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堆花装饰     
堆花装饰是在坯体上堆贴出精美画面,或山水风光、或花草嘉木、或飞禽走兽……无不惟妙惟肖,形神兼备,这种装饰技艺至今在陶艺界独领风骚、自成一脉这种工艺仅宜兴地区有,可谓"冠绝一世、独步千秋"。  相似文献   

2.
杨晓兰 《江苏陶瓷》2010,43(5):53-55
均陶是陶都宜兴最早的陶瓷种类之一,它与精陶、紫砂、青瓷、美彩陶一起被称为宜兴陶瓷艺术的"五朵金花"。宜兴均陶以大气、古朴、美观著称于世,堆、贴是它的主要装饰手法,这在民间艺术的装饰手法中极具代表性。均陶堆花作品具有实用与陈设的双重价值。然而,今天的陶都却成了紫砂陶"一枝独秀"的局面,作为均陶工艺从业人要振兴现代均陶工艺,我们就很有必要深入探讨、研究它的堆花工艺,从装饰形式、装饰内容、装饰技法这三个方面进行突破创新。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宜兴均陶走上繁荣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泥绘是紫砂传统装饰技法之一,选用砂质细腻、粘稠度均匀的紫砂泥料进行堆绘装饰,具有更多原生态的自然情趣.这种泥饰泥壶的手法不仅要求绘者有良好的工艺美术基础,更需要有把握不同泥的泥质、泥性的能力,以达到用泥如墨的多重表现.与传统紫砂的主流装饰陶刻相比,泥绘装饰带有更多色彩的张力和肌理的审美意趣,它以毛笔或自制加工的刀、针管笔等为绘制工具,在有一定湿度的紫砂坯体或平面彩绘、或层层堆绘,可谓手法多样,变化万千.根据泥绘选用泥科泥色的不同可分为本色泥绘和彩泥绘,按照装饰手段和其厚薄肌理效果又可分为堆绘和薄绘,本文就紫砂泥彩绘的薄绘技法为题意,探讨泥绘装饰创作中潜在的创作法则和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4.
宜兴陶瓷堆花工艺是一种装饰陶瓷制品的特殊手法,完全是手工方式的装饰工艺。以手指为工具,在陶器坯体表面上用粘土堆贴,组成既有粘土意味,又有浮雕效果的装饰纹样。这种陶器堆花工艺的技巧性很高,继承了传统的陶塑、印纹、贴花等工艺,加以综合发展而形成的,是我国工艺美术园地的一枝奇葩。陶瓷制品经过细致的堆花装饰,施釉烧成后,画面清晰,层次分明,呈半浮雕状态,有  相似文献   

5.
均陶堆花是宜兴地区独有的均陶装饰绝活。它以大拇指在均陶坯体上堆贴出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的精美画面,这种装饰技艺至今在陶艺界独领风骚、自成一脉。  相似文献   

6.
均陶堆花是宜兴地区独有的均陶装饰绝活。它以大拇指在均陶坯体上堆贴出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的精美画面,这种装饰技艺至今在陶艺界独领风骚、自成一脉。  相似文献   

7.
均陶堆花是宜兴地区独有的均陶装饰绝活.它以大拇指在均陶坯体上堆贴出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的精美画面,这种装饰技艺至今在陶艺界独领风骚、自成一脉.  相似文献   

8.
均陶大拇指堆花是传统的装饰手段,其技法多样,别具一格,这种特殊的"浮雕"具有质朴庄重的民族特色和简洁明朗的艺术风格。大拇指堆花装饰,以民俗情趣生动丰富,中华文化气息浓郁而大受人们青睐。并在文人墨客、官宦富商阶层中盛行收藏。  相似文献   

9.
宜兴均陶堆贴花是宜兴独具特色的陶瓷装饰技法,以前俗称堆花或贴花,以大拇指做笔,以不同于坯体的泥料为墨,在器物光滑的坯体表面上或堆或贴形成各种装饰画面,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间趣味。  相似文献   

10.
<正>陶堆花工艺是装饰均陶制品的特殊工艺,是以手指为工具,在陶器坯体表面上用粘土堆贴,形成既有粘土意味又有浮雕效果的艺术品。这种陶器上的堆贴工艺技巧性很高,是继承了传统的陶塑、印纹、贴花等工艺,经历代艺人的不断完善、综合发展,而形成了有着自己独特艺术语言的装饰技艺。陶堆花装饰施釉烧成后,画面清晰、层次分明,呈半浮雕状态。装饰风格讲究,构图繁密不乱、疏简有致,风格豪放而潇洒,手指堆贴  相似文献   

11.
顾旭英 《江苏陶瓷》2012,45(5):26-26
堆花工艺享誉世界,是我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堆花是一种特殊的工艺技法,经历代艺人的不断完善,成就了似浮雕、非浮雕的艺术效果,题材千锤百炼,成就了似中国画、非中国画风格的独特工艺美术门类。传统的堆花装饰手法主要是利用大拇指所表现的拓、搓、撕、揿、行五大技法,用各种色泥在陶制坯体表面进行装饰的民间独特传统工艺,这种工艺可谓"冠绝一世、独步千秋"。当今宜兴的大拇指堆花工  相似文献   

