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旅游景点名称不仅具有标识作用,也是外国游客了解景点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大量实例分析总结了音译和意译两种翻译方法在翻译旅游景点名称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根据景点名称不同的功能及特色尽量使英译体现景点名称的音美、形美、意美.  相似文献   

2.
通过收集上海市主要涉外旅游景点中英文对照版宣传资料,对上海旅游景点宣传资料英文版本进行了全面的质量分析。结果发现上海旅游景点宣传资料英文翻译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在此以功能学派翻译目的论的原理为理论框架,从翻译的目的性出发,举例分析了旅游城市上海的景点英译中存在的实用性、文化性以及语言性翻译失误的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承德避暑山庄景点翻译所存在的问题,探索旅游景点翻译应该遵循的原则,以期达到提高旅游景点英文翻译的质量,更好地促进景点对外宣传以及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从语言功能角度解析旅游景点名称的结构成分和翻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几十个旅游景点名称的正式英文文本,研究剖析了景点名称的结构和基本成分,并在语言功能理论的指导下,归纳描写了主要语言功能传达过程中所采用的翻译方法,探讨了翻译过程中应采用的潜在规范。  相似文献   

5.
承德避暑山庄景点名称英译错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景区的景点名称是游客接触到的第一道风景,提高其英译质量至关重要。运用相关翻译技巧理论,对避暑山庄景点名称英译所存在的问题,从完全音译、完全直译、和完全意译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作者的相关见解,并指出山庄内同一景点名称应采用统一的英译译文。  相似文献   

6.
在调查了桂林景点翻译现状的基础上,从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个方面对桂林景点翻译中存在的语用失误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旅游景点翻译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归化和异化与武汉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武汉旅游业的发展,外国游客日益增多。相应地,各景点也采用了中英两种语言的公示语,但是其中的翻译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将结合具体实例,运用归化和异化理论分析武汉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目前湖南旅游景点介绍的英译不尽如人意。针对湖南主要旅游景区的调查,对其中的错误翻译提出了修改建议,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对汉英旅游翻译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作者希望能够引起译界对于旅游资料翻译质量的重视,扩大湖南旅游国际知名度。  相似文献   

9.
旅游资料英译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外国友人对我国旅游景点的印象与评价,在整个对外旅游工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从旅游资料翻译的基本原则之一——等效原则进行分析,主要以四川地区的部分旅游景点的译文为例,探讨等效原则在旅游资料英译中的具体运用策略及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Floyd算法探究了最短路问题,经过Matlab实现后将其应用到旅游线路优化设计中。选取了甘肃及周边地区13个旅游景点,求得从任意景点出发到任意目的景点的最短路,以及途中必须给定两个景点的最短路问题。  相似文献   

11.
提升旅游翻译的美学价值对于吸引国际游客,增强国际游客旅游体验起到重要作用。鼓浪屿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岛上景点介绍的英译本翻译严谨,美感十足,具有良好的美学研究价值。从翻译美学视角出发,以鼓浪屿各景点介绍文本的英译本为例,从语音、词汇、句法、意象、情感五层面入手,探究其翻译审美的再现方式,为提升旅游翻译的美学价值提供参考,增强翻译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2.
旅游形象指的是旅游目的地,包括其旅游活动、旅游产品及服务等,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总体印象。它综合了游客对景点的山水风情特点、民族风情、地貌地态等游览观光后的独特感受和综合体验。本文分析了洛带古镇旅游景点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提升其形象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基本主张,认为旅游资料的翻译应当遵循功能翻译理论提出的基本原则。依据功能翻译理论,分析了福州"三坊七巷"部分景点介绍文字的英译文本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景点介绍文本的功能是向游客介绍景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景点的知识,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旅游经济的发展。"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是接受美学中的两个主要的概念,其对景点介绍英译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本文对接受美学进行了阐述,并针对该理论对景点介绍文本英译的启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期对旅游翻译提供一些参考,从而提高其翻译质量,最终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旅游业不断发展、旅游有关信息过载、用户难以选择合适旅游景点等现实问题,研发了融合神经网络与矩阵分解的Tr-DNNMF旅游景点推荐模型。该模型将采用神经协同过滤模型的框架,使用广义矩阵分解模型和多层神经网络模型作为预训练模型单独训练,再对这两个模型进行融合,预测用户对景点的评分并进行景点推荐。本模型将矩阵分解的线性和深度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相结合,对用户-景点的潜在特征进行建模,使模型既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又有强大的拟合能力。利用国内旅游景点用户交互数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融合模型比单独模型的NDCG@10提高了7%,HR@10提高了0.5%。  相似文献   

16.
在国内旅游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随之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主要有服务意识不强、周边相关行业发展滞后等等,其中,又以旅游翻译的问题尤为突出.很多景点的翻译错误百出,不但影响了国外游客的旅游体验,更不利于对外旅游宣传.因此,分析旅游翻译的问题所在,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是当前提高我国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运用ArcGIS技术与计量数学方法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04个乡村旅游景点的类型分类、时间变化特征、空间格局分布特征和发展等级结构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黔东南州乡村旅游景点类型可划分为4个一级类别和10个二级类别,各类别旅游景点发展规模和空间结构差异较大。从时间演变看,2004—2012年为黔东南州乡村旅游发展的起步阶段,此阶段4个一级类别的乡村旅游景点发展规模较小,增长速度缓慢;2012—2018年为黔东南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增速阶段,此阶段乡村旅游发展规模有了一定的成效,提速明显。从空间演变看,4个一级类别的乡村旅游景点整体分布不均衡,交通条件和水资源环境对各类型景点的空间分布有巨大影响,区域内乡村旅游景点整体集聚程度较高。各县市间乡村旅游景点的发展等级指数存在差异,雷山县的发展等级指数最高,指数为2.68;麻江县、天柱县、镇远县最低,指数均为0.14。  相似文献   

18.
国内风景区景点名翻译存在许多问题。文章以武夷山风景区为例,简要分析了景点名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由,讨论景点名梯级翻译标准,论述景点名翻译相应的5大类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时间通达性和空间关联程度,对比分析了2009年和2018年成都地铁建设对城市旅游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地铁建设的发展,①成都中心区交通通达性水平有了极大提升,与未开通地铁的2009年相比,2018年整体上提高了30min,但东部区域仍落后于其他各区;②位于中心区的3A、4A景点绝大多数都已进入90min圈层,但位于东部区域旅游景点通达性水平提升幅度不大;③在大成都范围内,地铁建设对于成都周边区交通通达性水平的提高作用有限;④周边区的旅游景点的通达性水平变化不大;⑤中转站或景点附近的普通站与旅游景点的空间关联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20.
基于Python编程技术,以2020年9月抓取到的1 223条贵阳市旅游景点POI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l0.8平台,采用最近邻指数、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贵阳市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叠加DEM高程数据、路网数据、人口密度数据以探寻旅游景点分布规律.研究发现:总体分布以老城区为核心,周边城区为放射型点状分布;景点沿高速公路和铁路分布特征明显;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分布特征和集聚特征各异,游园类和广场类景点分布特征与整体分布相似,呈"Y"字型,风景名胜景点呈现"T"型布局结构;红色旅游景点呈现独立分散式分布,缺乏系统性规划;多距离空间分布特征显示全市整体特征空间尺度为24 km;整体上看贵阳市景点分布与人口密度分布情况耦合程度较高,各地区旅游景点数量与地区GDP和人口数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50%以上的景点分布在海拔1 100~1 300 m,分布的坡度为5°~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