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随着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煤炭供给能力过剩,为了优化内蒙古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布局,基于最新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成果,从覆煤构造、含煤地层、资源分布等方面对内蒙古煤炭资源概况进行了全面论述,分析了当前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现状。根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阐述了煤炭资源勘查开发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坚持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重点围绕蒙东矿区、神东矿区两个大型煤炭基地,全面统筹煤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提出了近期内蒙古煤炭资源勘查目标和生产开发布局。该研究成果对未来一段时期内蒙古制定煤炭地质勘查战略、优化煤炭生产布局、科学规划煤炭产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推进能源生产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未来我国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煤炭是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是我国能源稳定与安全的基础。山西是我国煤炭大省,也是国家的能源基地,做好新时代山西煤炭地质工作,保证山西的煤炭能源供应,对推进全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山西首先应大力发展绿色勘查,摸清全省的煤炭科学产能和绿色煤炭资源家底,保障全省乃至全国的绿色煤炭需求量。第二,树立综合勘查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勘查技术和绿色开发技术,建立绿色煤炭资源勘查评价体系,推进煤与煤系气、煤系共伴生矿产、煤系水资源的共同勘查协同评价,逐步推进煤炭资源的精细勘查,为下一步煤炭的精准开发奠定基础。第三,创新煤炭地质保障技术,在煤炭水文精细勘查方面,矿山垂直救援方面,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沉陷区治理与闭坑矿井的资源化利用方面做好地质服务保障,为建设绿色矿山做好地质服务。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是我国绿色煤炭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域和国家大型煤炭生产基地聚集区,也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在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安全绿色开采、清洁高效利用西部煤炭资源已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需求。从煤系矿产资源协同勘查、生态脆弱区采煤保水及生态环境保护、矿井地质灾害精细预测预报、"互联网+煤炭地质"和煤炭清洁利用5方面分析了西部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技术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未来西部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技术发展的3大方向:提高绿色煤炭资源的勘查精度,创建采煤保水技术体系,提升煤炭清洁利用地质保障程度。  相似文献   

4.
宋文龙 《中国矿业》2021,30(8):62-68
我国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着“能源革命”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绿色煤炭资源理念应运而生。依据山西煤炭资源禀赋特征及区域煤质特性,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山西三大煤炭基地开发利用布局,构建了煤质及煤的工艺性能、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和生态条件四维一体的绿色煤炭资源评价体系,基于以往煤炭勘查成果,通过对评价因子绘图叠合分析及相关技术条件评述,系统评价了山西绿色煤炭资源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西绿色煤炭资源总体受限于煤层埋深、山西组灰分及太原组硫分,局部因煤层底板奥灰岩溶水威胁受限。山西绿色煤炭资源保有量并不富裕,绿色煤炭保有资源量约791.1亿吨,其中尚未被煤矿占用的资源量约590.5亿吨,仅占保有煤炭资源总量的20%。绿色煤炭资源保有量中主要以炼焦用煤及化工用煤为主,绿色动力用煤资源量较少。  相似文献   

5.
我国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着"能源革命"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绿色煤炭资源理念应运而生。依据山西省煤炭资源禀赋特征及区域煤质特性,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山西省三大煤炭基地开发利用布局,构建了煤质及煤的工艺性能、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和生态条件四维一体的绿色煤炭资源评价体系,基于以往煤炭勘查成果,通过对评价因子叠合分析及相关技术条件评述,系统评价了山西省绿色煤炭资源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西省绿色煤炭资源总体受限于煤层埋深、山西组灰分及太原组硫分,局部因煤层底板奥灰岩溶水威胁受限;山西省绿色煤炭资源保有量并不富裕,绿色煤炭保有资源量约791.1亿t,其中尚未被煤矿占用的资源量约590.5亿t,仅占保有煤炭资源总量的20%;绿色煤炭资源保有量中主要以炼焦用煤及化工用煤为主,绿色动力用煤资源量较少。  相似文献   

6.
新疆煤炭资源丰富,但是经济开采量较低,进入2014年以来,煤炭资源依旧颓势,煤炭价格持续走低,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南疆三地州严重缺煤,资源丰度高的区域产能过剩;煤炭开采技术和科研能力薄弱,外运能力低;煤化工技术不够成熟,且水资源分布制约其发展;小煤矿升级方案难以批复,低价位能源区开采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这些都是新疆亟待解决的问题,新疆应着手推行煤炭资源分类使用和优化配置,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外运能力,加快南疆煤炭产业的发展,提高煤质的综合利用,大力科学发展煤层气、煤化工产业,提高煤矿安全,努力打造低价位能源区,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矿业快报》2006,22(2):66-67
2006-02-08,为加强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管理,优化煤炭生产力布局,规范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煤炭的需求,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及有关配套法规的规定,公告了第一批19个、第二批26个,共45个煤炭国家规划矿区。  相似文献   

8.
