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俊  彭岩 《硅谷》2011,(19):95-96
根据矿井瞬变电磁理论和电磁感应原理,遵循物理模拟相似性准则对井下分布在瞬变电磁探测天线同侧和异侧的典型柱状低阻异常体的响应特征进行模拟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同侧和异侧典型柱状低阻异常响应特征在多测道剖面图上均表现为"拱形"形态,但异侧的响应特征与异侧又有所区别,异侧相邻异常产生相反方向的感应电位的抵消作用会使得"拱形"顶部出现一极小值点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金堂煤矿水文地质情况极其复杂,严重影响了矿井采掘安全、制约了井巷掘进效率,采用传统的电阻率法探水工艺复杂、耗费人力物力大。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将瞬变电磁法用于井下实施探水预测预报。理论分析了瞬变电磁法探水原理是通过测量断电后电流发射线圈周围空间在各个时间段的二次磁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得到不同深度的地电特征,当一次电流断开时,地下感应电流产生“烟卷效应”,并得到由近地表感应电流产生的早期瞬变电磁场反映浅部电性分布规律,利用晚期瞬变电磁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特性可探测大地电性的垂向变化。将该技术应用于四川省宜宾市金堂煤矿副斜井的探水工程中,结果表明瞬变电磁法能较准确探测出井下赋水的存在,能有效指导钻探施工。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矿山井下采空区探测难题,保障安全生产,采用Termtem仪器、小线圈回线装置对井下采空区进行探测。通过不同的解译软件对同一测线的数据处理结果进行比对,表明瞬变电磁可以在并下进行中浅采空区的探测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大地电磁测深法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利用天然交变电磁场来研究地下岩层的电学性质及其分布特征。然而,天然电磁场频带范围宽、信号微弱,在实际测量中大地电磁信号极易受到各种电磁噪声干扰,严重影响了后续的电磁法反演解释水平。针对这一难题,将局域均值分解(LMD)的自适应性和小波分析的多分辨性相结合,提出基于局域均值分解和小波阈值的大地电磁噪声压制方法。将含噪信号进行LMD分解得到若干阶乘积函数(PF)分量;根据大地电磁信噪特征保留PF_1分量,仅对其余各阶PF分量选取合适的小波阈值进行降噪处理;叠加重构获得大地电磁有用信号。通过计算机模拟典型强干扰,研究不同小波函数、分解层数及阈值方式下算法的去噪性能,并将其应用于矿集区实测大地电磁数据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较好地提取出叠加在微弱大地电磁信号上的大尺度强干扰的轮廓特征,视电阻率曲线更为光滑、连续,低频段的大地电磁数据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广州地铁12号线某区间应用瞬变电磁法为实例,介绍了瞬变电磁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工作方法,主要利用小回线大深度的方式进行探测,根据溶洞的瞬变电磁响应特征分析等视电阻率曲线的形态,确定溶洞的赋存位置。应用效果得到了钻孔的验证,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瞬变电磁法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地铁施工中在灰岩区域溶洞探测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瞬变电磁法的检测技术原理入手,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总结出采用瞬变电磁法在检测钢质埋地管线壁厚时的一些规律,得出了瞬变电磁法探测管壁金属蚀失量时的操作方法及局限性,对在现场使用该方法进行埋地钢质管线检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浅析干扰对电力自动化控制装置的影响与运行可靠性的危害,从电磁场干扰的防护、静电放电的干扰防护和瞬变干扰的防护谈整体干扰防护问题。  相似文献   

8.
瞬变电磁法在巷道掘进中的应用主要对矿井巷道掘进前方富水性探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由于近年来井下透水事故透水事故频发,引起社会上广泛的关注,所以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尤其需要加强治理和防范了,因此本文瞬变电磁法在巷道掘进中的应用主要通过对瞬变电磁法在矿井巷道掘进中前方富水性探测的应用中展开。  相似文献   

9.
 金属介质对射频信号的干扰一直以来影响着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有效应用。为了研究导致干扰发生的机理以及解决办法,以超高频段RFID系统为对象,依据电磁场相关理论,进行了一系列实验。通过对实验所得数据的分析,验证了金属介质对RFID被动标签读取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发现标签和金属介质表面间隔距离与读取率之间的变化关系。另外,发现了附加金属层产生的同相位电场对标签读取性能的放大作用。最后,根据实验研究结果,提出一种可用于金属表面的RFID被动标签的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不但可以有效消除金属干扰的负面影响,还可在原有读取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读取率,同时兼顾使用方便性和制造成本两方面。  相似文献   

