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①冷冻法:-10℃以下冷冻处理,低温过滤而成;此法对酒中的呈香物除去较多,设备投资大,能耗高,产量低。②活性炭吸附法:用量少,操作简便,设备投资少;但国产活性炭尚未达满意的质量,影响低度白酒质量的提高。③硅藻土:硅藻土经碳酸钠弱碱处理后,提高澄清效果,用量在1.5%~4%,7天后取上清液过滤即可。④海藻酸钠法  相似文献   

2.
ZHF/ZPRIMVS工艺是在硅藻土过滤方面的最新发展。本文探讨的是通过理想的恒速过滤流速和合适的硅藻土配方保证滤饼的均匀增厚,从而提高单机过滤量和降低硅藻土单耗。与传统工艺相比,硅藻土用量可节省50%。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用于啤酒过滤两种过滤介质珠光砂与硅藻土的不同特点,通过实验研究了硅藻土和珠光砂用于啤酒过滤的各自的优点,分析了两者混合使用时,对啤酒过滤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般用真空转鼓机过滤糖液的厂家,都选择硅藻土助滤剂作为过滤介质,这是因为硅藻土助滤剂具有多孔性,较低的密度,较大的比表面积,相对的不可压缩性等特点,在过滤周期中更容易保持流速。但是由于硅藻土的价格比较高,对成本影响较大。为此,我公司成立攻关小组,经过实验,成功的用珍珠岩助滤剂取代了硅藻土助滤剂,有效的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5.
速冻机在黄酒过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晓亮 《酿酒科技》2006,(9):119-120
速冻机采用双级制冷逐级降温冷却工艺对黄酒进行冷冻处理,按进口酒温25℃,第一级出口酒温8℃,第二级出口酒温-5℃进行配置。运行结果表明,各项指标符合设备设定参数和设计要求;制冷速度快、节能效果明显、安全适用;黄酒冷冻后再进行硅藻土过滤,过滤效果好;可明显减少沉淀析出量和减缓沉淀的析出时问,延长保质期,提高酒质。(孙悟)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纤维素粉和硅藻土助滤剂在过滤酱油,白酒,水解大豆等蛋白液方面的应用,目的在于推广纤维素助滤剂在食品方面的应用,并逐渐取代硅藻土助滤剂。采用真空布式抽滤杯,将种助滤剂对比过滤相同料液,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素粉助滤剂在提高滤速,保持风味,再生利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过滤精度稍差于硅藻土,比较适合过滤精度要求不高,滤速要求较大的料液的过滤。  相似文献   

7.
ZHF/ZPRIMVS工艺是在硅藻土过滤方面的最新发展。本文探讨是通过理想的恒速地滤流这和合适的硅藻土配方保证滤饼的均匀增厚,从而提高单机过滤量和降低硅藻土单耗。与传统工艺相比,土用量可节省50%。  相似文献   

8.
错流过滤技术是利用无机或有机膜多孔结构,通过料液冲刷和膜管内外压力差达到澄清料液的目的。硅藻土过滤技术技术是利用硅藻土天然的多孔结构,通过滤层两侧产生的压差使原液被过滤。文中通过理论与实验数据分析,对比错流过滤技术与硅藻土过滤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效果,为调味品行业过滤设备的选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孙永生  陈冀丰 《啤酒科技》2006,(5):55-57,60
PROFi系统是一种可代替硅藻土过滤的新型啤酒过滤系统,该系统将过滤介质的改进与分离技术的提高相结合,由离心分离和错流过滤两大模块组成。该系统应用于啤酒过滤,可以保持啤酒原有品质和口味新鲜,具有桶失率低、无污染、高效灵活的特点。实际应用PROFi过滤系统提供了一种可代替硅藻土过滤的新型啤酒过滤方式,在技术上不失为一个巨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钱逸  范尧青 《酿酒》1991,(3):23-27
本文介绍了硅藻土过滤机的特点,并采用水平叶片式和垂直叶片式过滤机进行了硅藻土预涂和过滤试验,测定了一系列实验数据,着重整理了啤酒过滤实验数据,得到了介质阻力和滤饼比阻的经验表达式。试验结果和条件对硅藻土过滤机的应用和研究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油茶籽油加工过程中苯并[a]芘风险控制技术。本文以传统生产工艺的压榨原油、脱色油、成品油和浸提毛油为研究对象,除压力外,模拟油茶籽油加工过程中的精炼工艺流程工况,设计了苯并[a]芘风险控制技术实施方案,并用苯并[a]芘残留量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4种试验油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苯并[a]芘,尤以压榨原油含量最高。常规脱色工艺不致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增加,而高温脱臭工艺则会使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显著增加。脱色工艺中用传统的5%活性白土与0.5%硅藻土分别处理均不能去除苯并[a]芘。用1%活性炭与助滤剂硅藻土配伍去除苯并[a]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油茶饼提取物中含有大量具有功能性的物质,如单宁、茶皂素、黄酮类物质。本研究分别以水和95%乙醇作为溶剂对油茶饼进行萃取分离,得到油茶饼提取物。然后研究提取物对常见微生物的抑菌作用和对圣女果的保鲜作用。结果表明,提取液对圣女果保鲜有促进作用。采用浓度为50mg/mL的乙醇提取物配制涂膜液,对圣女果进行涂膜处理,能有效保证圣女果15d不腐烂。在抑菌实验中发现,提取液明显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而对霉菌抑制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3.
以碱炼脱酸玉米油为原料,添加油脂质量1.2%的活性白土,脱色温度100℃,脱色时间0.5 h,将脱色后油脂降温,以吸附色素后的活性白土作为结晶的晶核,当搅拌速率13 r/min,脱蜡温度11℃,脱蜡时间13 h,经过滤分离得到色泽为黄19、红2.1,含蜡量为26.28?mg/kg的玉米油,将脱色后的活性白土保留在油脂中,替代脱蜡工序养晶过程的硅藻土助滤剂,简化了工艺过程,减少了0.5%硅藻土的吸油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冷榨法与热榨法制取山茶油品质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生产高端山茶油产品提供数据参考,提升国内山茶油行业加工水平,本实验研究了山茶油冷榨法和热榨法两种制油方式的特点,并对所获得山茶油进行物理指标、营养元素含量和危害物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冷榨山茶油色泽浅黄透明,具有淡淡的油茶清香,其酸价、过氧化值为热榨山茶油的0.77倍和0.66倍,磷脂含量是热榨山茶油的0.36倍,维生素E和角鲨烯是热榨山茶油的1.29倍和1.28倍,苯并(α)芘含量仅热榨山茶油的3%,实验室冷榨与热榨山茶油中塑化剂均未检出。说明冷榨山茶油在理化指标、营养元素含量、危害物含量等多个方面均优于热榨山茶油,是非精炼食用山茶油的一种优质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5.
谭传波 《中国油脂》2020,45(7):93-96
以不同工艺山茶油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对SD大鼠胃肠炎、胃溃疡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鲜榨山茶油、原香山茶油、精炼山茶油对大鼠胃肠炎、胃溃疡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整体效应是原香山茶油、鲜榨山茶油优于精炼山茶油;在大鼠胃液白细胞数、胃和十二指肠病理变化的调节作用中,鲜榨山茶油又优于原香山茶油。  相似文献   

