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英西湖相碳酸盐岩储层成因与含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典型湖相碳酸盐岩的储集特征,本文采用大量岩心、岩石薄片、成像测井和地球化学等资料,系统对研究区干柴沟组(E_3~2)的储集空间类型、成因机理及其含油气性进行分析.认为英西湖相碳酸盐岩形成盐间与盐下2套含油气组合,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晶间孔,另外还发育溶蚀孔洞、构造角砾孔洞以及裂缝;构造缝的发育对应于喜山期三次幕式构造运动,多类型成岩缝由纹层状岩性差异成岩所形成,裂缝既是储层改造和油气运移的通道,同时与晶间孔和溶蚀孔洞又保证了油气藏的高产富集.研究结果表明:1)英西湖相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主体类型是准同生成因的白云石晶间孔,晶体大小为1~2μm,孔径多分布在424~750nm,面孔率为5%~8%.湖相碳酸盐岩溶蚀作用较弱,仅在白云石晶间孔基础上因有机酸微弱溶蚀形成扩溶孔,扩溶孔孔径一般小于1μm,大小多分布在540~990nm;2)研究区同时也发育一定规模的盐溶孔洞、构造角砾孔洞和裂缝.盐溶孔洞由大气淡水的淋滤作用形成,表现为沿层理面溶蚀和分散状石盐(石膏)颗粒溶蚀2种,主要分布在盐间含油组合.构造角砾孔主要分布于盐间滑脱断层带,由断层活动作用控制形成;3)构造缝与成岩缝均大量发育,构造缝以小缝和中缝为主,宽度大多分布在2~3mm以内,成岩缝包括层间缝、收缩缝和缝合线等3种类型,缝宽大多为微米级,其中层间缝是湖湘碳酸盐岩源内油气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4)晶间孔普遍含油,是油气成藏的基础.扩溶孔、构造角砾孔和盐溶孔洞增加了储集空间类型,增强了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典型湖相碳酸盐岩的储集特征,本文采用大量岩心、岩石薄片、成像测井和地球化学等资料,系统对研究区干柴沟组(E23)的储集空间类型、成因机理及其含油气性进行分析.认为英西湖相碳酸盐岩形成盐间与盐下2套含油气组合,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晶间孔,另外还发育溶蚀孔洞、构造角砾孔洞以及裂缝;构造缝的发育对应于喜山期三次幕式构造运动,多类型成岩缝由纹层状岩性差异成岩所形成,裂缝既是储层改造和油气运移的通道,同时与晶间孔和溶蚀孔洞又保证了油气藏的高产富集.研究结果表明:1)英西湖相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主体类型是准同生成因的白云石晶间孔,晶体大小为1~2μm,孔径多分布在424~750nm,面孔率为5%~8%.湖相碳酸盐岩溶蚀作用较弱,仅在白云石晶间孔基础上因有机酸微弱溶蚀形成扩溶孔,扩溶孔孔径一般小于1μm,大小多分布在540~990nm;2)研究区同时也发育一定规模的盐溶孔洞、构造角砾孔洞和裂缝.盐溶孔洞由大气淡水的淋滤作用形成,表现为沿层理面溶蚀和分散状石盐(石膏)颗粒溶蚀2种,主要分布在盐间含油组合.构造角砾孔主要分布于盐间滑脱断层带,由断层活动作用控制形成;3)构造缝与成岩缝均大量发育,构造缝以小缝和中缝为主,宽度大多分布在2~3mm以内,成岩缝包括层间缝、收缩缝和缝合线等3种类型,缝宽大多为微米级,其中层间缝是湖湘碳酸盐岩源内油气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4)晶间孔普遍含油,是油气成藏的基础.扩溶孔、构造角砾孔和盐溶孔洞增加了储集空间类型,增强了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3.
苏里格东部地区马五1-4亚段为陆表海蒸发碳酸盐潮坪相,储层以溶蚀孔洞白云岩为主。宏观上岩性较致密,岩心观察仅见构造裂缝和溶蚀孔,局部见溶蚀洞。显微镜下观察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发育膏核溶孔、膏晶模溶孔、晶间孔、晶间溶孔等。其中马五14有效储层厚度最大,最厚为116.14 m。研究区储层为低孔低渗储层,岩性和岩相与物性关系密切,控制着原生孔隙的形成,后期的成岩作用决定了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滨里海盆地东缘塔克尔构造石炭系台内滩储层的分类及其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综合测井、岩心、地震等资料,系统地阐述台内滩储层的沉积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储层分类及控制因素.研究区台内滩类型主要有生屑/藻屑滩、有孔虫滩、鲕粒滩、砂屑滩等4种,次生溶蚀孔洞、粒间溶孔、晶间溶孔为其主要储集空间,另有部分原生粒间孔、体腔孔、铸模孔等.滩相储层划分为孔洞缝型、裂缝孔隙型、孔隙型.其中,孔洞缝型储层具有孔隙度高、渗透性好等特点,是研究区内最好的储层,构造及溶蚀微裂缝对于储层有效性的影响意义重大.研究区储层发育及分布状况受到古地貌、溶蚀作用及裂缝发育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古地貌相对高部位呈现水体浅、能量强的优势,有利于各种台内滩相的沉积;次生溶蚀孔隙、孔洞及张开缝、构造溶缝等,对于储层空间的扩容及沟通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川中八角场大安寨组介壳灰岩储集空间由成岩微缝、晶间缝、溶孔和构造微缝组成,以成岩微缝为主,其次为晶间缝和微溶孔、缝,构造缝主要起渗滤通道作用。低孔低渗、微孔喉为主、大孔隙表面积和亲油性决定其主要成为储气层,并控制着凝析气藏的聚集、油气分布、开采中产能及油气性质的变化。气藏外圈东南部向斜溶孔发育,成为储油层。  相似文献   

