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依据对河南省侏罗纪盆地特征分析,初步认为在早中侏罗世由于断裂活动形成了继承性济源盆地、新生性义马盆地;在中晚侏罗世由于断裂活动形成了沈丘断陷盆地、罗山-潢川山前坳陷、马市坪-留山山间盆地;并指出前三个盆地为油气勘探较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
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对喀什凹陷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从地层和构造活动特点等方面探讨了右行走滑的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对喀什凹陷地层、构造和油气地质特征等方面的控制作用。该断裂从晚三叠世开始影响喀什凹陷,对喀什凹陷的影响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晚三叠——中侏罗世期间主要在喀什凹陷形成很可能不相连的库孜勒陶断陷盆地,其中发育断陷盆地型下-中侏罗统烃源岩;新近纪-第四纪期间则主要形成相关的走滑变形,控制喀什凹陷的油气圈闭与油气成藏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费尔干纳盆地钻井、取心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认识,研究了天山造山带的活动与费尔干纳盆地形成演化之间的关系,阐述了盆地形成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并探讨了影响盆地形成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认为,费尔干纳盆地的形成演化与天山造山带和帕米尔地块的活动密切相关,盆地东北缘的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对盆地的形成演化与沉积展布有重要的制约作用;盆地经历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山间拗陷阶段、晚三叠世构造抬升阶段、早侏罗世—中侏罗世盆地雏形形成阶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抬升阶段、晚白垩世—古近纪持续沉降阶段和新近纪—第四纪构造抬升阶段;费尔干纳盆地生油层、储集层和盖层形成于构造平静期,油气运移和成藏于构造活跃期。  相似文献   

4.
中大西洋被动陆缘盆地油气资源丰富,而对盆地结构特征和成藏条件认识不足制约着区内深水油气勘探工作。综合分析地震、钻井和重磁异常等资料,以塞内加尔盆地和斯科舍盆地为重点解剖对象,研究了中大西洋被动陆缘盆地结构特征及其深水油气成藏条件并预测勘探领域。中大西洋被动陆缘盆地经历了断陷期、过渡期和漂移期三期演化,相应发育断陷层、坳陷层和陆缘层,基底性质和转换断层联合作用控制了被动陆缘盆地的结构。三叠纪—早侏罗世断陷期,发育垒堑结构,以河流、湖泊和三角洲等陆相沉积为主;中晚侏罗世过渡期,转换断裂活动形成边缘脊或海底隆起带,加之研究区古生界弱基底易拉伸减薄而沉降,与向陆方向高地势构成局限环境,为坳陷层烃源岩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白垩纪漂移期,发育台缘礁、三角洲—坡底扇两类储集体。斯科舍盆地坡底扇和塞内加尔盆地台缘礁勘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南华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地演化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大别造山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为高含钾的碱性岩,对应的构造环境不是消减带,但与板块消减有关;郯庐断裂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为右行平移活动,活动性质为张扭性。南华北中新生代盆地,由于所处具体构造位置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以平舆-蚌埠隆起为界,南部坐落在大别造山带逆冲前缘地带,如合肥-信阳盆地,为具挤压造山形成的前陆盆地原型、张扭性形成的走滑盆地原型、拉张反倾正断和平移-断陷盆地原型组成的三重叠合盆地。北部坐落在相对稳定陆块之上,对应形成挤压前陆盆地-陆内坳陷盆地原型、走滑盆地原型、弱挤压形成的坳陷盆地-张扭盆地-断陷盆地原型、整体沉降形成的坳陷盆地原型组成的多重叠合盆地。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的侏罗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根据柴达木盆地侏罗纪生物群的演化规律、沉积特征的变化和横向比较,将小煤沟组地时代划归早侏罗世中晚期,大煤沟组为中侏罗世早中期,将争议较多的采石岭组划旭侏罗世晚期,红水沟组划归晚侏罗世。早、中侏罗世,盆地气候温暖潮湿,是重要拓在煤期;中侏罗世晚期气候变干热,生物贫乏;晚侏罗世,盆地受燕山运动影响剧烈抬升,形成滨浅湖相粗碎屑沉积。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潮水盆地中生代断层展布特征、断层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断裂系统是否控制沉积作用,借助地震剖面绘制出了盆地内多条地震地质剖面和不同时期所形成的断裂展布图。研究认为:盆地内主要经历了4期构造运动,构造特征复杂多样,其中早—中侏罗世主要形成一系列近东西走向的正断层,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沉积作用;晚侏罗世主要形成一系列近东西走向的逆断层,对沉积无影响;早白垩世仅在陈家新井凹陷形成一些小型正断层,其对沉积作用影响不大;新生代除了形成一系列东西走向的逆冲推覆断层外,部分早—中侏罗世形成的正断层反转。盆地的演化经历了早—中侏罗世的断陷成盆期、晚侏罗世的坳陷期、晚侏罗世末到白垩纪的隆升萎缩期和新生代喜山运动的改造消亡期4个阶段。盆地内生油层、储层和盖层发育良好,具有形成构造圈闭的条件,沿着断裂带寻找构造圈闭将是下一步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达木盆地是一个复合型盆地,中生代至上新世期间,盆地是多个拉分盆地的集合体,由赛什腾断陷、德令哈断陷以及南部断陷带组成。这些盆地均在柴北、柴中、柴西和柴南四大断层走滑拉分过程中发育起来。至中新世后,四大断层活动减弱或停止,在区域沉降背景下,形成一个统一湖盆沉积。晚喜山运动,盆地再次受到强大的压扭,盆内地层剧烈褶皱,形成现今构造面貌。归纳起来,柴达木盆地的演化过程经历了:①早侏罗世拉分盆地发育期;②中侏罗世至白垩纪压扭走滑抬升期;③古始新世至上新世走滑拉分沉降期;④上新世末压扭走滑褶皱期。盆地反复地张扭、压扭、走滑.发育了国内罕见的同沉积逆冲断层及花状构造。  相似文献   

