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比分析了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和碳钢热加工过程表面产生的氧化铁皮结构,在某硅钢常化酸洗生产线上,进行了一系列酸洗实验,研究了酸洗温度、酸液浓度、抛丸密度对酸洗时间和效果的影响,认为高牌号无取向硅钢表面氧化铁皮难于酸洗的原因是其特殊的结构造成的;得出了适用于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工业化生产的酸洗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
黄徐晶 《四川冶金》2009,31(1):26-28
通过对无取向电工钢的市场调研,认为攀钢本部现阶段重点应结合现有工艺布置可生产中、低牌号硅钢。在西昌基地建设中应将电工钢作为主要产品纳入规划,近期主要生产高、中、低牌号的无取向硅钢,远期可以考虑生产取向硅钢。  相似文献   

3.
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在发电机领域的制备工艺及应用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依据电机设计及制造工艺要求,指导了鞍钢高牌号无取向硅钢50AW310产品的优化升级。50AW310DF专用钢电磁性能、磁化特性及产品综合质量的改进,进一步提升了鞍钢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并以此明确了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品种今后研制及发展的路径及方向。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太钢第二炼钢厂生产无取向高牌号冷轧硅钢深脱硫的工艺特点,分析了无取向高牌号冷轧硅钢生产中取得的脱硫效果并针对RH生产过程中影响脱硫率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目前脱硫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影响高牌号无取向硅钢退火工艺的主要参数入手,介绍高牌号无取向硅钢退火炉在加热、气氛控制、冷却、涂层烘烤方面的新技术,并展望无取向硅钢退火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无取向硅钢中夹杂物的存在会抑止晶粒生长,使基体的均匀连续性中断,其在钢中的形态、含量及分布情况都不同程度影响着硅钢的性能,尤其是对磁性能起关键的作用。因此,全尺度分布考察夹杂物对无取向硅钢夹杂物的研究极为重要。本实验确定了适用于不同牌号无取向硅钢夹杂物全尺度分布的分析方法:样品制备—小样电解—过滤喷金—根据不同牌号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放大倍率扫描观测—夹杂物颗粒的分类统计。通过统计的结果,结合电解的失重量可以得到不同尺度的体积分布数据。实验分析了不同牌号和工艺无取向硅钢夹杂物的种类、形貌、大小和尺度分布,并初步考查了夹杂物与磁性能的关系,对无取向硅钢的工艺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钢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没有电磁搅拌和常化退火设备的情况下,利用罩式炉退火设备,通过制定合理的化学成分和工艺制度,生产出高牌号50BW350无取向硅钢产品,磁感达到1.70 T,铁损达到3.1 W/kg,满足标准要求,实现了高牌号无取向硅钢50BW350的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8.
主要针对酸连轧机组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焊接工艺进行研究分析,明确了影响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焊缝质量的关键主控因素:焊接速度、拼缝间隙、退火电流、离焦量等,同时研究了不同硅含量的硅钢品种在不同退火电流下的实际焊缝微观形貌,发现不同硅钢品种的自身性能对焊缝通过性有较大影响。针对研究分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并提高了实际生产的焊缝通过率。  相似文献   