10.
由电磁力激发的电机参数振动的分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机械振动,非线性动力学与电机瞬变理论,电磁场理论的交叉课题相结合,建立了电机转子横向振动的非线性微分方程,并将方程约化为在参数激励作用下单自由度非线性动力系统,从非线性分岔理论的观点,分析机电耦联动力系统的特性是电机领域研究的焦点,研究了由电磁力激发的参数振动非线性系统的分岔问题,给出系统的分岔转迁集和分岔响应曲线,揭示了各种电磁参数及机械参数对共振的影响,得到了有价值的结果,可对实际电机系统的参数设计,稳定运行和故障诊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结合瞬变电磁技术和煤矿水害特征,将瞬变电磁技术应用到煤田水文勘探中,能有效的预防煤矿水害事故的发生。本文分别介绍了瞬变电磁技术在查明构造含导水性、采空区勘查、含水层富水性评价和矿井水文勘探中的应用,针对不同的目的任务,提出了地面大定源回线和井下偶极两种数据采集装置,分析了每种装置的工作方法,并研究了实际生产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指出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为了避免下部煤层开采时误揭隐伏导水构造将上部煤层采空区积水导人回采工作面发生透水事故,影响煤矿安全生产。本文基于瞬变电磁“烟圈”效应理论,对采空区电性特征、探查装置、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通过分析水文地质资料及上部煤层底板等高线,对其中200m较低区域采用60°探测角度进行富水性探测,结果发现探测结果与井下钻探验证资料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法勘探查明采区内地层含水性及富水区域和构造分布是煤矿安全开采的必要前提。查明是否存在裂隙、溶洞、断层等对开采极可能带来的影响,对煤矿安全开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运用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并圈定的低视电阻率异常区相对比可以分析出矿井岩层的富水性和井下积水,为煤矿生产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4.
王琪 《中国科技博览》2012,(32):363-363
本文对瞬变电磁法的解释资料、技术方法和原理性能进行了阐述介绍,在勘察金属矿产过程中,对该技术方法在格局构造上划分、探测深埋矿体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叙述和分析。同时探究了利用瞬变电磁法技术利用井中TEM对井旁盲矿进行侦测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瞬变电磁法是一种新兴的物探方法,是基于不同岩、矿石电性差异,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送一次脉冲电磁场,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二次涡流磁场或电场的方法。瞬变电磁法寻找地下水,主要是找寻地下构造,利用多测道剖面曲线对不同地质构造的响应特征确定地下水赋存情况,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元的响应模型以及响应特性与入射辐射、积分时间的关系,指出了实际工程中常用的两点黑体辐射定标校正算法的本质在于利用高低温时不同的响应数据计算增益系数与偏置系数.与此相类似,通过调整积分时间也能得到不同的响应数据,因此提出基于积分时间调整的校正算法,利用不同积分时间下的响应数据计算校正时所需的增益系数与偏置系数.实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积分时间个数后,新方法校正效果优良,可完全用于工程应用,并可克服黑体定标校正算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利用时间域电磁法(即瞬变电磁法)的工作原理来准确探测地质构造的位置,是目前一种新型的地质找矿、找水、工程勘查工作方法,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测得的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形成反演电阻率模型断面图进行构造解译、把多个断面构造点连线即为地质构造位置。并对隐伏的断裂构造产状、性质进行分析解释,为各项工程的布置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应征  于润桥 《硅谷》2011,(5):107-107,134
由于土石坝结构的复杂性及其自身的特点,决定在探测技术上的困难很大。在现有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当中,对于土石坝隐患的探测方法有很多,高密度电阻率法、探地雷达法等等都是较为成熟使用的隐患探测技术。鉴于在介绍土石坝自身特性后,采用瞬变电磁的方法通过对隐患模型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以便为在现场利用瞬变电磁法探测土石坝隐患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针对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单元响应的非线性对非均匀性校正精度的影响,提出了改进的基于卡尔曼滤波的非均匀性校正算法.该算法的研究方法是采用探测器响应的分段线性模型,对基于卡尔曼滤波器非均匀性校正算法进行扩展和改进,其结果能有效地克服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单元响应特性的非线性对校正精度的影响.实验结论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探测器偏置和增益随时间漂移以及响应非线性影响非均匀性校正性能的问题,获得了较好的非均匀性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进行地质物理特征的研究,克服煤矿井下巷道空间较小和金属设施,对雷达发射的电磁波能形成较强干扰,成果探测底板涌水段裂隙,为下一步治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