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介绍了iFIX软件在金切行业柔性自动化生产线集成中的应用,详细分析了采用iFIX软件开发某柔性自动化生产线上位机监控系统的过程。利用OPC技术,基于iFIX软件和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软件,实现了对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可视化监控、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质量追溯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自动化生产车间生产运行过程和生产信息实时可视化程度低、设备数据采集困难等问题,研究了数字孪生技术和OPC UA技术在车间三维实时可视化方面的应用。首先,以搭建数字孪生车间为基础,完成了三维实时监控系统总体框架的设计,并确定了其关键运行流程和技术路线。然后,对实现该系统的4项关键技术,即车间设备孪生体建模及虚拟车间的构建、基于OPC UA技术的车间多源异构数据采集和传输方式、虚实车间同步运行,以及生产加工数据的实时可视化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通过设计开发了某印章生产线的三维实时监控系统,以实时数据驱动孪生车间运行的方式,完成了对物理车间生产过程在三维场景中全方位、任意距离的实时监控。并对采集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计算,实现了车间中设备使用率、产品合格率和库存状况等生产信息动态可视化,验证了该监控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钢铁企业自动化生产线监控系统的设备监控管理系统、过程监控系统和生产管理监控系统三部分的功能。研究了基于专用装置的监控系统及其管理模式在钢铁企业自动化生产线上应用的可行性。在某钢铁企业热轧生产线上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博  霍天龙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3):153-154,240
实际生产中,中小型自动化生产线很少携带生产过程信息.为解决生产过程信息实时掌握困难、可视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以太网通讯的中小型自动化生产线生产过程信息自动化的设计.使用西门子CP343-1模块的以太网通讯功能和C#进行信息交互,依靠PLC强大的逻辑功能及信息处理能力,对物料信息进行跟踪记忆,实现生产信息自动获取、自动传输.应用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制造车间中生产线多源异构数据采集困难、生产过程信息可视化水平较低和生产线监控实时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实时数据采集的生产线3D虚拟监控方法及系统开发架构。以某机加工生产线为对象,通过搭建OPC UA(Open Platform Communications Unified Architecture)服务端以及开发相关应用程序,实现了不同品牌、不同类型及多设备运行实时数据的采集、融合与推送;借助相关软件工具,建立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的各设备三维模型,形成了完整的生产线三维虚拟场景;开发3D虚拟监控系统,实现了虚/实场景之间的同步映射,并验证了系统在Web平台的发布与运行。结果表明,通过对该生产线进行3D虚拟监控系统的研发,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三维可视化监控,虚/实场景同步的延时误差不超过500 ms,并大幅度降低了生产统计、协调和监控成本,提高了生产线的数字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U型砌块自动化生产线监控系统,利用Visual C++6.0设计了可视化的上位机监控软件,利用PLC作下位机对生产现场进行控制并完成了PLC与上位机的通信协议设计。使监控系统可以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达到了自动化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多品种小批量机加车间因使用二维图表和数据报表跟踪监控生产任务执行情况,导致车间监控可视性低、生产进度信息实时性差等问题,构建了一种能动态反映车间生产进度、物料消耗情况、零件加工信息的机加车间生产任务执行情况三维可视化动态监控系统的体系结构、功能结构和运行模式,并对基于flexsim的车间生产执行情况可视化动态监控实现技术进行了研究.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空气悬架车辆生产过程由于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低而导致的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文章设计了基于UDS的空气悬架车辆自动化生产线。该系统基于UDS协议实现生产线设备、车辆控制器、云端之间的的通信,实现了在空气弹簧充气、车高标定、最终检测过程中的智能流程控制,对生产过程实现云端实时监控,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生产与故障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制造业生产线中制造过程不能实时监控等问题,结合现代生产作业的先进管理思想,提出了基于二维码技术的零件在线加工的数据采集原理和模式,构建了生产加工实时生产数据显示的监控系统,设计了该系统的运作流程和功能结构,并给出了该系统中的集成应用实例。运行结果表明,将二维码技术引入零件的生产加工中,不仅可实现加工信息的完全共享,提高零件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未来也会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0.
智能化车间是将数控加工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管理技术有效集成,实现对生产线的运动控制、逻辑控制和基于车间设备网络的工艺管理和设备监控.针对机械加工制造的需求,将企业管理平台与生产线现场控制设备相连,实现数据的无缝连接与信息共享;前后贯通整条产线,实现生产线全生产过程的计划、调度和实时处理、设备状态的安全监视和维护等,从而实现整个企业信息的综合集成.  相似文献   

11.