9.
以现有取向硅钢热轧板为初始材料,利用金相显微技术对比研究了不同常化工艺对取向硅钢常化板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取向硅钢经常化后原有的条带组织明显减少,晶粒明显长大粗化,特别是在表层,铁素体晶粒尺寸达到34 μm。取向硅钢常化板组织有利于改善后续冷轧轧制和脱碳工艺情况。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硅钢的常化退火工艺,重点介绍一种兼容性常化炉,可以同时满足取向硅钢和无取向硅钢的常化退火需要。论述了兼容性常化炉的炉段组成、加热及冷却系统设计要点及设计改进,最后提出现存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节能减排背景之下,国内外众多研究者对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的提升做了大量研究。为了探索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提升的方法,对锡或锑对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的作用机制(晶粒尺寸和晶体织构的控制)进行分析。基于该作用机制,介绍锡或锑的添加对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的影响。经研究发现,适量的锡或锑在晶界偏聚,不会阻碍晶界的移动并且致使晶粒尺寸降低;与此同时,锡或锑在晶界偏聚不仅抑制{111}织构在原始晶界处形核及生长,还降低(100)晶粒表面能,促进(100)晶粒生长。因此,适量添加锡或锑,可使无取向电工钢铁损下降、磁感提升。最后结合生产工艺,建议无取向电工钢的研究方向应为稀土含量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夹杂物尺寸和数量分布的影响,锡或锑的添加量和常化工艺参数(常化时间、常化温度)对常化晶粒尺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工业化生产的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探讨了生产工艺及成分体系对含磷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元素具有晶粒细化作用,能够抑制热轧组织再结晶,以及减少成品晶粒尺寸,因而会对磁性能产生显著影响。无铝钢中,随着磷含量增加,消除应力退火前、后,磁感变化不大,而铁损逐渐上升;含铝钢中,无论硅含量高低,随着磷含量增加,磁感均单调、快速递减,但随着硅含量升高,磷含量对铁损的影响程度逐渐变弱。采用中间退火处理后,少量的磷含量便能有效改善磁感,而对铁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熊文涛  郭德福  丁美良  孙林 《钢铁》2017,52(4):49-54
 针对某冷轧厂无取向硅钢生产中出现的纵向厚度不符、带钢全长纵向厚度高精度命中率偏低的问题,对该厂带钢纵向厚度控制的主要环节进行分析。通过工业过程数据分析和理论计算,研究了测厚仪设定参数和冷轧工艺参数对无取向硅钢纵向厚度精度的影响,并优化相关参数,最终提出提升冷轧无取向硅钢纵向厚度精度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应用于现场生产后,消除了生产初期批量出现的硅钢厚度不符的现象,无取向硅钢全长纵向厚度偏差5 μm以内的比例由方案应用前的85%上升到98%,3 μm以内的比例达到90%。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川威950的工艺现状,结合无取向低硅钢SGG生产的工艺特点,主要从控制其钢坯加热和轧制以及终轧温度和卷曲温度几方面入手,进行无取向低硅钢生产的工艺控制研究。同时根据近6000吨的生产实践表明,该工艺措施能很好的满足该钢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高强无取向硅钢主要应用于高速电机,要求其具备高强度和优异磁性能,但目前无取向硅钢的磁性能和强度难以兼顾。因此,设计并制备了添加微量Cr的含Nb高强无取向硅钢,通过光学显微镜、EBSD、万能拉伸试验机、四探针测试仪和磁性能测量仪等研究了Cr对含Nb高强无取向硅钢微观组织、织构、力学性能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0.5%的Cr抑制了热轧组织的回复,使常化和退火组织再结晶减弱,常化和退火后有利织构面积分数增加,不利织构面积分数减小。添加质量分数为0.5%的Cr使含Nb无取向硅钢的屈服强度显著增大,磁感略升高,但对铁损几乎没有影响。Cr对屈服强度的影响一方面是由于Cr的固溶强化作用,另一方面Cr促进了Nb的析出而使Nb的析出强化效果增强;而Cr提高含Nb高强无取向硅钢的磁感主要是由于促进有利织构形成的同时抑制了不利织构的形成,使得织构因子增大;添加Cr使无取向硅钢的电阻率增加从而使铁损降低,同时Cr促进了Nb的析出,而这种富Nb析出相不仅抑制晶粒长大且会阻碍磁畴移动而使铁损增高,在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添加质量分数为0.5%的Cr对含Nb高强无取向硅钢的铁损几乎没有影响。因此,含Nb高强无取向硅钢中添加微量Cr,会由于Cr的固溶作用以及其促进Nb的析出而提高钢的强度并提高钢的综合磁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退火温度、磁场强度、磁场方向及退火时间等对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磁性能和组织的影响,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对无取向硅钢进行不同条件的退火处理,通过对磁性能数据的正交分析,优选出最佳的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退火温度和磁场强度是影响试验钢比饱和磁化强度的主要因素,磁场强度与退火时间对剩余磁化强度也有显著的影响。当加热温度在800℃、施加磁场强度为3 T时,调整施加磁场的方向与退火时间可以使无取向硅钢的比饱和磁化强度、比剩余磁化强度分别达到260.7 emu/g、18.265 emu/g。  相似文献   

17.
王强 《安徽冶金》2007,(1):27-31
针对马钢CSP的工艺现状,结合无取向硅钢生产的工艺特点,主要从加热和轧制两方面入手,进行无取向硅钢生产的工艺控制研究,并结合实际试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提出解决措施,为实现马钢CSP大规模生产无取向硅钢提供技术参考和支撑。  相似文献   

18.
杨健  李婷婷 《钢铁》2022,57(7):1-15
 冷轧无取向硅钢磁性能受钢材化学成分、夹杂物分布、再结晶组织等因素的影响,对炼钢工艺技术具有很高的依赖性。长条状或带有棱角的夹杂物通常比球形夹杂物对矫顽力和磁滞损耗的影响更大,而对磁性能影响较大的夹杂物主要为尺寸小于0.5 μm的夹杂物。总结分析了稀土处理对无取向硅钢夹杂物的影响,包括粗化夹杂物、减少钢中微细夹杂物数量和对夹杂物的球化作用。稀土元素具有很强的脱氧能力,能够有效净化钢液。添加稀土后,钢中生成的稀土氧化物或稀土氧硫化物通常呈球状或近似球状,并且由于稀土元素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生成的微细夹杂物在钢液中更容易聚合长大,可以达到夹杂物改性和粗化的效果。稀土硫化物和稀土氧硫化物熔点高、固溶难,在再加热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硫元素的固溶量,抑制冷却过程中细小MnS的析出。此外,AlN、MnS等容易在稀土夹杂物表面析出,由此进一步减少了细小析出物数量。稀土还有改善成品织构的作用,存在最佳的添加量。同时对国内外无取向硅钢冶炼过程中的稀土添加工艺也进行了分析,当前以钢包加入法为主,通过真空下添加稀土,添加稀土前使用Al、Si等对钢水预先脱氧并喷吹脱硫剂,加入稀土后对钢水进行充分搅拌,可以保证稀土处理效果,但在连铸过程中仍存在因稀土夹杂物导致的水口结瘤问题有待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9.
李俊洪  李军  邓菡  熊旭  邓澄 《钢铁》2011,46(1):49-51,59
叠片系数是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重要质量指标.为了提高叠片系数,必须保证无取向电工钢板形良好以及横向厚差小.针对攀钢冷轧厂4机架HC轧机轧制无取向电工钢的边部减薄问题,以无取向电工钢横向厚差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一套针对无取向电工钢边部减薄控制的辊型曲线优化数学模型,开发了无取向电工钢专用辊型曲线,使无取向电工钢横向厚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