16.
论茶籽油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对茶籽油营养价值的认识,介绍了古代医书中茶籽油的功效、民间对茶籽油的认识、国际上对茶油籽的认识、茶籽油的营养成分、茶籽油对膳食平衡的作用及茶籽油的保健功能,说明茶籽油是一种营养、卫生、具有保健功能的优质食用油。  相似文献   

17.
核磁共振氢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快速检测掺假茶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婷  陈倩  闫小丽  朱梦婷  陈奕  谢明勇 《食品科学》2018,39(22):241-248
摘 要:以纯茶油和掺假茶油(掺入大豆油、玉米油)作为核磁共振氢谱检测对象,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处理核磁数据,建立一种能快速预测茶油掺假的方法。结果表明:纯茶油和掺假茶油在主成分分析得分图上有较好地区分,且掺假样品随掺假比例在图中呈规律性分布,但少部分低体积分数的掺假油与纯茶油重叠。而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法可以得到更好的分离效果,在该模型中,纯茶油的判别准确率为100%。进一步采用PLS可实现对茶油掺假水平的准确定量测定。该方法可简单、快速地用于茶油的掺假鉴别,在茶油品质控制及评价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程明焱 《中国油脂》2022,47(2):114-117
基于质量标准对油茶籽油和橄榄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油与橄榄油的特征指标和质量指标相似,油茶籽油具有碘值低、抗氧化能力强、稳定性好、烟点高等特性;油茶籽油与橄榄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油酸均是最主要的脂肪酸,油茶籽油中油酸含量甚至比橄榄油的高;油茶籽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约10%,比橄榄油的低;油茶籽油中含有多酚、黄酮等活性营养成分,营养价值高。另外,指出了现行油茶质量标准体系亟待完善的问题,为油茶籽油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决压榨油茶籽油中掺入浸出油茶籽油的定量检测问题。方法:采用HS-SPME-GC-MS法对精炼浸出茶油和3种添加香精浸出茶油的关键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将4种原香茶油和10种烤香茶油的香气成分相对含量与浸出茶油的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进行对比,用浸出茶油中特有的香气成分作为特征数据进行Fisher判别分析,并建立LDA模型。结果:精炼浸出茶油中关键挥发性成分依次为(E)-2-癸烯醛、辛醛、(E)-2-壬烯醛和壬醛;3种添加香精的浸出茶油中特有的香精香气成分为2-甲氧基-3-甲基吡嗪、甲基环戊烯醇酮和2-甲基吡嗪。LDA模型对原香及烤香茶油的判别正确率分别达到84.0%和83.6%,能够鉴别原香及烤香茶油中掺伪比例为10%及以上的浸出茶油。结论:原香茶油的LDA模型能够很好地鉴别出添加茶油香精的浸出茶油,但烤香茶油的模型无法鉴别。  相似文献   

20.
从油茶籽油生产的原料、工艺、设备、产品包装、储存等环节入手,研究了油茶籽油中邻苯二甲酸酯来源及防范措施。结果表明:茶籽原果本身含有极微量的邻苯二甲酸酯,但不是油茶籽油邻苯二甲酸酯污染主要来源;油茶籽油加工环节使用的加工助剂均未检出邻苯二甲酸酯,不是油茶籽油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来源;油茶籽油中邻苯二甲酸酯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中接触的塑料制品,油样温度越高,或油样与含邻苯二甲酸酯的塑料制品接触时间越长,塑料制品中邻苯二甲酸酯向油样的迁移量会增加;对于受到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的油茶籽油可以采用脱臭工艺将其去除,从而有效解决邻苯二甲酸酯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