分析热处理生产线控制系统现状,该文设计了一套小件热处理生产线数字化系统。文章分析了生产线数字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提出了小件热处理生产线数字化应用架构,给出了生产线数据采集站的分布及其信息采集方法,研究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热处理生产线的运行状态自动监控。特别是报表系统记录了几乎所有热处理工序工艺参数、工艺过程的数字化信息,有利于产品质量追溯,为优化热处理生产线参数,开展精细生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负极片是高性能能量供给部件之一,负极片生产又是空间电源制造的关键环节.通过对负极片生产线的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的分析,设计了以主-从站PLC和触摸屏为控制核心的负极片生产线自动输送系统.上位机以触摸屏为载体,设计了手动操作及自动运行的界面,下位机的软件系统设计了手动工作方式和自动工作方式的控制系统.该输送系统用四个电机驱动的机械手、两条自动输送线和一个银网放置转盘实现了自动放纸、放模、放网、脱模等物料输送的自动化,有效地提高了负极片生产的效率,避免了有毒物质对生产人员健康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简单阐述了生产线平衡的相关概念,说明生产线平衡问题的研究意义.通过一条装配生产线的应用实例,介绍了利用自动监控系统对装配生产线的动态信息实时采集和处理,由软件分析的方法来谋求装配生产线的工位平衡的方法,并且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热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全自动复合材料净化槽外壳、模压成型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包括机器人上料、高精度模压成型、机器人取件、产品打磨和激光开孔等工艺;此生产线的控制系统采用以线体主控PLC为核心,配合分布式I/O的控制方案,采用限位开关检测机构,配合报警系统和网络监测,保证自动化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生产线应用于新型净化槽外壳的自动化模压成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自动化生产线的特点,结合客户的需要,设计了一种基于步进电机的生产线行间接驳控制系统,介绍了一种软硬件结合的消除位置误差的控制方法,该系统满足了客户的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6.
针对选矿工业过程流程长、工序多、生产指标多的特点,结合数据可视化及可视分析技术,开发一种选矿生产指标可视化监控组态平台。该平台包括生产工艺可视化组态设计环境、生产指标监控和可视及可视分析3个工具。组态设计环境支持以组态方式绘制工艺流程图,并能通过可视界面自定义生产工序的输入输出指标、触发事件、约束规则、工序状态属性、提示信息等;支持集成专家知识、经验和规则以实现基于知识的生产指标监控;提供算法配置接口,方便集成指标监控算法。其组态出的每一个工序都可以复用和扩展,可以构建选矿行业的基础工序单元组件库,形成选矿行业的知识积累。基于可视的工艺流程,利用指标监控工具为指标配置可视化方案,实现指标可视化监控。可视化方案由可视及可视分析工具提供,包括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及其统计特性、多指标综合对比分析、指标关联关系分析、多视图等可视方案。此外,为了提升工序指标监控效率和减轻操作人员监控强度,系统提供因子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互信息、信息熵等分析手段,以辅助人们提取出工序关键监控指标,从而实现对监控生产指标的约简。由于该平台以组态方式提供,使其可以快速应用于其他流程行业,实现生产指标可视化监控的组态化。最后,该系统作为选矿生产执行系统的一部分成功应用到某选矿厂生产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自动化仓库设备堆垛机的监控要求及其工作状态的变化过程,设计了基于以太网的自动化仓库设备监控协议。该协议可实现设备故障再启动后自动恢复执行的功能。现场应用表明该设计提高了监控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所述的设备监控协议可扩展应用于多操作步骤的生产设备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8.
根据塑性成形企业生产过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面向CIMS/ERP的塑性成形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介绍了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构建了生产自动监控系统以及质量信息监控系统的理论模型和控制结构,并对其进行了详细论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整体壁板自适应增量成形生产自动监控系统和铜管加工过程质量控制系统,并在现场进行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a packing automation system was constructed and a prototype was manufactured to test its performance for the inspection and packing process automation of a screw/bolt production line. The packing automation system is composed of an automated inspection system and an automated packing system. An inspection system using machine vision inspection and the slant method was proposed, developed and applied. The system was also developed and applied as the MICOM system in the PLC system to improve inspection errors due to the delays in the inspection process. The feeder to supply work to the inspection device was proposed, developed and applied as a slide feeder by applying a vertical transfer mechanism. The slide method was designed to minimize friction and thus improve upon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existing bowl feeder. An automated packing system based on a one-station method for two-sided vinyl automatic packing was proposed, developed and applied. The one-station method maximizes the speed of the packing processes, such as automatic supply, cutting, spreading, charging, closing and sealing, that occur over a short distanc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was evaluated by producing a prototype and setting up a packing automation system. The performance test was validated based on the inspection handling speed, transfer speed of the slide feeder, packing speed of the automatic packing system and charging accuracy, verifying the applicability and practicality of the automated system for the screw/bolt production line.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传统电路板测试系统的单一性和专用性缺点,满足不同电路板的自动测试需求,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和面向信号的自动测试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雷达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基于PXI总线技术构建通用的硬件测试框架,软件平台采用TPS开发和运行相分离的形式,实现了测试策略及测试流程的可视化编辑,以及测试诊断的自动化和测试报告的自动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