12.
陶瓷艺术是一种泥与火的艺术.这种艺术的载体,表面笼罩着的矿物与化学成分按一定比例所配出来的料叫颜色釉,经高温烧制后,呈现出不同颜色的玻璃体是装饰陶瓷的一种色釉工艺.这种工艺以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装饰手法运用到同一件作品上,使之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如青花斗彩、色釉刻花、釉里红斗彩、色釉堆花、高温色釉斗彩等.人们把它称为色釉综合装饰.  相似文献   

13.
宜兴均陶堆花技艺是当地民间传统工艺的绝活,在继承堆花技艺这一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发扬堆花装饰的特色,更快地推进堆花装饰的发展,并在堆花装饰纹样与堆贴技法上有所创新突破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宜兴的堆花工艺作为一种美化陶瓷的装饰手法,它是利用大拇指在坯体上的搓、撕、搭、堆、揿等来塑造形象。早在明末清初就存在堆花手法,来装饰陶器,从手法上来看,明代前的装饰以堆塑为主,清初期的堆花有了大的转折。它充分运用了搓、撕、搭、堆、揿的堆花技法。在器皿上进行装饰,形成了绘画大写意的艺术效果,再经过施釉,使画面层次分明,生动活泼。民国之后的堆花工艺,不但在装饰手法上进行变化,还在材质、造型、釉料、泥料上进行研究,从单一的白泥发展到用化工有色颜料配制多种丰富的色泥,原先的堆花工艺只局限于缸、罐等粗  相似文献   

15.
陈彪  徐流江 《景德镇陶瓷》2014,(2):23-J0024
陶瓷雕塑是雕塑艺术、造型艺术的一种。堆雕是最能体现陶瓷雕塑的艺术样式,堆雕是在坯体表面上,用工具蘸取和坯体同性质的泥浆或用高白泥料填堆出各种纹样,烧成后,花纹凸出器面,具有浮雕装饰效果的一种陶瓷装饰技法,又称浮雕。堆雕作为陶瓷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适应弹性,使审美主体能获得感受和联想及充分自由。  相似文献   

16.
叙述了高档的水晶浮雕堆花陶瓷内墙砖产品的特点和装饰效果,阐述了水晶浮雕堆花釉熔块的制备及其性能,详细介绍了这种高档内墙砖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7.
堆雕是使陶瓷表面产生凸的纹样。一般分为高浮雕和浅浮雕两种,也有两者相结合的,又有彩色和素色之分,还有堆泥和堆釉之分。堆泥是用泥浆或各种不同色彩的彩泥用手指或工具在坯体表面堆出各种浮雕状的纹样。这种方法目前多用于陶器装饰上,江苏宜兴地区称为"贴花"或"大拇指贴花"。它主要以拇指作为画笔,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各种树木花草,飞禽走兽,山川云石。形象具体,远近分明,层次清晰,具有粗犷奔放的民间风格,手工堆泥有搓、揿、拓、捺、印、划、贴印等几个动作。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上堆花是宜兴陶的装饰手段,在日用陶器上堆花,以日用功能为主,装饰作为美化功能,服务它的日用功能。在当代艺人的努力下,实现了堆贴技法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使堆花冲出了原来仅仅作为陶器点缀装饰的范畴,把堆花成为主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创作出一件件表达情感想象的艺术作品,如:堆花壁画、堆花美术陶和许多堆花艺术品等,它们完全没有传统的日用功能,只有单一的美化功能,已提升为艺术陈设陶。  相似文献   

19.
堆花称为宜兴陶堆花技艺,是将一种或数种有异于坯体本身色泽的泥料,堆贴到坯体上,再通过大拇指的各种挤压技法,堆贴出具有一定立体感的类似浮雕的画面。包括装饰画面和作为主体艺术的堆贴。  相似文献   

20.
孙琳 《江苏陶瓷》2006,39(1):17-18
宜兴均陶堆贴花是宜兴独具特色的陶瓷装饰技法,以前俗称堆花或贴花,以大拇指做笔,以不同于坯体的泥料为墨,在器物光滑的坯体表面上或堆或贴,形成各种装饰画面,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间趣味。早期的堆贴花技法主要是以堆塑为主,西晋时期(265~316年),江苏地区已有堆塑的青瓷器物出现。到唐代(618 ̄907年)又有所发展。陶器上堆塑人物、楼阁或龟、鱼、蛇、犬等动物。陶胎大都为红色,外涂一层极薄的棕黄色釉。到了宋代,日用陶器在宜兴得到了较大发展,南宋时(1127 ̄1279年),陶工开始采用白泥在缸器的表面堆贴半浮雕形图案,因施赭色釉,光泽不够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