6.
乐山-龙女寺寒武和奥陶系储层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武系和奥陶系是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区的重要勘探目的层系.以岩芯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测井、录井资料为基础,对寒武系、奥陶系储层的岩石学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及组合形式、物性分布、储层类型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白云岩是奥陶系和寒武系的主要储集岩类,灰岩和砂岩类储层在奥陶系中、下统也有少量分布;储集空间类型多,孔、洞、缝发育,识别出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及非组构选择性溶孔等七种次生孔隙类型,它们在各组、段中的组合形式和分布特征不同;根据孔、洞、缝的组合方式,认为孔洞-裂缝型、孔隙型、孔洞型和裂缝-孔洞型储层是四种主要的储层类型;物性分析显示,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以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为主,间夹部分中孔低渗、低孔低渗储层.  相似文献   

7.
利用岩芯观察、铸体薄片及荧光薄片鉴定,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恒速压汞等分析测试手段,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成岩作用与储集空间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主要发育碳酸盐岩类、陆源碎屑岩类、火山碎屑岩类和混积岩类等4种岩石类型,储集空间可分为次生溶孔、晶间孔和微裂缝3类; 不同岩石类型经历了不同的成岩作用过程,发育了不同类型的储集空间。①碳酸盐岩类中,泥晶云岩成分单一,压实致密,胶结作用弱,储集空间以白云石晶间孔为主; 随着粉砂质和凝灰质含量增加,压实作用变弱,长石和凝灰质发生强溶蚀,粉砂质砂屑云岩及凝灰质云岩的储集空间以长石粒内孔、铸模孔及凝灰质溶蚀孔为主。②陆源碎屑岩类中,凝灰质粉砂岩的压实作用中等,粉砂级长石颗粒粒内及边缘、分散状凝灰质溶蚀,且溶蚀孔中有大量的黏土矿物充填,储集空间以蜂窝状长石溶蚀孔、凝灰质溶蚀孔为主; 而云质泥岩压实作用强,溶蚀作用不发育,仅可见晶间孔及微裂缝。③火山碎屑岩类中,粉砂质凝灰岩、云质凝灰岩压实作用中等,长石、凝灰质易溶,但胶结物种类较多,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为主,发育少量的晶间孔。  相似文献   

8.
四川阆中—南部地区裂缝类型主要有成岩缝与构造缝,其低角度斜交缝和水平缝两种结构缝发育最好。千一段溶蚀孔洞一般以圆、椭圆形为主,洞径为2~10mm。大安寨段溶蚀孔洞较发育,孔径主要为0~1mm,溶蚀孔洞大部分被方解石充填。裂缝是形成次生孔洞的重要因素,溶蚀孔洞与成岩期裂缝关系不甚密切,溶蚀孔洞沿构造裂缝发育现象较普遍。  相似文献   

9.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统五井区主力产层马五1^3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该区五1^3沉积于潮上带和潮间带上部,岩性为膏核、膏模细粉晶云岩及泥-细粉晶云岩,储集空间为膏模膏核溶蚀孔洞、晶间溶孔、晶间孔、溶蚀缝,主控因素为成岩作用、小幅度构造、古沟槽。靖边气田整体为低孔低渗气田,综合各项物性参数评价该储层为Ⅱ类储层。  相似文献   

10.
利用岩心、薄片资料,结合碳氧同位素地化数据,分析四川盆地南部寒武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类型并探讨储渗空间的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成岩作用类型主要为海底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压实压溶作用、破裂作用和充填作用等.白云石化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基础,溶蚀作用是关键.埋藏期白云石化形成晶间孔,表生期溶蚀发育膏模孔、晶间溶孔.热液溶蚀形成的热液溶蚀缝洞及热液破裂作用为储层提供有效储渗空间,多期次的白云石化及溶蚀作用为研究区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1.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统五井区主力产层马五1^3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该区五1^3沉积于潮上带和潮间带上部,岩性为膏核、膏模细粉晶云岩及泥-细粉晶云岩,储集空间为膏模膏核溶蚀孔洞、晶间溶孔、晶间孔、溶蚀缝,主控因素为成岩作用、小幅度构造、古沟槽。靖边气田整体为低孔低渗气田,综合各项物性参数评价该储层为Ⅱ类储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英西下干柴沟组上段(E32)碳酸盐岩油藏成藏过程及分布规律,开展了岩心描述、分析化验、储层特征分析、构造分析等研究。研究认为:英西下干柴沟组上段(E32)为一套半深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具有明显混积特征;储层储集空间为广泛发育的晶间孔,以及构造作用产生的裂缝及角砾间孔;油气的持续充注、盐岩盖层的封盖以及储层致密导致该套储层广泛含油,晚喜山构造运动使该套地层“由凹变隆”,并形成了复杂裂缝系统,同时导致油气重新调整和汇聚,形成了现今油藏的“广覆分布、局部甜点”特征。  相似文献   

