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正> 锻件在锻打成形后,立即在高温奥氏体状态下进行淬火冷却,随后给予高温回火,用以代替一般采用的锻后置冷→淬火→高温回火的工艺,这就是所谓“锻热淬火”。它把锻造与热处理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个完正的工艺过程。从热处理角度来看,它是属于高温奥氏体的形变热处理。 锻热淬火由于其对工件的强韧化作用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国内不少工厂已用于生产,大量的发动机中小型锻件(如连杆、齿轮等)正在用户受到运转的考验。实践  相似文献   

2.
<正> 形变热处理可分高温、中温、低温三种。本文所介绍的是高温形变热处理——利用锻造余热直接淬火。 高温形变热处理虽然不及中、低温形变热处理那样显著地提高材料性能,但和普通热处理相比,却有下列优点: 1.利用锻造余热直接淬火,可以显著缩短生产周期; 2.可以明显地提高材料的强度指标; 3.便于安排锻造—热处理生产自动线。 这一新工艺之所以至今没有得到广泛地推广应用,其原因之一是过去的研究重点多  相似文献   

3.
对45#钢圆环套筒类支座零件进行调质处理时,发生多个零件圆环内壁出现裂纹。采用ICP光谱仪、光学金相显微镜及宏观特征等手段对裂纹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批零件因热处理淬火前锻造工艺控制不当,锻造温度高,达到该材料的过热、过烧温度,造成显微组织中非金属夹杂物沿晶界分布及混晶、晶粒粗大等缺陷,弱化了晶界,降低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淬火过程中由于热处理残余应力的变化,在几何尺寸小、形变空间也小的内壁形成沿晶扩展的淬火裂纹。  相似文献   

4.
超硬铝LC4合金热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LC4合金的淬火过烧显微组织的起始温度、最佳淬火温度、时效温度;探讨了不同淬火温度下显微组织的变化与办学性能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出最佳淬火、时效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5.
<正> 一、前言 1972年以来,许多研究者报导了淬火温度对钢机械性能的影响,尤其是对钢断裂韧性K_(1C)的影响,但这些报导讨论的问题往往集中在超高温淬火提高钢断裂韧性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以及随着淬火温度升高K_(1C)及CVN变化的不一致性等问题上,至于高温淬火在生产上的应用,不同淬火回火温度对钢组织性能影响的规律,却报导较少。本文的目的是较全面地研究30CrNi2MoVA高强度低合金钢经不同温度淬  相似文献   

6.
<正> 一般情况下,为了使钢获得良好的强韧性,大都采用传统的“高温奥氏体化→淬火→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固然,这种工艺与其它热处理(如正火、退火)工艺比,在钢材化学成分固定的前提下,可以赋于钢材较高的强度水平;但是也有它不可避免的缺点,如:自较高的奥氏体化温度急剧冷却(淬火)时,钢材尺寸会发生变形;尽管后来经过回火,但仍具有较甚的裂纹源,因而导至较差的断裂韧性;为了保证较大工件淬火  相似文献   

7.
一、基本情况模具淬火成形是一种工艺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能对固溶热处理铝合金或钛合金板材同时进行成形和淬火。工艺过程为:把工件加热到固溶热处理温度;在该温度下保持足够的时间,使合金充分固溶、成形,成形后立即在模具中淬火。模具淬火成形后,得到一个完全成形并经热处理的零件。成形前的加热,使材料弹性引起的回弹量降低到零。成形后立即模具淬火,  相似文献   

8.
<正> 一、前 言 碳氮共渗工艺是目前广泛用于提高齿轮类零件的表面耐磨性能和接触疲劳抗力的一种热处理方法。由于碳、氮原子的同时渗入,碳氮共渗层,通常存有较多数量的残留奥氏体。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残留奥氏体对渗层承载能力的提高是有害的。因此,在生产中通常采用高温回火(淬火前)、冷处理和重新加热至较低奥氏体化温度再次淬火等工艺  相似文献   

9.
<正> 一、前言 亚温淬火利用韧性相铁素体的存在而获得复合细化组织从而发挥其强韧性的威力。对结构钢进行高温亚温淬火(加热温度接近于Ac_3)可以获得在马氏体基体上保留少量弥散分布的细小铁素体组织,从而具有以下几方面优点:1.提高钢在室温和低温下的冲击韧性,因而扩大材料的使用范围;2.降低钢的冷脆转折温度,与常规淬火相比,使材料可在更低的温度下处于韧性状态,3.抑制钢的可逆回火脆性,因而可降低调质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前言 钢的淬火和回火工艺是最常采用的一种热处理方法。淬火钢经回火后的硬度主要取决于回火温度和回火时间。也就是说,淬火回火钢的硬度H是回火温度T和回火时间t的函数,即H=f(T,t)。早在1945年Hollomon等人。根据著名的Arrhenius公式导出  相似文献   

