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付丹 《江西化工》2014,(4):71-73
生物质资源是一种可再生、低污染的清洁能源。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在生物质的直接利用、生物质制备生物质炭、生物质油以及在生物质燃烧和气化等领域的研究现状,为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唐晓莲 《能源化工》2021,42(2):14-17
秸秆是农业生产中的副产物,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将低品位的秸秆生物质气化为高品位的燃气,可直接作为锅炉燃料供热,又可经净化后为燃气用户集中供气,是实现生物质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更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的矛盾,同时也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综述了将秸秆原料转化为生物质燃料的生物质气化技术,对比分析了...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物质焦油的组成特性、危害及其处理方法,简单介绍了生物质焦油催化裂解脱除的机理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生物质炭对焦油的催化转化机理(主要涉及裂解、重整和缩合3种反应)、生物质炭对焦油的吸附和重整作用,以及在催化转化过程中,生物质炭的催化性能受原料、裂解温度、加热速率和停留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生物质炭改性后的性能变化,发现生物质炭中添加金属助剂或经结构改性后具有高效催化裂解焦油的潜力,为进一步研发低成本复合型催化剂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生物质型煤燃烧特性概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了生物质型煤的结构特点和燃烧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得知生物质可以增加型煤挥发分产率和改善型煤结构,从而影响型煤燃烧特性,使其燃烧特性优于普通型煤。因此,生物质的加入改善了型煤的燃烧特性,有利于型煤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秸秆发电是秸秆利用的非常主要的形式。生物质发电由于燃料的可再生性质,深受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介绍了生物质能源的概述以及现如今生物质电厂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做简要的探究,并指出现如今国内外生物质电厂燃料秸秆的收集中存在的困难,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化学工程》2007,41(6):46-46
《林产化学与工业》(双月刊)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和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共同主办的学术类刊物。报道范围是可再生的木质和非木质生物质资源的化学加工与利用,包括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化学品和生物质材料等,主要包括植物资源的热转化、热化学转化和活性炭,木材化学和制浆造纸,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炭吸附及其与O3耦合处理生物质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生物质废水污染问题,建立生物质炭吸附、生物质炭/O3耦合处理生物质废水的工艺,并与O3氧化工艺比较。生物质炭吸附处理生物质废水的工艺中,研究了生物质炭吸附生物质废水中的有机物的吸附平衡曲线,考察了吸附时间、生物质炭投加量、不同炭种对COD脱除率的影响。生物质炭吸附生物质废水中的有机物的吸附平衡曲线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平衡常数为8.833×10-5 L/mg,饱和吸附容量为1.136×106 mg/g;20℃下,生物质炭的投加量为20g/100mL废水,吸附15min,废水相COD值可从12496mg/L降至761mg/L,有机物脱除率可达93.9%。单独O3降解及先O3降解后生物质炭吸附的两步法工艺不适合生物质废水的处理,生物质炭/O3协同的一锅法处理废水效果最佳,在生物质用量仅为1g/100mL废水,臭氧流速为150mL/min,处理时间20min时,COD脱除率高于90%。  相似文献   

8.
简要分析了生物质能资源及其特点,回顾了国内外生物质能及其转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状,分析了我国生物质能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描绘了生物质能利用的中远期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被称为"十大害草"之一的水葫芦为生物质资源,与福建低活性无烟煤混合制备成生物质型煤.在内径为28 mm小型固定床气化反应器中对生物质型煤气化行为进行了实验测定.通过对3组不同生物质配比的型煤分别进行不同时间的气化,考察了生物质型煤气化行为演变过程行为.结果显示,型煤在气化过程中形成较为明显的灰层与未反应的芯层界面,且随着生物质配比的增加,灰层迁移速度较快,气化时间缩短,表明添加生物质有利于提高福建生物质型煤的气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生物质油具有含水量高、含氧量高、热值低、黏度大、热不稳定和化学不稳定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应用,通过精制可改善其品质,拓展其应用领域。本文综述了生物质油的特性以及生物质油改性精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乳化、催化裂解、催化酯化以及加氢脱氧技术,并提出生物质油的应用领域及改性精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三种福建无烟煤在不同种分散剂下制备的生物质油水煤浆的成浆性。结果表明:在添加2~5%的水葫芦,15-20%的重油,1%的分散剂,40-45%的粉煤,其余为水,制得的生物质油水煤浆表观粘度均在0.8-1.2Pa.s之间,且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马力通  徐晓博  李珺 《山东化工》2013,(1):26-29,35
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大力开发和应用生物质型煤,适合我国国情也符合洁净煤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阐述了生物质型煤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前景,重点介绍了我国目前在生物质型煤产业化的关键粘结剂和设备的研究情况,指出了我国发展生物质型煤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生物质型煤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开发生物质型煤的必要性;生物质能源是可再生的清洁燃料,把生物质和煤粉碎至<3mm后,按一定比例掺混,并添加少量粘结剂和固硫剂,采用干法工艺制成的生物质型煤可用作工业锅炉的燃料,且燃烧效果好,排放的烟气中SO2浓度低,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生物质快速裂解液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郭艳  王垚  魏飞  金涌 《化工进展》2001,20(8):13-17
综述了生物质能转化的技术途径,生物质热裂解的4种方式,着重介绍了生物质快速裂解直接液化的各种著名工艺和生物质燃料油的特点及其开发和利用。指出了目前生物质裂解技术以及生物质油深加工的难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生物质资源的高值转化是研究热点。由于现有的生物质利用技术存在的技术单一,缺乏系统性理论指导等问题,导致原料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迫切需要建立新的理论体系。通过深入分析生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在综合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质科学与工程学这一理念,从生物质原料工程学,生物质转化过程工程学和生物质产品工程学三方面对生物质利用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为生物质类可再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各大院校在生物质改性方面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植物纤维类、木质素类、淀粉类生物质的改性研究情况。生物质原料成分具有多样性,为获得性能优异的生物质改性产物,往往以多种改性方法共同应用为主;生物质资源储量丰富,来源广泛,使其改性产物可以应用在多个领域,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生物质能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介绍了生物质热解炭化的技术方法,以及生物质炭资源化利用的进展,以期为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王在钊  余伟  王雪  徐佰青 《当代化工》2022,51(4):971-974
生物质颗粒燃烧具有产量大、污染小、CO2零排放及可再生等优点.论述了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锅炉的使用及其污染物的释放情况,总结了生物质燃烧锅炉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对锅炉实际运行中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同时展望了未来生物质燃烧锅炉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传统裂解生物质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高炉渣余热裂解生物质的新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式的生物质闪速裂解实验装置,给出其工作流程、余热回收装置工作原理、新式烧蚀反应器工作原理。经能耗计算,该装置单位时间内消耗5.256×107 J的能量可得到含有2.625×108 J能量的产品。  相似文献   

20.
冯飞  宋国辉  沈来宏  肖军  魏龙  孟华剑 《现代化工》2012,32(12):100-103
阐述了利用串行流化床制取生物质合成气的技术,该技术将生物质气化过程与燃烧过程分开,气化反应器和燃烧反应器之间通过床料进行热量传递,并通过生物质补燃实现自供热。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串行流化床制取合成气的模型,通过将模拟数值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模拟研究的可行性。重点研究了气化温度、水蒸汽与生物质的质量配比(S/B)对制取生物质合成气的影响。结果表明,为获取较高品质的生物质合成气并得到较高的碳转化率、气化份额和合成气产率,气化温度以650~800℃为宜,S/B应在0.2~1.0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