13.
对塔中隆起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埋藏溶蚀作用发育的地质背景、发育期次、识别标志、形成的孔隙类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进而对其形成的机理和发育模式进行了分析.埋藏期的溶蚀缝洞分为选择性及非选择性两种,具体包括溶扩构造缝、溶扩压溶缝、溶蚀孔洞及溶扩孔洞等.靠近塔中I号断层缝洞最发育,晚古生代-中生代表现为孔洞层的扩大溶蚀,新生代表现...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古近系卡拉塔尔组碳酸盐岩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过程中残余的海相沉积,也是柯克亚气田深部构造的主要储层和油气产出段.较为强烈的成岩改造是控制储层类型发育的主要因素,溶蚀(岩溶)作用、压溶作用、破裂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形成次生孔隙,产生的溶孔、溶洞和裂缝是天然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胶结作用和压实作用可破坏原生孔隙和部分次生孔隙.  相似文献   

15.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飞三段储集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飞三段主要发育鲕粒滩储层,以白云岩和鲕粒灰岩为主,储集空间包括晶间孔、粒间溶孔、鲕模孔、晶间溶孔、粒间溶孔、裂缝及溶缝等,储集类型有孔隙型、裂缝-孔隙型和裂缝型。鲕滩储层及其物性分布的不均一性不利于鲕滩油气藏的勘探和开采。因此了解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川东北地区鲕粒岩储层的下一步研究。研究表明,沉积相、岩性特征和成岩作用是鲕滩储层分布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6.
靖边气田陕200井区马五1-4储层以溶蚀孔洞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是石膏结核溶孔及石膏品模溶孔,也有少量以晶间孔为储集空间的细晶白云岩,储集性能以马五1 3最好.对该区储层分布区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潮上带含膏云坪微相的地层因石膏含量丰富具备形成孔隙的潜力,构造运动裂缝则为溶蚀提供了渗流通道,也提高了储层孔隙度.表生岩溶作用对储集空间起着建设性作用,之后虽有矿物充填作用和交代作用等破坏性作用降低了储集空间大小,但埋藏溶解作用仍然沿构造裂缝对充填物进行改造和扩大膏核溶孔.  相似文献   

17.
根据龙门山北段矿山梁地区钻井资料及实验数据,研究下二叠统栖霞组、烃源岩条件、储层特征及圈闭类型特征,认为栖霞组烃源条件丰富,储层主要发育裂缝-孔隙型储集层。储集空间以次生成因的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溶洞为主。储层的形成与演化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影响。最有利于储层形成的沉积相带为台地边缘及台内的浅水高能生屑滩;最有利于储层形成的是白云岩化、溶蚀、破裂作用等建设性成岩作用,分析矿山梁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18.
运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和物性测试等手段,详细研究了羌塘盆地角木日地区羌资5井中二叠统龙格组、下二叠统展金组碳酸盐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储层物性。岩石类型主要为泥晶灰岩、砂屑灰岩、细晶白云岩及粉晶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包括晶间孔、次生溶孔、构造缝和溶蚀缝。灰岩孔隙度平均值为0.40%,渗透率平均值为0.016×10-3μm2;白云岩孔隙度平均值为2.73%,渗透率平均值为0.012×10-3μm2,基本上属于低孔低渗致密储集层。综合评价了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区内龙格组灰岩与展金组白云岩的成岩作用及孔渗参数,认为白云石化作用能够保持甚至提高原有岩石的孔隙度,而去白云石化作用会导致孔隙堵塞,对储层的形成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9.
潜江凹陷潜江组页岩储层以次生孔隙为主,总体属于中孔-低渗或低孔-低渗性储层;潜江凹陷潜江组页岩在成岩作用、生烃过程中发育形成了较为有利的裂缝、(裂缝)-溶蚀孔隙及次生晶间和粒间孔隙,构成潜江凹陷潜江组页岩储层的主要油气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20.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储集空间主要以洞穴为主,其次为裂缝、溶蚀孔隙、溶蚀孔洞;储层相对较发育,但其发育状况受构造变形和岩溶作用共同控制,储集类型、储集空间的分布规律比较复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在前期缝洞单元的初步划分的基础上,我们对单元实施注水开发后,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本文通过对S48单元注水开发进行详细剖析,分析注水开发机理,注水受效机理,注水技术政策,指导下步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注水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