9.
巴彦浩特盆地西部坳陷带构造演化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巴彦浩特盆地西部坳陷带的构造沉降史、构造拉张史,探讨了坳陷构造演化阶段。研究表明,西部坳陷带主要为一伸展型沉降带,形成于晚侏罗世-第四纪,受北西-南东向的伸展作用控制。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为断陷活动期,新生代为坳陷活动期。晚侏罗世断陷活动较强烈,其拉张量和总沉降量均最大,分别达3800m和1613m,各时期的拉张量和沉降幅度沿坳陷走向自北而南均呈递减趋势。所有这些特征与巴彦乌拉山断裂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兰坪—思茅中生代盆地的特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兰坪—思茅中生代盆地发育于滇西古特提斯多岛洋构造格局基础之上,其形成演化与特提斯—三江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中三叠世,伴随中特提斯洋开启,地壳拉张裂陷,兰坪—思茅中生代盆地开始形成。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由于受中特提斯关闭引起的造山运动的影响,下侏罗统普遍缺失。从中侏罗世开始,由于新特提斯洋开启,盆地再次下沉接受中侏罗统—白垩系的沉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间,该区地壳大面积隆升,兰坪—思茅盆地遭受强烈变形,形成具有明显特征的对冲构造,继而在中生代盆地基础上叠加了新生代的拉分盆地。构造演化控制了盆地的沉降作用、沉积作用、火成活动和构造格架。   相似文献   

11.
内蒙苏尼特左旗地区构造演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刚 《断块油气田》1997,4(4):24-29
研究区位于内蒙功伲特左旗,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北侧的兴蒙海西-印支褶皱带内。发生于晚二叠纪-三叠纪的造山运动奠定了本区的构造格局,它使古生代地层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变形和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形成二连盆地的褶皱基底。早中侏罗世,本区形成了一些小型山间坳陷盆地;中侏罗世末期的燕山运动形成了走向NEE的大型逆冲推覆构造,并伴有轴向NE的一期宽缓褶皱;  相似文献   

12.
银川盆地断裂体系发育特征及其对盆地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银川盆地断裂体系为研究对象,对其几何学特征与运动学特征进行系统描述,并且进一步结合各层系地层的展布特征探讨了断层活动对银川盆地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银川盆地发育新生代与中生代两大断裂体系在平面与剖面上均存在多种组合形态;晚侏罗世时期,贺兰山东麓断层发生自东向西挤压逆冲,断层上盘遭受不均衡剥蚀,致使中—古生界现今呈现西薄东厚的特征;渐新世时期,贺兰山东麓断层反转为正断层,黄河断层开始活动,整个新生代二者活动强度大,控制了银川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其不同区段活动性的差异导致盆地南北沉降中心发育位置的不同;银川断层与芦花台断层的活动强度相对较弱,二者控制了盆地内部中央构造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德海  周靖 《天然气工业》2002,22(2):101-102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 ,面积 3 6× 10 4 km2 ,分布数个J3 —K1断陷盆地。目前已有 4个气田、2个油气田进行开发 ,另有数个获工业气流的构造。该区地层具二元结构 :下部为早期断陷地层 ;上部为晚期坳陷盆地。地质特征   1 早期J3 —K1断陷盆地中侏罗世末期在区域张扭应力场背景下 ,以大规模火山喷发和断裂活动为特点 ,形成诸多小型断陷盆地 ,沉积地层为火石岭组 (J3 h) ,厚度 5 0 0~ 2 0 0m ,岩性为一套中酸—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灰褐色泥岩、杂色砂砾岩。晚侏罗世末期 ,大多数小型断裂停止活动 ,火石岭组沉积结束 ,只有基…  相似文献   