为提供新疆煤炭资源保护性开发与开采的对策,促进新疆煤炭资源开发与环境相适应,总结分析了我国煤炭能源基地建设规划和新疆煤炭资源赋存特征、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现有开采方法特点。分析表明,新疆地理环境特殊,与中东部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影响采矿后环境变化的地质条件与特征不明;煤炭开采引起覆岩活动与地质灾害规律不清;煤炭开发与环境的相容性以及可采性不确定。研究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开采的环境效应,需要重点考虑煤炭资源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相容性、采矿方式影响生态要素及系统的可逆性、考虑资源环境价值的煤炭资源的可采性这3类关键问题。因此,针对新疆煤炭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开发的研究不充分及区域环境容量已对煤炭资源开发规模与布局形成倒逼机制的形势,提出了新疆煤炭资源宏观开发策略与微观开采技术相结合的策略,重点需要加强新疆煤田资源赋存特征、水文循环与水资源转换特征、生态环境脆弱特征研究,划分出煤炭资源-水资源-自然生态环境组合类型;煤炭开采引起覆岩活动与地质灾害规律、生态环境损伤机理及综合考虑资源环境价值与技术经济条件的新疆煤炭资源可采性研究的建议。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优化煤炭产业布局、制定合理的煤炭开发规划、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因地制宜划定生态红线,同时对加大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研究推广矿山绿色开采技术,促进新疆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炭能源仍然处在需求量大、资源高强度开发阶段,有必要认真审视我国煤炭资源勘查工作。通过分析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与保存问题,基本摸清了煤炭资源状况。认为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但分布主要受东西向、南北向“两横”和“两纵”构造带控制,在“九宫”分布不同区域资源赋存与开发程度不均衡,中东部地区开发强度大,西部资源丰富但勘查开发程度低。同时,对我国主要煤炭矿区典型矿井的煤炭资源采出情况进行了调查与计算,研究了煤炭资源回采率的计算方法,得出目前技术条件下多数矿井的煤炭资源回采率在24.3%~59.8%,直接反映了目前开采技术条件下我国查明煤炭资源、储量的实际采出情况。我国目前查明煤炭资源、储量20 a后大多将被开采和占用,保障能力不足,需要引起全社会对煤炭资源勘查工作的重视,提前谋划合理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现在开始勘查工作:一是加强中东部老矿区煤炭储量增储勘查力度;二是加快煤炭勘查开发战略西移,建设煤炭基地“双子座”;三是开展深部和复杂地区的地质条件精细勘查评价,助力煤炭资源、储量的储备能力提升,实现煤炭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稳定发展中的压舱石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保连 《煤炭工程》2012,(Z1):22-23,26
根据近年煤田地质勘查成果,新疆煤炭资源储量非常丰富,占全国的总量近40%.按照中央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思路,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托煤炭资源的开发与转化.新疆大型煤炭基地规划囊括了煤炭资源的赋存状况、勘查程度、资源开发与转化、建设工程与配套等详尽内容.文章对其主要内容予以摘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东部地区煤炭资源日趋枯煤,煤炭开发重心转向西部。二维地震勘探是煤炭预查主要的勘查手段之一。二维弯线地震勘探具有因地制宜地、灵活布设测线等特点。以新疆某煤炭预查区为例,具体分析勘探区地表条件和地质条件,优选激发与接收条件,从采集和处理2个环节分析,控制炮检中点分散范围,保证成果剖面的真实性,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获得了丰富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武强  涂坤  曾一凡  刘守强 《煤炭学报》2019,44(6):1625-1636
我国"相对富煤、贫油、少气、缺铀"的能源禀赋特征决定了煤炭资源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同时,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仍然是我国目前稳定供应最有保障、成本可接受的优势能源矿产,抛弃以煤为主的现实能源选择去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是本末倒置,是不现实、不科学、不明智的,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可以说,煤炭产业虽然不是"朝阳产业",但短期内也决不会变成"夕阳产业"。但是,应该看到煤炭资源在过去的地质勘查、开发和消费利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损害、资源浪费、超高排放等诸多问题。因而,在新时代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必将发生重大变革,以科学化、安全化、生态化、高效化、标准化、数字化、和谐化和智能化等为特征的科学勘查和开发及清洁化、低碳化的消费利用方式,将是实现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我国煤炭工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了煤炭资源从地质勘查到开发和利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制定了打造我国主体能源(煤炭)升级版的战略思路,提出了在实现我国主体能源(煤炭)升级版过程中面临的十一大关键科技难题,即:煤炭资源在地质勘查过程中的综合协调、绿色、深部、智慧难题和开发过程中的绿色化、安全、采出率、职业健康、高效益难题以及消费利用过程中的清洁化和低碳化难题,并探讨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措施,对推动我国从煤炭生产大国转变为煤炭工业强国的转型升级、破解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煤矿机械》2016,(10):1-2
