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黄河下游的游荡性河段是现阶段防洪的重要河段,有计划地进行河道整治是延长现行河道寿命的主要措施。过渡性河段及部分游荡性河段的整治实践表明,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可以进行以防洪为主要目的的微弯形整治,工程的布设应满足排洪及宽滩区滞洪沉沙的要求。小流底水利枢纽将于2000年建成,可为游荡性河段赢得20年左右的冲淤平衡时间,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进行整治。  相似文献   

2.
黄河动床模型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河下游河南段河道宽浅,含沙量极高,河床组成为细沙,洪水期河槽冲淤演变剧烈,为典型的游荡性河道,因此进行黄河游荡性河段的动床模型试验,困难很大。根据我们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研究黄河河床演变定性的问题,可以采用自然模型法,研究定量的问题,可以采用比尺模型法。本文主要是介绍这两种模型试验方法的相似原理与设计方法,并给出了黄河动床模型试验的主要实例。  相似文献   

3.
游荡型河段河道宽浅不一、主流摆动幅度大,水沙运动及河床演变极为复杂,水沙数学模型中存在的问题也最为突出。在对现有研究成果及游荡性河道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测水沙资料,考虑游荡型河道水沙条件、地形条件变化剧烈的特点,通过建立能够反映游荡型河道特性的阻力、挟沙力沿河宽分布计算的公式,提出了游荡型河道主流摆动的计算模式。同时,结合现有的河岸崩塌计算模式,建立了游荡型河段水沙数学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黄河下游花园口—辛寨天然河段。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能较好地模拟出不同时期主流线摆动情况,还能模拟出河床的纵向冲淤以及横向变形,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较好,说明该模型能够反映游荡型河道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首先基于河床演变理论及实际经验分析了游荡河型形成的4个条件,它们是堆积性、坡降大,河道宽浅、滩槽差小,流量变幅大、洪水暴涨暴落。其次,根据三门峡水库运用初期1960—1964年黄河铁谢—裴峪段游荡性已基本消失的实测资料,和丹江口水库汉江下游由游荡性分汊河道转化为单一河道的趋向,论证了局部河段游荡性减弱和消失的可能性。为了实现长河段游荡性消失,提出的主要措施是:完成水沙调控体系特别是古贤和碛口水库的建设;大范围调水调沙,使黄河下游河道不淤,同时避免暴涨暴落;减缓坡降,使断面趋向窄深,并加大滩槽差,稳定主槽。再结合其他措施,黄河下游河道游荡性有可能消除。最后,指出了消除游荡性的难度。  相似文献   

5.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恩惠 《人民黄河》2000,22(9):22-23,25
系统介绍了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近年来利用河工模型开展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演变、河道整治及其有关问题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工程适应性,河道演变规律及历次河道整治规划治导线的检验与修订试验成果。通过对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工程设计有关问题的探讨,指出河道整治设计流量以选取4000m^3/s为宜;东坝头以上河段河道整治河宽可降为1000m、东坝头以下可降为800m,潜坝过水后应计入或部  相似文献   

6.
黄河小浪底水库下游河床冲淤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悦 《人民长江》1997,28(6):21-23
根据黄河水沙特性,运用适合于多沙河流的挟沙力公式,研制出应用于黄河下游河道变形数模程序。通过对黄河铁谢至利津河段长系列演算与分析,预估小浪底水库运用后,坝下游河道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冲淤变化,以铁谢至高村段河床冲淤变化较大,高村以下河段冲淤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7.
刘艳 《陕西水利》2013,(3):126-127
本文通过黄河龙门下游禹门口出口段河道纵、横向演变和河段内深泓、洲滩、汊道、岸线等的平面变化,分析该段河道演变情况。结果表明:该河段历史演变过程呈冲淤平衡状态;近期演变呈淤积状态;在自然条件下,河床演变的总趋势以冲淤平衡为主。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建设规划意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还不能有效控制河势,主流游荡多变,工程自身稳定性差,针对这些问题,根据1990年以来下游来水的实际情况及小浪底水库建成后的来水来沙条件,提出了规划期间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的整治方案,规划治导线,原则,目标及建设安排意见。尽快完成重点河段工程布点,完善和加高固现有工程,大力推广新结构、新材料,使河道整治能适应小浪底水库水沙变化和河床演变的新形势,并使2020年前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势得到基本控制。  相似文献   

9.
《人民黄河》2014,(9):38-40
通过对黄河宁夏河段河道演变的分析,研究了宁夏河段河道冲淤及河势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3—2009年,黄河宁夏段下河沿至青铜峡河段河道多年平均冲淤平衡,青铜峡至石嘴山河段河道呈淤积状态。宁夏河段河道的冲淤变化主要取决于来水来沙条件,1986年以后汛期水少沙多,泥沙全部淤积在河道主河槽内,主槽淤积萎缩,中小洪水水位明显抬高。宁夏峡谷河段及卵石河床冲淤变化及主流摆幅较小,其余河段河床冲淤变化及主流摆幅较大。河道整治工程的实施对控制河势变化有积极作用。黄河宁夏段水沙条件、河道边界条件及河床质地是影响河道演变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0.
黄河北干流佳—土河段河道特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资料分析和野外调查,对黄河北干流佳县至土金碛长126公里河段的河道形态,河性及河床演变的一些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表明,该河段地处峡谷,由于区间支沟众多,来沙量大,造就了众多的溪口滩,使沿程水流急、缓相间,河床组成卵石与沙质相间.沙质河床可延续数十公里,具备着平原游荡性河道某些重要特性,然而河床却处于基本平衡.对于这些特点及机理的认识,将有助于全面了解黄河和寻求黄河下游长期淤积抬高的原因,也有助于开发利用黄河中游的水利、水电、水运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