14.
南华北中,新生代盆地构造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南华北中,新生代盆地构造特征,方法:对盆对基底特征及造盆阶段进行划分。结果:探讨了盆地形成机制及盆地演化。结论:南华北盆地晚三叠世及早、中侏罗世因秦岭大别造山带的挤压形成两期压陷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早第三纪形成两斯产张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属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稳定的克拉通盆地。盆地边缘构造活动强烈,逆冲推覆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盆地内部构造稳定,以前尚未有岩浆活动的报道。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庆深1井蓟县系白云岩中火成碳酸盐岩侵入岩脉的发现,为重新认识盆地内部的构造活动性提供了新的线索。该套侵入岩脉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中没有明显的Eu异常,符合火成碳酸盐岩的基本特征。同时,在碳、氧同位素交汇图解中,分析点全部落入了火成碳酸盐岩的范围。通过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该套火成碳酸盐岩的形成时代为176.2 Ma±3.3 Ma,属于早-中侏罗世构造活动的产物。火成碳酸盐岩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北东-南西向基底大断裂带在早中侏罗世时期的隐性活动,为扬子板块向华北克拉通俯冲挤压之后区域伸展作用的产物。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早侏罗世末期火成碳酸盐岩侵入脉的发现,为认识华北克拉通早侏罗世区域拉张的构造背景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焉耆中生代原型盆地沉积演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从中生代沉积古气候,古地势,古沉积边界,湖泊沉积基准面,沉积沉降中心,沉积体系等6个方面的变化,论述了焉耆中生代原型盆地沉积演化特征,湖泊沉积基准面于中-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晚期两次升高,形成了中-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早期,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三大旋回,从三叠纪侏罗世早期,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沉积体系基本为冲积扇或河流(潮湿扇)-辫状河-曲流河-滨浅湖沉积体系,中侏罗世中期为河流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马海平顶山区断裂活动与油气运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达木盆地马海平顶山地区目前发现的油气藏主要沿着马仙断裂带分布,油气的运移和聚集与断裂活动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通过最新解释的三维地震资料,分析了断裂的平面和剖面展布特征,通过构造演化剖面厘定了断裂活动的主要时期,最终结合烃源岩、流体包裹体等研究成果,论述了断裂活动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之间的配置关系。形成时间较早的马仙断裂早期为正断裂,在晚侏罗世一白垩纪发生反转,是马海平顶山地区主要的油源断裂;形成时间较晚(喜马拉雅运动中、晚期构造活动)的一系列派生的断裂体系构成了主要的构造圈闭。喜马拉雅运动中、晚期构造活动时期既是构造圈闭形成的主要时期,又是油气大规模运移时期,因此是马海平顶山地区油气成藏的关键期。研究认为,马海平顶山地区下一步勘探方向应立足于断裂带,沿断裂带寻找有效圈闭。  相似文献   

18.
受NNE向同沉积断裂的影响,东海盆地丽水-椒江凹陷表现为伸展断陷型盆地。对该区断裂构造的追踪对比和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该地区控盆断层具有典型的分段式、幕式时空演化特点;在断层活动过程中,不同区段的断裂在倾向和走向方向上产生明显的差异性,形成一种过渡性构造即构造转换带;在构造转换带处隐伏圈闭和有利砂体是油气长期运移的有利指向,对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雅布赖中生代盆地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宏波 《石油化工应用》2011,30(9):71-74,82
雅布赖中生代盆地位于内蒙古西部和甘肃交界的北山地区,属于阿拉善地块之上的伸展盆地。它经历了早中侏罗世的断陷、晚侏罗世早中期的坳陷、晚侏罗世末到白垩纪的隆升萎缩和新生代的改造,构造特征复杂多样;在早中侏罗世和白垩纪主要形成东西走向的正断层,晚侏罗世末主要形成一系列东西走向的逆断层,在新生代,除形成一系列东西走向的逆冲推覆断层外,部分中早侏罗世形成的正断层反转。盆地的演化经历了早中侏罗世的断陷戍盆期、晚侏罗世的坳陷期、晚侏罗世末到白垩纪的隆升萎缩和新生代喜山期运动的改造消亡四个过程。  相似文献   

20.
合肥盆地构造演化及油气藏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合肥盆地是大别造山带和郯庐断裂带共同作用产生的中新生代残留盆地。其经历了印支期盆地基底形成期,早侏罗世至中侏罗世坳陷盆地发育期,晚侏罗世前陆盆地发育期,早白垩世走滑盆地发育期,晚白垩世一早第三纪断陷盆地发育期,晚第三纪-第四纪盆地消亡期等六个阶段。在盆地发育过程中,大别造山带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而郯庐断裂带的影响仅仅局限于盆地的东部地区。该区发育了两套潜在烃源岩,且以煤成气为主,生储盖匹配较好,构造发育,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