中国煤炭资源勘查技术体系是我国地质工作者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并针对我国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炭资源勘查的实际需求所取得的集成性成果。介绍了中国煤炭资源勘查技术体系的核心技术并强调了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技术应以煤炭地质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如幕式成煤作用、陆相成煤模式及海侵成煤模式等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能源禀赋特点决定了煤炭主体能源地位短期难以改变,其中,西部煤炭资源担负着我国基础能源自主供给的核心角色。但西部煤炭多处于干旱-半干旱带的沙漠-黄土覆盖生态脆弱区,易因开采扰动引起地下水及生态环境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减损开采成为西部生态脆弱区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立足西部煤炭资源开发现实情况,提出了西部生态脆弱区煤炭减损开采面临的四大关键科学问题,即:① 煤-水空间发育组合特征;② 采动过程地质条件变化规律;③ 保水开采分区及地质判据;④ 西部煤炭减损开采技术体系构建思路。同时,详细阐述了煤炭减损开采技术发展状况及存在的现实难题。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西部生态脆弱区煤炭减损开采技术体系,并展望了西部煤炭减损开采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相关研究以期为西部生态脆弱区煤炭绿色减损开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疆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第14个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因其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故新疆大型煤炭基地的科学开发,首先就面临"煤炭资源大规模高效开采与极脆弱生态环境保护"这一矛盾,必须解决"生态环境保护性高效开采"这一科学难题。基于新疆煤炭资源的禀赋特征和科学开采面临的挑战,对如何开展"现有厚煤层综采技术的适应性、生态环境容量制约下的高效开采技术的选择性、保水开采与充填开采的可行性以及巨厚煤层与急倾斜厚煤层综采技术的原创性"等科学采矿课题的内涵、目标、特色等内容,提出初步构想与展望,以期拓宽我国大型煤炭基地绿色发展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我国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本文总结了煤炭资源开发对水资源的破坏和影响,对空气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水文、地质的影响,在分析煤炭资源不合理开发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性危害的基础上,从以下诸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煤炭工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如:完善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制度、推进煤炭绿色开采技术、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统筹规划煤炭工业发展布局等。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我国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本文总结了煤炭资源开发对水资源的破坏和影响,对空气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水文、地质的影响,在分析煤炭资源不合理开发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性危害的基础上,从以下诸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煤炭工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如:完善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制度、推进煤炭绿色开采技术、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统筹规划煤炭工业发展布局等。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新疆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已成为我国煤炭生产力西移的重要承接区和战略能源储备区,指出在新的发展时期,新疆煤炭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并基于新疆煤炭资源的赋存特点和分布特征,结合国家政策倾斜、地缘优势明显、技术创新速度快等优势,着重分析了以科学开采为核心的包括严格控制准入门槛、加大本土人才培养、筹建煤炭运销公司和网络销售平台等相关建议,最后对新疆煤炭科学开采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煤炭资源安全绿色高效开发是实现中国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之一。从政策工具分型和政策机制结合的视角构建了中国煤炭资源安全绿色高效开发政策工具分析框架,通过内容分析、政策工具编码、频数统计、结果分析等步骤,解析了我国煤炭资源安全绿色高效开发相关政策。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煤炭产业政策存在显著的政策类型结构失衡、政策工具多元化不足和政策机制单一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煤炭资源安全绿色高效开发政策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罗园勘查区为例,分析了复杂地质条件区煤层赋存特征与构造特征、勘查方法及勘查模式,强调了区域构造格局和控煤构造样式研究在复杂地质条件区勘查中应用的重要性,并对勘查技术的选择、勘查工程的布置方式、开采地质条件的获取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系统总结。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罗园勘查区复杂地质条件区煤炭资源勘查模式,即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加强区域构造格局和控煤构造样式研究和开采地质条件的勘查和研究,采用普钻与定向钻相结合的钻探技术,辅助其他多种勘查手段的勘查模式,实现煤炭勘查开发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