔增加8%~10%的反应容积;合同压力下降3~5MPa;吨氨节电80KWh。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在氨厂合成工艺过程中,为了避免合成气循环回路中惰性气体(氩、甲烷等)的积累,使合成反应率不致下降,必须连续地排放一部分循环合成气。这种排放的循环气称为弛放气,亦称为合成氨尾气。对于典型的现代氨厂,每吨氨产品的弛放气排放量约为180~240Nm~3。弛放气的组成随采用的合成氨流程及操作条件而异,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小合成氨生产采用的气体净化和合成工艺。均存在弛放尾气的处理和利用问题。以无烟块煤或碳化煤球为原料的氨厂,合成循环放空气和氨贮槽气经水洗回收氨后的排放气,其典型组成是:H_260%、N_20%、CH_414%、Ar5.5%、NH_30.5%。这是一笔财富,当精炼气含惰性气1.2%,循环气的惰性气体控制在18%时,按每生产1吨氨需精炼气2837M~3计。排放气量为(2837×1.2%÷18%=188标M~3/吨 NH_3。实际测定,一般都超过此气量,对以褐煤为原料的氨厂,这个问题更加突出。氨厂弛放尾气的回收利用,是当前合成氨生产节能降耗的重要有效措施之一。近年来,我国氨厂利用的途径一般是用于燃烧,  相似文献   

17.
王建武 《中氮肥》1998,(1):32-33,35
我厂是年产8万吨合成氨的中氮厂,合成氨系统为两套并联使用。新合成塔内径为1000mm,采用内部换热三套管内件,中置锅炉。旧合成塔内径为800mm,采用双层并联扁平管并流内件。今年旧合成塔更换催化剂时选用活性温度低的ZA-3型催化剂,代替以往使用的A110-1型催化剂。为了不影响生产,在维持新塔满负荷生产的情况下,对旧塔进行升温还原。现将此次催化剂升温还原小结如下。1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简况1.1工艺流程我厂氨合成的工艺为传统流程,即合成塔出口气经水冷一次分氨,循环气加压后在滤油器中与新鲜气混合除油水,冷凝塔、氨蒸发器…  相似文献   

18.
山西洪洞焦化厂以焦炉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设计能力年产合成氨5.19万吨。合成氨系统流程为:焦炉气经A.D.A湿法脱硫、4 M16低压机压缩、干法脱硫、甲烷加压部分氧化、中温变换、氧化锌脱硫、低温变换、氨基乙酸脱碳、甲烷化、氨合成。  相似文献   

19.
在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原料气中一般含有1.5—2.0%的甲烷气和极其微量的惰性气。甲烷和惰性气不参加生成氨的反应,会在反应气中不断积累增加。导致氨转化率降低及动力消耗增加。为使甲烷和惰性气含量控制在一定限量范围(一般控制在20—25%之间),必须经常放掉一部分反应气。这一部分气体,称为合成放空气,俗称弛放气。  相似文献   

20.
合成氨联产甲醇可以提高原料气的利用率,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本文从醇氨比、造气、变换气、脱碳、合成气脱硫、甲醇合成塔内件设计、甲醇精馏塔和精馏流程、弛放气脱醇等方面探讨了合成氨联产甲醇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联醇生产中新的并联工艺及联醇生产串联甲烷化的双甲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