11.
形变热处理近年来在国内外都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迅速的发展。 形变热处理种类繁多,中碳结构钢锻造余热淬火是其中之一。所谓锻造余热淬火即在零件锻造成形后利用锻造余热立即进行淬火的一种工艺。由于锻热淬火有很多优点,所以在生产上已逐步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2.
1.41%C超高碳钢淬火高温回火球化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淬火+高温回火热处理对碳的质量分数为1.41%超高碳钢进行球化处理,研究碳化物超细化的机理,确定最佳的球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850~1100℃范围内淬火时,随着温度的上升,碳化物不断溶入奥氏体,使粗大碳化物颗粒变小,回火后不仅从针状马氏体中析出均匀细小的碳化物,同时在残余奥氏体中也析出大量均匀细小的碳化物,碳化物数量增加。钢中含有抑制碳化物长大的Al和Cr元素,在550~750℃高温回火时,温度越高球化效果越好,即使在1100℃淬火+750℃回火后碳化物颗粒尺寸仍然保持在0.1~0.3μm。  相似文献   

13.
王洪  郭旭红  王伟 《兵工学报》2011,32(1):63-68
等温淬火球铁(ADI)作为性能可设计材料,其热处理工艺参数的优化设计是开发性能优良的ADI材料的关键.在不改变热处理生产条件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等温淬火温度和时间,分别制作出不同力学性能检测数据的各种试样,并将实验数据用于建立热处理工艺参数与力学性能的模糊减法聚类函数模型.以抗拉强度、冲击韧度、硬度等力学性能为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14.
我国热处理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多参数热处理和复合热处理工艺、加热源和加热方式、淬火介质和淬火方法、热处理设备、新材料与热处理工艺相结合、节能和环境保护、热处理生产的自动化和专业化等七个方面,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我国热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 1.IR淬火 IR是Induction Resistance的略语,也可称为高频电阻加热淬火。高频淬火较渗碳、碳氮共渗等表面硬化热处理节省能源,用低电压高电流的通电电阻加热方式,适用于棒材等零件的直接加热,IR淬火就是在通电电阻加热的基础上又加上了高频感应效应。  相似文献   

16.
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冲蚀试验机等手段研究不同温度退火热处理对超音速火焰喷涂WC-10Co4Cr涂层的微观结构、显微硬度、结合强度、耐磨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退火热处理温度低于450℃时,涂层的相组织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显微硬度及耐干摩擦磨损性能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并在450℃时出现峰值;当热处理温度高于450℃时,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涂层中WC、Co、Cr相的含量逐渐降低,大部分转化为CoWO_4、Cr_2O_5、C_6WO_6等氧化物相,涂层的孔隙率明显升高,耐泥沙冲蚀性能明显降低;当热处理温度升高到600℃以上时,涂层的结合强度开始降低;当热处理温度为850℃时,涂层整体剥落。  相似文献   

17.
<正> 在近年来发表的一系列论著中,都讨论过高温淬火可显著提高高强度钢断裂韧性的可能性。其结论表明:提高奥氏体化温度(t_a)可降低疲劳裂纹的扩展速度,也可降低淬火钢的延迟断裂倾向。但高温淬火的实际应用是较为复杂的,因为提高温度(t_a)常常使冲击韧性(a_H)急剧降低,这是由于钢加热至1100~1200℃时奥氏体晶粒急剧增大的缘故。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热处理工艺为重点,试验研究了T10钢合页精冲下模热处理变形的一般规律。试验表明,采用球化过程良好的组织作为原始组织,合理调整淬火加热温度和淬火介质,可达到减少和控制其变形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裂纹断口宏观形貌、显微组织、裂纹断口显微形貌、显微裂纹特征和残余应力等角度对裂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零件裂纹为淬火裂纹.淬火温度过高,孔边缘残余应力集中导致发生沿晶开裂,针对零件开裂原因,提出严格控制热处理工艺参数、改进零件结构设计、热处理后进行质量检查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齿轮渗碳淬火变形原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渗碳淬火齿轮的变形规律,分析了渗碳淬火齿轮变形的原因,提出了减小和控制渗碳淬火齿轮变形的措施,主要可通过采用优化零件结构、完善机加工与热处理工序配合、优化热处理工艺等方法减小零件内部应力,改善热处理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